ICS 25.140.20

K 64


Gl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3883.1—2014

代替 GB 3883.1—2008GB 13960.1—2008

手持式、可移式电动工具和园林 工具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Safety Of motor-operated hand-held, transportable electric tools and lawn and garden tools——Part 1 : General requirements

2014-12-05 发布


2015-10-16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分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2发热

13 耐热性和阻燃性

14防潮性

15  防锈

16变压器及其相关电路的过载保护

20机械强度

25外接导线的接线端子

28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绝缘穿通距离

附录A (规范性附录)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测量

附录B (规范性附录)不与电网隔离的、其基本绝缘不按工具额定电压设计的电动机

附录C (规范性附录)泄漏电流

附录D (规范性附录)电气强度

附录E (资料性附录)电动工具施行GB/T 22696的方法

附录F (规范性附录)例行试验的规则

附录G (空)

附录H (规范性附录)低功率电路的判定

附录1(资料性附录)噪声和振动的测量

附录J (资料性附录)第13章耐热性与阻燃性试验的选择与顺序

附录K (规范性附录)电池式T.具和电池包

附录L(规范性附录)提供电源联接或非隔离源的电池式工具和电池包

参考文献

本部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GB 3883«手持式、可移式电动工具和园林工具的安全》分为4个部分:

一第1部分

通用要求;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专用要求; 可移式电动工具的专用要求; 园林工具的专用要求。


一第2部分

——第3部分

一第4部分

本部分为GB 3883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 GB 3883.1—2008 GB 13960.1 —2008o

本部分的制定是以手持式电动工具安全通用部分为基础,基本覆盖可移式电动工具和园林工具的 安全共性要求,主要条款的修改、变化如下:

一耐热性、阻燃性和耐电痕化移到第13章,并删除耐电痕化的要求,修改为耐热性和阻燃性; 一防锈、辐射毒性或类似危险从第30章、第31章分别移到第15章和第6章; 一泄漏电流检测和电气强度试验从第13章和第15章分别移到附录C和附录D 一关键安全功能被增加到第18章;

一低功率电路的判定从第18章移到附录H

一第9章、第13章、第19章中增加了柔软材料(弹性体)的说明;

一修订了开关的规定,从附录I移到第23章;

—附录D(规范性附录)增加D.3冲击电压试验方法;

一增加附录E(资料性附录)电动工具施行GB/T 22696的方法;

一增加附录1(资料性附录)噪声和振动的测量;

―在附录K和附录L中增加锂离子电池系统的规定。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电动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8)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恒友机电有限公司、弘大集团有限公司、泉峰(中国)贸易有限公司、江苏 金鼎电动工具集团有限公司、扬州金力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佛山市云雀 振动器有限公司、慈溪市贝士达电动工具有限公司、百得(苏州)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牧田(中国)有限 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潘顺芳、李邦协、顾菁、徐忠鑫、徐鹏、蒋鹏飞、吴文俊、陈建秋、王概、陈勤、 周宝国、曹振华、周远、邓堪谊、丁玉才、俞黎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3883.1—2008

——GB 13960.1—2008o

手持式、可移式电动工具和园林 工具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1范围

GB 3883的本部分涉及电动机或电磁铁驱动的:

--手持式电动工具(第2部分);

--一可移式电动工具(第3部分);

-—园林工具(第4部分)。

以下简称“工具”。

交流单相或直流工具的额定电压不大于25V,交流三相工具的额定电压不大于440 Vo最大额定 输入功率不超过3 700 WO

本部分涉及人们在正常操作以及合理可预见的使用工具时遇到的由工具引发的危险。

带电加热元件的工具属本部分范围。这些加热元件的要求在GB 4706的相关部分中规定。

对于不与电网隔离、且基本绝缘由不按工具额定电压设计的电动机,其要求在附录B中规定。对 于由可充电电池供电的电动机驱动或电磁铁驱动的工具以及用于这些工具的电池包,其要求在附录K 中规定。对于能直接接在市电或非隔离电源上操作和/或充电的这类工具,其要求在附录L中规定。

不用对工具自身作任何改造便能够安装到一个支架或工作台当作固定式工具使用的手持式电动工 具属于本部分范围,由第3部分来规定。

本部分不适用于:

——在爆炸性环境(尘埃、蒸汽或气体)中使用的工具;

制备和加工食品用工具;

—医疗用工具;

1 GB 9706系列、GB 10793GB 11243覆盖了一系列医疗用T.具。

一与化妆品和药品一起使用的工具;

——加热工具;

2 GB 4706.41覆盖了一系列加热工具。

一电动机驱动的家用或类似用途电器;

3 GB 4706系列覆盖了一系列电动机驱动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工业机床用电气设备;

4 GB 5226系列涉及机械的电气安全。

一用来制作模型的由低压变压器驱动的小型台式工具,如制作遥控飞机模型或汽车模型等。

5要特别注意根据地方政府或特殊工作条件等规定的附加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002—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GB 1003—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三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GB/T 1406.1- 2008 灯头的型式和尺寸 第1部分:螺口式灯头(IEC 60061-1 2005 , MOD)

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ISO 2768-1 1989,EQV)

GB 2099(所有部分)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IEC 60884(all parts)]

GB/T 2423.55—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环境测试 试验Eh锤击试验 (IEC 60068-2-75 1997,11)T)

GB/T 2893.2—2008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2部分:产品安全标签的设计原则 (ISO 3864-22004,MoD)

GB/T 2893.3 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3部分:安全标志用图形符号设计原则

(GB/T 2893.3—2010, ISO 3864-3 2006 , Mor))

GB/T 3667(所有部分)交流电动机电容器[IEC 60252(all parts)]

GB/T 3956—2008 电缆的导体(IEC 60228 2004,1DT)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IEC 60529 2001.1DT)

GB 4706.1—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IEC 60335-1 2001 ,IDT)

GB/T 4956—2003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ISO 2178 1982 ,IDT)

GB/T 5013.4—2008 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4部分:软线和软电缆 (IEC 60245-42004,IDT)

GB/T 5023.5—2008 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 (IEC 60227-5 2003,1DT)

GB/T 5169.11-200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成 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IEC 60695-2-112000,IDT)

GB/T 5169.13—2013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3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材 料的灼热丝起燃温度(GWIT)试验方法(IEC 60695-2-13:2010,IDT)

GB/T 5169.16—2008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6部分:试验火焰50 W水平与垂直火焰 试验方法(IEC 60695-11-10:2003,IDT)

GB/T 5169.21-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21部分:非正常热球压试验

(IEC 6O695-1O-2 = 2OO3,1DT)

GB/T 5465.2—2008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第2部分:图形符号(IEC 60417 DB2007,IDT)

GB/T 6462—2005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厚度测量显微镜法(ISO 1463 2003 .IDT)

GB 7247.1—2012激光产品的安全 第1部分:设备分类、要求(IEC 60825-1 2007,IDT)

GB/T 8332—2008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水平燃烧法(ISO 9772 2001, IDT)

GB 8898—201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IEC 60065 2005,MOD)

GB 9364(所有部分)

小型熔断器[IEC 60127(aIl parts)]

电气绝缘耐热性和表示方法(IEC 600852007,1DT)

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 第1部分:通用要求(IEC 60309-11999,1DT)

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 第2部分:带插销和插套的电器附件的尺寸互换


GB/T 11021—2014

GB/T 11918—2001

GB/T 11919—2001

性要求(IEC 60309-21999,IDT)

GB/T 12113—2003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IEC 60990 1999,IDT)

GB 13140.2-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低压电路用的连接器件 第2部分:作为独立单元的带螺纹 型夹紧件的连接器件的特殊要求(IEC 60998-2-1 2002,1DT)

GB 13140.3-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低压电路用的连接器件 第2部分:作为独立单元的带无螺 纹型夹紧件的连接器件的特殊要求(IEC 60998-2-2 2002,1DT)

GB/T 14472—1998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 第14部分:分规范抑制电源电磁干扰用固定电容 器(IEC 50384-14 1993,IDT)

GB 14536.1—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 第1部分:通用要求(IEC 60730-1 2003 , IDT)

GB 15092.1—2010 器具开关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IEC 61058-1 2008.1DT)

GB/T 16273.1—2008 设备用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ISO 7000 2004 ,NEQ)

GB 16754—2008 机械安全急停设计原则(ISO 13850 2006,IDT)

GB/T 16842—2008 外壳对人和设备的防护 检验用试具(IEC 61032 1997.11)T)

GB/T 16855.1—2008机械安全 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 第1部分:设计通则(ISO 13849-1 2006,1DT)

GB/T 16935.1—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IEC 60664-1 2007, IDT)

GB/T 16935.3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第3部分:利用涂层、罐封和模压进行防污保护 (GB/T 16935.3—2005,IEC 60664-32003,IDT)

GB 17196-1997连接器件连接铜导线用的扁形快速连接端头安全要求(IEC 61210 1993, IDT)

GB 17464-2012连接器件电气铜导线螺纹型和无螺纹型夹紧件的安全要求适用于 以上至35 mm-(包括)导线的夹紧件的通用要求和特殊要求(IEC 60999-1 1999,1DT) 家用和类似用途器具耦合器[IEC 60320(all parts)] 电磁兼容


0.2 mm2

GB 17465(所有部分)

GB/T 17626.2—2006

IDT)

GB/T 17626.4—2008

4-4 2004, IDT)

GB/T 17626.5—2008

2005, IDT)

GB/T 17626.6—2OO8

4-6 2006, IDT)

GB/T 17626.11—2008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2 = 2001,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 610Oo-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IEC 610Oo-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试验(IEC 61000-4-112004,IDT)

GB 19212.1-2008电力变压器、电源、电抗器和类似产品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试验 (IEC 61558-12005,IDT)

GB 19212.5-2011电源电压高于1 100 V及以下变压器、电抗器、电源装置和类似产品的安全 第5部分:隔离变压器和内装隔离变压器的电源装置的特殊要求(IEC 61558-2-4:2009,IDT)

GB 19212.7-2012电源电压高于1 100 V及以下变压器、电抗器、电源装置和类似产品的安全 第7部分:安全隔离变压器和内装变压器的特殊要求(IEC 61558-2-6 = 2009,IDD)

GB 19212.18—2006电力变压器、电源装置和类似产品的安全 第18部分:开关型电源用变压器 的特殊要求(IEC 61558-2-171997,MoD)

GB/T 19639.1 小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 技术条件(GB/T 19639.1—2005 . IEC 61056 1 2002, MoD)

GB 20044-2005电气附件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不带过电流保护的移动式剩余电流装置(PRCD) (IEC 615401997,MOD)

GB/T 22084.1-2008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一-便携式密封单体蓄 电池 第1部分:镉镣电池(IEC 61951-1=2003,IDT)

GB/T 22084.2—2008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便携式密封单体蓄

电池 第2部分:金属氢化物镣电池(IEC 61951-22003,IDT)

GB/T 28867—2012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方形密封镉镣单体蓄电 池(IEC 606222002,1DT)

GB 29303-2012用于I类和电池供电车辆的可开闭保护接地移动式剩余电流装置(SPE-PRCD) (IEC 62335 2008,MoD)

ISO 7010:2011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已注册安全标志(GraPhiCal SymbOISSafety COIOUrS and Safety SignS—RegiStered Safety SignS)

IEC 61984 连接器 安全要求和试验(ConneCtOrS—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s)

IEC 62233人体对家用电器及类似装置电磁场辐射吸收的测定方法(MeaSUrement methods f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f household appliances and SimiIar apparatus With regard to human CXPOSUre)

IEC 62471 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PhOtObiOIOgiCal Safety Of IamPS and IamP SyStemS)

IEC/TR 62471-22009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 第2部分:有关非激光光学辐射安全的制造 要求导则(PhotObiOlOgiCal Safety Of IamPS and IamP SyStemS--Part 2 ■ GUidanCe On 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s relating to non laser OPtiCaI radiation Safety)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除非另有规定,所用术语“电压”和“电流”均指有效值。

本部分中,凡出现“借助于工具”、“不借助于工具”和“需使用工具”处,“工具”一同均指可用来拧动 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的手动工具,例如螺丝刀。

3.1

易触及零件 accessible Part

GB/T 16842的试具B能触及的所有导电零件或绝缘材料表面。

3.2

附件 accessory

仅附装在工具输出机构上的器件。

3.3

可调节护罩 adjustable guard

整体可调节和含有可调节零件的护罩。对手动可调节护罩,在特定操作时调节装置保持固定。

3.4

全极断开 all-pole disconnection

由单一触发动作断开除保护接地导线以外的所有电源导线。

3.5

配件 attachment

附装在工具外壳或其他组件上的器件,它可装在或不装在输出机构上,且不改变本部分范围的工具 的正常使用。

3.6

基本绝缘 basic insulation

用于对带电部分提供防电击保护的绝缘。不用于对带电部分提供防电击保护的绝缘被称作功能目 的的绝缘,比如电磁线绝缘。

3.7

I 类工具 CIaSS J tool

这样的一类工具:它的防电击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而且还包含一个附加 安全措施,即把易触及的导电零件与设施中固定布线的保护接地导线连接起来•使易触及的导电零件在 基本绝缘损坏时不能变成带电体。具有接地端子或接地触头的双重绝缘和/或加强绝缘的工具也认为 是I类工具。

3.8

□类工具 ClaSS ∏ tool

这样的一类工具:它的防电击保护不仅依靠基木绝缘,而且依靠提供的附加的安全措施,例如双重 绝缘或加强绝缘,没有保护接地措施也不依赖安装条件。

3.9

皿类工具 class ∏ tool

这样的一类工具:它的防电击保护依靠安全特低电压供电,工具内不产生高于安全特低电压的 电压。

3.10

工具中依靠保护接地作防电击的部分。

3.11

工具中依靠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作防电击保护的部分。

3.12

ɪɪɪ 类结构 CIaSS ∏ COnStrUCtiOn

工具中依靠安全特低电压作防电击保护的部分,并且该部分不产生高于安全特低电压的电压。

3.13

电气间隙 clearance

两个导电零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零件与可视作易触及的绝缘材料表面上紧贴着一层金属箔的机壳 外表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注:电气间隙的示例在附录A中给出。

3.14

控制装置 COntrOl device

用来调节和/或调整工具的电气或机械功能的装置。

3.15

爬电距离 CreePage distance

两个导电零件之间,或导电零件与机壳外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得的最短路径,可视作易触 及的绝缘材料表面上紧贴着一层金属箔。

注:爬电距离的示例在附录A中给出。

3.16

可拆卸零件 detachable Part

不需借助于工具即可拆除或打开的零件,或按使用说明书规定要拆除的零件(即使拆除需要使用工 具),外部可触及的电刷盖除外,或不能通过21.22试验的零件。

3.17

双重绝缘 double insulation

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两者组成的绝缘系统。

3.18

电子电路 electronic CirCUit

至少含有一个电子元件的电路。

3.19

电子元件 electronic COmPOnent

主要靠电子穿过真空、气体或半导体的运动实现导电的零件,霓虹灯或気灯除外。电子元件的示例 有二极管、晶体管、晶闸管、单块集成电路。不认为电阻、电容和电感为电子元件。

3.20

爆炸 explosion

外壳猛然破裂并且主要组件抛射出来,这种失效的发生可能导致伤害。

3.21

特低电压 extra-low VOltage

由工具内部的电源供电的电压,并且当工具以额定电压供电时,该电压在导体之间以及导体与地之 间均不大于50 VO

3.22

固定护罩 fixed guard

例如通过螺钉、螺母或焊接的方式来固定的护罩,只有借助工具或破坏固定方式才能被打开或 拆除。

3.23

护罩 guard

设计成工具的一部分、用以防止机械危险的挡板。

3.24

手持式工具 hand-held tool

用来做机械功,提供或不提供安装到支架上的装置,设计成由电动机与机械部分组装成一体、便于 携带到工作场所,并能用手握持或支撑或悬挂操作的工具。

注:手持式工具可装有软轴.而其电动机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便携式的。

3.25

固有运行周期 inherent OPerating CyCle

设计成完整周期持续时间无法被操作者改变的工具的重复运行。

3.26

互连软线 interconnection COrd

提供工具两零件之间电气连接的外部软线。

3.27

预期使用 intended USe

按生产者提供的信息.对产品(包括其零件、配件、说明和包装)、过程或服务的使用。

3.28

园林工具 IaWn and garden machinery

园林维护用的丁.具。

3.29

供液系统 IiqUid SyStem

完成工具预定功能所必须使用的外部或内部水或水基液体系统。

3.30

带电零件 IiVe Part

正常使用时通电的任何导线或导电零件,包括中性线。

3.31

平均危险失效时间 mean time to dangerous failureMTTFd

预期的危险失效平均时间。

3.32

瞬动电源开关 momentary POWer SWitCh

操动装置释放后不能保持在“接通”状态的开关。

3.33

不可拆卸的零件 non-detachable Part

只能借助于工具才能拆除或打开的零件,或能通过21.22试验的零件。

3.34

非自复位热断路器 non-self-resetting thermal CUt-OUt

要求手动复位或更换零件来恢复电流的热断路器。

3.35

正常操作 normal OPeratiOn

当工具连接到电源,以正常使用方式操作的条件。

3.36

正常使用 normal USe

设计规定的,参照生产者说明书对工具的使用。

3.37

性能等级 PerfOrmanCe IeVelPL

在可预期使用的条件下,用于规定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执行安全功能的离散等级。

EGB/T 46855.1—2008,定义 3.1.23]

3.38

电源开关 POWer SWitCh

在电源接通位置起动工具的主功能和在电源断开位置解除工具相同功能的装置。

3.39

保护装置 PrOteCtiVe device

在不正常操作条件下其动作能防止某种危险状态的装置。

3.40

保护阻抗 PrOteCtiVe impedance

接在带电零件与易触及导电零件之间的阻抗,其值在工具正常使用和可能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把电 流限制在安全值以内。

3.41

额定电流 rated CUrrent

生产者规定的工具的电流。

3.42

额定频率 rated frequency

生产者规定的工具的频率。

3.43

额定频率范围 rated frequency range

生产者规定的工具频率范围,以上、下限值表示。

3.44

额定输入功率rated input

生产者规定的工具的输入功率。

3.45

额定空载速度 rated no-load SPeed

生产者规定的工具的空载速度。

3.46

额定电压 rated VOltage

生产者规定的工貝•的电压。对三相电源而言,指线电压。

3.47

额定电压范围 rated VOItage range

生产者规定的工具的电压范围,以上、下限值表示。

3.48

合理可预见使用 reasonably foreseeable USe

未按生产者的规定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的使用,这种结果是由很容易预见的人为活动所引起的。

3.49

加强绝缘 reinforced insulation

提供防电击保护程度与双重绝缘相当的带电部分的绝缘。

注:加强绝缘的例子是不能仅单独地汽作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进行试验的单层或多层物质。

3.50

剩余电流装置 residual CUrrent deviceRCD

具有剩余电流检测,将剩余电流值与剩余电流动作值相比较以及当剩余电流超过该值时断开被保 护电路等功能的开关电器,一种能检测到电路中有使用户面临电击危险的电流装置,在此情况下,该装 置会断开电路。

注:该装置有便携式剩余电流装置(PRCD),接地故障电流断路器(GFCI)或接地漏电流断路器(ELCB),以及可开 闭保护接地剩余电流装置(SPE-PRCD)

3.51

关键安全功能 Safety CritiCal functionSCF

本标准规定的功能,在不正常条件下,此功能的丧失会导致用户暴露在超出本标准允许的风险中。 3.52

安全特低电压 Safety extra-low voltage

导体之间以及导体与地之间不超过42 V的电压,其空载电压不超过50 V的电压。

当安全特低电压从电网获得时,应通过一个安全隔离变压器或一个带分离绕组的转换器,此时安全 隔离变压器和转换器的绝缘应符合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要求。

3.53

安全隔离变压器 Safety isolating transformer

通过至少相当于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绝缘将变压器输入绕组与输出绕组电气分离的、以安全特 低电压分配给电路、工具或其他设备供电的变压器。

3.54

自复位热断路器 self-resetting thermal CUt-OUt

工具的有关部分冷却到规定值后,能自动恢复电流的热断路器。

3.55

附加绝缘 SUPPIementary insulation

在基本绝缘一旦失效时,为了防止电击而在基本绝缘之外又设置的独立绝缘。

3.56

电源线 SUPPly COrd

安装到工具上的供电软线。

3.57

限温器 temperature Iimiter

动作温度可固定或可调的温度敏感装置,在正常工作期间,当被控零件的温度达到预定值时,以断 开或闭合电路的方式来工作。在工具的正常操作期间,它不会造成断开和闭合电路的相反动作。

3.58

热断路器 thermal CUt-OUt

在不正常操作期间,通过自动切断电路或减小电流来限制被控零件温度的器件,用户不能改变其整 定值。

3.59

热熔体 thermal Iink

只能一次性工作,之后要求部分或全部更换的热断路器。

3.60

控温器 thermostat

动作温度可固定或可调的温度敏感装置,在正常工作期间,通过自动断开或闭合电路让被控件的温 度保持在某限值之间。

3.61

可移式工具 transportable tool

具有以下特点的工具:

a) 工具被带到不同的指定工作场所。工具被安装在工件上或被放置在工件的附近,对要加工的 材料进行作业;

b) 由一人或两人搬动,配有或不配诸如手柄、轮子和类似简单装置以便搬动;

C)在工作凳、工作台、地面建立的固定位置上,或在内装的起到工作凳或工作台作用的装置上使 用,装有或不装诸如快速夹紧装置、螺栓和类似的固定装置,或工具被安装在工件上;

d) 在操作者的控制下使用;

e) 工件或是工具由手动进给;

f) 不作连续生产和生产线使用。

3.62

X 型联接 type X attachment

一种由生产者规定的易于更换电源线的联接方式。

3.63

Y 型联接 type Y attachment

一种只能由生产者或其代理商或相类似的专业人员更换电源线的联接方式。

3.64

Z 型联接 type Z attachment

一种不破坏工具就无法更换电源线的联接方式。

3.65

用户保养 USer maintenance

由用户根据使用说明书完成的各种保养工作。

3.66

工作电压 WOrking VOltage

当工具的电源电压为额定电压,并在额定输入功率或额定电流下运行时,不考虑瞬态电压的影响, 在所指零件上受到的最高电压。

4 —般要求

工具应构造成能安全工作,不致对人身或周围环境产生危险。

具有明显独立操作模式的工具,应分别符合适用的每个特殊操作模式的要求。

多功能工具应分别符合第234部分的要求,并且应该考虑任何其他的由于功能组合所导致的 危险。

通过达到相应要求,并进行相关试验来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5试验一般条件

5.1符合本部分的试验为型式试验。除非本部分另有规定,否则本章适用。

注:例行试骑见附录FO

5.2试验在各单独试样上进行,但可以按生产者要求,使用较少的试样。

要避免由于连续试验而产生的对电子电路的累积应力,可能有必要更换元件或使用附加试样。

5.3如果从工具的结构上看,某一特定试验显然不适用,则不进行该项试验。

5.4试验时,把工具和/或其可移动零件放在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最不利位置。

5.5装有控制器或转换器件的工具试验时,如果其整定点能由使用者改变,就把这些控制器或转换器 件调节到最不利的整定点。电子控速器整定在最高速度上。

如果不借助于工具即可触及控制器的调节装置,无论是用手还是借助于工具来改变整定点,本条均 适用。如果不借助于工具不能触及调节装置,而且不打算由使用者改变整定点的,则本条不适用。

充分密封能防止使用者改变整定点。

5.6试验在无通风且环境温度为20 0C+5 °C的场所进行。

如果任何部位所能达到的温度受到温度敏感装置的限制,或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则在有疑问时,环 境温度要维持在23 oC+2 OCO

5.7有关频率和电压的试验条件在5.7.1-5.7.3中规定。

5.7.1交流工具,如标有额定频率,则以额定频率进行试验;交直流两用工具以其较不利的电源频率进 行试验。

对于未标额定频率的交流工具以50 HZ进行试验,对于标明额定频率范围为50 Hz~60 HZ或者 50 Hz/60 HZ的工具,以较不利的频率进行试验,除非工具仅使用串励电动机,在此情况下,两者皆可。 5.7.2对于有多个额定电压或有额定电压范围的工具,以最高电压进行试验。

5.7.3如果试验要求额定电流值,但工具未标有额定电流,额定电流值以工具在最低额定电压或额定 电压范围的下限按额定输入功率运行时测量得到的电流值替代。

5.8当生产者提供适合于工具的可供选择的加热元件或配件时,工具装上那些产生最不利结果的加热 元件或配件进行试验。

5.9工具接上规定的软线进行试验。

5.10如果I类工具的易触及零件不与接地端子或接地触头连接,乂未用与接地端子或接地触头相连 接的中间金属零件与带电零件隔开,则这类零件要按对Il类结构规定的相应要求进行检验。

5.11如果1类工具或II类工具具有在安全特低电压下运行的零件,这类零件要按∏I类工具规定的相 应要求进行检验。

5.12当试验电子电路时,电源不要受到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外部源的干扰。

5.13在正常使用中,如果只有在电动机运转时,加热元件才能工作,则加热元件要在电动机运转的情 况下进行试验。如果不需要电动机运转,加热元件即能工.作,则选择电动机运转或不运转两种情况中不 利的一种对加热元件进行试验。除非另有规定,装在工具内的加热元件要接至一独立电源。

5.14对于执行相应第234部分范围内的功能的配件,按第234部分该章进行试验。

5.15如果要施加转矩,所选加载方法要避免诸如由侧向推力等引起的附加应力,但是要考虑到那些工 具正确运行所必需的附加负载。

如果用一制动器来施加负载,必须逐渐施加负载以保证起动电流不致影响试验。为加载而对输出 装置做出改动以便与制动器连接是允许的。

5.16对于以安全特低电压运行的工具,工具要连同其电源变压器一起试验。

5.17如果某个要求基于工具的质量,则质量应定为不装电缆、工具刀头或附件,但装上所有正常使用 所需的装置和配件。要求的附件、装置和配件由相应第234部分规定。

如果工具装有超过一个附件、装置或配件,安装最重的配置来确定质量。

5.18如果没有规定线性和角度尺寸公差,则GB/T 1804—2000的粗糙C适用。

5.19所有电气测量的最大测量误差为士 2.5%

测量电压的仪器应有至少1 M∩电阻和最大25 PF电容并联的输入阻抗。

5.203 min测量一次,当三次连续的温度值总偏差不超过4 K,则认为达到了热平衡。

6辐射、毒性和类似危险

6.1工具不应产生有害的辐射,或产生毒性或类似危险。

必要时,通过第234部分中规定的试验来检验。

注:前期研究已经表明,如果产生电动工具电磁场辐射(EMF)的唯一重要来源是交直流两用电动机、直流电机(带 电刷或无刷)、感应电机或螺线管电机,则按照IEC 62233测量的这些产品的EMF等级远低于应用限值。因 此,认为没冇必要按照IEC 62233通用要求进行测量。

6.2如果工具装有指示切割线或类似用途的激光器,根据GB 7247.1,激光类别应是2M或更低。

另外,工具应标有GB 7247.1规定的相关激光类别的符号。

通过观察来检验。

6.3如果工具装有非相干光源,且存在光生物危害,则应警告工具使用者潜在的风险。

根据光源的类型,6.3.1.6.3.26.3.3的要求适用。

6.3.1用来发送信号和通信的可见光指示器和红外光源被认为没有光生物伤害,不需要标志。

通过观察来检验。

6.3.2工具上从冷光源、白炽灯或LED光源发出的可见光,其照射既是偶然的,又是断续的,被认为是 短期的、非一般用途的光。

从这些源发出光的工具应标有以下标志之一:

一“警告不要盯着发光灯看”;

--

如果证明发出的光对身体无害,则该标志可省略。

如果符合下述之一,则认为发出的光对身体无害:

沿着工具任何方向发出的光在200 mm以外低于500 Ix;

一在可见光范围内光的亮度低于10 000 CdZzm-

一通过IEC 62471的方法评估的属于风险组别1或更低光源(非外部镜片聚光得到的);

工具本身通过IEC 62471的方法评估为风险组别1或更低类别。

通过测量和IEC 62471的方法来检验。

6.3.3对于通过其他除6.3.2之外的光源得到的光,产品需要通过IEC 62471的方法进行评估,其标志 应参考 IEC/TR 62471--22009 5.4

通过观察和IEC 62471的方法来检验。

7分类

7.1工具按防电击保护分类应属于下列各类中的某一类:

[类;

Il类;

IlI 类。

通过观察和进行相关试验来检验。

7.2工具应按照GB 4208规定具有恰当的防止有害进水的防护等级。如果要求具有非IPXO等级的则 应在相应第234部分中规定。

通过观察和进行相关试验来检验。

8标志和说明书

8.1工具应标有以下的额定信息:

一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单位为伏特V)对于星-三角联接的工具应清楚地标明两种额定 电压(例如230∆∕4()0Y)o对于标有符合本部分要求的电压范围的工具,也可以标有任一单电 压或范围内的较小电压范围;

一电源种类符号,但标有额定频率或额定频率范围者可不标。电源种类符号应紧接在额定电压 标志之后,但适用于单相电源的三相工具除外;

…额定输入功率,单位为瓦或千瓦WkW)或额定电流,单位为安培A)标在工具上的额定 输入功率或额定电流是指同时在外部电路上出现的最大输入功率之和或最大电流之和。如果 工具上有由控制器件选择的可替换组件.则额定输入功率或额定电流对应于可能的最高负载; Il类结构符号(仅用于Il类工具);

一防止有害进水的防护等级代码IP代码),ɪPXO除外。如果IP代码省略了第一位数字,该省 略的数字应由字母“X”取代,例如IPX5O

通过观察来检验。

8.1.1有额定范围值(电压、频率等)且在额定范围值内无需调节即可运行的工具应标有范围的上下限 值,用一短划(-)隔开。

示例:

115 V-230 V「.具适用丁•标明范围内任一电压值。

有不同额定值且必须由用户或安装者调节到特定值才能使用的工具应标有不同额定值,用一斜线 (/)隔开。本要求还适用于既能连接单相电源乂能连接多项电源的工具。

示例:

115/230 V工具仅适用于所标出的电压值O

230/400 V「,具仅适用于给出的电压值23() V是用于单相运行4()() V是用于三相运行。

通过观察来检验。

8.1.2标有多挡额定电压、额定电压范围或多挡额定电压范围的工具应标明各个电压的额定输入 功率。

额定输入功率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应标在工具上,使其清楚地表示出输入功率与电压间的关系,除非 额定电压范围上下值之差不超过该范围平均值的20%,在这种情况下,额定输入功率值的标志可仅对 应于电压范围平均值。

通过观察来检验。

8.2工具应当标有以下安全警告之一:

警告-为降低伤害风险,用户必须阅读使用说明书”

—ISO 70102011 M002 标记;

—第234部分中指明的适当符号。

如果使用“警告”两字,则应使用不小于2.4 mm高的黑体字,且不得与警句或GB/T 16273.1~ 2008的序号123图形符号分开。

如果使用警句,除了“使用说明书”可用.•操作手册”或“用户指南”外,警句的内容应按规定顺序逐字 写出。

如果使用附加符号,则应符合ISO 7010的规定或被设计成符合GB/T 2893.2GB/T 2893.3的 规定。

通过观察和测量来检验。

8.3工具应标有以下附加信息:

一生产者或其授权代表的商业名称、地址,任何地址都应确保可以联系。国家、地区、城市和邮编 (如有)被认为足以满足此要求;

一原产地;

-工具的名称,该名称可由字母和/或数字组合而成。如果使用说明书内解释了代码,该代码明 确了工具的名称,例如“电钻”、“电刨”,则该名称可以以代码的形式表示;

一系列的名称或类型,允许用产品的技术标识,它可以由字母和/或数字组合而成,也可以与工具 名称组合而成;

注:“系列的名称或类型”也被称为型号。

——-至少标识年份的制造日期(或生产者日期代码);

一对由最终用户把它的散装零件组装起来的工具,每个零件或包装上应标有特有标识;

“>25 kg”如果工具的质量超过25 kg

增加的标志应不会引起误解。

通过观察来检验。

8.4 8.18.3规定的标志不应置于工具的可拆卸零件或电源线上。8.1中规定的标志应放在工具上易 于识别的同一区域中,例如铭牌。

从工具外面应清晰可辨8.2中规定的标志。符号以外的标志可以使用折叠标签置于Y型联接或Z 型联接的电源线上。如有必要,拆除罩盖后,工具上其他标志仍应显而易见。

开关和控制器的标记应置于该组件上或其近旁,不应置于能改变位置的零件上,也不应置于会引起 对标记产生误解的位置上。

通过观察来检验。

8.5如果工具能加以调节以适应不同的额定电压,则调节到的电压应清晰可辨。

本要求不适用于星-三角联接的工具。

对于不需要频繁变动电压整定值的工具,只要工具要调到的额定电压能由固定在工具上的接线图 确定,即认为满足了本要求。接线图可以置于连接电源导线时必须拆下的罩盖内壁上。接线图不得置 于松散连接于工具的标签上。

通过观察来检验。

8.6应使用以下单位:

V ..................................................................................................................伏特

A ...................................................................................................................安培

HZ ...............................................................................................................赫兹

W ..................................................................................................................瓦特

kW ...............................................................................................................千瓦

F ..................................................................................................................法拉

"F ..................................................................................................................微法

L

g

kg

bar

Pa

h

min

S

r/min .........................................................................................................转每分

∕min mirΓ'.................................................................................... 每分钟往复次数

Ah ...............................................................................................................安时

mAh ............................................................................................................毫安时

应使用以下符号:

S ............................................................................................................空载速度

二二或 DC ...................................................... [GB/T 5465.2—2008 的符号 5031]直流

〜或 AC ............................................................ [GB/T 5465.2—2008 的符号 5032]交流

3~............................................................................................................三相交流

3N...........................................................................................带中心线的三相交流

-E3- A .........................................................相应熔断体的额定电流,单位为安培A)

Y

-P¾ .................................... 延时小型熔断体XGB 9364中规定的时间/电流特性符号

[GB/T 5465.2- 2008的符号5019]保护接地

I □ I............................................................ EGB/T 5465.2—2008 的符号 5172] || 类工具

IPXX ......................................................................................................... IP 代码

∕j .................................................................. [GB/T 16273.1—2008 的序号 123]警告

[GB/T 16273.1-2008的序号168]手册;技术说明书


[ISO 7010:2011的符号M002]阅读说明书

诰......................................

注:灯的额定瓦数可以结合该符号表示。


[GB/T 5465.2—2008 的符号 5012]



可见辐射,教学保护

0..................................................................................................................直径

如果使用其他标志,应确保不至于引起误解,且在说明书中应予以解释。

釆用其他单位时,这些单位及其符号应是国际单位制和符号。

通过观察来检验。

8.7凡要联接两根以上电源导线的工具应有固定在工具上的联接图,除非其接线端子能被清楚地 识别。

接地导线不被认为是电源导线。对于星-三角联接的工具,其接线图应标明如何联接绕组。

通过观察来检验。

8.8Z形联接外,接线端子应如下标识:

一专用于联接中性线的端子应由字母N标识;

一接地端子应由GB/T 5465.2—2008的符号5019标识。

这些标识不应标在螺钉、可拆卸垫圈或其他接线时可能会拆下的零件上。

通过观察来检验。

8.9操作时可能引起危险的开关,应标志或放置得能清楚地表明它控制工具的哪一部分。

通过观察来检验。

8.10多稳态电源开关的“断开”位置应予标识;应用图形符号"O”标识,如GB/T 5465.2-2OO8中符号 5008规定。能被锁定在“接通”位置的瞬动电源开关不认为是多稳态开关。

仅起“断开”作用的开关按钮应用标志或位置上带有图形符号“。”来标识,且按钮颜色应为红色或 者黑色。

图形符号“O”不应用作其他任何标记。

注:图形符号“O”也可用在数字可编程键盘上。

可移式工具的开关操动件或其罩盖的颜色不应使用按GB 16754规定的用于急停功能的黄色和红 色组合。

如有罩盖且仅覆盖启动按钮,则此罩盖不应是黑色、红色或黄色。

如有罩盖且覆盖停止按钮,则此罩盖应是红色或黑色。

通过观察来检验。

8.11运行期间需调节的控制装置应有对所调特征量调高或调低的方向标记。用“ + ”和“一”的标记可 以认为满足此要求。

此要求不适用于其调节构件的完全“接通”位置与“断开”位置处于相反两极端位置上的控制装置。

如果数字用以表示不同挡位,则“断开”挡位应用图形符号“O”表示,其他的挡位则用反映较大的输 出功率、输入功率、速度等的数字表示。

控制装置操动件不同位置的标记应当在控制装置本身上,或者紧邻操动件。

通过观察来检验。

8.12本部分要求的标志应易于辨认和耐久。符号应当使用与背景对比度大的颜色、纹理或凸起,使得 符号提供的信息或说明从(500 + 50)mm处以正常视力的肉眼能清晰可见。符号不必与GB/T 2893.2 要求的蓝色一致。

通过观察以及先用手拿一块浸过水的湿布擦拭标志15 s,再拿一块浸过汽油的湿布擦拭标志15 s 的方法来检验。

试验后,标志仍应易于辨认,标牌不应被轻易去除,并不应卷曲。

在考虑标志的耐久性时,要考虑正常使用的影响。例如,在可能经常清洗的容器上用油漆或瓷漆 (瓷釉除外)制成的标志就不认为是耐久的。

本试验采用的溶剂为脂肪族溶剂乙烷,所含芳香族至多为容积的0∙l% •贝壳松脂丁醇值为29,始 沸点约为65 °C,干点约69 °C,密度约为0.689 g/cmS O 8.13如果是否符合本部分取决于可更换热熔体或熔断体的动作,则应把用来识别热熔体的代号或其 他方法标在熔断体上,或者标在热熔体焰断后显而易见的部位,此时工具已被拆到需要更换热熔体的 程度。

本要求不适用于只能与工具的某一种零件一起更换的熔断体。

通过观察来检验。

8.14使用说明书和安全说明应随工具和包装提供,当工具从包装中取出时,它们应轻易地被用户注意 到。本部分所要求的并用于本工具的符号的解释应写入使用说明书或安全说明内。

它们应以该工具销售所在国的官方语言书写。

它们应清晰和醒目。

它们应包括生产者和其授权代表的商业名称、地址。任何地址都应确保可以联系。国家、地区、城 市和邮编(如有)被认为足以满足此要求。

它们应包括8.1中规定的工具的名称、系列或者型号,包括工具的描述,例如“电钻”、“电刨”等。 8.14.1安全说明的主题是8.14.1.1给出的“电动工具通用安全警告”、相应第234部分的专用工具的 安全警告和生产者认为必要的附加安全警告。“电动工具通用安全警告”和专用工具的安全警告,如用 中文书写,应按规定顺序逐字写出,且与其他官方语言的含义相同。下述给出的安全说明的编号不是强 制性的,可以被省略或由其他例如着重号的排序方法替换。“电动工具通用安全警告”可以与使用说明 书分开。

所有“安全警告”的格式必须采用突显的字体或类似方法与条文内容区分开,如下所示。

安全说明中的所有注释不用印刷,它们是给说明书设计者用的信息。

8.14.1.1电动工具通用安全警告

,■警告!阅读随电动工具提供的所有安全警告、说明、图示和规定。不遵照以下所列说明会导致 电击、着火和/或严重伤害。

保存所有警告和说明书以备查阅。

警告中的术语“电动工具”是指市电驱动(有线)电动工具或电池驱动(无线)电动工具。

a) 工作场地的安全

D保持工作场地清洁和明亮。杂乱和黑暗的场地会引发事故。

2) 不要在易爆环境.如有易燃液体、气体或粉尘的环境下操作电动工具。电动工具产生的火 花会点燃粉尘或气体。

3) 操作电动工具时,远离儿童和旁观者。注意力不集中会使你失去对工具的控制。

b) 电气安全

1 电动工具插头必须与插座相配。绝不能以任何方式改装插头。需接地的电动工具不能使 用任何转换插头。未经改装的插头和相配的插座将降低电击风险。

2 避免人体接触接地表面,如管道、散热片和冰箱。如果你身体接触接地表面会增加电击 风险。

3 不得将电动工具暴露在雨中或潮湿环境中。水进入电动工具将增加电击风险。

4 不得滥用软线。绝不能用软线搬运、拉动电动工具或拔出其插头。使软线远离热源、油、 锐边或运动部件。受损或缠绕的软线会增加电击风险。

5 当在户外使用电动工具时,使用适合户外使用的延长线。适合户外使用的电线将降低电 击风险。

6 如果无法避免在潮湿环境中操作电动工具,应使用带有剩余电流装置RCD)保护的电源。

RCD的使用可降低电击风险。

注:术语“剩余电流装置(RCD)"可以用“接地故障电路断路器GFCI)”或“接地泄漏电路断路器(ELCB)"术语 代替。

C)人身安全

D保持警觉,当操作电动工具时关注所从事的操作并保持清醒。当你感到疲倦,或在有药 物、酒精或治疗反应时,不要操作电动工具。在操作电动工具时瞬间的疏忽会导致严重人 身伤害。

2) 使用个人防护装置。始终佩戴护目镜。防护装置,诸如适当条件下使用防尘面具、防滑安 全鞋、安全帽、听力防护等装置能减少人身伤害。

3) 防止意外起动。在连接电源和/或电池包、拿起或搬运工具前确保开关处于关断位置。手 指放在开关上搬运工具或开关处于接通时通电会导致危险。

4) 在电动工具接通之前,拿掉所有调节钥匙或扳手。遗留在电动工具旋转零件上的扳手或 钥匙会导致人身伤害。

5) 手不要过分伸展。时刻注意立足点和身体平衡。这样能在意外情况下能更好地控制住电 动工具。

6) 着装适当。不要穿宽松衣服或佩戴饰品。让你的头发和衣服远离运动部件。宽松衣服、 佩饰或长发可能会卷入运动部件。

7) 如果提供了与排屑、集尘设备连接用的装置,要确保其连接完好且使用得当。使用集尘装 置可降低尘屑引起的危险。

8) 不要因为频繁使用工具而产生的熟悉感而掉以轻心,忽视工具的安全准则。某个粗心的 动作可能在瞬间导致严重的伤害。

d) 电动工具使用和注意事项

D不要勉强使用电动工具,根据用途使用合适的电动工具。选用合适的按照额定值设计的 电动工具会使你工作更有效、更安全。

2) 如果开关不能接通或关断电源,则不能使用该电动工具。不能通过开关来控制的电动工 具是危险的且必须进行修理。

3) 在进行任何调节、更换附件或贮存电动工具之前,必须从电源上拔掉插头和/或卸下电池 包(如可拆卸)。这种防护性的安全措施降低了电动工具意外起动的风险。

4) 将闲置不用的电动工具贮存在儿童所及范围之外,并且不允许不熟悉电动工具和不了解 这些说明的人操作电动工具。电动工具在未经培训的使用者手中是危险的。

5) 维护电动工具及其附件。检查运动部件是否调整到位或卡住,检查零件破损情况和影响 电动工具运行的其他状况。如有损坏,应在使用前修理好电动工具。许多事故是由维护 不良的电动工具引发的。

6) 保持切削刀具锋利和清洁。维护良好地有锋利切削刃的刀具不易卡住而且容易控制。

7) 按照使用说明书,并考虑作业条件和要进行的作业来选择电动工具、附件和工具的刀头 等。将电动工具用于那些与其用途不符的操作可能会导致危险情况。

8) 保持手柄和握持表面干燥、清洁,不得沾有油脂。在意外的情况下,湿滑的手柄不能保证 握持的安全和对工具的控制。

e) 维修

由专业维修人员使用相同的备件维修电动工具。这将保证所维修的电动工具的安全。

8.14.1.2安全警告的顺序

安全警告的顺序应按照A)项或B)项中任意一项以及C)项:

A) 1部分的警告后加相应第234部分的警告。第1部分和第234部分中警告的顺序应 和上文及相应第234部分中保持一致。

B) 1部分和第234部分的警告可以分成几个节(段)归入分标题中,相关联的警告放在同一 个分标题下。每一部分中警告的顺序应和上文及相应第234部分中保持一致。

当警告以这种方式出现时,第1部分“电动工具通用安全警告”的标题应删去,且8.14.1.1警告第一 句和8.14.2,如适用,应改为:

01警告!阅读用FI符号标出的所有安全警告和所有说明。

各部分的安全警告应出现在说明书的相应主题中。

说明书中第1部分各节警告的标题应有这样一个格式:

况通用电动工具安全警告-【节分标题】

示例:

EJ通用电动工具安全警告-人身安全

说明书中第234部分警告的标题应有这样一个格式:

【工具分类名】安全警告一【部分分标题】

示例:

F‰锯安全警告-锯割程序

如果特定第234部分的警告没有编号的分标题,则该第234部分要求的所有警告应以规定顺 序出现,且上述标题格式应没有【部分分标题】。

C)生产者认为有必要的附加警告不应插入在第1部分或第234部分的任何警告中。它们可 以根据安全警句的主题,被附加到第1部分或第234部分中相应节的后,或者放在说明书 的其他部分。

8.14.2如果安全说明与说明书是分开的,则说明书中应放入以下警告。这些警告,如用中文书写,应 按规定顺序逐字写出,如用其他官方语言,含义应相同。

Z∙警告!阅读随本工具提供的所有安全警告、说明、图示和规定。不遵照以下所列说明会导致电 击、着火和/或严重伤害。

保存所有警告和说明以备查阅。

如适用,说明书应提供以下信息:

a) 投入使用的说明:

D将电动工具安装或固定在一个适当的稳定位置,以便其可以被安装在一个支架上或固定 在地上;

2) 装配;

3) 电源连接、电缆、熔断体、插座型式和接地要求;

4) 能调节到不同额定电压的工具应有改变电压的说明或图示或两者兼备。如果电动机的连 接必须加以改变才能在不同于出厂时连接的电压下运行,则应提供端子标识;

5) 功能的图解;

6) 环境条件的限制;

7) 根据19.1的规定,护罩的固定和调节;

8) 工具在运输和/或使用时适用的拆卸和重新装配信息。

b) 操作说明:

D设定和试验;

2) 刃具更换;

3) 工件夹装;

4) 工件尺寸和材料种类的限制;

5) 使用一般说明;

6) 根据19.4的规定,手柄和握持表面的标识;

7) 对带有电子调速或负载调节器,制动后不会立即重启的工具:该工具制动后会自动重启的 警告;

8) 仅对可移式工具:起重和运输的说明。

C)保养和售后服务说明:

1 用户保养,例如清理、刃磨、润滑、售后服务和/或零件的更换;

2) 生产者或代理商的售后服务及地址列表;

3) 用户可更换的零件表和更换说明;

4) 可能需要的专用工具;

5) 对于X型联接工具:工具的电源线如果损坏,必须用维修机构提供的专门制备软线来更 换的说明;

6) 对于Y型联接工具:如果必要更换电源线时,为了避免对安全性产生危害,必须由生产者 或其代理商进行更换的说明;

7) 对于Z型联接工具:工具的电源线不能更换,工具应报废的信息。

d)对于带供液系统的工具,适用时,应有以下内容:

1)  说明:

一液源的连接;

一为避免工具受液体影响,液体和配件的使用应符合14.4

—软管和其他会劣化的关键零件的检查;

―液源的最大许用压力。

2) 对装有RCD的工具:

一禁止使用不装上随工具提供的RCD的工具的警告;

一始终在作业前测试RCD是否正常运行的说明,除非RCD属于自检型的;

3) 对于与隔离变压器一起使用的工具:禁止不接上随工具一起交付的变压器或其说明书规 定类型的变压器而使用工具的警告;

4) 更换插头或电源线应由工具生产者或其维修机构进行的说明;

5) 清除工具零件上的液体,且使液体远离作业区域内的人群的说明。

8.14.3如果提供工具质量或重量的信息,它应是5.17规定的质量。

通过观察来检验。

9防止触及带电零件的保护

9.1工具应构造和包封得足以防止意外接触带电零件。该要求适用于工具正常操作时的所有位置,甚 至在拆除可拆卸零件和柔软材料(弹性体)后,例如柔软握持覆盖层。

通过观察和9.2-9.4(如适用)的试验来检验。

9.2 一个易触及零件若满足下列任一条件,即不认为是带电的:

一零件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

•对交流而言,电压峰值不超过42 V

•对直流而言,电压不超过42 V

—零件由保护阻抗与带电零件隔开。

在有保护阻抗的情况下,该零件与电源间的电流应为:直流时不超过2 mA,交流时峰值不超过

0.7 mA,而且:

一电压峰值大于42.4 V和不大于450 V的,其电容量不应大于0.1 μF;

电压峰值大于450 V和不大于15 kV的,其放电量不应大于45 μCo

通过工具在额定电压下运行来检验。测量有关零件与电源任一极之间的电压和电流。放电量要在 切断电源后立即测量。

用一标称2 000 Ω的无感电阻器测量放电电量,通过记录在电压/时间图表上的面积总和计算出电 量,计算时不必考虑电压极性。

注:测量电流的适用电路详见图C.3

9.3如果工具能通过插头或全极开关与电源隔离开来,那么不必拆下位于可拆卸罩盖后面的灯泡。但 在插拔那些位于可拆卸罩盖后面的灯泡时,应确保防止触及灯头的带电零件。

不允许使用不借助于工具即易接触的螺纹型熔断器和螺纹型微型断路器。

除了通常在地面上使用的,且质量超过40 kg的工具不必斜置外,其余工具处于每一个可能的位 置,用不大于5 N的力施加到GB/T 16842的试具B上去探触。试具通过孔隙伸到允许的任何深度,并 且在伸到任一位置之前、之中和之后,转动或弯折试具。

如果试具不能进入孔隙,则使用与GB/T 16842的试具B相同尺寸的不带关节的刚性试具,施加力 增加到20 N,然后再用带关节的GB/T 16842的试具B重复试验。

该试具应不能触及带电零件和仅由清漆、瓷漆、普通纸、棉织物、氧化膜、玻璃粉或密封胶保护的带 电零件。

清漆、瓷漆、普通纸、棉织物、金属零件上的氧化膜、玻璃粉或密封胶(自硬性树脂除外)均不认为会 提供防止触及带电零件所需的保护。

9.4以不大于5 N的力施加到GB/T 16842的试具13来探触11类工具或类结构上的各孔隙,但通 向灯头和插座中的带电零件的孔隙除外。该试具应不能触及到带电零件。

试具还施加于表面覆盖一层非导电涂层如瓷漆或清漆的接地金属外壳上的孔隙。

9.5 Il类工具和II类结构应构造和包封得足以防止意外触及基本绝缘和仅由基本绝缘与带电零件隔 开的金属零件。

凡不是由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与带电零件隔开的零件均不应是易触及的。

本要求适用于当工具按正常使用方式,甚至拆去所有可拆卸零件后的所有操作位置。

通过观察以及用9.3规定的GB/T 16842的试具B来检验。

10起动

10.1工具应能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正常电压下起动。

通过工具以0.85倍最低额定电压或0.85倍额定电压范围下限空载连续起动10次来检验。除调速 装置外,如有控制装置则按正常使用方式整定。

工具还要以1.1倍额定电压连续起动10次。

连续起动的间隔应足够长以防过热。

在所有情况下,工具应能运行,装在工.具内的过载保护装置不应动作。如有离心开关和其他自动起 动开关,应运行可靠,触头不应颤动。

10.2工具在起动时不应产生过高输入电流,否则会导致电源设备过流保护装置的异常动作。

通过在额定电压和空载下,将调速装置设置在最大速度且所有其他控制装置设置在正常使用方式 下起动工具一次来检验。

工具起动后2.0 s + 0.2 S时的电流不应超过30 A4倍的工具额定电流,取较大值。

11输入功率和电流

额定输入功率或额定电流应至少为所测空载输入功率或电流的11()%

通过在所有能同时工作的电路处于运行状态且达到稳定时,测量工具的输入功率或电流来检验。 试验应在不带附件和外部负载时进行。

对于标有一挡或多挡额定电压的工具,在每一个额定电压下进行试验。对于标有一挡或多挡额定 电圧范围的工具,在各额定电压范围的上、下限进行试验,除非标示的额定输入功率是对应于电压范围 平均值.则以该电压范围平均值的电压进行试验。

12发热

12.1工具在额定输入功率或额定电流下不应产生过高的温度。

通过在12.212.5中规定的条件下测定工具各部分的温升来检验,紧接着在1.06倍额定电压下 的发热条件进行C.3试验。

12.2对于没有固有运行周期的工具,按12.2.1进行试验。对有固有运行周期的工具,按12.2.2进行 试验。

12.2.1本条仅适用于没有固有运行周期的工具。对有一挡或多挡额定电压的工具:工具处于静止空 气中在每一个额定电压下运行,施加能达到额定输入功率或额定电流的扭矩直至达到热平衡,测量施加 的扭矩。保持测得的扭矩不变,然后将电压调节到各个O∙94倍额定电压和1.06倍额定电压。

测量两种电压下最不利的温度。

对于有额定电压范围的工具,工具处于静止空气中:

一运行在额定电压范围的下限,施加能达到额定输入功率或额定电流的扭矩直至达到热平衡,测 量施加的扭矩。保持测得的扭矩不变,然后将电压调节到0.94倍额定电压范围的下限值。

一运行在额定电压范围的上限,施加能达到额定输入功率或额定电流的扭矩直至达到热平衡,测 量施加的扭矩。保持测得的扭矩不变,然后将电压调节到1.06倍额定电压范围的上限值。

测量每一个电压下的温度。

12.2.2本条适用于有固有运行周期的工具。对有一挡或多挡额定电压的工具:工具处于静止空气中 在每一个额定电压下运行,在工具的每一个运行周期中,施加能达到额定输入功率或额定电流的扭矩一 段时间。工具周期性连续运行30 mino保持之前施加的扭矩不变,调整电压至1.06倍额定电压和 0.94倍额定电压。在每一个电压下,工具连续运行30 minO

测量两种电压下最后一个运行周期中最不利的温度。

对于有额定电压范围的工具,工具处于静止空气中:

一运行在额定电压范围的下限,在工具的每一个运行周期中,施加能达到额定输入功率或额定电 流的扭矩一段时间。工具周期性连续运行30 mino保持之前施加的扭矩不变,调整电压至 0∙94倍额定电压范围的下限,工具周期性连续运行30 min

一运行在额定电压范围的上限,在工具的每一个运行周期中,施加能达到额定输入功率或额定电 流的扭矩一段时间。工具周期性连续运行30 mino保持之前施加的扭矩不变,调整电压至 l∙06倍额定电压范围的上限.工具周期性连续运行30 mino

测量每一个电压下的温度。

12.3当工具以1.06倍额定电压的上限运行时,如有发热元件.要在GB 4706.1-200511章规定的 条件下运行。

对于带有自动卷线盘的工具,拉出软线总长度的三分之一。软线护层的温升应尽量靠近卷线盘的 毂盘处测量,并还在位于卷线盘上最外两层软线之间测量。

对于工具工作时用来存贮部分电源软线的贮线装置(自动卷线盘除外),拉出50 Cm的软线。在最 不利的位置上测定被贮部分软线的温升。

12.4除绕组外,温升用细丝热电偶测定。热电偶的选用和放置应使其对被测部分温度的影响最小。

除绕组绝缘以外,电气绝缘的温升要在绝缘表面测定.其部位为:绝缘损坏时可能引起短路、带电零 件和易触及零件相互接触、绝缘被跨接、或爬电距离或电气间隙减少到28.1规定值以下的各处。

绕组温升用电阻法测定。但如果绕组为非均质的,或用电阻法测量电阻所必需的接线方法十分复 杂,则用热电偶测量。

测定手柄、操作钮、握持部分及类似部位的温升时,要考虑是正常使用中所有要握持的部分,如果是 绝缘材料制成的,还要考虑那些与热的金属接触的部分。

L如果为f放置热电偶而必须拆开「.具,则要再次测量空载输入功率以检查工具是否已被正确地重新装配好。

2 多芯软线的线芯开叉处是放置热电偶部位的不例。

3认为线径不大于0.3 mrn的热电偶是细丝热电偶。

12.5试验期间,保护装置不应动作。如有密封胶,则不应流出。除12.6允许之外,温升不应超过表1 和表2所示值。

1最高正常温升

零(部)件

温升/K

绕组”,若绝缘结构为:

-1()5

75(65)

-12()

90(80)

绕组",若按GB/T 11021,绝缘结构为:

130

95(85)

-155

115

180

140

— 200

160

220

180

250

210

器具进线座插销:

一对于热环境

95

-对于冷环境

40

开关、限温器的周围环境L

T标志

30

7'标志

T-25

内、外接线(包括电源线)的橡皮绝缘或聚氯乙烯绝缘:

-无温度额定值'

50

一有温度额定值T)

T-25

作附加绝缘用的软线护层

35

用于密封垫或其他零件的非合成橡胶.其劣化可能会影响安全:

---用作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时

40

其他情况下

5()

El4Bl5灯座:

-一金属型或陶瓷型

13()

非陶瓷的绝缘型

90

—冇T标志

T-25

1 (续)

零(部)件

温升/K

用作绝缘的材料(规定用于导线和绕组的材料除外)"

一浸渍或涂漆过的纺织品、纸或纸板

一用下列材料粘结的层压板:

•三聚氤胺…甲醛,酚醛树脂或酚一糠醛树脂

・脉醛树脂

一-一环氧树脂粘结的印制电路板

―由下列材料制成的模压件:

・带纤维素填料的酚醛塑料

・带矿物填料的酚醛塑料

・二聚氤胺一甲醛

・脈醛

-玻璃纤维增强聚酯

——硅橡胶

——聚四氟乙烯

一用做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时的纯云母和致密烧结陶瓷材料

-热塑性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

85(175) 65(150) 120

85(175) 100(200) 75(175) 65(150) 110 145 265 400

普通木材'

65

电容器外表面*:

一有最高工作温度标志T)

无最咼工作温度标志:

•抑制无线电和电视干扰用的小陶瓷电容器

• 符合 GB/T 14472 GB 8898--2011 14.2 的电容器

•其他电容器,

T-25

50

5()

20

与闪点为,(°C)的油接触的零件

/-50

。考虑到交直流两用电动机、继电器、螺线管等的绕组平均温度通常要高于绕组上放置热电偶部位的温度,使用 电阻法时,不带括号的数值适用;使用热电偶时,带括号的数值适用。但对于振动器线圈和交流电动机的绕组, 不带括号的数值对两种方法均适用。对于其结构能阻止空气在机壳内外之间循环,但不一定包封得足以达到 气密程度的电动机,温升限值可以提高5 Ko

l' 丁表示最高工作温度。

开关、控温器和限温器的环境温度是距离开关和相关组件表面5 mm处最热点空气温度。

就本试验而言,只要工具生产者提出请求,本身标有额定值的开关和控温器可以认为没有最高「•作温度标志。

1此限值适用于符合相应IEC标准的电缆、软线和电线。对其他电缆、软线和电线,可能有不同的限值。当联接 件没有限值时,则认为这些电线的限值适用于终止于联接件处的这个点的内部布线。

"如果材料是用于手柄、操作钮、握持部分等并与热金属接触的,则括号内的数值适用。

1承受13.1试验的热塑性材料没有规定限值,但必须测定温升。

「规定的限值与木材材质劣化有关,而不考虑其表面涂层的劣化。

"对于在18.6.1中要被短路的电容器,没有温升限值。

如果使用表格中未提及的材料,它们承受的温度都不应超过由材料本身老化试验时测A的耐热能力。

绕组温升值由式1算出:

O — R

Δ/ = ~^Σ2----(K + ’I( / 2 — '1              ..............................(

R I

式中:

Δ/-----温升

Rl——试验开始时的电阻;

R?——试验结束时的电阻;

K ——对铜绕组为234.5,对铝绕组为225

Z1 ———试验开始时的环境温度;

I2 ——试验结束时的环境温度。

试验开始时,绕组要处于环境温度下。建议用下述方法确定试验结束时的绕组电阻:在开关断开后尽可能立即测量 绕组电阻,然后以较短的时间间隔再多次测量绕组电阻,使能作岀电阻对时间的曲线,从而外推开关断开瞬间的电阻值。

2最高外表面温升

零(部)件

温升/K

机壳外表面(正常使用中握持的手柄除外)

6()

正常使用中连续握持的手柄、操作钮、握持及类似部位等:

一金属的

30

--瓷质的或玻璃质的

40

…模压材料、橡胶或木质的

50

正常使用中仅短时握持的手柄、操作钮、握持及类似部位等(例如开关):

金属的

35

一瓷质的或玻璃质的

45

一模压材料、橡胶或木质的

60

12.6当转子和/或定子绕组温升超过表1的数值时或者对绝缘结构的温度分级存在异议时进行以下 试验:

3个转子和/或定于试样经受以下试验:

a) 将绕组放在烘箱内,历时10 d(24O h),烘箱温度比按12.4测定的温升高80 °C+2 OcO试样应 当在不受到热冲击的情况下,逐渐冷却至环境温度;

b) 经此处理后,不应出现匝间短路,匝间是否短路可用D.3冲击电压试验来检验;

C)然后,试样按14.1规定进行潮湿处理;

CI)经此处理后,试样应立刻经受D.2电气强度试验。

如果在第12章试验期间不显示出过高温升而绝缘可能出现的损伤可被忽略•必要时,为了完成本 条试验,可予以修复。

13耐热性和阻燃性

注:附录J列出了本章试验的选择和顺J f

13.1如果热变形会导致工具不符合本部分要求,则以下材料应有足够的耐热变形能力:

―非金属材料的外部零件;

一支撑载流零件的热塑性材料零件;

一提供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热塑性材料零件;

就本条而言,“支撑”是指为满足28.1的要求需要依赖绝缘材料将带电零件保持在原有位置和状 态。如果仅是接触,不能构成支撑。

该要求不适用于:

一陶瓷材料;

-以下电动机的绝缘零件:轴绝缘、端板、槽绝缘、槽楔、换向器。

通过相关零件经受GB/T 5169.21的球压试验来检验。应拆下任何柔软材料(弹性体)后,例如柔 软握持覆盖层。

可用两片或多片零件达到所需厚度。

试验在40 +2)OC再加上第12章试验中测得的最高温升的温度下进行,但至少应为:

一对外部零件,(75 + 2)OC

一对带电零件的支撑件,(125 + 2) OCo

13.2非金属材料零件应具有足够的耐燃和防火焰蔓延的能力。

本要求不适用于:

一距起弧的零件例如换向器、未包封的开关触头和类似零件超过13.0 mm的内部零件:

一距非起弧且未经绝缘的带电零件例如母线排、连接带、端子、漆包线和类似零件超过1.0 mm 的内部零件;

一距连接器或在正常操作中载流0.2 A或以下的导线,或附录H的低功率电路1.0 mm及以下 的内部零件;

一线的绝缘;

一不会加剧燃烧的齿轮、凸轮、皮带、轴承、风扇、装饰件、操作钮;

一陶瓷材料;

----以下电动机的绝缘材料:轴绝缘、端板、槽绝缘、槽楔、换向器;

―含塑量少于5 g的小零件;

—其他不可能燃烧的外部零件,或那些不蔓延火焰(由工具内部产生的)的外部零件。

通过下述之一来检查:

—…非金属材料零件经受GB/T 5169.11的灼热丝试验,试验温度为550 °C

一根据GB/T 5169.16,只要试样不厚于相应零件,材料至少为HB类;

一根据GB/T 5169.13,只要试样不厚于相应零件,材料至少具冇575 OC的灼热丝燃点温度。

不能进行上述试验的零件,例如由软的或发泡材料制成的零件,应满足GB/T 8332 -2008HBF 材料分类规定的要求,试样不厚于相应零件。

14防潮性

14.1工具应能经受正常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潮湿条件。

通过下述防潮试验来检验。

如有电缆进线孔,则将其打开;如具有敲落孔,则打开其中一个。

将不借助于工具即能拆卸的电气组件、罩盖和其他零件都拆下。如有必要,这些零件都随工具主体 一起经受防潮试验。

在空气相对湿度为(93 3) %的防潮箱内进行潮湿处理,该湿度可以通过例如在防潮箱内放入与空 气有足够大接触面的硫酸钠(Na2SO1)或硝酸钾(KNO3)的饱和水溶液来获得。箱内所有能放置试样 处的空气温度保持在(20~30)oC间任何易达到的温度/,并保持在土 2 K的波动范围内。为了实现防潮 箱内的规定条件,必须保证箱内空气不断循环,而且通常使用隔热的防潮箱。

试样在放入防潮箱前,其温度要达到/与/+4 °C之间。在潮湿处理前保持这一温度至少4 h,即认 为工具达到了规定温度。

工具在防潮箱内存放48 ho

该试验后,工具立即在额定电压下经受C.2试验,然后工具应在防潮箱内经受D.2试验,或把那些 可能已被拆下的零件重新装配好后,在使工具达到规定温度的室内经受D.2试验。

另外D.2试验施加在易触及金属零件和进线衬套、电缆护层或电缆固定装置处覆盖有金属箔的电 源线之间,所有夹紧螺钉以表10规定的扭矩旋紧。[类工具的试验电压为1 250 V, II类工具的试验电 压为1 750 Vo

14.2工具的外壳应按工具分类提供相应的防潮等级。

通过工具在14.2.1的条件下,按14.2.2规定进行相应处理来检验。

14.2.1工具不接电源。

试验期间,不停地转动工具,使之通过最不利的位置。

将不借助于工具即能拆卸的电气组件、罩盖和其他零件都拆下。如有必要,这些零件随工具主体一 起经受相应处理。

14.2.2 IPXo的工具经受如下GB 4208—2008的试验:

-IPXl I具经受14.2.1规定的试验;

IPX2工具经受14.2.2规定的试验;

IPX3工具经受14.2.3规定的试验;

—IPX4工具经受14.2.4规定的试验;

-IPX5工具经受14.2.5规定的试验;

IPX6工具经受14.2.6规定的试验;

IPX7工具经受14.2.7规定的试验。

进行IPX7试验时,将工具浸在含约1%氯化钠(NaeI)的水中。

紧接在相应的处理后,工具应能经受D∙2电气强度试验,并且观察结果应表明在绝缘上没有会使爬 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减小到28.1规定值以下的水迹。

14.3液源系统或液体的溢出不应增加使用者的电击风险。

通过以下试验来检验:

如有剩余电流装置,试验期间应断开。除那些满足21.22试验的零件外,将不借助工具即能拆卸的 电气组件、罩盖和其他零件都拆下。

工具在额定电压下,如适用,用约1.。%氯化钠NaeI)溶液按下述情况运行:

一在正常使用下;

-工具根据8.14.2d)处于充液位置,对其液体容器注满含约1%氯化钠(NaCI)的水溶液,进而在

6Ot(I(I s时间内对容器平稳地倾注等于容器容量的15%0.25 L(取容量大者)的此溶液;

每种适用情况下,工具在符合相关的第234部分要求和8.14.2b)说明的所有位置运行1 min,期 间按C.3监测泄漏电流。试验期间,泄漏电流不超过:

一对II类工具,2 mA

一对I类工具,5 mA

试验后,工具放置在环境温度下干燥24 h,之后应满足D.2带电零件与易触及零件之间的电气强度 试验要求。

14.4液源系统不应由于组件不能承受运行期间的压力而增加使用者的电击风险。

通过以下试验检验:

关闭液源系统,用约1.0%氯化钠NaCI)溶液以两倍于8.14.2d)l)的静压力施加1 ho

工具放置1 min,其在所有位置满足第234部分要求和生产者说明的情况下,按C.2测量泄漏电 流。试验期间,泄漏电流不超过:

II类工具,2 mA

一对1类工具,5 mA

试验后,工具放置在环境温度下干燥24 h,之后应满足D.2带电零件与易触及零件之间的电气强度 试验要求。

如有剩余电流装置,试验期间应不动作。

14.5用于在液源系统失效时防止电击危险的剩余电流装置,应符合GB 20044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当泄漏电流超过10 mA,RCD应能切断除接地导线(如有)外的两根电源导线,且最大反应时 间为300 mso

通过观察和GB 20044—20059.9.2试验来检验。另外,试验期间,接地导线不应断开。

b) RCD在合理可预见使用中应可靠。

在额定电压下通过堵转工具转子模拟上述a)的泄漏,使剩余电流装置运行50次循环来检验。

剩余电流装置在所有循环中均应正确动作。

C) ReD应安装得不可能在使用和正常的维护中被拆除。

如剩余电流装置被固定在工具上或固定在丁.具电源线上,即认为满足要求。

固定在电源线上的剩余电流装置,其与电源线和互联软线连接应是Y型联接或Z型联接。 通过观察来检验。

15防锈

用来导电的黑色零件和那些相关第234部分规定的机械零件应具有足够的防锈保护。

通过下述试验来检验。

将被试零件浸入除脂剂中IO min,除去零件上的全部油脂。

然后将这些零件浸入温度为205)笆的10%的氯化铉NHICI)溶液中10 min0

甩干水滴,但不必完全弄十,零件放在空气湿度为95%、温度为205)笆的箱中10 mino 使用试验规定的液体时,必须采取适当预防措施以防吸入其蒸汽。

在温度为IOo 5)°C的加热箱中干燥10 min后,这些零件表面从(500+ 50) mm处正常视角观看 时,不应呈现锈迹。

锐边上的锈迹和任何可以擦除的淡黄色膜斑忽略不计。

对小螺旋弹簧和类似零件以及受磨损的零件,一层油脂即可提供充分的防锈保护。只有在对油脂 膜的有效性有怀疑时,才对这些零件进行试验,而且在不预先除去油脂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16变压器及其相关电路的过载保护

装有由变压器供电电路的工具应构造得在正常使用中可能出现短路时,变压器及其相关电路不应 出现过高温度。

可能出现短路的例子有:安全特低电压电路中易触及的裸导线或易触及的没有充分绝缘的导线短 路;灯丝内部短路。

就本条要求而言,对符合I类或[1类结构基本绝缘规定要求的绝缘,不认为其可能出现失效。

通过施加正常使用中可能出现最不利的短路或过载来检验,匸具按如下方式运行:

一对具有额定电压的工具.工具在1.06倍额定电压或0.94倍额定电压(取较不利者)下运行;

一对具有额定电压范围的工具,工具在1.06倍额定电压范围的上限或0.94倍额定电压范围的下 限(取较不利者)运行。

测定安全特低电压电路的导线绝缘层温升,温升不应超出表1规定值15 KO

变压器绕组温度不应高于18.4中对绕组的规定值,符合GB 19212.1的变压器除外。

注:变压器绕组可由其固有阻抗获得保护,也可通过装在变压器内或放置在工具内的熔断器、自动开关、热断路器 或类似器件获得保护,只要这些器件只能借助于T.具才能触及。

17耐久性

17.1工具应构造得使其不致出现可能有损于符合本标准的电气的或机械的故障。不得因发热、振动 等而导致绝缘损伤、触头和联接件松动,不得有危及正常使用安全的劣化。

此外,在正常运转情况下,工具内的过载保护装置不应动作。

通过17.2的试验来检验。对于装有离心开关或其他起动开关的工具,还要通过17.3的试验来 检验。

紧接这些试验后,工具应能经受D.2规定的电气强度试验,但试验电压为规定值的75 % O

17.2手持式工具和可移式工具在空载下断续运行。

ħ园林「具的要求在第1部分中规定.

每个运行周期由一个IOO s“接通”期和一个2() S “断开”期组成.“断开”期包括在规定的运行时间 内。如果运行周期因结构和/或标志的限制而少于IooS“接通”期和2() s“断开”期,则运行周期按实际 情况。

工具可用不是装在丁.具内的开关接通、断幵。

手持式工具在1.1倍最高额定电压或1.1倍额定电床范围的上限运行24 h,然后在0.9倍最低额定 电压或0.9倍额定电压范围的下限运行24 ho 24 h不必是连续的。试验期间,以3个不同方位放置工 具,在每种试验电压下,每个方位运行时间约8 hc

2改变方位是为了防止碳粉不正常地积聚在某特定部位Lo 3个方位的例子是水平、垂直向上或垂直向下。

可移式电动丁.具在Ll倍最高额定电压或1.1倍额定电压范围的上限运行12 h,然后在0.9倍最低额 定电压或0.9倍额定电压范围的下限运行12 ho 12 h不必是连续的。试验期间,工具按照8.14.2a)l)放置 在正常操作位置。

试验期间允许更换电刷,并按正常使用方式对工具加注润滑油脂。如果发生机械失效,且不致达不 到本部分要求,则可以更换失效零件。

如果工貝•的任一部分的温升超过12.1试验时测得的温升,则可以采用强制冷却或使之停歇。停歇 时间不包括在规定的运行时间内。如果采取了强制冷却,应不改变工具的空气流动或改变碳粉的分布。

试验期间,装在工具内的过载保护器不应动作。

17.3装冇离心开关或其他自动起动开关的工具,以0.9倍额定电压或0.9倍额定电压范围的下限,在 额定输入功率或额定电流下起动10 Ooo次,运行周期按17.2的规定。

18不正常操作

18.1工具应设计成尽Hr能的避免由于不IK常操作而导致:

…着火风险、危及安全的机械损害;

一电击风险。

通过18.2规定的试验条件进18.3-18.4试验来检验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试验期间,通过观察来检验,工具不能产生火焰.其金属部分不能熔化。试验后,或者工具冷却后接 近室温时,工具仍应符合第9章的要求且带电零件与听触及零件之间能够承受D.2规定的电气强度 要求。

如果试验后工具仍能运行,其应符合19.1的要求,但不必重复进行第20章的测试。

18.2可以使用工具内的熔断器、非自复位的热断路器、过流保护装置或类似件提供必要的保护。如果 用电子线路提供保护•或者其功能按照18.8的要求评估为关键安全功能(SCF)O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连续运行.直到非自动复位的热断路器动作或达到稳态为止。如果试验期间故 意设置的薄弱零件出现永久地开路而终止试验,则在第二个试样上重复相应试验。第二次试验应以同 样的方式结束,除非试验以另一种符合要求的方式完成。

故意设置的薄弱零件是指在不正常操作情况下会失效的一种零件,用以防止违反本标准规定的情 况出现。这类零件可以是可更换的组件,如电阻器、电容器或热熔体,也可以是一个要被更换的组件中 的…个零件,如装在电动机中的不易触及且不能复位的热断路器。

18.3装有串励电动机的工具拆下附件,以1.3倍额定电压或1.3倍额定电压范围上限值的电压空载运 行 1 minO

试验期间,工具内不应飞甩出客件。试羚后,工具不一定要能继续使用O

试验期间.工具内的附加限速装置允许动作。

18.4装有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工具,断开-一相,从冷态起动,在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平均值下施加 对应于额定输入功率或额定电流的转矩:

一用手保持接通或用手连续加载者,运行30 s

-----其他,运行5 minO

在规定的试验结束时,或在熔断器、热断路器、电动机保护器或类似器件动作的瞬间,绕组的温度不 应超过表3规定的限值。

3绕组最高温度

匸具类型

温度,°C

等級

105

120

130

155

180

200

220

250

除运行达到稳定条件外的-匚具

200

215

225

240

260

280

300

330

运行达到稳定条件的工具

一由阻抗保护

150

165

175

190

210

230

250

280

―由保护装置保护

•最初1h期间的最大值

200

215

225

240

260

280

300

330

•最初Ih后的最大值

175

190

200

215

235

255

275

305

•最初Ih后的算术平均值

150

165

175

190

210

230

250

280

18.5 II类工具或具有11类结构的I类工具(见5.10)在过载条件下,防电击保护不应受到损害。

通过18.5.1试验来检验。就具有Il类结构转子、装有串励电动机的I类工具而言,可以按生产者 的选择用18.5.2试验替换18.5.1试验。

以下情况下之一的,18.5.118.5.2的试验可以用18.5.3替代:

-如果在相关第34部分中规定;

-没有专用要求规定的可移式工具或园林工具。

18.5.118.1中规定的不借助工具就能被使用者触及的所有熔断器、热断路器、过载保护器以及类似 器件和任何自复位的保护装置应被短路。

除非用于防止工具达到160%额定电流的电子线路的功能已经按照18.8评估为SCF,否则应使其 断开。将工具连接到12 kVA及以上的电路上。

C.3测量带电零件和没有按1类结构接地的易触及零件之间的泄漏电流,并且在整个试验过程 以及试验后,监测泄漏电流直到达到稳定或降低。泄漏电流不应大于2 mA

工具在额定电压下运行。工具加载到额定电流的16。%,持续加载15 min或直到工具开路或出现 火焰。如果工具不能在160%负载下运行,则将工具堵转15 min或直到工具开路或出现火焰。如果任 一情况出现,立即打开图C. 1S1,如果岀现火焰,立即用二氧化碳(CO2)灭火器熄灭。

将工具冷却到室温后,按下述要求在带电零件和没有按1类结构接地的易触及零件之间按照D.2 进行电气强度试验:

—如果工具在15 Imn后不能运行,进行1 500 V电气强度试验;

-如果工具在15 min后能运行,进行2 500 V电气强度试验;

-除电机绕组开路外,工具在达到15 min前因过热而永久开路,则应重复进行试验。第二次试 验应以同样的方式结束,除非试验以另一种符合要求的方式完成。如果试验因一个电子线路 的非自复位限热功能而终止,则试验时应将此线路短路,或者其功能按照18.8的要求评估

SCF

…除上述原因以外,如果工具永久开路,则确定开路的原因,并在一个新的样品上短路引起开路 的元器件重复试验。

18.5.2将转子试样连接到12 kVΛ及以上的电路。

1.06倍工具额定电压施加在互成180°的换向片与转子轴之间(见图3)测量换向片与转子轴之 间的泄漏电流。在整个试验过程以及试验后.监测泄漏电流Iit到达到稳定或降低。泄漏电流不应大于 2 mAo

转子承受160%的额定电流。电流施加在互成180°的换向片上。不作进一步调节,电流施加 15 min或直到转子开路或出现火焰。如果任一情况出现,立即打开图C.1Sl,如果出现火焰,立即用 二氧化碳(C(‰)灭火器熄灭。

转子冷却到室温后,在换向片和转子轴之间按照D.2进行1 500 V电气强度试验。

18.5.3工具在以下堵转条件和18.2的条件下运行:

对于堵转转矩小于满载转矩的工具,锁住工具的转子;

一对于其他「匚具,锁住运动零件。

对于具有一个以上电动机的工具,试验应在每个电动机上分别进行。

装有电动机且副绕组回路中有电容器的工具在转子被锁住、电容器一次开路一个的情况下运行。 除非电容器属于GB/T 3667.1—2005P2类,否则工具在电容器一次短路一个的情况下重复进行 试验。

对装有定时器或程序控制器的工具,每次试验要施加额定电压的持续时间应与定时器或程序控制 器允许的最长周期相等。

其他工具施加额定电压的持续时间为:

对下述工具为30 s

•手持式工具;

•必须用手或脚保持接通的工具;

•丿H手连续加载的工具。

—用于需照看的其他工具5 mino进行5 min试验的工具由相应第34部分规定。

试验期间,绕组温度不应超过表3规定的限值,且符合18.1的要求。

18.6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应用应使得工具即使在故障条件下也不会引起电击、着火或触及运动部件的 不安全情况。

通过对所石电路和电路的某一部分进行18.6.1规定的故障条件作评定来检验。

带有电子电路的工具被放置在由两层绢纸覆盖的软木表面上。试样盖有一层未经处理的纯医用纱 布。工具在额定电压下运行。18.6.1所列的每一个故障条件可以使用一个新的试样。

纱布和绢纸也不应有炭化或燃烧。所谓的炭化是指纱布由于燃烧而变黑。由于烟雾导致的纱布变 色是允许的。用来产生短路方法而导致绢纸或纱布的炭化或灼烧不被认为是失效的。

9章中规定的防止触及带电零件保护应保持有效。

如果试验导致壳体上产生新的孔隙,则19.1中规定的防止触及运动零件的保护应持续有效。

如果电路符合附录H描述的低功率电路的要求,并且没有电击风险,或不存在如18.8中描述的关 键安全功能的丢失,则不进行此项评估。

如果线路由厚度至少为0∙5 mm的绝缘材料封装且不存在因安全功能缺失引起的风险,则可以用 封装线路的任意接点的开路或任意两接点的短路对其进行评价。电解电容不必被完全封装在线路内。

1通常情况下,封装有效地限制了火焰在线路内蔓延的可能性。电解电容要求有一个故障条件下泄气用的不 受阻挡的表面。

任何在上述试验中可能会动作的熔断器、热断路器和热熔体,至少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使用2个附加试样分别重复此试验;

一将熔断器、热断路器和热熔体跨接,工具经受了 18.6.1的试验;

——如果一个符合GB 9364的小型熔断体动作,工具经受了 18.6.2的试验。

如果印制电路板的导体开路,只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即认为工具承受了特定条件下的试验:

一任何松动的导体不会使带电零件和易触及导电零件之间的爬电距离或电气间隙降低到第28 章规定值以下;

一重复在工具开路的导体被跨接的情况下承受试验.或者用2个附加试样分别重复此试验,均在 同一点发生开路。

2检査T.具与其线路图将明确须模拟的故障条件,通过线路分析,所以试验可以仅限于那些可预见产生最不利 后果的情况。

18.6.1需要考虑以下故障条件,如有必要,一次施加一种故障,要考虑随之发生的故障:

a) 如果不同极性导电零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小于第28章规定值,除非相关零件具有足 够的包封,否则对其进行短路;

b) 任何元件端子的开路;

C)电容器的短路,除非它们符合GB/T 14472

Cl)除集成电路外.电子元件任意两个端子的短路。该故障不适用于光电耦合器的两个电路之间;

e) 晶闸管失效成二极管模式;

f) 集成电路和其他不能由a)~e)故障条件评定的电路的失效。在此情况下,要对工具可能的危 险状况进行评定,以保证安全性不依赖于这一元件的正常功能。要考虑集成电路处于故障条 件下所有可能的输出信号。如果表明某个特殊输出信号不会产生,则相关故障不予考虑。

半导体闸流管和晶闸管之类的元件不经受故障条件f)o

如果正温度系数电阻(PTC,s)在生产者声明的规定范围内使用,则它们不被短路。

为模拟故障条件,工具调节到最大输出速度空载运行。

进行试验直至出现失败或以下任何一种情况:

一对于市电驱动工具,工具不能再获得供电电流;

一建立了稳定的条件;

一被试样品温度恢复到室温;

试验进行了 3 ho

18.6.218.6.1规定的所有故障条件下,如果工具的安全性取决于符合GB 9364的小型熔断体的动 作,则用电流表代替小型熔断体重复进行18.6.1试验,试验结果可接受。如果测量的电流:

一不大于2.1倍的熔断体额定电流,不认为电路有足够的保护,并且试验在熔断体短路情况下 进行;

一至少为2.75倍的熔断体额定电流,认为电路有足够的保护;

一为2.1倍到2.75倍的熔断体额定电流,将熔断体短路进行试验,试验持续周期为:

•对快速动作熔断体,为相应的时段或30 s,取较短者;

•对延时动作熔断体,为相应的时段或2 min,取较短者。

如有疑问,在确定电流时必须考虑熔断体的最大电阻。

注:判断熔断体是否起到保护器件的作用是基于GB 9364.3规定的熔断特性GB 9364.3还给岀了计算熔断体最大 阻抗的必要信息。

18.7在运转情况下可能出现电动机转向改变时,则电动机改变转向用的开关或其他装置应能经受此 情况下产生的应力。

通过下述试验来检验:

工具以额定电压空载运行,而改变转向装置处于使转子朝一个方向全速旋转的位置上。

然后,改变旋转方向,改变转向装置不在中间“断开”位置停歇。

此操作连续进行25次。

试验后,开关不应出现电气或机械故障。

18.8提供关键安全功能SCF)的电子电路应当可靠,并且不会由于暴露在可预期的电磁环境应力中 而引起关键安全功能的缺失。

通过18.8.118.8.5中的抗扰度试验来检测电子电路,未出现关键安全功能的缺失则认为通过测 试。试验在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平均值下进行,除非额定电压范围的上、下限值之差大于范围平均 值的20%,此情况下,试验要分别在额定电压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进行。

此外,这些电子电路应当由18.6.1中的故障条件来评估,其结果不应导致任何关键安全功能的缺 失。如果不能符合这一要求,那么其可靠性应由GB/T 16855.1来评估。

4要求的性能等级

关键安全功能的类型和作用

要求的性能等级PL)

电源开美一防止不期望的接通

*

电源开关-提供期望的断开

*

对有19.6要求的T.具:防止输出速度超过额定空载速度的130%或者通过18.3的测试

*

对无19.6要•求的或者输出速度的增加不会超过额定空载速度130%的工具

不是SCF

如果第2,3.4相关部分中规定,重启保护

*

如果第234相关部分中规定,软启动

*

防止超过第18章中的热极限

*

防止23.3中要求的日复位

*

* 性能等级在相关第234部分中规定。对第234部分不包括的工具,以附录E为指导。

典型的关键安全功能SCF)的类型和作用如表4所示。

适用的关键安全功能的功能安全部件的性能等级PL)应与由安全风险评估的风险指数相适应。

关键安全功能的性能等级由第234部分规定。

4中未列出的关键安全功能及属于第234部分范围,但未指定专用要求的工具的关键安全 功能的性能等级PL)可参照附录E的方法测定。

如果仅应用平均危险失效时⅛1( MTTF(I获取要求的性能等级,则每一个性能等级PL)对应要求 的最小MTTF11见附录E的表E.lo 一般情况下不允许用GB/T 16855.1诊断法作为一种符合性等级 要求的结构性解决方案。附录E提供了本部分覆盖产品的关键安全功能(SCF)应用GB/T 22696GB/T 16855.1 的指导。

如果微控制器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组成的电路的部分失效将导致关键安全功能的缺失,则这部分 应当由GB 14536(附录H)的规定来评估。

18.8.1工具依据GB/T 17626.2进行静电放电试验,试验等级4适用。进行10次正极放电和10次负 极放电试验。

18.8.2工具依据GB/T 17626.4进行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试验等级3适用。脉冲应当以5 kHz的重 复频率在正极进行2 min,在负极进行2 mino

18.8.3工具的电源接线端子依据GB/T 17626.5进行电压浪涌试验。在选定点上进行5个正脉冲、5 个负脉冲试验。试验等级3适用于线对线的耦合方式,使用电源阻抗为2 Q的发生器。试验等级4适 用于线对地的耦合方式,使用电源阻抗为12 Ω的发生器。

如果工具装有带电火花控制装置的防浪涌装置,试验在95%的闪络电压下重复进行。

18.8.4工具依据GB/T 17626.6进行注入电流试验,试验等级3适用。试验过程要覆盖0.15 MHz-230 MHZ的所有频率。

18.8.5工具依据GB/T 17626.113类产品的试验等级和持续时间进行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试验。 GB/T 17626.11—2008的表1和表2中的值在电压过零点施加。

19机械危险

19.1只要适合于工具的使用及工作方式,工具的运动部件和其他危险零件就应安置或包封得能提供 防止人身伤害的足够保护。

保护外壳、罩盖、护罩和类似物应具有足够机械强度,以满足其规定的用途,并且不借助工具就不能 拆下。

当可调节护罩用作作业部件的保护时,应能以简捷的方式精确调节从而使触及危险部件的可能性 最小化。

使用和调整护罩不应产生其他危险,例如减小或阻挡了操作者的视野,传递热量或其他合理可预见 的危险。

所有的作业部件,包括作为工具一部分的专用部件或配件,应被固定,不致由于移动、松开脱离工具 的正常约束而引起的危险。

注:这样的危险可能由振动、反向运动或电气制动引起。

通过观察、第20章试验以及用GB/T 16842的试具B以不大于5 N的力进行试验来检验。在用试 具试验前,去除所有柔软材料(弹性体)后,例如柔软握持覆盖层。试具应不能触及危险的运动部件。拆 去集尘装置后的集尘口不进行本试验,其按19.3进行试验。

19.2易触及零件应无锐边、毛刺、溢边等。

通过观察来检验。

19.3在拆去用于集尘的可拆卸零件或装置(如有)后,应不能通过集尘口触及危险运动部件。

通过用与GB/T 16842的试具B相同尺寸,但无关节的刚性试具,施加不大于5 N的力来检验。 19.4手持式工具应至少有一个手柄或握持面,以确保正常使用时的安全握持。

可移式工具应至少提供有一个手柄、握持面或类似件以确保安全搬运。

园林工具应有足够的握持面,以确保正常使用时的安全握持。

通过观察来检验。

19.5如有必要,工具应设计和构造成允许对切割刀具与工件相接触进行目测检查。

通过观察来检验。

19.6对所有相关第234部分要求工具标出额定空载速度的工具,主轴在额定电压的空载速度应不 超过额定空载速度的110%

通过工具空载运行5 min后测量主轴速度来检验。

19.7可移式工具和园林工具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通过下列试验来检查,对装有器具进线座的工具应装上合适的连接器和软电缆或软线进行试验。

电动机处于关断状态,工具以任一正常使用位置放在一个与水平面成10°的斜平面上,电缆或软线 以最不利的位置摆放在该斜平面上。但是,如果工具放置在水平位置上,将其倾斜1。°,正常情况下不 接触支撑面的部分与水平支撑面接触,则将工具放置在水平支撑架上,并以最不利的方向将其倾 斜 IOOO

带有门的工具,以门打开或关闭(取最不利者)进行试验。

在正常使用中由用户注液的工具,要在清空,或注入最不利的水量或推荐液体容量直到额定容量的 情况下进行试验。

工具不应倾翻。

19.8配有第3部分认可的轮子的可移式工具在移动的过程中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通过以下试验检验:

将工具的电缆或软线缠绕和储存好,工具以正常的移动位置在与水平成10°的斜面上向两个方向 (纵向和横向)移动。工具不应倾翻。

19.9如果使用者按8.14.2的说明拆除固定护罩,例如维修保养或者转换工具或者更换附件,则紧固件 应该始终在护罩或者工具上。如果为了拆除护罩,不需要完全地拆除紧固件,则认为紧固件仍在护罩或 者工具上的。

通过观察和手试来检验。

20机械强度

20.1工具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应构造得使其能承受正常使用中预计可能出现的粗率操作。

通过20.220.320.4中规定的试验来检验。

紧接着试验后,工具应在带电零件和易触及零件之间承受D.2规定的电气强度试验,且带电零件要 符合第9章规定,不应成为易触及的。

表面涂(镀)层的损伤、不会减小爬电距离或电气间隙到28.1规定值以下的小凹痕、或不致影响防 电击保护或防潮保护的细屑均忽略不计。

本标准要求的工具的机械安全性不应受到损害。

肉眼看不出的裂缝和纤维增强模制件等的表面裂纹不予考虑。

如果装饰性罩盖具有内衬,而此内衬在拆下装饰性罩盖后能承受此试验,则装饰性罩盖的破裂可忽 略不计。

20.2GB/T 2423.55-20065章规定的弹簧驱动的冲击试验器对工具施加冲击。

将弹簧调节到使锤头能以表5所示的能量冲击。

5冲击能量

被试部分

冲击能量/J

电刷盖 其他部分

0.5±0.05

1.0 + 0.05

工具被刚性地支撑,对外壳上每个可能的薄弱处施加3次冲击。

如有必要,对护罩、罩盖、手柄、操作杆、操作钮等也施加冲击。

20.3对手持式工具,20.3.1适用。对可移式工具,20.3.2适用。对园林工具,其要求在第4部分中 规定。

20.3.1手持式工具从1 m高处跌落到混凝土表面3次。试验时,工具的最低点应高出混凝土表面 1 m,在试样3个最不利的位置上进行。不安装可分离的附件。

如果装有符合8.14.2规定的配件,每一个配件或配件的组合安装在单独的工具样品上重复试验。 20.3.2可移式工具在正常的操作位置上,用一个直径50±2)mm、质量(0.55 + 0.03)kg的光滑钢球对 每个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冲击的薄弱位置冲击1次。如果工具的一部分能够承受来自上方的冲 击,则球从静止位置跌落冲击该元件,否则用细绳将钢球悬起从静止位置释放像摆锤一样来冲击工具被 试区域。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钢球的垂直行程是(1.3 + 0.1)mo

如果护罩能重新安装而能正确地实施其功能,则允许该护罩脱落。

如果护罩和其他部件在变形后能恢复原样,则允许护罩和这些部件变形。

如果工具不能进行正常操作,则除护罩以外,工具或部分驱动系统允许受损。

20.4易触及的电刷盖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通过观察来检验。如有怀疑,则通过取下并放回电刷IO次来检验,拧紧电刷盖时施加的扭矩如 表6所示。

6 试验扭矩

试验用螺钉旋具刀头宽度Cl mm

扭矩

Nm

ò2.8

0.4

2.8<J≤3.0

0.5

3.0<c∕≤4.1

0.6

4.1<ò4.7

0.9

4.7<ò5.3

1.0

√>5.3

1.25

试验后,刷握不应呈现有损于其继续使用的损伤,螺纹(如有)不应损坏,电刷盖不应开裂。

试验用螺钉旋具刀头宽度必须尽可能大,但不得超出电刷盖上的凹槽长度。然而,若螺纹直径小于 凹槽长度,则刀头宽度不得大于该直径。试验时不得猛然施加扭矩。

20.5对于可能切割到暗线或自身软线的所有工具,其说明书8.14.2 b) 6)规定的手柄和握持面应有足 够的机械强度以便在握持面与输出轴之间提供绝缘。如果本条不适用,按相关第234部分的规定。

通过以下试验检验。

按工具生产者的选择,可以用一个单独试样,在每个手柄和每个推荐的握持面处于最不利位置时各 经受一次冲击。该冲击的实施是让工具从1 m高跌落到混凝土表面,紧接着按照D.2在覆盖有金属箔 的手柄、握持面与工具输出轴之间施加交流1 250 V的电气强度试验。

21结构

21.1能够调节以适用于不同电压或不同速度的工具,如果整定点的意外变动会导致危险,则应构造得 使整定点不可能发生意外变动。

通过观察和手试来检验。

21.2工具应构造得使控制装置的整定点不可能发生意外变动。

通过手试来检验。

21.3不借助于工具应不能拆卸那些保证所需防水等级的零件。

通过手试来检验。

21.4如果手柄、操作钮及类似物用于指示开关或类似组件的位置,则应不能将它们安置在可能导致危 险的错误位置上。

通过观察和手试来检验。

21.5更换软电缆或软线时,如需要移动兼作外接导线接线端子的开关,则内部布线应不会受到过度应 力。在开关重新就位后以及工具重新装配前,应能证实其内部布线是否正确就位。

通过观察和手试来检验。

21.6木、棉、丝、普通纸和类似的纤维或吸湿性材料,如果未经浸渍,不应用作绝缘。

如果材料纤维间的空隙基本上填满了合适的绝缘物质,即认为该绝缘材料是浸渍过的。

通过观察来检验。

21.7不得依靠传动带提供所需的绝缘等级。

如果工具内装有一根能防止不适当更换的、特殊设计的传动带,则该要求不适用。

通过观察来检验。

21.8 H类工具的绝缘隔层、Il类工具中用作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的零件,并且它们在维修后重新装配 时可能遗漏的零件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固定得不严重破坏就不能拆下,或;

-设计成重新安放时不可能放在不正确的位置上,如果遗漏了,工具就不能运行或明显不完整。

通过观察和手试来检验。

只要隔层固定得只有将其破坏或割开才能拆下,本要求即满足。

允许用钏钉固定,只要在更换电刷、电容器、开关、不可拆卸的软电缆或软线和类似物时,不必拆除 这些钏钉。

仅在粘接点的机械强度与隔层的机械强度至少相同时,才允许用粘接来固定。

适当的绝缘内衬或金属外壳内适当的绝缘涂层被认为是绝缘隔层,只要涂层不能被轻易刮除。

对于I]类工具,绝缘内接导线(外接软电缆或软线的芯线除外)上的套管,如只有当将其破坏或割开 才能取下的或其两端被夹紧的,才被认为是适当的绝缘隔层。

不认为金属外壳内壁上的普通清漆、浸渍黄蜡布、软树脂胶合纸和类似物是绝缘隔层。

21.9工具内用作接线的软电缆或软线的内部导线绝缘被认为是基本绝缘。I类结构的此接线处不需 要另外的绝缘。当这些导线在Il类结构的此处使用时,它们应通过以下方式之一与易触及金属零件 绝缘:

—电源线护层自身,如果该护层不受过度热应力,或不夹在易触及金属零件上,或不承受会损害 护层的其他机械应力,例如压力或张力;

一符合附加绝缘要求的套、管子或隔层。

通过观察来检验,通过第12章的试验来测量热应力。

21.10电动机外壳的进风口应能防止损害安全性的异物的进入。

通过以下试验来检验:

一个直径6 mm的钢球应不能依靠自重穿过进风口(风扇附近的开口除外)进入工具。

21.11 1类工具应构造得在任何导线、螺钉、螺母、垫圈、弹簧、电刷、刷握组件或类似零件一旦松动或

从其位置上脱落时,不可能使易触及金属带电。

Il类工具或II类结构应构造得在任何这类零件一旦松动或从其位置上脱落时,不可能使得在附加 绝缘或加强绝缘上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减小到28.1规定值的50%以下。

非全绝缘型的11类工具或II类结构应在易触及金属零件与电动机零件及其他带电零件之间设置绝 缘隔层。

I类工具,通过设置隔层或充分地固定零件,以及通过提供足够大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来满足 本条要求。

不认为两个独立的零件会同时松动或从位置上脱落。就电气联接件而言,认为弹簧垫圈足以防止 零件松动。

如果导线没有在靠近接线端子或导线接头处固定,而是依赖于接线端子的连接或焊锡,则认为导线 是可能从端子中或锡焊连接处脱开的。

只要接线端子螺钉松动时短的硬导线仍留在原位,则认为其是不易从端子中脱出的。

通过观察、测量和手试来检验。

21.12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应设计成或保护得不可能由于污物沉积或因工具内部零件磨损产生的粉 尘沉积,致使爬电距离或电气间隙减小到28.1规定值以下。

非致密烧结的陶瓷材料和类似材料以及单独的玻璃珠均不应用作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

用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制成的用作附加绝缘的零件应耐老化,或者它的尺寸和放置使得即使在该 零件出现裂痕的情况下也不会使爬电距离减小到28.1规定值以下。

埋有发热导体的绝缘材料只用作基本绝缘,不应用作加强绝缘。

通过观察和测量来检验;

对于橡胶件还通过下述试验来检验:

橡胶零件在温度(100 + 2)Oc下放置70 h进行老化。试验后,试样不应呈现肉眼可见的裂纹。

注:怀疑材料是非橡胶材料时,可进行专门的试羚。

如有怀疑,进行以下试验测定陶瓷材料是否致密烧结。

陶瓷材料被打成碎片,浸泡在每100 g甲基化酒精含Ig品红的溶液中。溶液在不低于15 MPa的 压力下放置一段时间,使得试验持续时间[单位为小时h)]和试验压力[单位为兆帕MPa)]的乘积约 为 180o

从溶液中取出碎片,冲洗,干燥后打碎成更小的碎片。

检查新的碎片的表面,应不呈现任何肉眼可见的染色痕迹。

21.13工具应构造得通常不应使内部布线、绕组、换向器、滑环等类似零件以及绝缘与油、油脂或其他 类似物质相接触。

如果结构上需要绝缘接触油、油脂或类似物质(例如在齿轮等中),则油、油脂或类似物质应具有足 够的绝缘性能而不致有损于符合本部分,并且不应对绝缘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观察和进行本部分的试验来检验。

21.14不借助于工具应不能接触电刷。

螺纹型电刷盖应设计成:拧紧时两个表面压紧在一起。

对用锁定件将电刷限制在位的刷握,如果锁定件松动会造成易触及金属零件带电,则该锁定件应设 计成不依赖电刷弹簧的张力来锁定。

从工具外部易触及的螺纹型电刷盖应由绝缘材料制成,或由绝缘材料覆盖;电刷盖不应凸出于工具 周围的表面。

通过观察来检验。

21.15带液源系统的工具应确保使用者免受在液源系统故障时因液体的出现而增加的电击风险。

带液源系统的工具,其结构应是下列之一:

类结构;

I类结构,提供符合GB 29303-2012SPE-PRCD, ∏类结构提供PRCD剩余电流装置并符 合 14.3 J4.4 14.5 要求;

I类或11类结构,设计成与隔离变压器一起使用并符合14.314.4要求。

通过观察来检验。

21.16对具有隔间的工具,如果不借助工具就能进入箱体,且在正常使用时箱体有可能被清理,则在清 理时,工具的电气连接件不应经受拉拔。

通过观察和手试来检验。

21.17工具应装有一个控制电动机的电源开关。该开关的操动件应显眼和易触及。

通过观察来检验。

21.17.1对于装有“断开锁定”装置开关的工具,“断开锁定”系统应当被设计得确保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以经受误用和各种环境状况。单独通过手指向手掌的挤压动作触发开关扳机无法起动工具。

通过观察和21.17.1.1的试验来检验。对自复位到断开锁定位置的断开锁定装置,通过21.17.1.2 的试验来检验。

21.17.1.1将开关及其组装在相应丁.具壳体内的断开锁定系统的试样保存在80笆的烘箱中加热1 h。 试样冷却到室温后,开关断开锁定系统应符合21.17.1.3的试验。

21.17.1.2 将开关及其组装在相应工具壳体内的断开锁定系统的试样装进相应工具外壳内根据 23.1.10.3周期次数运行,一个周期定义如下:

a) 操动断开锁定装置;

b) 操动开关;

C)释放断开锁定装置或开关,使其按要求恢复到开关锁定状态。

以每分钟1020次的速率操动开关。上述操作后,试样应符合21.17.1.3的试验。

注:上述试验可以与23.1.10.2同时进行。

21.17.1.3在断开锁定按钮没有预先动作的情况下.朝着开关动作的方向,在开关动作构件的最不利位 置施加表7所示的推力10 So开关在力施加的过程中不应动作。开关和其断开锁定系统在施力结束后 应如设计的要求运行。

7 开关扳机力

扳机类型

N

单指扳机

(扳机长度V3() mm)

IOO

多指扳机

(扳机长度23() mm)

150

21.18手持式工具的电源开关的附加要求见21.18.1o可移式工具的电源开关的附加要求见21.18.2o 园林工具的电源开关的附加要求见相应的第4部分规定。

21.18.1手持式工具的电源开关,按21.17的规定,无论是否装有接通锁定装置,应是一个符合19.4规 定使用者无需松开对工具的握持就能接通和关断工具的瞬动电源开关。

通过观察和手试来检验。

21.18.1.1当瞬动电源开关有一个单独动作将其锁定在“接通”位置时,应无需松开对工具的握持就能 用单一操动动作自动解除锁定。如果工具配有一个以上开关,且其中任一开关都能被锁定,则接通锁定 开关应位于能有效控制工具的握持区域内,且任何一个这样的开关应无需松开对工具的握持就能用单 一操动动作自动解除锁定或使其余接通锁定装置无效。

如果第2部分定义持续接通锁定操作会引起风险,则开关应在“接通”位置无任何锁定装置。

通过观察和手试来检验。

21.18.1.2如果第2部分定义意外起动会引起风险,则电源开关扳机和断开锁定装置(如适用)应放置、 设计或防护得不可能发生意外起动。

当直径(100+l)mm的刚性球体从任何方向以单一直线动作作用在电源开关上时,工具应不能起 动;或

在电动机被接通前,电源开关应有两个单独且不同的动作(例如某一电源开关,在横向移动闭合触 头以起动电动机之前,它必须先被按下)。用一个单一握持或直线动作应不能完成这两个动作。

通过观察、手试来检验。

21.18.2可移式工具的电源开关.按21.17的规定,应是一个能根据8.14.2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方便地将 此开关从操作者位置操动到•'开”或“关”,且无合理可预见的危险。

通过观察来检验。

21.18.2.1电源中断后再恢复到原电压时,匸具的再次运行应不会引起危险。特殊要求见第3部分 规定。

通过观察来检验。

21.18.2.2 一个开关应当能由操作者用一个单一直线动作关闭。

当盖子/罩盖遮住了停止按钮,应做到推动盖子就能使其停止。

通过手试来检验。

21.18.2.3电源开关应当被放置、设计或者防护得不可能意外移动到“接通“位置上。

将一个直径(100+l)mm的刚性球体用一个单一直线动作作用到电源开关上,应不能起动工具。 或者在电动机起动前,电源开关应有两个独立且不同的动作(例如某一电源开关,在横向移动闭合触头 以起动电动机之前,它必须先被按下)。应不能用一个单一握持或直线动作就完成这两个动作。 21.18.2.4推拉开关应用向内的推动来关闭。

通过观察来检验。

21.19工具应设计成:当用户保养时拆除的螺钉在重新装配期间被错误替换时,其防电击保护应不受 影响。

通过将8.14.2规定的每个用户保养操作要求的螺钉拆除,重新装配时将螺钉放进相同或更大直径 的错误位置,施加表10的扭矩来检验,带电零件与易触及金属零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应不减 小到28.1规定值以下。

21.20如果工具标有IP代码的首位数字,则应满足GB 4208的要求。

通过试验来检验。

21.21工具应设计成:触及插头的插销时,不能因电容器放电引起电击风险。额定电容量不大于 0.1 PtF的电容器,即使将其连接到开关的电源端,也不认为会引起电击风险。这项规定不适用于符合 9.221.34规定的保护阻抗要求的电容。

通过下述试验来检验,试验进行10次:

工具以额定电压运行。

然后将工具的开关(如有)拨到“断开”位置,拔下插头从而切断工具电源。

切断电源后的1 S时,用输入阻抗由IOO MΩ + 5 Mo并联20 pF±5 PF组成的仪表测量插头插销 间的电压。

该电压值应不超过34 VO

21.22提供防止电击、防水或防止触及运动部件所需防护等级的不可拆卸零件应以可靠的方式固定, 并应能承受出现的机械应力。

用来固定这类零件的快速扣紧装置应有明显的锁定位置。在可能要拆下的零件上使用的快速扣紧 装置,其紧固性能应不会劣化。

通过下述试验来检验:

试验进行前,先将可能要拆下的零件拆、装10次。

工具处于室温中,但当检验可能受温度影响时,试验还要在工具按第12谊规定条件运行后立即 进行。

对可拆卸的所有零件,不论是否用螺钉、制钉或类似零件紧固,都要试验。

对罩盖或零件上那些可能薄弱的部位,以最不利的方向施力10 S,力不得猛然施加。施加的力 如下:

一推力为50 N

—拉力:

a) 如果零件的形状不能使指尖轻易滑脱的50 N

b) 如果零件突出的握持部位在拆卸方向上小于10 mm.30 NO

推力是用尺寸与GB/T 16842的试具B相同但无关节的刚性试具施加。

拉力则是用吸杯之类的适当器件来施加,以便试验结果不受影响。

在进行a)b)项拉力试验时,用IO N的力将图1所示的试验指甲插入任何缝隙或接缝中。然后 以10 N力将此试验指甲沿边滑动。试验指甲不要扭转,也不作杠杆使用。

如果零件的形状不可能施加轴向拉力,则不施加拉力,但用1()N的力将图1所示的试验指甲插入 任何缝隙或接缝中,然后用拉环以30 N力沿拆卸的方向拉10 So

如果罩盖或零件有可能承受扭力,则在施加拉力或推力的同时施加如下规定的扭矩:

―主体尺寸不大于50 mm2 N ∙ m

—主体尺寸大于50 mm4 N ∙ mo

当用拉环拉动试验指甲时.也要施加此扭矩。

如果零件突出的握持部位小于10 mm,上述扭矩减小到规定值的50%

零件不应变成可拆卸的,应仍保持在锁定位置。

21.23如果手柄、操作钮、握持件、操作杆等松动会引起危险,则它们应牢固地固定,不致松动。

通过观察、手试和施加30 N的轴向推/拉力1 min,以试图拆下手柄、操作钮、握持件、操作杆来 检验。

21.24捆扎软线用的扣箍和类似器件应光滑倒圆。

通过观察来检验。

21.25腐蚀可能导致危险的载流件和其他零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能耐腐蚀。

通过在第15章的试验后,有关零件不应出现腐蚀来检验。就本要求而言,认为不锈钢和类似的耐 腐蚀合金以及有镀层的钢是符合要求的。

注:腐蚀原因的例子有材料不相容和发热影响。

21.26H类工具,若有依赖安全特低电压来提供所需防电击保护程度的零件,应设计成:以安全特低 电压运行的零件与其他带电零件之间的绝缘应符合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要求。

通过对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规定的试验来检验。

21.27由保护阻抗隔开的零件应符合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要求。

通过对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规定的试验来检验。

21.28操作钮、手柄、操作杆等类似物的轴应不带电,除非拆去操作钮、手柄、操作杆等类似物时,它们 的轴是不易触及的。

通过观察以及可借助于工具拆下操作钮、手柄、操作杆等类似物后,用GB/T 16842的试具B来 检验。

21.29对于非III类结构,一旦绝缘失效时,握持或操动的手柄、操作杆和操作钮应不带电。

如果这些手柄、操作杆和操作钮由金属制成,一旦基本绝缘失效时,其轴或紧固件有可能带电,则它 们应由绝缘材料充分覆盖,或者用绝缘将它们的易触及部分与轴或紧固件隔开。

对于1类结构的可移式工具和园林工具,如果手柄、操作杆和操作钮与接地端子或接地触头可靠连 接,或用接地金属零件隔开带电零件,则该要求不适用于手柄、操作杆和操作钮,但那些电气元件上的手 柄、操作杆和操作钮除外。

通过观察来检查绝缘覆盖或绝缘材料,还应符合D.2进行1 250 V的电气强度试验。

21.30对于易于切割到暗线或自身软线的工具,说明书8.14.2b)6)的规定的手柄和握持面应当用绝缘 材料构成,如果是金属,应用绝缘材料充分地覆盖,或者它们的易触及零件用绝缘隔层与因输出轴带电 而可能会带电的易触及金属零件隔开。这类绝缘隔层不能认为是基本绝缘、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

如果工具配有一个棍状辅助手柄,它应是绝缘的,并且有高出握持面至少12 mm的凸缘,凸缘是在 握持区和因输出轴带电而可能会带电的易触及金属零件之间。

如果本条不适用,按相关第234部分的规定。

通过观察和20.5试验检验。

21.31对于11类工具,电容器不应与易触及金属零件连接,而且如果电容器外壳是金属的,则外壳应由 附加绝缘与易触及金属零件隔开。

本要求不适用于符合9.221.34的保护阻抗要求的电容器。

通过观察以及进行对附加绝缘规定的试验来检验。

21.32电容器不应接在热断路器的触头之间。

通过观察来检验。

21.33灯座应只能用于灯头的连接。

通过观察来检验。

21.34保护阻抗应至少由两个单独元件构成,其阻抗在工具的寿命期内应无显著变化。如果其中任何 一个元件短路或开路,不应超过9.2中的规定值。

符合GB 8898—201114.Ia)的电阻器和符合GB 8898-201114.2的电容器均认为符合本 要求。

一个额定电压至少为工具的额定电压,且符合GB/T 14472—1998Yl小类的单个电容可以用来 替换两个单独元件。

通过观察和测量来检验。

21.35234部分中认可的、会产生大量灰尘的工具应有一个整体集尘/吸尘装置或出尘口,该出尘 口允许安装外部吸尘装置抽出加工过程中的尘屑。出尘口的排放方向应避开操作者.其与任何外部吸 尘装置不应阻碍工具的正常使用。

通过观察来检验。

22内部布线

22.1布线槽应光滑,无锐棱。

导线应予保护,不致触及那些可能损伤导线绝缘的毛刺、散热片等类似件。

供绝缘导线穿过的金属孔,应装有衬套,除非第234部分中另有要求,或者该孔应光滑倒圆。认 为半径1.5 mm的倒圆是足够的。

应有效地防止内部布线与运动部件接触。

通过观察来检验。

22.2内部布线应是刚性的,或固定得或绝缘得在正常使用中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可能减少到28.1 规定值以下。其绝缘不应受损伤。

通过观察、测量、手试以及28.1的试验来检验。

对于绝缘的内部布线,要检查其绝缘是否在电气上与GB/T 5023.5GB/T 5013.4的软线绝缘相 当,或符合下述电气强度试验。

在导线与包在绝缘上的金属箔之间施加2 000 V电压,历时15 min,不应击穿。

22.3由绿/黄组合色作为标记的导线不应接到非接地端子上。

通过观察来检验。

22.4铝导线不应用于内部布线。不认为电动机绕组是内部布线。

通过观察来检验。

22.5除非夹紧装置设计成不存在由于焊接冷变形而引起接触不良的风险,绞合导体承受接触压力处 不应用锡焊料来固结。

如果采用弹性接线端子,则允许用锡焊料固结绞合导体。仅仅拧紧夹紧螺钉被认为是不够的。

绞合导体顶端焊结在一起是允许的。

通过观察来检验。

22.6在正常使用或调节操作或用户保养时,工具上彼此能相对移动的不同零件,不应对电气联接件和 内部导线(包括提供接地连续性的导线)造成过分的应力。柔性金属管不应损坏其内部容纳导线的绝 缘。松卷弹簧圈不应用于保护内部布线。如果使用相邻圈并紧的盘绕弹簧圈来保护内部布线,则应在 导线绝缘外附有足够的绝缘衬垫。

本要求不适用于振动引起的零件的小幅度移动。

注:足够的绝缘衬垫示例是符合GB/T 5023.5(}B∕T 5013.4的软线。

通过观察和以下试验检验。

如果在正常使用中发生弯曲,则将工具放置在正常使用位置。

没有电源供电的情况下,可移动零件相对移动,使导线以结构允许的最大角度弯曲。弯曲速率至少 为每分钟6次,弯曲次数如下:

一正常使用中导线/连接件1(000次;

一调节中导线/连接件2 OOO次;

一用户保养时导线/连接件100次。

相对移动一次为一次弯曲。

试验后,工具应承受D.2电气强度试验,施加在带电零件与易触及零件之间,带电零件按第9章规 定应不可触及。

23 组件

23.1只要合理,本部分涉及的组件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和/或IEC标准规定的安全要求。

电池不认为是组件,而是作为工具的一个部分。电池应符合附录K和附录L的相应要求。

如果组件标有其运行特性,则它们在工具中使用的条件应符合这些标志,但有特殊规定者例外。

符合有关组件的国家和IEC标准,未必保证符合本部分的要求。

除非另有规定,本部分第28章的要求适用组件的带电零件和工具的易触及零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和 电气间隙。

除非组件预先经过试验,并且表明符合相关国家和IEc标准的循环次数要求,否则组件应经受 23.1.1 23.1.11 试验。

23.1.1电动机副绕组中的电容器应标有其额定电压和额定电容量。

通过观察来检验。

23.1.2抑制无线电干扰的固定电容器应符合GB/T 14472的规定。

通过观察来检验。

通过观察来检验。

通过观察来检验。

除了标志外,内装变压器应符合GB 19212.5GB 19212.7的规定。

通过GB 19212.5GB 19212.7的相关试验来检验。这些试验需要在工具上进行。

23.1.5器具耦合器应符合GB 17465的规定,或生产者应在使用说明书中告知使用者只能通过生产者 规定的相应联接器联接工具。

通过观察来检验。

23.1.6正常使用中循环动作的机电触点式自动温度控制器应具有适当的耐久性。

通过按照GB 14536.1- 2008的第17章,在工具实际工作条件下评估循环控制的耐久性来检查。 所采用的循环次数为:

―对控温器10 000个操作循环;

一对限温器1 Ooo个操作循环;

一对自复位热断路器300个操作循环;

一对要求手动复位的非自复位热断路器10个操作循环。

符合GB 14536.1要求的,并按其标志使用的自动控制器被认为是满足本部分要求的(“标志”一词 包括了 GB 14536.1 -2008的第7章规定的文件和协议书)。

对第12章试验期间动作的自动控制器,只要它们短路时,工具仍能满足本部分要求,就不进行 GB 14536.1 -2008 的第 17 章试验。

在第12章的表1的注b中列出了有关控温器和限温器试验的特殊的例外情况。

23.1.7必须符合其他标准的组件,通常按有关标准单独进行如下试验:

如果组件有标志并按该标志使用,则按该标志进行试验,试样数量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特别是第12章的表1中未提到的组件要作为工具的一部分进行试验。

23.1.8尚未单独进行试验且尚未符合23.1规定的组件,或者没有标志或不按其标志使用的组件,按相 关标准在工具实际使用条件下进行试验。

如果23.1中未提及组件的相关国家标准或IEC标准,则不进行附加试验。

23.1.9对于与电动机绕组串联的电容器,工具以1.1倍额定电压和空载运行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不 应超过电容器额定电压的1.1倍。

23.1.10开关应构造得不致出现可能有损于符合本部分的故障。

通过以下试验来检验。

已经单独进行试验,并确定符合GB 15092.1的开关应符合23.1.10.1的规定。

尚未单独进行试验,并且尚未确定符合GB 15092.1或不满足23.1.10.1要求的开关应按照 23.1.10.223.1.10.3的规定进行试验。

23.1.10.1开关应按如下规定标识和分类:

按如下规定,确定电源开关的额定值:

―额定电压不小于工具额定电压;

一额定电流不小于工具额定电流;或者,如果开关上只标注了额定功率,额定电流不小于在额定 电压下进行12.2试验测得的电流;

-如果是交流工具,交流电压;

——如果是直流工具,直流电压。

至少.电源开关属于GB 15092.1的连续工作制类别。

按电源开关所控制的负载类型分:

电动机驱动的工具的电源开关: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属于GB 15092.1-20107.1.2.2类别的 电阻性负载和电动机负载电路;

一电磁铁驱动的工具的电源开关: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属于GB 15092.1-20107.1.2.8类别的 感性负载电路;

—或者,电源开关可认为是对应符合GB 15092.1—20107.1.2.5类别的特定负载电路开关。 可以按工具实际运行中的负载条件进行归类。

除电源开关外的开关额定值和负载类型应按实际运行中的条件进行。

开关还可以按耐久次数进行以下分类:

一手持式工具的电源开关——50 000次。

一可移式电动工具和园林工具的电源开关——10 000次。

-内有串联电子器件的电源开关,将电子器件短路,开关必须承受1 0()0次试验。

1没有标明耐久次数的器具开关.将电子器件短路.按GB 15092.1试验1 OOO次。

-除了电源开关以外的开关,诸如调速开关,当通电时可能被操动的--1 000次。但是,如果 开关短路后能满足本部分要求,则不进行此试验。

-除了电源开关以外,下述开关无需带有特殊的耐久性。

•不带电气负载操作的开关,以及只有借助工具才能操作的开关,或被互锁而不能在电气负 载下操作的开关,或

•提供电动机正反转功能的开关,或

• 属于GB 15092.1—20107.1.2.6分类的2() mA负载的开关。

2电动机正反转耐久性按18.7进行试捡。

通过检查开关标志,以及随开关一起提供的资料和证书检验。

23.1.10.2 开关应有足够的耐久性。

通过在3个开关试样上,按GB 15092.1 201()1 7.2.4,4加快速度循环耐久试验进行检验,但是 负载条件按23.1.10.2.123.1.10.2.2中的规定,循环次数按以下规定。

手持式电动T.具的电源开关试骚50 000次。∏Γ移式电动工具和园林工.具的电源开关试验 10 000 次。

如果电源开关中包含了与机械触头串联的电子线路.并且电子线路中有一个或者多个起通断功能 的半导体器件(SSD).GB 15092.1中的定义,在开关运行时,电子线路通过降低电流提供保护功能。

--在三个附加试样上,将电子线路短路,重复试验至少10 00个循环周期。

一视保护功能为关键安全功能,应符合18.8,电源开关的更高性能等级的要求。

除了电源开关以外的开关,诸如调速开关,当通电吋可能被操作的•按上述试验,但只在正常使用时 的负载条件下,进行1 00次循环操作。

除了电源开关以外,不带电气负载操作的开关,以及只有借助工具才能操作的开关,或被互锁而不 能在电气负载下操作的开关,不经受GB 15092.1 - 201017.2.4.4的试验。

正反转开关不经受GB 15092.1-201017.2.4.4的试验,按18.7进行试验。

属于GB 15092.1—20107.1.2.6分类的20 mA负载的开关也不经受GB 15092.1--201017.2.4.4的试验。

完成上述试验后,开关应能打开和关闭,且开关的基本绝缘符合GB 15092.1—201017.2.5绝缘 合格(TE3)要求。

23.1.10.2.1对于通过外部加载的试验开关,负载条件按以下规定:

电动机驱动的工具的电源开关属于7.1.2.2分类。以接通电流为6X1 -M,功率因数为0.6±0.05,以 及断开电流为I-M,功率因数≥0.9进行试验。I-M电流为工具额定电流。

电磁铁驱动的工具的电源开关属于7.1.2.8分类。以接通电流为6XI-I,功率因数为0.60.05,以 及断开电流为I-I功率因数≥0.9进行试验。I-I电流为工具额定电流。

除了电源开关以外的开关,如果在正常使用中,和电源开关的负载条件相同,应在上述对应的负载 条件下进行试验。

23.1.10.2.2对于工具中使用电动机或电磁铁负载的试验开关,开关在额定电压下,按规定的周期数进 行试验,每个周期应包括:

应尽可能快地操作周期,但不需要符合GB 15092.1-201017.2.3.4.1的要求。

23.1.10.3电动机驱动的工具的电源开关应有足够的分断能力。

通过GB 15092.1-201017.2.4.9的堵转试验(TC9)通以6 Xl-M的电流来检验。或者开关装在 工具内,在电动机堵转的情况下进行试验.每个“接通”期不大于0.5 s,每个“断开”期不小于10 SO

试验后,电源开关应无电气故障或机械故障。如果开关在试验结束的时候仍运行良好,则认为无电 气故障或机械故障。

23.1.11如果能满足18.618.8的规定,则允许电子电源开关采用非机械式触点分离。

注:认为电子电源开关具备关键安全功能。

23.2工具不应装有:

一串在软线中的开关或自动控制器,但类似RCD的保护装置是允许的;

——-旦工具出现故障,能使固定布线中保护装置动作的装置,接地导线除外;

一能够靠锡焊复位的热断路器。

通过观察来检验。

23.3根据第234部分的规定,意外起动会引起风险时,关断工具的过载、过热保护器或线路应为非 自动复位型。

如果电子调速器和负载调节器不关断工具而是在施加负载时降低工具的速度,去除负载时增加工 具的速度.则不认为它们是过载保护器。不认为RCD是过载保护器。

通过电源开关断开-再接通工具来重新设置过载保护器被认为是非自复位动作。

通过观察来检验。

23.4用于特低电压电路中的插头、插座以及用作发热元件接线端子的器件不应与GB 2099系列中列 出的插头、插座,或符合GB 17465.1活页的连接器和器具进线座通用。

通过观察来检验。

23.5与电网连接,而且其基本绝缘对工具额定电压而言是不够的电动机,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通过附录B的试验来检验。

24电源联接和外接软线

24.1工具应配有下列一种电源联接装置:

一配有插头、至少1.8 m的电源线;

—不配插头、至少1.8 m的电源线,说明书中应按照8.14.2a)给出联接信息;

———至少与工具防水等级要求相同的器具进线座;

一长度为0.2 m0.5 m、装有插头或至少与工具防水等级要求相同的其他连接器的电源线。

插头、连接器和进线座应符合工具的额定值。

通过观察和测量来检验。

测量从软线伸出工具处到软线与插头连接处的软线长度,如果没有插头,则测量到软线的末端。

24.2电源线应以下述联接方法之一安装到工具上:

——X型联接;

——Y型联接;

Z型联接,当第234部分允许时。

具有X型联接的电源线应是仅由生产者或其维修部提供的特殊制备的软线,特殊制备的软线也可 能包含有工具的一部分。

通过观察,如有必要,还应通过手试来检验。

24.3插头不应接上一根以上的软线。

通过观察来检验。

24.4电源线性能应不低于:

——普通橡胶护层软线[GB/T 5013.460245 IEC 53(YZ)];

-普通聚氯乙烯护层软线[GB/T 5023.560227 IEC 53(RVV)IO

外部金属零件在第12章试验期间温升超过75 K的工具不应使用聚氯乙烯绝缘软线。

通过观.察和测量来检验

对符合GB 2099GB 1002GB 1003的插头,符合GB 17465的器具耦合器以及符合 GB/T H 918, GI*T 11919的插头,除非它们在本部分的正文中被特另U提至L否贝U不规定附力口要求。 24.5电源线的标称截面积应不小于表8所示。

8电源线的最小截面积

「貝•额定电流ʃ/ʌ

标称截面积Zmm2

∕≤6

().75

6<∕≤10

1

1()<∕≤16

1.5

16<Z≤2υ

2.5

25- J≤32

4

32<∕≤10

6

10<∕≤63

1()

通过GB/T 3956的规定,用导体电阻测量来检验。

24.6 I类匸具的电源线应有一根绿/黄组合色芯线。该芯线应连接在工具内部接地端子和插头的接 地触头之间。

通过观察来检验。

24.7在电源絞的导线受到接触压力的部位,除非夹紧装置设计成不存在因焊锡冷变形而引起接触不 良的风险,否则不应用锡焊料加以固结。

通过观察来检验。

此要求时通过使用弹性端子得到满足。仅仅拧紧夹紧螺钉被认为是不够的。

24.8对于所有联接型式.将电源线与外壳或外壳的一部分模压在一起应不影响软线的绝缘。

通过观察来检验。

24.9进线孔应设置衬套,或者构造得使电源线的护层能进入孔内而无损伤风险。

通过观察和手试来检验。

24.10进线孔衬套应:

-其形状能防止损伤电源线;

—可靠固定;

-不借助于工具就不能拆下。

通过观察和手试来检验„

24.11除可移式工具和园林工具外,操作时电源线和护套会弯曲的工具,应构造得足够防止电源线进 线处过度弯曲。

通过下述试验a)b)来检验。

a)工具电缆进线孔部分,装接上工具设计所要求的软线护套和软电缆或软线,固定在类似于图2 所示设备的摆动臂上。如图2所示,摆动轴线和电缆或软线进入工具的位置之间的距离X应 调节成当摆动臂在其整个范围内摆动时,软线和负载水平位移最小。

在电缆或软线上缚上一个与5.17中规定的重量一样,但不小于2 kg或不大于6 kg的重物。

摆臂前后摆动90°(铅垂线两侧各45°),弯曲次数为20 OOo次,弯曲速率为每分钟60次。向前 或向后摆动一次为一次弯曲。在弯曲10 OOO次后,将试样绕软线护套中心线转过90°再进行

io ooo次弯曲。

b)然后松开软线固定装置和接线端子螺钉而不拆下软电缆或软线的导线。但是,如果软线护套 被压紧在软线固定装置下,则不松开软线固定装置。

然后,用软线护套将工具在大约IS时间内提起约500 mm距离,并放回到支架上。提起时不 应猛然用力。此操作进行IO次。

试验期间,软线护套不应从其位置上脱出。

上述试验后,不应出现以下情况:

一导线离开接线端子;

一任何一根导线的线芯折断大于10%

注:导线包括接地线。

24.12操作时电源线会弯曲的工具,其软电缆或软线应使用绝缘材料制成的软线护套加以保护,防止 在工具进线孔处过度弯曲。

软线护套应以牢固的方式被固定,并应设计成:其伸出工具进线孔的距离至少是随工具一起提供的 电缆或软线外径的5倍。

通过观察、测量以及下述试验来检验。

设计成带电源线的工具装上软线护套,软电缆或软线比该软线护套长出约100 mmo

把工具夹持成:在电缆或软线伸出护套处,当电缆或软线不受应力时,软线护套的轴线与水平成 45°角向上伸出。

然后,把一个质量为IODfg的重物缚在电缆或软线的悬空端。DI为与工具一起提供的软电缆外 径,单位为毫米(mm) o

重物一经缚上后,软电缆或软线在任何一点上的曲率半径均不得小于1.5 DlO

24.13装有电源线的工具应有软线固定装置,使导线在端子处不受张力(包括扭力),并保护导线的绝 缘层免受磨损。

应不能将软线推入工具内,以免损伤软线或工具内部的零件。

通过观察、手试以及下述试验来检验。

当经受表9所示拉力时,在距离软线固定装置约20 mm处或其他合适的地方给软线作一个标记。

然后以最不利的方向用规定的力拉软线.但不应猛然施加,每次历时1私 试验进行25次。

紧接着,除自动卷线盘上的软线外,软线应在尽可能靠近工具处承受一个扭矩,该扭矩由表9规定, 历时1 minO

9拉力和扭矩值

工具质量,〃/kg

拉力/N

扭矩/(、・m)

In ≤ 1

30

0.1

1<∕72≤4

60

0.25

4

100

0.35

注:丁.具质量按本部分5.17的规定。

试验期间,软线不应损伤,并且在端子处没有明显的张力。再次施加拉力时,软线纵向位移不得大 于 2 mmo

24.14软线固定装置应安置得只有借助于工具才可触及,或设计成只有借助于工具才能接上软线。

通过观察来检验。

24.15软线固定装置应设计成或设置得:

—如果软线固定装置的夹紧螺钉是易触及的,或至少不是由附加绝缘将其与易触及金属零件隔

开的.软线就不能触及到这些夹紧螺钉;

一软线不是由直接压在软线上的金属螺钉夹紧的;

一压盖不应用作软线固定装置;

一对]类工具而言,如果软线的绝缘失效会导致易触及金属零件带电,则软线固定装置应由绝缘 材料制成,或具有符合基本绝缘要求的绝缘衬垫。认为软线护层满足此要求;

一对Il类工具而言.软线固定装置应由绝缘材料制成,或由符合附加绝缘要求的绝缘将其与易触 及金属零件隔开。不认为单独的软线护层满足此要求。

通过检查来检验。

24.16X型联接而言,软线固定装置应设计成或设置得:

一易于更换软线;

—如何消除张力和防止扭转是明显的;

一在更换软线时必须拧动的螺钉(如有的话)不能用来固定任何其他组件,除非当该螺钉被漏装 或被误装时,会导致工具不能运行或明显不完整,或除非更换软线期间,不借助于工具就不能 把靠这些螺钉固定的零件拆下;

一•一在采用迷宫形式的情况下,不能绕过这些迷宫而经得起24.13的试验;

至少有一个软线固定装置的零件牢牢地固定在工具上或工具的功能件上,例如开关,接线柱或 类似器件,除非它是专门制备软线的一部分。

通过观察和在下述条件下进行24.13试验来检验。

将导线引入接线端子;如有接线端子螺钉,则将该螺钉拧到刚好能防止导线轻易改变它们的位置。 软线固定装置按正常方式使用,如有夹紧螺钉,则该螺钉用等于27.1规定值的2/3扭矩拧紧。

直接压在软线上的绝缘材料螺钉用表IO1栏规定值的2/3扭矩拧紧,取螺钉头上的凹槽长度作 为螺钉标称直径。

24.17X型联接,诸如将软线打一个结或用绳绑住线端之类的制造方式都是不允许的。

通过观察来检验。

24.18内部供电源电缆或电源软线安放的空间,或对X型联接,作为工具一部分的空间,应设计成: ―如有罩盖,则在装上罩盖前,允许检查导线是否正确连接和就位; 一如有罩盖,则能装上罩盖且不损伤电源导线或其绝缘层;

如果软线没有装上不可能从导线上脱落的导线接头,那么导线剥去绝缘的一端一旦从接线端 子中脱出,应不能碰到易触及零件。

通过观察来检验,对X型联接还通过下述附加试验来检验。

凡在离端子30 mm及以内不将导线另行夹住的柱型接线端子,以及用螺钉夹紧的其他接线端子. 应将夹紧螺钉或螺母依次松开。不将导线从其位置上取下,用一个2 N的力靠近端子、螺钉、螺柱处以 任何方向施加到导线上。导线剥去绝缘的一端不应与易触及金属零件以及其他与易触及金属零件联接 的金属零件接触。

对柱型接线端子,如果在距离端子30 mm及以内处将导线另行夹住,则认为满足了导线剥去绝缘 端不得接触易触及金属零件的要求。

24.19器具进线座应:

一设置或包封得在插拔连接器时,带电零件是不易触及的;

-安置得能顺利地把连接器插入;

一安置得在连接器插入后,当工具以正常使用的任何位置放置在水平面上时,工具应不被连接器 支撑。

通过观察来检验。非GB .17465规定的器具接线座,就第一个要求而言,还应通过用GB/T 16842 的试具B来检验。

配有符合GB 17465的器具进线座的工具,被认为是符合第一个要求的。

24.20互连软线应符合电源线的要求,除非:

一软线的截面积根据第12章试验期间导线承载的最大电流确定;

——导线的绝缘足以承受它的工作电压;

——正常使用中工具的移动范围限制了 24.11的试验。

注:第12章试验期间导线承载的最大电流不一定是丁.具的额定电流。

用观察和测量来检验。

24.21如果互连软线断开会有损于符合本部分,则它们不借助于工具应是不可拆卸的。

通过观察来检验。

25外接导线的接线端子

25.1工具应提供连接外接导线的端子或等效件。该端子应只能借助工具才能触及。符合GB 13140.2 规定的螺纹型端子、符合GB 13140.3规定的无螺纹型端子和符合GB 17196规定的扁形快速连接端头 被认为是等效件。

螺钉、螺母不应用来固定任何其他组件,除非在接电源线时内部导线不可能移位,则这些螺钉、螺母 也可用来夹紧内部导线。

通过观察和手试来检验。

对于X型联接的工具,可以采用焊锡联接件来联接外接导线,只要此导线放置或固定得不仅仅依 赖焊接保持在其应有位置上;或者具有隔层,使导线万一从焊接点脱开时,也不能使带电零件与其他金 属零件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减小到28.1规定值的50%以下。

对于Y型和Z型联接,可以采用锡焊、熔接、压接及类似联接来连接外接导线。而且,对于类工 具,导线应放置或固定得不仅仅依赖锡焊、压接或熔接将导线保持在其应有位置上;或者应具有隔层,使 导线万一从焊接点或熔接点脱开或从压接处滑脱时,也不可能使带电零件与其他金属零件间的爬电距 离和电气间隙减小到28.1规定值的50%以下。

假定两个独立无关的紧固件不会同时松脱。

如果锡焊的导线不在其靠近导线接头处用与焊接无关的方式夹持,则认为不是足够固定的;但是, 若在锡焊前,导线是“钩住”的,只要导线穿过的孔不过大,通常就认为是把电源线的导线(箔线除外)保 持其在应有位置上的适当措施。

装在工具内的组件(如开关)的接线端子可以用作外接导线的接线端子。

用其他方式连接到接线端子或导线接头的导线,不认为是足够固定的,除非在靠近接线端子或导线 接头处另有附加的固定措施;对绞合导线,此附加固定措施要将导线绝缘层和导体两者都夹住。

通过观察和测量来检验。

25.2电源线的接线端子应设置合理。

通过观察和对联接件施加5 N的拉力来检验。

试验后,联接件应无可能有损于符合本部分的损伤。

25.3对于X型联接的工具,其接线端子应固定得在拧紧或松开夹紧装置时,接线端子不松动,内部布 线不受到应力,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会减小到28.1规定值以下。

通过观察,以及GB 17464—20129.6试验来检验。试验时施加的扭矩等于GB 17464—2012的 表4扭矩规定值的2∕3o

可以通过采用两个螺钉固定,或用一个螺钉固定在没有明显间隙的凹槽中,或用其他合适的方式来 防止接线端子松动。

如果在接上电源电缆后,以及在将开关或类似器件重新安放在其定位凹槽内后,通过观察能够确定 工具重新装配后,这些组件和电源电缆均处于正确位置,则对接线端子固定的要求并不排除采用设在定 位凹槽内的开关或类似器件上的措施。

认为仅用密封胶覆盖而无其他锁定措施是不充分的。但自硬性树脂可用来锁定在正常使用中不受 扭矩的接线端子。

25.4X型联接的工具,接线端子应设计成:以足够的接触压力将导线夹紧在金属表面之间,而且不 损伤导线。

通过在25.3的试验后观察接线端子和导线来检验。

25.5柱式端子应构造或设置得能看得到插入孔内的导线端,或者导线线端超出螺纹孔的距离至少等 于螺钉标称直径的一半但至少为2.5 mmo

通过观察和测量来检验。

25.6X型联接,打开工具后应能清晰地识别和触及接线端子。全部接线端子应设置在一个罩盖后 面,或外壳的一部分的后面。

通过观察来检验。

25.7 X型联接的工具的接线端子部件应设置或遮掩得当接线时,如果绞合线芯线中有一根散漏在外, 带电零件与易触及金属零件也不存在意外连接的风险,对Il类工具,带电零件与仅用附加绝缘将易触及 金属零件隔开的金属零件之间也不存在意外连接的风险。

通过下述试验来检验:

将具有24.5规定标称截面积的软线端剥去8 mm长的绝缘层。

留出绞合线中的一根芯线,而将其余的芯线都完全插入接线端子并夹紧。

在不向后撕裂绝缘层的情况下,朝每个可能的方向弯曲留出的那根芯线,但不得绕过隔层作急剧的 弯折。

接至带电接线端子的导线中留出的那根芯线不应触及任何易触及金属零件,或与易触及金属零件 相联接的金属零件;对II类工具而言,还不应触及任何仅由附加绝缘与易触及零件隔开的金属零件。接 至接地端子的导线中留出的那根线芯不应触及任何带电零件。

26接地装置

26.1 I类工具的那些在绝缘一旦失效时可能带电的易触及零件,应永久性地和可靠地连接到工具内 的接地端子或接地导线接头上,或接到工具进线座的接地触头上。

印制电路板的印制导线不应用来提供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

接地端子和接地触头不应与中性线端子呈电气联接。

II类丁.具和Ill类工具不得有接地装置。

如果用接到接地端子或导线接头或接地触头的金属零件将易触及金属零件与带电零件屏蔽,就本 条要求而言,则不认为这样的易触及金属零件在绝缘一旦失效时可能带电。

有金属对金属依靠轴承接触的旋转电机组件可以被认为是相互之间通过轴承接触面达到电气连接 而具有接地功能。

由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与带电零件隔开的易触及零件,不认为一旦绝缘失效时可能带电。

在经受不起第20章试验的装饰性罩盖下面的金属零件被认为是易触及零件。

通过观察来检验。

26.2接地端子的夹紧机构应充分予以锁定,以防意外松动,并且不借助于工具应不能将其松开。符合 第25章的螺钉夹紧端子和符合GB 13140.3的规定无螺纹端子被认为满足本章要求。

对专门制备软线,符合GB 17196要求的端子被认为满足本章要求。

通过观察、手试,和对无螺纹端子进行GB 13140.3规定的试验来检验。

26.3如果可拆卸零件上有接地联接,则将此部件安放就位时,接地联接应先于载流联接形成;而当取 下此部件时,载流联接应在接地联接断开之前分开。

对带电源线的工具,接线端子的安排或软线固定装置与端子间的导线长度应使得软线从软线固定 装置上滑出时,载流连接导线先于接地导线绷紧。

通过观察和手试来检验。

26.4用来联接外接导线的接地端子的所有零件,不应有由于与接地铜导线接触或与其他金属接触而 产生腐蚀的风险。

一旦绝缘失效就可能传导电流的零件,除金属机身或外壳零件外,应由有镀层的或有足够耐腐蚀性 能的无镀层的金属制成。如果这样的零件由钢制成,则在其主要部位应具有厚度至少为5 μm的电 镀层。

仅用来提供或传递接触压力的、由有镀层或无镀层的金属制成的零件应有足够的防锈保护。

如果接地端子本体是铝或铝合金机身或外壳的一部分,则应采取措施避免由于铜与铝或铝合金接 触而引起腐蚀的风险。

含铜量至少58%的铜合金零件(对冷加工零件)、含铜量至少50%的铜合金零件(对其他零件)以及 含铭量至少13%的不锈钢零件,均被认为具有足够的防腐蚀性能。接受过诸如铭酸盐置换镀覆之类处 理的零件,通常不认为具有足够的抗腐蚀保护,但可用来提供或传递接触压力。

钢零件的主要部位特指那些传导电流的部位。在评定这样的部位时,必须考虑与零件形状有关的 镀层厚度。如有怀疑,按GB/T 4956GB/T 6462的规定测定镀层厚度。

通过观察、测量、手试以及第15章的试验来检验。

26.5接地端子或接地触头和与其联接的金属零件之间的联接应是低电阻的。

通过下述试验来检验。

在接地端子或接地触头与各易触及金属零件之间依次通以由空载电压不超过12 V(直流或交流) 的电源供电的、等于1∙5倍工具额定电流或25 A(择两者中值较大者)的电流。

测出在工具的接地端子或工具进线座的接地触头与易触及金属零件之间的电压降,由电流及该电 压降计算出电阻。

电阻不得大于0.1 Ωo

如有怀疑.则将试验一直进行到稳定状态。

测量电阻时,不包含软线电阻。

要引起注意使测量探头顶端与被测金属零件之间的接触电阻不影响试验结果。

27螺钉与连接件

27.1凡因其失效而可能有损于符合本部分的紧固件和电气联接件以及提供接地连续性的联接件,都 应能经受机械应力。

上述螺钉不应用诸如锌、铝之类软的或易于蠕变的金属制成。

这样的螺钉如用绝缘材料制成,则其标称直径应至少为3 mm.并且不应用于任何电气联接或提供 接地连续性的联接。

传递电气接触压力的螺钉应旋入金属中。

如果螺钉被替换成金属螺钉会有损于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则该螺钉不应由绝缘材料制成。

更换具有X型联接的电源线时或进行用户保养时可能拆下的螺钉,如果被金属螺钉替换会损害基 本绝缘,则不应由绝缘材料制成。

注:接地联接件是电气连接件的-种示例。

通过观察以及下述试验来检验。

如果螺钉和螺母用于以下情况,则需要进行试验:

一用于电气联接;

一用于提供接地连续性的联接;

——-在下述条件下可能被拧紧的:

•用户保养时;

・,更换具有X型联接的电源线时;

•按8.14.2a)要求的信息安装/装配时。

将螺钉或螺母拧紧和松开:

——对与绝缘材料啮合的螺钉1()次;

―-对螺母和其他螺钉5次。

与绝缘材料啮合的螺钉,每次都要完全旋出再重新拧入。

对接线端子螺钉、螺母进行试验时,在每次拧紧前要重新放置电缆或软线。

通过合适的试验用螺钉旋具、扳手或内六角扳手,施加表IO所示的扭矩进行试验。试验用螺钉旋 具刀头的形状,应与被试螺钉头相配。不应猛然拧紧螺钉与螺母。表中相应栏目为:

I栏适用于无头金属螺钉(如果拧紧时螺钉并不伸出孔外)。

[I栏适用于:

——其他金属螺钉和螺母;

——绝缘材料螺钉:

•具有对边尺寸大于螺纹外径的六角头;或

•具有圆柱头和内六角座,内六角座的对角尺寸大于螺纹外径;或

•具有一字槽或十字槽螺钉头,槽长大于1.5倍螺纹外径。

ΠI栏适用于绝缘材料制成的其他螺钉。

每次松开螺钉或螺母,导线要移动一下。

试验期间,不应出现有损于紧固件或电气联接件继续使用的损伤。

10螺钉、螺母试验扭矩

螺纹标称直径d

mm

扭矩

(N ∙ m)

I

Il

In

ò2.8

0.2

().4

0.4

2.8Vd≤3.0

0.25

0.5

0.5

3.0<ò3.2

0.3

0.6

0.5

3.2<ò3.6

0.4

0.8

0.6

3.β<√≤4.1

0.7

1.2

0.6

4.1<ò4.7

0.8

1.8

0.9

4.7<J≤5.3

0.8

2.0

1.0

√>5.3

2.5

1.25

27.2电气联接件应设计成接触压力不是通过易收缩或易变形的绝缘材料来传递的,除非金属零件有 足够的弹性来补偿绝缘材料任何可能的收缩或变形。陶瓷材料是不易收缩或变形的。

通过观察来检验。

27.3宽牙螺纹螺钉不应用于载流件的联接,除非用这些螺钉夹紧的载流件彼此直接连接,并具有适当 的锁定措施。

自切螺钉不应用于载流件的电气联接,除非螺钉能切制出完整的标准机制螺纹。然而,这类螺钉如 果有可能被使用者拧动,则不应采用,除非螺纹是挤压成形的。

自切螺钉和宽牙螺纹螺钉可用来提供接地连续性,只要在正常使用中不必弄乱联接,并且每一联接 至少用了两个螺钉。

通过观察来检验。

27.4在工具的不同零件之间构成机械联接的螺钉,如果也作为电气联接件,则应予锁紧以防松动。

如果接地电路中用至少两个螺钉作联接,或提供了另一条备用的接地电路,则该要求不适用于该接 地电路的螺钉。

弹簧垫圈及类似零件可提供良好的锁紧。加热即软的密封胶仅对正常使用中不受到扭矩的螺钉联 接件提供良好的锁定。

如果在正常使用中用作电气联接件的钏钉承受扭矩,则这些例钉应锁紧以防松动。一个非圆柱形 的伽钉杆或一个适当的切口足以满足本要求。

本要求并不意味着必须用多于一个的钏钉才能提供接地连续性。

通过观察和手试来检验。

27.5应防止无螺纹联接件在正常使用中断开。

通过下列方法检验:

导线联接件应能够经受一个5 N的拉力,此拉力通过电线施加在与联接件上的力相反的方向。联 接件和电线都不能断开。如果施加力的方向与电线脱落的方向不在一直线上,那么该力应在这两个方 向上各施加一次。

经试验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IEC标准(GB 17196,GB 13140.3,GB 17464,IEC 61984)的联接件,被 认为是符合本条要求的。

27.6带有无螺纹联接的导线应当通过一个以上的方式固定,或拆卸后不会损伤安全性。

通过观察来检查,如有必要,通过下列试验来检查:

如果只有一种方式固定,那导线应当一次从一个联接件上拆下,且经受下列试验:

拆下的导线绕着保留在位的最近点移动,电气间隙应不能减少到28.1中规定值的50%以下。

注:一个以上固定导线包括连接件的方式应设计成既夹紧绝缘层又夹紧软线的内部导体。

28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绝缘穿通距离

28.1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应小于表11所示值。表中规定值不适用于电动机绕组交叉处。

在下列情况下,表11中的值等于或大于GB/T 16935.1中的规定值:

——-过电压类别II ;

——材料组皿;

——防止污物沉积、污染等级1的零件以及涂过清漆或瓷漆的绕组;

其余污染等级3的零件;

不均匀电场。

如果在绕组与电容器的联接点和仅用基本绝缘与带电零件隔开的金属零件之间产生谐振电压,则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应不小于由谐振而产生的电压所规定的值,在加强绝缘的情况下,此值增加 4 mmo

通过测量来检验。

对装有器具进线座的工具,在插入相应的连接器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其他工具则按交货状态进行 测量。

对装有传动带的工具,在传动带处于其应有位置上,并且将改变传动带张力的器件调节到调节范围 内最不利位置的条件下进行测量;还应在拆下传动带的条件下进行测量。

运动零件置于最不利位置;螺母和非圆形头部螺钉被假设拧到最不利的位置上。

接线端子与易触及金属零件之间的电气间隙还要在螺钉或螺母尽订能旋松的条件下进行测量,但 此时电气间隙应不小于表U规定值的50% O

穿过绝缘材料的外部零件上槽缝或开口的距离要测量到与易触及表面接触的金属箔;用 GB/T 16842的试具B将该金属箔推入拐角各处.但不压入开口内。

如有必要,测量时对内部布线和裸导体(发热元件的裸导体除外)上的任一点、控温器和类似器件的 无绝缘层的金属细管上的任一点以及金属壳体的外部施加一个力,以尽量减小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通过GB/T 16842的试具B施加力,其数值为:

一对内部导线和裸导体以及控温器和类似器件的无绝缘层金属细管2 N

一对外壳30 NO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测量方法见附录AO

对于具有在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之间没有金属的双重绝缘零件的工具,按这两种绝缘间有一层金 属箔进行测量。

供工具固定到支架上用的构件被认为是易触及的。

对于印制电路板的导电图形,除在电路板边缘者外,表H内所列的不同极性零件之间的值可以减 小,只要电压梯度的峰值不超过:

— 150 V∕mm,最小距离为0.2 mm(防污物沉积的);

-100 V∕mm,最小距离为0.5 mm(无防污物沉积的)。

如按上述限值得到的数值大于表11数值时,则采用表H数值。

注:上述限值等于或大于GB/T 16935.3规定的限值。

当这些距离依次短路时,只要工具符合第18章的要求,则这些距离可进一步减小。

如果光电耦合器的各绝缘都已充分密封,而且各层材料之间都排除了空气,则光电耦合器内部的爬 电距离和电气间隙都不测量。

对于不同极性带电零件,除外接电源联接外,如果其间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依次短路时,仍能满足 第18章的要求,则允许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小于表11内规定值。

28.2就工作电压的不同,绝缘穿通距离应满足:

-工作电压不大于130 V,金属零件之间的绝缘穿通距离,对由附加绝缘隔开的应不小于

1.0 mm,对由加强绝缘隔开的应不小于1.5 mmO

―工作电压大于130 V且不大于250 V,金属零件之间的绝缘穿通距离,对由附加绝缘隔开的应 不小于1.0 mm,对由加强绝缘隔开的应不小于2.0 mmO

一工作电压不大于250 V,绕组和易触及金属之间的加强绝缘的穿通距离不小于1.0 mm0

所规定的距离可以由固体绝缘层厚度加上多层空气层厚度使得固体绝缘层厚度的总厚度等于规定 的距离构成。

如果满足以下a)b)两条中任意一条,则本要求不适用:

a) 如果施加的绝缘成薄片状(云母及类似的鳞片状材料除外)和下述情况下:

一对附加绝缘而言,至少由两层构成,其中任何一层能经受对附加绝缘规定的电气强度 试验;

一对加强绝缘而言,至少由二层构成,其中任何紧贴一起的两层能经受对加强绝缘规定的电 气强度试验。

如适用,试验电压施加在一层或两层绝缘的外表面之间。

b) 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是不易触及的,而且满足下列条件:

在温度保持在比第12章试验时测得的最高温升高出50 K的烘箱内,处理7 d(168 h)后.绝缘能经 受D.2的电气强度试验,该试验在烘箱内温度条件下和接近室温条件下都要进行。

通过观察和测量来检验。

对光电耦合器,在比第12章和第18章试验时测得的光电耦合器最高温升高出50 K的温度中进行 处理,同时光电耦合器在这些试验期间所出现的最严酷条件下运行。

单位为毫米

被测距离

In类工具

其他工具

工作电压U

UWl30 V

工作电压U

130 V<L∕≤250 V

工作电压U

280 V<L7≤440 V

爬电

距离

电气

间隙

爬电

距离

电气

间隙

爬电

距离

电气

间隙

爬电

距离

电气 间隙

不同极性的带电零件之间"

一防止污物沉积的或涂过清漆或瓷漆的绕组

—无防止污物沉积的

1.0

2.0d

1.0

1.5

1.0

2.Ot

1.0

1.5

2.0

3.Oc

2.0

2.5

3.0

8.0d

3.0

3.0

基本绝缘两边的带电零件与其他金属零件之间:

一带电零件为涂清漆或瓷漆的绕组,或无防止污物沉积的h

一无防止污物沉积的

1.0

2. Od

1.0

1.5

1.0

2.4d

1.0

1.5

2.0

4. Od

2.0

3.0

—f

—f

加强绝缘两边的带电零件与其他金属零件之间:

-带电零件为涂清漆或瓷漆的绕组或无防止污物沉积的‘‘

——无防止污物沉积的其他带电零件

——

5.0

5.0

5.0

5.0

6.0

8.0

6.0

8.0

—(

―f

—(

…由附加绝缘隔开的金属零件之间无防止污物沉积的其他带电零件

2.5

2.5

4.0

4.0

_(

_f

11最小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i'规定的电气间隙不适用于温控器、过载保护器、微隙开关及类似电器触头间的气隙,也不适用于电气间隙随触头移动而变化的这类器件,其载流件之间的气隙。

11通常,只要工具内部本身不产生粉尘,那么具有合适防尘外壳的工具内部就认为是防止污物沉积的,并不要求气密。

1爬电距离的值略低于GB/T 16935.1的建议值。不同极性(功能绝缘)的带电零件之间的爬电距离仅与着火危险有关,而与电击无关。由于本部分范围内的产品属于 在正常使用时有人看管,因此选取较低的值是合理的。

d如果绝缘零件属于材料组11或更低,则其爬电距离值可以按照GB/T 16935.1的要求降低。

如果绕组被线带缠绕后浸渍,或者被一层自硬性的树脂覆盖.且在14.1试验后,绕组和与绝缘表面接触的金属箔之间能够经受D.2的电气强度试验,则可认为具有 基本绝缘。允许缠绕和浸渍.或一层自硬性的树脂只覆盖在不能满足对清漆或瓷漆绕组规定的爬电距离或电气间隙处。

(由于三相电源和接地间的额定电压不会超过277 V,所以适用“130 V<L7≤25O V”一栏。如果工作电压超过250 V,应按照GB/T 16935.1来确定爬电距离和电气间 隙,但其值不应低于“13() V<L7≤250 V”一栏的值。

GB 3883•一—224


3883二.|20 一 4




试验指甲





说明:

A——绝缘材料;

B —— -弹簧外径;

C——环。






说明:

A——摆动轴线;

B -——摆动架;

C——平衡块;

D -一试样;

E ——可调拖板;

F——可调支架;

G--负载。

2弯曲试验装置

说明:

LI, L2 ——测量泄漏电流的电压源;

L3.L4 ——转子负载电流的电压源(可变的);

M ——-图C.3所示泄漏电流表的电路。

3 □类转子的过载试验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测量

示例110(见图A.1)说明了 28.1中规定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测量方法。

这些示例未区分气隙和沟槽,也未区分绝缘类型。

作如下假定:

-一沟槽的侧壁可以是平行的、渐缩形的或渐扩形的:

一对最小宽度大于0.25 mm、深度超过1.5 mm、底部宽度不小于1 mm的渐扩形侧壁的沟槽,按 气隙考虑,爬电路径不跨过该气隙(示例8)

一对角度小于80°的拐角.假想其被一条移动到最不利位置上的1 mm(无污物状态时为 0.25 mm)宽的绝缘连线所跨接(不例3)

-对距离不小于1 mm(无污物状态时为0.25 mm)的横跨渐缩形沟槽顶部,不存在跨越气隙的 爬电距离(刀<例2)

一有相对运动的零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在将其置于最不利的静态位置时测量;

一任何宽度小于1 mm的气隙(无污物状态时为0.25 mm)在计算总电气间隙时忽略不计。

条件:所考虑的路径包含一个宽度不小于1mm、深度任意而侧壁平行或渐缩的沟槽。 规则:电气间隙为“视线”距离;爬电距离沿沟槽轮廓。

示例2

1 mm


<1 mm

条件:所考虑的路径包含一个宽度小于1mm、深度任意而侧壁平行或渐缩的沟槽。 规则: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直接跨接沟槽测量。

示例1

条件:所考虑的路径包含一个内角小于80°、宽度大于ImmV形槽。

规则:电气间隙为“视线”距离;爬电距离沿沟槽轮廓,但底部为1 mm长的连线所“短路”(对无污物状态为0.25 mm) o

示例3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a)平行边和V形沟槽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A. 1

条件:所考虑的路径包含-条筋。

规则:电气间隙是跨越筋顶的最短直线路径。爬电距离沿筋的轮廓。

示例4

<1 mm                  <1 mm

条件:所考虑的路径包含一条未粘接的接缝,两侧沿沟槽宽度各小于1 mm(无污物状态0.25 mm) . 规则: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均为图示“视线"距离O

示例5

条件:所考虑的路径包含一条未粘接的接缝,两侧沟槽宽度均不/]、于1mm。 规则:电气间隙是“视线”距离。爬电距离沿沟槽轮廓„

示例6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b)筋和未粘接接缝沟槽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A.1 (续)

条件:所考虑的路径包含一条未粘接的接缝。一侧沟槽宽度小于1 mm,另一侧沟槽宽度不小于1 mmo 规则: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如图所示。

示例7

条件:所考虑的路径包含一个侧壁渐扩形的沟槽,其深度不小于1.5 mm,最窄处宽度大于0.25 mm,底部宽度不小 于 1 mmo

规则:电气间隙为“视线”距离。爬电距离沿沟槽轮廓。

如果内角均小于80°,示例3也适用于内角。

示例8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C)未粘接接缝和侧壁渐扩形沟槽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A.1 (续)

螺钉头与凹座壁间的空隙太小,因而不予以计入。

示例9

螺钉头与凹座壁间的空隙有足够宽度,因而予以计入。

示例10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d)凹槽壁与螺钉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A.1 (续)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不与电网隔离的、其基本绝缘不按工具额定电压设计的电动机

B.1范围

本附录适用于工作电压不高于42 V、不与电网隔离的、其基本绝缘不按工具额定电压设计的电 动机。

除非本附录另有规定,本部分各章适用于此类电动机。

B.9防止触及带电零件的保护

B.9.2

电动机的金属零件视为裸露的带电零件。

B.12发热

B.12.3测量电动机壳体温升而不是绕组温升。

B.12.5与绝缘材料接触的电动机壳体温升不应高于表1中对该绝缘材料的规定值。

B.18不正常操作

B.18.1 18.3的试验不进行。

工具也要经受B.18.2O1的试验。

B.18.201工具在额定电压下以下列各故障条件运行(见图B.1)

一电动机的端子,包括装在电动机电路中的任何电容器短路;

一电动机电源开路;

-——电动机运行期间,任一分压电阻器开路。

每次只模拟一种故障,试验按顺序进行。

B.21结构

B.21.201对于装有用整流电路供电的电动机的I类工具,其直流电路与工具的易触及零件之间应由 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隔开。

通过对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规定的试验来检验。

B.28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绝缘穿通距离

B.28.111规定值不适用于电动机的带电零件与它的其他金属零件之间的距离。

说明:

——原来接法;

—一 短路;

R开路;

A 电动机端子短路;

B 换向器端子短路;

C 电动机电源开路;

D 分压电阻器开路。

B.1故障模拟

附录C

(规范性咐录) 泄漏电流

C.1 一般要求

对符合附录L的电池驱动的工具,该附录仅适用于当工具的结构是直接与电源或非隔离源相连的 场合。

当其他章节要求时,泄漏电流应通过以下按C.2C.3的条件之一的试验来测量,开关SI处于闭 合位置。

泄漏电流试验应在交流电源下进行,除非工具仅用于直流电源,在此情况下,试验可以不进行。

试验前先将保护阻抗从带电零件上脱开。

建议工具应被接至隔离变压器电源上,否则,它必须与地绝缘。

用图C.3规定的电路测量电源的任何一极与零件之间的泄漏电流(加权接触电流),易触及金属零 件以及与覆盖在绝缘材料易触及表面的金属箔相连。

C.3测量电路应符合GB/T 12113—2003G.3的准确度要求。

如果由于电容效应,泄漏电流超过规定限值,则应使用不超过面积不大于20 CmXlO Cm的金属 箔。如果它的区域小于试验表面,则将它移动以便所有表面部分都能试验到,但工具的散热不能受金属 箔影响,例如通风口区域。

除非本部分的相关章节另有规定,测量易触及金属零件和金属箔的泄漏电流,泄漏电流不应超过下 列值:

I类工具,0.75 mA

---对口类工具,0.25 mA

---对DI类工具,0.5 mA

C.2工具不运行的测量

除非本部分的相关章节另有规定,在Ql定义的条件下,工具不运行,试验在额定电压下按下述 进行:

对单相工具和按安装说明适合于单相电源的三相工具:

对三相工具,三组并联,图C.1Sl处于断开位置。图C.1所示的选择开关可放置在位置1和位 置2的任意一处。

对不适合于单相电源的三相工具:

C.2中的a处于闭合位置bC处于断开位置。

C.3工具运行的测量

除非本部分的相关章节另有规定,在C.1定义的条件下,工具运行,试验在额定电压下按下述进行, 在10 S内测量:

对按安装说明适合于单相电源的单相和三相工具:

对三相工具,三组并联,图C.1SI处于闭合位置。图C.1所示的选择开关可依次放置在位置I 和位置2

对不适合于单相电源的三相工具:

C'.2中的abc,处于闭合位置,重复性地依次打开abC开关,其他两个开关闭合。

说明:

M -图C.3所示泄漏电流表的电路;

S  —试验时产品的电源开关;

4——附加绝缘;

C.1单相联接的工具和适用于单相供电的三相工具在工作温度下泄漏电流测量联接图


说明:

M--C.3所小泄漏电流表的电路;

6 -----双重绝缘。

C.2在工作温度下测量泄漏电流的三相联接图

加权接触电流

(感知/反映)

絲峰值)

Rl 1() OOO Ω

('∣        0.022 /1F


A

试验端子


BQ


RS      1 500 Q

KB 5()OC

CS      0.22 PtF

C.3测量泄漏电流的电路图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电气强度

D.1 —般要求

试验前先将保护阻抗从带电零件上脱开。

不接至电源,对工具进行试验。

电气强度试验通过D.2试验来检验。

对具有加强绝缘和双重绝缘的II类结构,务必注意施加到加强绝缘上的电压不会使基本绝缘或附 加绝缘受到过电压。

可以分别或合并对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进行试验。合并试验时,试验电压应按加强绝缘规定值。 如果在合并试验期间基本绝缘或者附加绝缘会受到过应力,则每种绝缘单独试验。不能合并进行试验 的元件绝缘应单独试验。

对于符合附录B的电动机,电动机带电零件和它金属零件之间的绝缘不经受该试验。

对于符合附录L的工具,只对直接与市电或非隔离源连接的工具进行试验。需要注意,电子装置 的过早失效不能防止试验电压穿过绝缘层。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应绕开电子装置以便试验得以进行。

绝缘经受实际正弦波、频率为50 HZ60 HZ的电压,历时1 minO根据绝缘种类施加的试验电压 值见表D.1所示。

在绝缘材料的易触及部分覆盖金属箔。

D.1试验电压

绝缘

试验电压

V

T.具额定电压和工作电压

安全特低电压

≤440 V

基本绝缘 附加绝缘 加强绝缘

500

  • 1 250

  • 2 500

  • 3 750

为区分容抗电流和不可接受的性能,可用一个1.414倍于规定交流电压的直流电压代替。

开始时,施加不超过规定电压值的一半,然后在5 S内快速升至全值。

试验期间不应发生闪络或击穿。

试验用的高压电源在输出电压调节到相应的试验电压后,应能够为输出端子间提供200 mA的短 路电流。对任何小于脱扣电流的电流,过流脱扣器不动作。脱扣电流不应高于100 mAo

注意,施加的试验电压有效值在士 3%以内。

注意,金属箔放置得不会在绝缘边缘出现闪络。

试验绝缘覆盖层时,可用一只压力约为5 kPa(0.5 N∕cm2)的砂袋将金属箔压在绝缘上。试验可局 限于绝缘可能较薄弱的部位,例如在绝缘下面有金属锐边的部位。

D.3 冲击电压试验

匝间绝缘应能承受如图D.1所示脉冲试验电压。

脉冲试验电压的空载波形的波前时间Tl1.2×(l + 3O%)μs,半峰时间T250X(1 20%)任,它 由一个有效阻抗为12 Ω的脉冲发生器提供。

试验时,脉冲试验电压以不小于IS的间隔时间以电源端子输入绕组,或线圈的相线与中线间,或 相线间施加5次正脉冲、5次负脉冲。

额定脉冲试验电压峰值为1 00Vo

试验期间,不应有闪络出现。但是,如果当电气间隙短路时,工具符合第18章要求,则允许出现功 能性绝缘的闪络。

波前时间:Tl=I.67 XT=I.2X(1 30% )爵

D.1脉冲试验电压波形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电动工具施行GB/T 22696的方法

E.1 总则

GB/T 22696«电气设备的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系列标准是运用•'基于风险的方法”,把对 “安全”的评估转化为对•'风险”的评估,以风险评估来提高安全的置信度,达到安全目的。

风险评估是考虑由于故障引起伤害危险的风险严重程度,用“风险等级”来表示,由既满足结构要求 又满足MTTFd平均危险失效时间)要求的有关安全部件来实现。

为达到安全目标提供所需的风险降低的有关安全部件的设计和构造应充分考虑图E.1所示的达到 安全的风险评估的循环过程。它是电动工具全部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完整子过程。当有关功能安全部件 的性能达到所需的风险降低的性能等级时,功能安全部件就提供了关键安全功能(SCF)O在所提供的 关键安全功能中,有关功能安全部件的设计过程是一个迭代过程,见图E.2

E.2风险评估

GB/T 22696提出的风险评估方法是通用方法。图E.1是根据GB/T 22696对安全功能的有关安 全部件施行安全风险评价的循环过程。

风险评估过程对所考虑危险相关的风险取决于可能造成危险的伤害严重程度和发生伤害的可能 性、限制伤害的可能性。发生伤害的可能性又与暴露在危险中的人员和发生事件概率有关,所以确定风 险等级可通过预估伤害的严重程度和其发生概率得到。图E.2是判定功能安全部件风险等级要求的风 险图。

在风险分析的预估风险时采用最原始的,未经消除,或降低危险并伴随所有可以使用的风险降低的 技术措施,用于评定被识别的潜在危险源的残余风险是否可以接受。

关键安全功能可能由一个或多个有关功能安全部件来实现。当评估一个关键安全功能SCF)时, SCF可能只是工具设计时用来消除或降低某种危险引起的风险的功能。对执行关键安全功能SCF)的 功能安全部件的风险评估就是要建立一个因SCF故障或失效是否会引起新的风险,导致用户暴露在超 出本标准允许的风险中,并且确定新的风险和残余风险的严重程度是否仍可被接受。

因此,采用GB/T 22696指南的方法对关键安全功能的功能安全部件评估的过程不够清晰,要进行 完善、补充,建立关键安全功能有关部件设计的迭代过程。图E.2是应用GB/T 16855.1充实到风险评 估的循环过程中,使GB/T 22696的风险评估方法便于使用。

由于识别了所有预期使用和合理可预见使用时电动工具可能产生的危险,在本部分的要求中采用 很多消除或降低危险的技术措施,从而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这些技术措施通常作为一个系统 且预期相互作用以达到风险降低。

一个具有关键安全功能SCF)的由元器件、组件构成的电子电路或装置通常只是系统的一部分,它 的故障或失效不应影响工具的其余风险的等级。评估电子电路、装置功能失效的影响需要考虑以下两 方面:

首先SCF的功能安全部件必须是标准要求的安全元器件。标准是假设工具处于残余风险的可接 受水平。失效后风险不会超出可接受水平的SCF不是本标准所考虑的SCFO

再者SCF的失效对残余风险产生显著的影响。为得到确认,性能等级的评估可以带有或者不带 有SCF,但是所有其余的用于风险降低的元器件应保持在位。带有或者不带有SCF可能产生相同的性 能等级。

如果认可SCF完成一个要求的关键安全功能,但无论其是否存在,性能等级维持原样,则在这种情 况下,性能等级PL=a适用。

在正常操作中,当上述方法产生有意义的结果时,可以依赖SCF在合理可预见使用条件和其他不 太可能的特定前提下发生危险时提供保护。

本部分规定的性能等级反映了本部分考虑到的共性情况,有这样一种共识,就是未来SCF在本部 分可能有尚未被考虑到的地方,GB∕T 22696和本附录可以为设置合适的性能等级作出指导。

E.4风险等级

本部分对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应用提出:

a) 工具即使在故障条件下,SCF不能出现不安全情况;

b) 必须可靠,且暴露在可预期电磁环境中SCF不易缺失。

确定SCF的性能等级时,需要考虑功能安全部件的MTTFd,性能等级与应具有的相应的每小时平 均危险失效概率之间的关系,列于表E.lo

E.1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

每小时平均危险失效概率P 1/h

a

10^5≤P<10^ '

b

3×10^6≤P<10 ʒ

C

10^6≤P<3×10-6

d

IOyPVIo*

e

IOfVPViOT

对于构成SCF的功能安全部件的零部件的MTTFd的估计,寻找数据的先后程序按以下顺序 给出:

a) 釆用生产者的数据;

b) 数据库或专用数据,采用GB/T 16855.1—2008附录C或附录D的方法;

C)选为10年。

本部分18.8中明确不允许用诊断法作为一种符合风险等级的结构性解决方案,这是关注到电动工 具操作者在使用时不太可能会注意到“诊断”。因此,规定一般禁止用诊断覆盖率替代更可靠的设计方 案,以避免提高风险的严重程度。


E.1风险评估的循环过程



E.2关键安全功能的功能安全部件设计的迭代过程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例行试验的规则

F.1概述

本附录规定的试验是在考虑了安全性后,用来揭示不可接受的材料和制造的变化。这些产品的试 验不会影响工具性能和可靠性,并且生产者应在每台工具上进行。

一般而言,必须根据生产者的经验进行更多的试验,例如型式试验和抽样试验的重复性试验,以保 证每台工具与经受了本部分试验的样品一致。

生产者可以采用更适合其生产体系的试验程序,并且可以在生产过程中的适当阶段进行试验,只要 工具经受试验所反映的工具安全水平至少与本附录规定的试验的工具安全水平相同。

安全运行,如电气测量、检查功能器件(如开关和手动操作控制器)以及电动机旋转方向。

F.3电气强度试验

工具的绝缘应通过以下试验检验。

波形为实际正弦波,频率为50 HZ60 Hz,在带电零件与下述零件之间直接施加至少表F.1所示 电压值,历时3 S或提高电压20%历时1 s

a) 因绝缘损坏或不正确装配可能成为带电的易触及零件;

b) 不易触及的金属零件。

a)项试验在装配好的工具上进行b)项试验或者在完全装配好的,或者在流水线上的工具上进行。

a)项试验可对所有工具上进行b)项试验仅在IJ类工具上进行。

用于试验的高压变压器应设计成当输出电压已调节到适当的试验电压,输出端被短路时,输出电流 至少为200 mΛo

当输出电流大于5 mA时,过电流继电器应跳闸。

应注意:施加的试验电压应在有效值的±3%内,且测量装置或其他读数器反映变压器的输出电压。

应注意:如果工具含有直流元件而不能使用上述的试验,在此情况下,需要用直流进行试验。

直流电源的内阻应使短路电流至少为200 mAo

试验期间不发生闪络和击穿。

F.1电气强度试验用试验电压

试验电压的施加

试验电压/V

In类工具

Il类工具

1类工具

跨接基本绝缘

400

1 000

1 000

跨接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

一—

2 500

F. 4接地连续性试验

对[类工具而言,至少IO A的电流从接地端子或接地依次与每个因安全因素需接地的易触及金属 零件间通过,电流由空载电压不大于12 V的交流电源提供。

测量插头的接地触头或接地连续性导体的外部末端或器具进线座的接地触头与易触及金属零件之 间的电压降,并且用电流和该电压降计算出电阻。

任何情况下,电阻不应大于0.3 Q。该值适用于长度不大于5 m的电缆。在电缆长度大于5 m的 情况下,每增加5 m,阻值增加).12 Ωo

应注意试验时,测量探棒尖与金属零件之间的接触电阻不能影响试验结果。

附录G

(空)

附录H

(规范性附录)

低功率电路的判定

低功率电路的判定如下:

工具以额定电压运行。将可变电阻器调节到最大电阻值并连接到检查点和电源的另一极之间。然 后降低电阻值直到被该电阻器消耗的功率达到最大值。在第5 S结束时,供给该电阻的最大功率不超 过15 W的最靠近电源的那些点,被称之为低功率点。比低功率点距电源更远的电路部分被认为是低 功率电路。

测量仅从电源的某一级开始,最好从产生最少低功率点的那级开始。

使用电路分析,而不是试验,来判定电路的最高功率损耗。

低功率电路的示例如图H.1所示。

注:测量低功率点时,最好从靠近电源的点开始。

©

AB为离输送到外部负载最大功率不超过15 W的电源的最近点。这些是低功率点。

D为离输送到外部负载最大功率超过15 W的电源的最远点。

AB点分别与C点短路。

H.1具有低功率点的电路的示例

附录I

(资料性附录) 噪声和振动的测量

1.1范围

如果国家法律要求噪声或振动发射声明,或如果生产者希望声明此类发射,则本附录的要求适用。

1.2噪声测试方法(工程法)

1.2.1总则

噪声发射值如发射声压级LPA和声功率级LWA应根据1.2.11.2.6描述的测试程序进行测量。

可通过对一台机器的测量来确定噪声发射,该机器的设计和技术参数能代表关注的产品。

总的噪声可分为纯机械噪音和加工工件引起的噪声,两者都受操作方法影响;然而,对于冲击类工 具加工工件的噪声发射是主要的。特殊工具的负载条件,应由相关的第234部分规定。

注:这些测量条件下获得的噪声发射值并不一定代表实际使用中所有可能出现的运行条件下产生的噪声。

1.2.2声功率级测试

声功率级应根据ISO 3744测量,该标准还规定了声学环境、测试仪器、被测量以及测试程序。

声功率级应以A计权声功率级给出,单位参考1 PWdB值。确定声功率时用到的A计权的声 压级应直接测量,而不是从频段的数据来计算。测量应在一个反射面上的自由场内进行。

1.2.2.1手持式电动工具

对于所有的手持式工具,应按照图1.2使用一个半球/圆柱测量表面来确定声功率级。

半球/圆柱测量表面是由一个半球位于一个圆柱形基座上方组成(见图1.2)5个传声器的位置应 位于距离电动工具几何中心的1 m处。其中4个传声器应均匀分布在通过工具几何中心的平面内,该 平面平行于反射面,第5个传声器位置应在电动工具的几何中心上方Im处。

A计权声功率级Lwa,应依照ISO 3744计算,如式Ll)所示:

LWA=LPA.lm + IOlg(^~)        ..............................( I. 1

L PA, Im由式1.2)确定:

___________ ~ 1    5                  ■

LpA,ι∏> =IOlg V ∑ 1o1iu∙'i,λ∙' —K IA—■K2A .....................(1.2 )

L 5切 」

式中:

LpA.ιm——根据ISO 3744A计权时间平均1 m表面声压级;

L',a.,——在第i点传声器测得的A计权表面声压级,单位为分贝dB)

KlA ——背景噪声修正A计权;

K ——环境修正A计权;

S  ——图1.2中得测量表面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So = I m2 O

如图1.2所示的半球形/圆柱形测量表面,测量表面的面积S的计算公式如式1.3)所示:

S =2π(ir +R∕)          ..............................( 1.3 )

式中:

d 一反射平面距离其上方电动工具的儿何中心的高度,为1 m

R-------构成测量表面的半球和圆柱体的半径,为1 mo

因此,

S = 4π m2

所以,从式(Ll)得出:

LWA = LPΛ.lm + 11,单位为分贝(dB)o

1.2.2.2可移式电动工具

对于所有的可移式工具,声功率级由图1.3中一个立方体的测量表面确定。

五个传声器的位置应位于一个包围声源的立方体测量表面的每一个侧面和顶面的中心点。

A计权声功率级LWA .应依照ISO 3744计算,如式(1.4)所示:

LWA =LPA.m + 101g(頌)        ..............................(1.4 )

0

单位为dBo

Lp..3由式(1.5)确定:

L,>Λ.lm =IOIg fɪ ∑ IOI)i,÷a∙' 1 - K - K2a ........................( 1.5 )

/--I              -

式中:

Lp.Λ.ln,——根据ISO 3744A计权时间平均1 m表面声压级;

L,>λ.,—一在第i点传声器测得的A计权表面声压级,单位为分贝(dB)

Kλ ——背景噪声修正A计权;

K2,\ ——环境修正A计权;

S  ——图1.3中得测量表面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SlI == 1 m:: O

L3所示的测量表面面积S的计算如下:

S = 5 X (2 m × 2 m) =20 m^

因此,从式(I∙4)得出:

LWA = LpA+ 13,单位为分贝(dB)o

I.2.2.3园林工具

园林工具的声功率级应由第4部分规定来确定。

1.2.3 发射声压级测试

1.2.3.1手持式电动工具

工作位置的A计权发射声压级LPA应按照GB/T 17248.4中的公式计算,如式(1.6)所示:

L p, =Lwa-Q            ..............................( 1.6 )

单位为ClB(A)o

其中:Q = 11,单位为分贝(dB) o

1在实践研究中,此Q值已经确定,适用于手持式电动「.具。此在工作场所产生的A计权发射声压级相当于 距离电动「.具1 m处的表面声压级。这个距离已被选择并给出了令人满意的重复性的结果,并允许不同手 持式电动工具的声学性能的比对,通常这些工具都没有单独定义工作场所。在自由场条件下,可以通过公式

估计距离匸具几何中心八的发射声压级Lpλ ,可运用式(I∙7)计算的:

Lpλ1 = U?+ 201g(?),单位 dB(A)         ..............................( 1.7 )

2对于特定工具给定的任何位置、安装和运行条件,根据本部分测得的发射声压级一般会比在使用该工具的典 型车间内直接测量的发射声压级小。这是由于相对于本部分中规定的测试用的一个反射面的自由场条件而 言,车间里有声音反射面的影响由GB/T 17249.3—2012给出了在「作场所单独运行的机器附近表面声压水 平的计算方法。一般情况下.二者结果差异在IdB5 dB,但在极端情况下的差异可能更大。

如需要C计权峰值发射声压级LpCprak应在1.2.2中规定的5个传声器的每一位置上测量。工作场 所的C计权峰值发射声压级取在5个传声器的任一位置测量的最高C计权峰值声压值,不允许进行 修正。

I.2.3.2可移式电动工具

工作场所下的A计权发射声压级LPA,应根据GB/T 17248.2的工程法确定。确定声功率级的运 行条件应完全相同。

对于在负载条件下的测量由操作者操作的工具,传声器应位于操作者头部中心平面的一侧(0.2± 0.02)m的地方,与眼睛成一直线,其轴线与操作者的视线平行,传声器要置于观察较高的A计权声压 级侧。

对于在空载条件下的测量或不需要操作者操作的工具,传声器应置于操作者正常站立的地平面上 方的参考点。如果在第3部分没有规定,该参考点应位于操作者通常站立的一侧,距工具中心1 m处。 传声器应位于参考点正上方(1.55 + 0.075)m高度范围内。

如果需要C计权峰值发射声压级Ls*应与A计权声压级LPA在相同的操作者位置测量。

1.2.3.3 园林工具

园林工具的发射声压级由第4部分规定。

1.2.4电动工具在噪声测试时的安装和固定条件

工作场所下确定声功率级和发射声压级的安装和固定条件应完全相同。

被测工具应是全新的,安装上由生产者建议的能影响声学特性的附件。测试前,工具(包括任何必 需的辅助设备)应设置好,形成一个稳定的工作条件,此条件符合生产者说明书的安全使用要求。

根据工具的特殊要求,工具应像正常使用时由使用者握持或悬挂,根据第2部分规定。如果手持式 电动工具被水平使用,则工具应安放在使其轴线与传声器1—4和传声器2—345°位置(见图1.2),1 具的几何中心应高于地面(反射面)1 mo如果该要求不可行或工具不是水平使用,则应在报告中记录 和描述所釆用的位置。

一个可移式工具要放置在工作台上测试时,见图1.1或安装在所附的支架上,它的重心位于传声器 顶部位置5的下方。该工具的前边缘与图1.3的立方体水平面的前边缘相平行。

园林工具应按照第4部分的要求放置。

操作者不得位于任何一个传声器位置和工具直线距离之间。

1.2.5运行条件

声功率级和发射声压级测量的运行条件应相同。

应在一个新的工具上得到测量值。

根据第234部分规定,结合工具的特殊要求,工具应在“空载”或,'负载”两种条件下测量。测试 前,工具应在该状态下运行至少1 minO

“负载”条件下的测量是在加工工件时进行,或施加等同于正常运行时的外加机械负载时进行。

当要求测试在工作台上进行时,该测试台要符合图Ll的要求。

应注意工件位于支架上的安装不会负面的影响测试结果。如果有必要,根据第234部分的相关 规定.工件应放置在20 mm厚的弹性材料上,该材料由于工件的重量被压至10 mmO

空载条件下连续测量3次,负载条件下连续测量5次。测试结果LWA应当是3次或5次的算术平 均值,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分贝。

测量过程中,工具应在稳定状态下运行。一旦噪声发射稳定,测量间隔时间至少为15 s,除非第234部分中有规定需要另一个间隔时间。如果测量在倍频程或三分之一倍频段,频段集中或低于 160 HZ时最低间隔时间至少为30 s,频段集中或高于200 HZ时最低间隔时间至少为15 So

1.2.6测量不确定度

本部分给出的噪声发射值的总测量不确定度取决于适用的噪声发射测量方法引起的标准偏差处。 和由于操作的不稳定性及安装条件产生的不确定度产生的总不确定度,如式L8)所示:

为了定发射声压级和声功率级,本部分中用工程法测量时,乐。最大值取1.5 dB

注:对于一个持续稳定发出噪声的机器Sg「值0.5 dB适用。在其他情况下,如大量的物体进岀机器所发出的噪 声,或者可变的不可预见的发出噪声的情况,则2 dB的适用。测试久亦的基本方法在测试标准中有描述。 在GB/T 14574-2000中有确定两种噪声值的不确定度K的进一步指导。

1.2.7要记录的信息

记录的信息包括本部分的所有技术要求,还应记录任何与本部分及其引用标准的偏离,以及这类偏 离的技术理由。

1.2.8报告的信息

报告中的信息应至少涵盖生产者进行噪声声明或验证其所声明值所需要的最少信息。因此至少包 含以下内容:

一噪声测试标准及引用标准;

—— 电动工具的描述;

——安装和运行条件的描述;

-一测得的噪声发射值。

应当确认满足所有的噪声测试方法的要求,或者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应注明任何没有满足的要求。 应当陈述与要求的偏离和提供偏离的技术理由。

1.2.9噪声发射值的声明和验证

根据GB/T 14574—2000规定声明的噪声发射值应当包含两个数值,即噪声发射值L(LPAWK) 和各自单独的不确定度K(Kɪ,ʌ,KWA(J

如果需要,应给出C-计权发射峰值声压级LM

如果测量重复性标准偏差是1.5 dB,则对于典型的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偏差,不确定度的值KpaKWA ,相应地为3 dB

声明应说明按照本部分测得噪声发射值。如果不是按照本部分,声明应清楚地描述与本部分及其 引用标准的偏离。

注:如果测量值的平均值是以电动工具为基础的情况下测得的,则K通常为3 dBo另外由GB/T 14573.4GB/T 14574 -2000给出抽样和不确定性方面的进一步指导。

声明中还可增加更多的噪声发射的值。

如果被接受,可对一批工具进行验证,按照GB/T 14574—20006.3o验证时应如首次确定噪声 发射值时采用相同的放置,安装和运行条件。

1.3振动

1.3.1振动测量的一般要求

特定类型的工具在第234部分详述。本测试方法给出了所有关于振动发射特性的确定、声明和 验证的必要信息。还可将不同工具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

振动测量总值可采用能真实反映工具的设计和技术规格的测量值来确定。

应在说明书中给出工具手臂振动水平4及其不确定度K,按下述测试程序确定纬值,给出的不 确定度K表明了测量平均值的偏离程度。

在工作场所条件下的人体接触手传振动的评估可按GB/T 14790.1ISO 5349-2进行。

注:本附录不是制定一个详尽的误差来源列表,只是考虑其作为避免主要测量误差的指导:

a) 传感器不合适地安装和固定;

b) 测量引线的未充分固定;

C)缺少或误调带通滤波器;

d) 安装传感器后放大器不是零位输出;

e) 未对准传感器的方向或传感器不恰当的或易变动的位置;

f) 不恰当的信号处理(带通、信噪比、过载等);

g) 测量持续时间太短;

h) 缺少测量前后的校准;

i 运行条件的不恰当确定;

j 不熟练的操作者施加不恰当握持力;

k) 运行条件不稳定,例如施加力的变动和电动机速度的变化。

关于实际测量误差的更多建议由ISO 5349-2给岀。

1.3.2 符号

本部分使用下述符号:

αhw(Q .................................... 在时刻,手传振动的单轴向频率计权加速度瞬时值,单位

m∕s2

Qhw.......................................... 手传振动的单轴向频率计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单位为m∕s2

a hwxQ hwyQ hwz * * *,,,...................... 分别代表∙r轴、丁轴和Z轴的Sw值,单位为m∕s2

αhv .......................................... 频率计权均方根加速度的振动总值(有时称为矢量和或频

率计权加速度和),是对应3个测量轴向测量的αlw值平方 和的方根,单位为m∕s2

4 .......................................... 所有操作者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即总振动值m∕s2,

测试的结果

σR .......................................... 重复性标准差

K .......................................... a.的不确定度,单位为m∕s2

CV .......................................... 一组测试的变异系数,定义为一组测量值的标准差与该组

数值的均值之比:

C SN-I

其中:

S.v-l = ʌ /. ,1 -- Σ ( Cl hv, — ɑ l.v)?......标准偏差;

V IN — 1/ - 1

UhV•••••• -个测量序列中5个振动总值的平均值,单位为rn∕s2;

心、,……一个测量序列中第Z次振动总值,单位为m∕s2;

N••••••一个测量序列中测量值的数量(本部分N5)o

1.3.3振动特性

1.3.3.1测量方向

传递到手上的振动与XYZ 3个正交方向有关,见图I.4o对于特定类型的工具,这些方向参见 234部分。

应在每个手握持位置处的3个方向进行测量,所有的测量应同时进行。

测量应尽可能靠近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该位置为操作者正常握持工具的位置。

如果握住的部位被柔软的表面材料覆盖,应釆取预防措施,以避免传感器安装的谐振效应。如果只 在握持部位装有柔软的表面材料,则应将其去除或者通过一个传感器安装夹或合适的转接器将表面材 料压紧。

特定类型的工具测量指定位置中见第234部分。

如果工具运行时需多于一个握紧或抓紧表面,则应在操作者正常操作工具时的手柄握持位置进行 测量并记录。如果能够表明某一个握紧的部位的振动总是起主导作用的话,则可以只在该握紧区域进 行测量。

描述振动大小的量值应用频率计权加速度们、表示,单位为m∕s2 O

频率计权应符合GB/T 14790.1的要求。

按照这个标准中的均方根值QhW定义为频率计权加速度信号Qhw(Z)的均方根值,如式(1.9)所示:

^ 1 r<'                  i ÷

Qhw= I α2∕ιw(r)dr           ..............................( 1.9 )

_ 1 J 0                    _

为获得实时变化信号的均方根值,应使用装有线性积分装置的积分仪。测量时间应该尽可能合理 地长,对于手传振动测量一般不少于8 s。如因为短时间操作(定义见1.3.5.3),具体参见第234部分。

振动总值4、由式(1.10)确定:

U ,v =(U f,wx -I- a hwy -I- a ∏wz) 2          ..............................( 1.10 )

式中:

Q hwxQ hwyQ hwz   ʃ<VZ 各方向频率计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1.3.4测试设备要求

1.3.4.1 一般要求

振动测量设备应符合GB/T 23716o

测量设备的其他参数(如工作条件的控制)特性没有包含在GB/T 23716的范围内,详见第234 部分。

1.3.4.2传感器

1.3.4.2.1传感器的规格

I.3.3.3指定的振动值应使用符合GB/T 23716的传感器和其他合适的测量设备进行振动测量。 振动传感器及其固定件的总质量应不足以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在每个测量方向应不超过5 go 注:对于轻的塑料手柄.不应采用重的传感器,更多内容参见ISO 5349-2o

在选择传感器时,应考虑到诸如横向灵敏度(小于10%、环境温度范围、特定温度瞬时灵敏度和最 大冲击加速度等因素。

I.3.4.2.2传感器的固定

ISO 5349-2中给出了传感器安装指南。传感器和机械滤波器,应牢固地安装在振动表面。

可能需要机械过滤器或其他适当方法,来尽量减少在测量冲击工具的振动时所产生的测量误差。 有关详细信息,见ISO 5349-2o

注:高频元器件振动产生的高加速可导致传感器应其自身的共振的干扰影响频率范围.产生虚假信号(如直流偏 置),因为共振传感器本身会产生励磁。

I.3.4.3测量系统的校准

整个测量系统应该在每一次测试的前后进行检查,使用一个在已知频率上产生已知加速度的校 准器。

应按GB/T 13823GB/T 20485.1对传感器进行校准。整个测量系统应按GE/T 23716进行 检查。

1.3.5工具的测试运行条件

测量应在一台新的工具上进行,该工具应只用于按本部分要求的噪声和振动测试。

对于使用电源线来供电工具:在测试过程中的平均电压应不偏离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的均值 的土 1 %

对于电池供电的工具:每个试验人员应当在开始测试之前为电池完全充满电或者采用外接电源供 电,电压为工具电池的额定电压。

测试程序没有提供的部分请见第234部分,运行条件和工作程序应规定得足够详细以获得恰当 的重复性。测试程序首选基于典型的实际工作情况。振动测试可以模拟一个作业或一个工作周期中的 某个阶段,该作业或工作周期由一系列操作组成,此时操作者接触振动。

如果为了获得较好的重复性而需要确定模拟工作条件,则振动源应像其在典型的工作情况下产生 大致相同的振动幅度。如有必要提供实际产生的振动水平,应在多于一个运行条件或一组运行条件下 进行测试。运转条件详见第234部分。

如果工具装有在可比较运行条件下减小振动发射的设备或装置,则在振动测试时应按说明书使用 这些装置。如果由此而要求型式试验方法的偏离,应在测试报告中进行说明并解释。

在测量期间,操作者的手应按工具的设计和说明书的规定握持工具。

与工具一起使用的附件和辅助设备应按说明书的规定。

如果这些附件是减振型的,它应该与声明的振动值一起予以说明。

应注意在支撑架上的工件的定位不应影响测量结果。作业和工件的详情见第234部分。

注:应注意即使在尺寸、形状、材料、磨耗、失衡等方面有很小的差别附件,也将很大程度上改变振动幅值。

1.3.5.3 运行条件

工具仅在负载条件下进行试验,除非在实际使用中空载运行被认为是重要的(空载运行时间超过整 个接通时间的20%)。在这种情况下,工具应在负载和空载条件下试验,或在包含负载和空载的典型工 作周期下测试。相应的第234部分描述了运行模式以及声明的发射值的计算。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工具应按使用说明书维持在正常工作条件和工作模式下运行。运行条件应能 体现被试工具在典型和正常使用中可能产生最高振动值的情况。测量可以在工具加工工件或在相当于 正常操作的外部机械负载下进行。

在开始测试之前,工具应在这些状况下运转预热至少1 mino

1.3.5.4操作者

工具的振动会受到操作者的影响,因此操作者应该能熟练的且能够恰当地操作工具,即应有使用该 工具的经验。

握紧力应为长时间工作条件下的施加力,不应过大。

1.3.6测量程序与有效性

I.3.6.1振动值的报告

应进行3个序列5次连续的测试,每个序列由不同的操作者进行。如能表明振动不会受到操作者 的特点的影响,则可以接受只由一个操作者完成所有15次测量。详细信息请见第234部分。

测量在3个坐标轴上进行,每个方向的结果通过使用式1.10)合成,得出振动总值心八

如果记录的每个序列中5个振动总值皿的变异系数CV小于0.15或者标准差S J小于0.3 m∕s2测 接受该组测量结果。

注:1.3.1列出了可能的测量误差来源信息。

测量结果纬应由所有操作者振动总值的算术平均值来确定。

1.3.6.2总振动发射值的声明

测量结果6Zh值是声明值的依据。如不同手柄位置对应不同的测量值,声明值应基于最大的手柄振 动值。

如第234部分有要求,振动发射相应的工作模式描述应紧跟在每一个声明值后。

为确定声明值的不确定度K,使用公式(1.11)来计算标准差。

K = 1.65SR 或者 K = 1.5 m/s2,取大者

n


(1.11 )

式中:

SR--标准差(与<7r相同);

n---操作者人数,〃 =3

ʤv,每个操作者振动总值的平均值(每个操作者的结果); 如一一所有测量振动值的平均值(测试结果)。

振动值S)αh按以下格式进行声明:

振动总值(三轴的矢量和)根据本部分的数量决定

工作模式描述1(如果需要,见第234部分)

振动发射值Oh =…m∕s'

不确定度K = ∙∙∙m∕s2

工作模式描述2(如果需要,见第234部分)

振动发射值a1 = ∙∙∙m∕s2

不确定度K ɪ ∙∙∙m∕s2

1.3.7测量报告

测试报告至少包含下述信息:

a) 参考本部分及相关第234部分;

b) 被试工具的规格(即生产者、工具的型号、系列号等);

C)附件或辅助设备;

d) 操作和测试条件(电压,电流,施加力、速度设定、持续时间和测试次数等);

e) 测试机构(例如实验室、生产者);

f 测试日期和测试负责人姓名;

g) 使用仪器(传感器质量、滤波器、积分仪、记录系统等);

h) 传感器位置和固定方式、测量方向和有关的振动值(例如可由照片记录);

i) 所有振动值的算术平均值αh,每个操作者的振动总值a”和三轴的计权加速度值Uhwo记录所 有的测量值是个好做法(即所有轴的振动,试验和操作者);

j  总振动值atl的不确定度K

任何与本部分的振动测试方法的偏离和这些偏离的技术验证应一起记录。

单位为毫米

说明:

1——-橡胶绝缘脚。

材质:松木75X40刨平,粘结,销钉定位。

1.1试验台


L2在半球/圆柱测量表面上手持式电动工具和传声器位置



1.3在一个反射平面上方的自由场内传声器布置图



b)伸掌姿势一手向下压住球面


L4测量振动的方向


附录J

(资料性附录)

13章耐热性与阻燃性试验的选择与顺序

附录K

(规范性附录) 电池式工具和电池包

K.1范围

本附录适用于由可充电电池供电的电动机驱动或电磁驱动的:

——手持式电动工具(第2部分);

——可移式电动工具(第3部分);

——园林工具(第4部分);

以及这类工具的电池包。

工具和电池包的最大额定电压为直流75 VO

本附录所涉及的电池式工具不认为是I类、II类或HI类工具,因此不要求其具有基本绝缘、附加绝 缘或加强绝缘。认为电击危险仅存在于不同极性零件之间。

在本附录范围内用非隔离充电器充电的工具电池包应依据本附录和本部分评定。当评定电池包防 电击保护、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时,电池包应安装到指定的充电器上。

由于电动工具的电池包承受不同的使用模式(如粗暴使用、大电流充放电),因此除非本附录中另有 规定,其安全可以仅依据本附录评定而不釆用如GB/T 28164之类的其他电池包标准。

当评定可拆卸式电池包的着火危险时,考虑到此类电池包是无需照看的电源并且已经在本部分得 到了评定,因此认为满足其他标准中关于这些可拆卸式电池包因充电引起的着火危险的要求;

本附录还提出了工具电池系统中使用锂离子Li-ion)电池的要求。这些要求考虑了以下内容:

—这些要求提出了电池组着火和爆炸引起的危险,但不包含其有毒性危险以及与运输和废弃处 理有关的潜在危险;

—符合这些要求的电池系统不能由使用者进行维护;

——这些要求仅对用于本部分覆盖的产品上的电池组提供全面评定;

—这些要求提出了锂离子电池系统在存储、充放电使用中的安全。这些要求仅是对电池充电器 着火和电击危险的补充要求;

—这些要求针对并基于相关电池的规格参数从而确定电池的安全使用条件。这些参数形成了大 量测试的接受准则的基础。本部分不独立评定电池的安全。这套规格参数构成了一个电池的 “指定的工作区域”。一个电池可能会有几套“指定的工作区域”。

本附录不适用于由使用者安装的使用通用电池组的工具,且仅靠本附录不足以确保整个产品的所 有危险。

本附录不适用于电池充电器本身的安全。但是,本附录覆盖了锂离子电池系统的安全功能。

注:GB 4706.18覆盖了不同的充电器的要求。

除非本附录另有规定,本部分的所有章条均适用。如果某一章在附录中有表述,除非另有规定,则 这些要求替换本部分正文的要求。

K.2引用标准

K.2.201

GB/T 28164—2011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便携式密封蓄电池和蓄 电池组的安全性要求(IEC 62133:2002,IDT)

IEC 61960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液的二次电池单体或电池便携式锂二次电池单体或电池 (SeCOndary CellS and batteries COntaining alkaline Or Other non-acid electroIyteS—SeCOndary IithiUm CelIS and batteries for POrtable applications)

K.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附录。

K.3.201

电池组 battery

用以提供工具电流的一节或多节电池的组合。

K.3.201.1

可拆卸电池包 detachable battery PaCk

包含在一个独立于电池式工具的壳体中的电池组,且充电时将其从工具上取下。

K.3.201.2

整体式电池组 integral battery

包含在电池式工具中的电池组,且充电时不将其从工具上取下。仅为废弃处置或回收目的而从电 池式工具上取下的电池组被认为是整体式电池组。

K.3.201.3

分体式电池包 SeParabIe battery PaCk

包含在一个独立于电池式工具的壳体中的电池组,通过软线将其与电池式工具连接。

K.3.202

电池系统 battery SyStenl

电池组、充电系统和工具及使用时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连接的组合。

K.3.203

电池 Cell

由电极、电解质、容器、端子,通常还带有隔膜共同装配而成、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提供电能的基本 功能性电化学单元。

K.3.204

充电系统 Charging SyStem

用于充电、平衡和/或维持电池组充电状态的电路系统的组合。

K.3.204.1

充电器 Charger

包含在一个独立壳体中的部分或全部充电系统。但充电器至少应包含部分能量转换电路。工具可 以利用一根电源软线或内置一个连接到电源插座的插头进行充电,因此并非所有充电系统都包含一个 独立充电器。

K.3.205

C5放电率 C5 rate

将一个电池或电池组放电5 h,让其电压降低到电池生产者规定的截止点时的电流,单位为安培 (A)O

K.3.206

着火 fire

电池组发出火焰。

K.3.207

充满电 fully Charged

对电池或电池组充电,直到与工具一起使用的电池充电系统允许的最满充电状态。

K.3.208

完全放电电池组/电池 fully discharged battery/cell

电池组或电池以C5放电率放电直到出现下述条件之一,除非生产者另行规定了一个放电终止 电压:

—因保护电路(动作)而停止放电;

电池组达到总电压,即每一节电池的平均电压达到电池化学材料最终放电电压;

一单节电池的电压达到电池化学材料最终放电电压。

注:K.5.21O给出了普通电池化学材料放电的放电终止电压。

K.3.209

通用电池组/电池 general PUrPOSe batteries∕ce∏s

由不同生产者提供的、通过多种途径销售的用于不同生产者的各种产品的电池组或电池。

注:12 V汽车电池组、5/2/1号碱性电池是通用的示例。

K.3.210

危险电压 hazardous VOltage

指零件之间的电压,其直流平均电压大于60 V或在交流峰-峰纹波值超过平均值10%时大于

42.4 V峰值电压。

K.3.211

最大充 电电流 InaXimUm Charging CUrrent

电池在电池生产者规定的并经GB/T 28164评定过的特定温度范围内充电时允许通过的最高 电流。

K.3.212

指定的工作区域 SPeCified OPerating region

锂离子电池的允许工作区域,表达为电池参数限值。

K.3.212.1

指定的充电工作区域 SPeCified OPerating region for Charging

锂离子电池充电时在电池生产者规定的并经GB/T 28164评定过的电压和电流范围运行的条件。

K.3.213

充电电压上限 UPPer Iimit Charging VOltage

一节锂离子电池在电池生产者规定的并经GB/T 28164评定过的特定温度范围内充电时允许的最 高电压。

K.3.214

泄气 Venting

电池按预先设计释放过量内压,以防止爆炸的情况。

K.5试验的一般要求

K.5.7除非另有规定,否则额定电压下的试验应采用充满电的电池组进行。

K.5.10本条不适用。

K.5.11本条不适用。

K.5.15本条不适用。

K.5.16本条不适用。

K.5.201当测量电压时,任何大于平均值10%的叠加纹波值应包含在内。瞬态电压可忽略,例如电池 包从充电器上取下后,其电压的瞬时升高。

K.5.202测量锂离子电池系统中电池的电压时,应采用截止频率为5 kHz500 HZ的单极容抗低通滤 波器。应通过测量流经上述网络后得到的电压峰值来确定是否超过最大充电电压。测量误差应为 ÷ 1 ⅜ O

K.5.203某些试验可能导致着火或爆炸。因此必须保护人员避免因此类爆炸受到的伤害:例如飞溅的 碎片、爆炸冲力、突然的热喷射、化学灼伤及强光和噪声。试验区域需保持良好通风以避免人员因可能 产生的有害浓烟或气体而受到伤害。

K.5.204除非另有规定,所有电池组必须完全按下述条件进行处置:必须将电池组完全放电后再根据 生产者说明书的规定充电。再重复进行上述程序,且每次放电后间隔至少2 h再充电。

K.5.205测量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时,热电偶应布置在电池外表面温度最高处、且沿最长边尺寸的中间 位置。

K.5.206电池组充电电流值应为平均间隔1 S5 S测得的平均电流。

K.5.207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应当采用充满电的电池组。试验前,充满电的电池组从充电系统上取下 后,应在环境温度为20±5)°C的中放置至少2 h,但不得超过6 ho

K.5.208当电池组仅由一节电池构成时,可以忽略本部分对串联电池中每一节电池的特殊制备要求。

K.5.209在进行那些需要在测试前改变单节电池的充电量的测试时,对于并联后再串联的电池组,其 并联电池应视为一个电池。

K.5.210普通电池化学材料的放电终止电压:

—对镣镉NiCd)JMNiMH)电池组0.9 V/节;

——对铅酸电池组J.75 V/节;

——对锂电池组2.5 V/节,除非生产者规定不同电压。

K.6辐射、毒性和类似危险

本章适用。

K.7分类

本章不适用。

K.8标志和说明书

K.8.1本条不适用。

K.8.3电池式工具和可拆卸或分体式电池包还应标有以下附加信息:

—生产者或其授权代表的商业名称、地址,任何地址应足以确保联系。国家、地区、城市或邮编 (如有)被认为足以满足此要求;

—系列的名称或类型,允许有产品的技术标识,可以由字母和/或数字组合而成,也可以与工具名 称组合而成。

电池式工具还应标有以下附加信息:

——至少标识年份的制造日期(或生产者日期代码);

—工具的名称,该名称由字母和/或数字组合而成。

——对由最终用户把它的散装零件组装起来的工具,每个零件或包装上应标有特有标识。

分体式和可拆卸电池包还应标有以下附加信息:

一生产者根据 IEC 6196OGB/T 28867,GB/T 22084.1GB/T 22084.2 GB 19639.1(如适用) 规定的容量,单位为安时Ah)或毫安时(mAh)

——对碱性或非酸性电解质电池组,电池的种类,比如锂离子、镣镉、镣氢。

增加的标志应不会引起误解。

通过观察来检验。

K.8.7本条不适用。

K.8.8本条不适用。

K.8.14.1.1除以下内容外,本条适用:

5)维修,改换为:

5) 电池式工具使用和注意事项

a) 仅使用生产者规定的充电器充电。将适用于某种电池包的充电器用到其他电池包时可能 会发生着火危险。

b) 仅使用配有专用电池包的电动工具。使用其他电池包可能会产生伤害和着火危险。

C)当电池包不用时,将它远离其他金属物体,例如回形针、硬币、钥匙、钉子、螺钉或其他小金

属物体,以防电池包一端与另一端连接。电池组端部短路可能会引起燃烧或着火。

d) 在滥用条件下,液体可能会从电池组中溅出;应避免接触。如果意外碰到液体,用水冲洗。

如果液体碰到了眼睛,还应寻求医疗帮助。从电池中溅出的液体可能会发生腐蚀或燃烧。

e) 不要使用损坏或改装过的电池包或工具。损坏或改装过的电池组可能呈现无法预测的结 果,导致着火、爆炸或伤害。

f) 不要将电池包暴露于火或高温中。电池包暴露于火或高于130 OC的高温中可能导致 爆炸。

6) 维修

a) 让专业维修人员使用相同的备件维修电动工具。这将保证所维修的电动工具的安全。

b) 决不能维修损坏的电池包。电池包仅能由生产者或其授权的维修服务商进行维修。

K.8.14.2除以下内容外,本条适用:

增加:

e)对电池式工具:

D 电池组充电、工具和电池组使用及存储温度限值和建议的充电温度范围的说明;

2) 对于使用可拆卸电池包或分体电池包的电池式工具:有通过类别号、系列号或等同方式来 指定合适的电池包的说明;

3) 通过类别号、系列号或等同方式来指定合适的充电器的说明。

K.9 防电击保护

注:本章的标题不同于正文部分的标题。

K.9.1电池式工具和电池包应构造和包封得应足以防止电击。

通过观察和K.9.3K.9.5(如适用)的试验来检验。

K.9.2本条不适用。

K.9.3不应有两个导电的、同时易触及的且相互之间电压是危险的零件,除非对它们装有保护阻抗。

在有保护阻抗的情况下,零件之间短路电流应为:直流时不超过2 mA,交流时峰值不超过0.7 mA,

且零件之间应没有大于0.1 μF的电容。

通过用GB/T 16842的试具B探触每个导电零件,以检验其可触及性。

(χll∕T 16842的试具B以不大于5 N的力通过孔隙达到试具允许伸到的任何深度,并目.在伸到任 意位置之前、之中和之后,转动或倾斜试具。

如果试具不能进入孔隙,则将试具的轴向作用力增加到20 N,并在试具弯曲时重复测试。

试验时.取下所有可拆卸零件,且电池式工具运行在正常使用中的任意位置。

如果能通过使用者町操作的插头、电池包或开关切断灯泡电源,那么不必拆下位于町拆卸罩盖后面 的灯泡。

K.9.4本条不适用。

K.9.5提供防止电击保护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绝缘。

通过对绝缘材料施加75V进行D.2规定的电气强度测试来检验。测试时材料可以处于工具中, 但要确保测试电压不要施加到考虑范围之外的材料上。

本试验仅适川于此类材料,即如果其失效后不能提供绝缘,使用者会因此承受危险电压引起的电 击。测试不适用于为防止触及起挡板作用的材料。因此,距离材料表面1 mm范围内的非绝缘带电零 件应满足此要求。

K.10 起动

本章不适用。

K.11输入功率和电流

本章不适川。

K.12发热

K.12.1电池式工具和电池包不应产生过高的温度。

通过以下条件测定T.具各部分的温升来检验。

工具在以下情况空载运行.直到达到最高温度或由于电池包放完电工具不再工作为止。

连续运行工具;

一对具有固有运行周期的匸具,按操作周期连续运行。

试验期间,热断路器和过载保护器不应动作。温升不应超过表2所示数值。 K.12.2K.12.6 这些条文不适用。

K.12.201锂离子系统的正常充电

正常条件下对锂离子电池组充电时应不能超过其电池指定的充电工作区域。

通过如下试验来检验。

对完全放电电池组按充电系统的说明进行充电。测试在(20 + 5)OC的环境温度中进行,旦

-如果推荐工具在低于4 OC的温度下操作,则测试还应在该温度+ 0/-5 OC的温度中进行; 如果推荐工具在高于40 °C的温度下操作,则测试还应在该温度+ 5/ —0笆的温度中进行; 监测每•节电池的电圧、按K.5.2O5测量得到的温度和充电电流。对于含并联回路的电池组,通过 分析可以不需要监测并联支路的电流。测量结果不应超过其电池的指定充电工作区域(例如,与温度相 关的电压和电流限值)。

1 :以下为此类分析的示例:如果充电器的最大输出电流不超过单节电池的最大充电电流,就不需要监测每一并 联支路的充电电流。

!)I

对于串联电池组,需在一个特定的不均衡电池上重复测试。通过对一个完全放电电池组中的一节 电池充电,使其达到满充电的约50%来实现不均衡。

如果通过测试和/或设计评估证明在正常使用中产生的不均衡低于50%,则可以用该不均衡值进 行测试。

2此类设计的示例:电池包中有用于维持电池之间均衡的电路。在实际使用中,如果电路监测到电池组存在一 个较小的初始不均衡时,工具就会停止正常的操作.那么这个由数量较少的电池串联成的电池组显示出有限 的不均衡性。

3测试的示例:根据生产者的使用说明,对一个电池组重复充放电直到其容量降低到额定容量的80%.使用最 终的不均衡值进行测试。

K.13耐热性和阻燃性

K.13.1非金属材料外部零件的变形可能导致工具或电池包无法符合本附录要求,应有足够的耐热性。

通过相关零件经受GB/T 5169.21的球压试验来检验。应拆卸任何柔软材料(弹性体),如软把手 覆盖层。

可用两段或多段零件达到所需厚度。

试验在加热箱温度为552)C再加上K.12试验期间测得的最高温升的温度下进行,但对外部零 件,温度应至少为(75 + 2)OCo

注:在K.12中,仅测量外部温度。基础温度从(40±2)°C改为55±2)°C,代表外壳的内外温度之间的典型差异。

K.13.2本条仅适用于工具或电池包上包封载流零件的外壳。

增加:

可拆卸和分体式电池包或带有整体式电池的工具上支撑连接件的非金属材料,充电时如果载流超 过0.2 A,且距离这些连接处3 mm范围内,应承受GB/T 5169. 11—2006的灼热丝试验,温度为 850 OC O

但是,试验不适用于:

一支撑熔焊连接的零件以及距离这些连接处3 mm范围内的零件;

一支撑附录H的低功率电路的连接零件以及距离这些连接处3 mm范围内的零件;

一线路板上的锡焊连接以及距离这些连接处3 mm范围内的零件;

一线路板上的小型组件的连接,例如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感、集成电路和电容.以及距离这些 连接处3 mm范围内的零件。

K.14 防潮性

本章不适用。

K.15防锈

本章适用。

K.16变压器及其相关电路的过载保护

本章不适用。

K.17 耐久性

本章不适用。

K.18不正常操作

K.18.1所有电池驱动的工具及其电池包应设计得尽可能避免不正常操作所引起的着火和电击危险。

通过如下试验来检验。

应经受如下a)~f)的不正常条件。

应避免在电子电路或电池上连续测试导致应力的累积。必要时,使用附加试样。

电池式工具、电池包,和d)e)中的电源软线(如适用),放置在盖有2层绢纸的软木面上;试样上 盖有一层未经处理的纯医用纱布。在进行b)C)f)测试时,开启工具且不施加额外的机械负载。试 验进行到失效或试样温度恢复到室温或,如果前两者均未发生,则测试至少进行3 ho可用新试样分别 进行以下所列的故障测试。测试过程中和测试后不应产生爆炸。试样应具有足够的K.9定义的防电 击能力。纱布或绢纸应没有炭化或燃烧。允许电池泄气。

所谓的炭化是指纱布由于燃烧而变黑。由于烟雾导致的纱布变色是允许的。a)b)d)e)f)项 的短路电阻的阻值应不大于IO m∩o短路器件本身导致绢纸或纱布的炭化或灼烧不被认为是失效的。

在上述试验中,用于中断放电电流的熔断器、热断路器、热熔体、限温器和电子装置或电路可以动 作。如果依赖于上述零件通过测试,则用2个附加试样分别重复此试验,且电路应以同样方式断开,除 非试验以其他方式圆满结束。或者用以下方法代替:将开路的装置短路后重复进行试验。

如果依赖保护电子电路的功能通过测试,可认为其提供了关键安全功能,应符合18.8(PL = a)的要 求。如果是一个使用者可调整的限温器产生动作,则应在2个附加试样上重复试验,限温器调整至最不 利位置。

a) 将可拆卸电池包的外露端子短路以产生最恶劣的结果。可用GB/T 16842的试具B或试具 13触及到的电池包端子被认为是外露的。短路器件不应达到过高的温度致使绢纸或医用纱 布炭化或点燃。

b) 一次短路一个电动机端子。

C)―次锁定一个电动机转子。

d) 分体式电池包与电池式工具之间的软线在可能产生最不利影响的地方被短路。

e) 工具和充电器之间的软线在可能产生最不利影响的地方被短路。

f) 对于不满足K.28章要求的任意两个未绝缘的不同极性零件,如果未经18.6评估合格,则将其 短路。可采用电路分析确定何处须进行短路。试验不适用于封装的未绝缘零件。

K.18.2K.18.5 这些条文不适用。

K.18.8本条不适用于锂离子充电系统,其适用K.18.201o

K.18.8.2IJ K. 18.8.5 这些条文不适用。

K.18.201本条规定了锂离子充电系统-不正常条件

本条文仅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组。

充电系统和锂离子系统的电池应设计得尽可能避免充电时的不正常操作所引起的着火和爆炸 危险。

通过以下试验来检验。

含有电池组及相关组件或充电系统的组件的试样放置在盖有2层绢纸的软木面上;试样上盖有1 层未经处理的纯医用纱布。电池系统按K.8.14.2 C)I)的规定在以下a)d)的所有不正常条件下运行。 应避免在电路或电池上进行连续测试而引起的累积应力。电池泄气孔应不能受损,仍应符合K.21.202o

a) 如果依据电路分析得到的结论不确定,则充电系统中的元件应按照18.6.1b)~f)故障条件,一 次施加一种故障。就每一故障试验,充电前的电池组状态如下:

一串联电池组应预置成不均衡。通过对一个完全放电电池组中一节电池充电使其容量达到 满电的约50%来产生不均衡;或

一如果K.12.201的测试是在低于50%的不均衡条件下进行的,则串联电池组的预置不均衡 应与K.12.201相同;或

——单节电池或仅存在并联结构的电池组应充满电。

b) 如果电路的功能决定了 K.12.201的试验只能在低于50%的不均衡条件下进行,并且电路中的 任何组件的失效将导致该功能缺失,则串联的电池组应在预置不均衡条件下进行充电。通过 对一个完全放电电池组中一节电池充电使其容量达到满电的约50%来产生不均衡。

C)对于一个串联电池组,除了被短路的那一节电池,其余所有的电池都处于约50%的满电状态。 然后对电池组充电。

d)将充满电的电池组联接到充电器上,对充电系统中的一个元件或可能产生最不利结果的印制 电路板上的相邻电路进行短路来评估电池组的反馈情况。对于通过软线连接到电池组的充电 器,需在(电缆线上)可能产生最恶劣结果处进行短路。短路电阻的阻值应不大于10 mΩo 试验中,应连续监测每节电池的电压以确认是否超过其限值。允许电池泄气。

试验一直持续到试样失效,温度回到室温,或如果以上条件均未产生,则持续至少7h或正常充电周 期的2倍时间,取时间较长者。

如果下述所有条件均满足,则认为通过试验:

—试验中未发生爆炸。

一纱布或绢纸未炭化或燃烧。所谓的炭化是指纱布由于燃烧而变黑。由于烟雾导致的纱布变色 是允许的。短路器件本身导致绢纸或纱布的炭化或灼烧不被认为是失效的。

一电池电压应不超过其充电电压上限150 mV,如果超过,则充电系统应当永久无法再对电池组 进行充电。为确定是否无法再充电,整体式电池系统用被试工具放电到约50%电量,可拆卸 电池系统用一个新的工具试样放电到约50%电量,然后再对其正常充电。在充电10 min或 补充充电的容量达到额定容量的25%(取最先达到者)后,应不再有充电电流。

K. 18.202本条规定了锂离子电池短路

本条仅适用于锂离子电池。

当一个串联式整体式电池组、可拆卸电池包或分体式电池包的主放电联接在极端不均衡条件下被 短路时,不应有着火或爆炸的危险。

通过下述试验来检验。

试验时电池组除一节电池完全放电外,其余电池充满电。

可拆卸式或分体式电池包放置在盖有2层绢纸的软木面上;并盖有1层未经处理的纯医用纱布。

含有整体式电池组的工具放置在盖有2层绢纸的软木面上;并盖有1层未经处理的纯医用纱布。

用不大于10 m∩的电阻短路电池组的主放电联接回路。试验一直进行到试样失效或试样的温度 回到室温。试验期间和试验后不应发生爆炸。试验后,纱布或绢纸的未炭化或燃烧。允许电池泄气。

在上述试验中,用于中断放电电流的熔断器、热断路器、热熔体、限温器和电子装置或电路可以动 作。如果依赖于上述零件通过测试,则应用2个附加试样分别重复此试验,且电路应以同样方式断开, 除非试验以其他方式圆满完成。也可以将开路的电路短路重复试验来代替。

如果依赖保护电子电路的功能通过测试,可认为其提供了关键安全功能,应符合18.8(PL = a)的要 求。如果是一个使用者可调整的限温器产生动作,则应在2个附加试样上重复试验,限温器调整至最不 利位置。

K.18.203本条规定了非锂离子型的电池组的过度充电

非锂离子型的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应能承受过度充电,无着火或者爆炸的危险。

通过以下试验来检验。

电池组以IO倍的Q放电率充电1.25 ho应不会发生着火或爆炸。允许电池泄气。

K.19 机械危险

K.19.6对所有相关第234部分规定工具标有额定空载速度的工具,额定电压下主轴的空载速度 不应超过额定空载速度的110%

通过以下试验来检验。

工具空载运行5 min0电池组替换为另一个充满电的电池组。然后工具空载运行1 min后测量主 轴的速度。

K.19.201可拆卸或分体式电池包.若电极颠倒应不可安装到工具上。

通过观察来检验。

K.19.202锂离子电池组应承受外壳压力试验。

锂离子电池组的外壳应设计得可以安全释放因泄气而产生的气体。

通过检查确认是否符合a)或通过试验b)来检验:

通过一个直径为(2.870.05)mm的孔向带有整体式电池组的工具外壳或可拆卸式或分体式电池 包的外壳传输初始压力为2 070×( l + 10⅜) kPa的空气共21 X (1 + 10%) mLo壳体内的压力在30 S 内应降低到7() kPa以下。外壳不应产生不符合本部分要求的破裂。因试验装置的需要,可以向壳体内 多加体积不超过3 mL的气体。

K.20机械强度

K.20.1电池式工具和电池包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且构造得能承受正常使用中可能出现的粗暴 的使用。

通过20.2K.20.3.1K.20.3.2的试验来检验。

试验后,电池式工具和电池包应不能着火或爆炸,且应满足K.9K.19的要求以及K.18.1(f)K.28.1之一的规定。

对于电池组.在K.20.3.1K20.3.2的冲击试验后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电池组的开路电压不应低于试验测景电压的90%

一试验后电池组应能正常充放电;

一电池泄气孔应不能受损,仍应符合K.21.202o

K.20.3 对手持电池式工具,K.20.3.1适用。对可移电池式工具-K.20.3.2适用。对园林电池式工具, 其要求在第4部分中规定。

K.20.3.1手持电池式工具,装上可拆卸电池包,从Im高处跌落到混凝土表面3次。试验时,工具的 最低点应高出混凝土表面1 m,在试样3个最不利的位置上进行。不安装可分离的附件。

对带可拆卸或分体式电池包的电池式工具,不带电池包再重复试验3次。不安装可分离的附件。

可使用新试样进行每组3次跌落试验。

另外,对可拆卸或分体式电池包再单独进行3次试验。

如果装有符合K.8.14.2规定的配件,在装上可拆卸和分体式电池包后,每一个配件或配件的组合 安装在单独的工具样品上重复试验。

K.20.3.2可移电池式工具,其可拆卸电池包按正常操作位置装在工具上,用一个直径50 2) mm、质 量(O.55 + O.O3)kg的光滑钢球对每个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冲击的薄弱位置冲击1次。如果工具 的一部分能够承受来自上方的冲击,则球从静止位置跌落冲击该元件,否则用细绳将钢球悬起从静止位 置释放像摆锤一样来冲击工具被试区域。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钢球的垂直行程是(1.3 + 0.1)mo

如果能重新安装脱落的护罩且不影响正常功能,则允许护罩脱落。

如果护罩和其他部件在变形后能恢复原样,则允许护罩和其他部件变形。

如果工具不能再进行正常操作,则除护罩以外,工具或部分駆动系统允许受损。

如果可拆卸或分体式电池包的重量大于或等于3 kg,还需单独对电池包进行试验。

如果可拆卸或分体式电池包的重量小于3 kg,电池包应能承受从1 m高处跌落到混凝土地面3 次。试样的放置应避免冲击点相同。

K.20.4本条不适用。

K.21结构

K.21.5本条不适用。

K.21.6本条不适用。

K.21.7K.21.15 这些条文不适用。

K.21.17.1.2 修改

试验次数为6 OOo次。

K.21.21本条不适用。

K.21.25 IJK.21.29 不适用。

K.21.31 K.21.34 不适用。

K.21.201工具应不能使用通用电池组(无论是原电池还是可充电电池)。

通过观察来检验。

K.21.202如果安全依赖于锂离子电池的泄气,则泄气孔不应受阻。

通过观察来检查,如有怀疑,通过在K.18.1a),b)C)的不正常试验来检查电池,需要确保除了从 电池泄气孔泄气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泄气方式。

K.21.203使用者易触及的锂离子电池系统各元件之间的接口不应使用下述类型的连接器:

一除电源连接外,标准电源进线连接器;

一外径等于或小于6.5 mm的柱型连接器; 一直径等于或小于3.5 mm的耳机插孔。

通过观察来检验。

K.22内部布线

K.22.2本条只对危险电压适用。

K.22.3本条不适用。

K.22.6替换最后一段:

试验后,工具要符合K.9的要求。

K.23组件

K.23.1.2本条不适用。

K.22.2.9本条不适用。

K.23.1.10电源开关应具有足够的分断能力。

通过让开关经受50次接通和断开来检验,此时工具用满充电池驱动,且输出机构锁定。每个“接 通”周期有不大于0.5 S的持续时间,每个“断开”期间至少有10 s的持续时间。

试验后电源开关应没有电气或机械故障。如果试验终止时,仍旧能正常地在“接通”或“断开”位置 操作开关,则认为没有机械或电气故障。

K.23.1.10.1 ≡J K.23.1.10.4 不适用。

K.23.1.201电源开关应能承受正常使用产生的机械应力、电气应力和热应力而无过度磨损或其他有 害影响。

通过让开关经受6 000次接通和断开来检验,此时工具用满充电池驱动,且空载运行。开关以每分 钟30次的均匀速率操作。试验期间,开关应动作正确。试验后,电源开关应没有电气或机械故障。如 果试验终止时,仍旧能正常地在“接通”或“断开”位置操作开关,则认为没有机械或电气故障。

K.23.5本条不适用。

K.23.201工具中使用的电池和电池组应符合GB/T 28164o

注:匕述按照CB/T 28164进行测试的要求并不包含电池包木身。

K.23.202工具装有的可换电池和其电池包不应是锂金属类型的。

通过观察来检验。

注:锂离子电池不是锂金属电池。

K.24电源连接和外接软线

除以下内容外,本章不适用。

K.24.201对带分体式电池包的电池式工具,外接软电缆或软线应有固定装置以使工具内用于连接的 导线不会承受包含扭曲在内的应力且能防止磨损。

通过观察来检验。

K.25外接导线的接线端子

本章不适用。

K.26接地装置

本章不适用。

K.27螺钉与连接件

K.27.1除以下内容外本条适用:第6段以及相应的关于接地联接件的注不适用。

K.28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绝缘穿通距离

K.28.1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应低于表K.1所示值(以mm为单位)。规定的电气间隙不适用于温控 器、过载保护器、微隙开关和类似器件触头间的气隙,以及电气间隙随触头移动而变化的这类器件,其载 流件之间的气隙。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还不适用于电池组的电池或电池包内电池间互连的结构。表 K.1的规定值不适用于电动机绕组匝间处。

在如下情况下,表K.1的值等于或大于GB/T 16935.1中的值: 一过电压类别11 ;

——材料组别ID ;

——污染等级1的防灰尘沉积的零件和涂漆或瓷漆的绕组;

———污染等级3的其他零件;

——不均匀电场。

对于不同极性零件,如果两个零件短路不会导致工具起动,则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小于表K.1的 规定值是允许的。

注:18.1考虑了间距低于要求数值而引起着火的危险。

K.1不同极性零件之间的最小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单位为毫米

UW15 V

15 VVUW32 V

U>32 V

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

0.8

0.8

1.5

1.5

2. Oa

1.5

a这些爬电距离略低于GB/T 16935.1的建议值。不同极性之间的带电零件只可能产生着火危害,不会产生电 气损害。因为本部分范围内的产品在正常使用时是有人照看的,所以较低的距离值是合理的。

对于存在危险电压的零件之间,每个这样的零件与其最近的易触及表面间所测得的距离总和,对电 气间隙应不小于1.5 mm,对爬电距离应不小于2 mmo

注:图K.1提供了测量方法的解释。

通过测量来检验。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测量方法见附录AO

穿过绝缘外部零件的沟槽或开口的穿通距离要测量到与易触及表面接触的金属箔;用GB/T 16842 的试具B将金属箔推到角落和类似处,但不压入开口内。

在危险电压下工作的零件和易触及表面之间所测得的距离总和是通过测量每个零件到易触及表面 的距离来确定。这些距离加在一起得出总和。见图K.lo为确定这个距离,某一段距离应为Imm或 更大。见附录A条件110

如有必要,测量时对裸导体上的任一点和金属壳体的外部施加一个力,以尽量减少爬电距离和电气 间隙。

通过GB/T 16842的试具B施加力,其数值为:

——对裸导体2 N

——对外壳30 NO

将工具固定到支架的构件认为是易触及的。

K.28.2本条不适用。

说明:

a

b

a~∖~b --



正极性的裸导体零件到覆盖在外表面开口处的金属箔之间的距离。 负极性的裸导体零件到覆盖在外表面开口处的金属箔之间的距离。 K.28.1定义的总和值。

K.1电气间隙的测量

附录L

(规范性附录)

提供电源联接或非隔离源的电池式工具和电池包

L.1范围

本附录适用于由可充电电池供电的电动机驱动或电磁駆动的:

一手持式电动工具(第2部分);

——可移式电动工具(第3部分);

—园林工具(第4部分);

以及这类工具的电池包。这些工具也町直接从市电或从非隔离源进行操作和/或充电,包括配有整 体式电池充电器的工具。

工具的最大额定电压为单相交流或直流市电250 V75 V直流电池源。工具和电池包的最大额 定电压为直流75 VO

在本附录范围内用非隔离充电器充电的工具电池包应依据本附录和本部分评定。当评定电池包防 电击保护、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绝缘穿通距离时,电池包应安装到指定的充电器上。

由于电动工具的电池包承受不同的使用模式(如粗暴使用、大电流充放电),因此除非本附录中另有 规定,其安全可以仅依据本附录评定而不采用如GB/T 28164之类的其他电池包标准。

当评定可拆卸式电池包的着火危险时,考虑到此类电池包是无需照看的电源并且已经在本部分得 到了评定,因此认为满足其他标准中关于这些可拆卸式电池包因充电引起的着火危险的要求;

本附录还提出了工具电池系统中使用锂离子电池的要求。这些要求考虑了以下内容:

—这些要求提出了电池组着火和爆炸引起的危险,但不包含其有毒性危险以及与运输和废弃处 理有关的潜在危险;

符合这些要求的电池系统不能由使用者进行维护;

—这些要求仅对用于本标准覆盖的产品上的电池组提供全面评定;

—这些要求提出了锂离子电池系统在存储、充放电使用中的安全。这些要求仅是对电池充电器 着火和电击危险的补充要求。

—这些要求针对并基于相关电池的规格参数从而确定电池的安全使用条件。这些参数形成了大 量测试的接受准则的基础。本部分不独立评定电池的安全。这套规格参数构成了一个电池的 “指定的工作区域”。一个电池可能会有几套“指定的工作区域”。

本附录不适用于由使用者安装的使用通用电池组的工具,且仅靠本附录不足以确保整个产品的所 有危险。

本附录不适用于电池充电器本身的安全。但是,本附录覆盖了锂离子电池系统的安全功能。

注:GB 4706.18覆盖了不同的充电器的要求。

除非本附录另有规定,本部分的所有章条均适用。如果某一章在附录中有表述,除非另有规定,则 这些要求替换本部分正文的要求。

L.2引用标准

L.2.201

GB/T 28164—2011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便携式密封蓄电池和蓄 电池组的安全性要求(IEC 62133:2002,IDT)

IEC 61960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液的二次电池单体或电池便携式锂二次电池单体或电池 (SeCOndary CellS and batteries COntaining alkaline Or Other non-acid electroIyteSSeCOndary IithiUm CellS and batteries for POrtable applications)

L.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附录。

L.3.201

电池组 battery

用以提供工具电流的一节或多节电池的组合。

L.3.201.1

可拆卸电池包 detachable battery PaCk

包含在一个独立于电池式工具的壳体中的电池组,且充电时将其从工具上取下。

L.3.201.2

整体式电池组 integral battery

包含在电池式工具中的电池组,且充电时不将其从工具上取下。仅为废弃处置或回收目的而从电 池式工具上取下的电池组被认为是整体式电池组。

L.3.201.3

分体式电池包 SeParabIe battery PaCk

包含在一个独立于电池式工具的壳体中的电池组,通过软线将其与电池式工具连接。

L.3.202

电池系统 battery SyStem

电池组、充电系统和工具及使用时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连接的组合。

L.3.203

电池 CeIl

由电极、电解质、容器、端子,通常还带有隔膜共同装配而成、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提供电能的基本 功能性电化学单元。

L.3.204

充电系统 Charging SyStem

用于充电、平衡和/或维持电池组充电状态的电路系统的组合。

L.3.204.1

充电器 Charger

包含在一个独立壳体中的部分或全部充电系统。但充电器至少应包含部分能量转换电路。由于存 在这种情况下,工具可以利用一根电源软线或内置一个连接到电源插座的插头进行充电,因此并非所有 充电系统都包含一个独立充电器。

L.3.205

C5放电率 C5 rate

将一个电池或电池组放电5 h,让其电压降低到电池生产者规定的截止点时的电流,单位为AO L.3.206

着火fire

电池组发出火焰。

L.3.207

充满电 f Ullycharged

对电池或电池组充电,直到与工具一起使用的电池充电系统允许的最满充电状态。

L.3.208

完全放电电池组/电池 fully didcharged battery/cell

电池组或电池以C3放电率放电直到出现下述条件之一,除非生产者另行规定了一个最终放电 电压:

——因保护电路(动作)而停止放电;

—— 电池组达到总电压,即每一节电池的平均电压达到电池化学材料放电终止电压;

——单节电池的电压达到电池化学材料最终放电电压。

注:I-.5.21O给出了普通电池化学材料放电的放电终止电压。

L.3.209

通用电池组/电池 general PUrPOSe batteries/CenS

由不同生产者提供的、通过多种途径销售的用于不同生产者的各种产品的电池组或电池。

注:12 V汽车电池组、5/2/1号碱性电池是通用的示例。

L.3.210

危险电压 hazardous VOltage

指零件之间的电压,其直流平均电压大于60 V或在交流峰-峰纹波值超过平均值10%时大于42.4 V峰值电压。

L.3.211

最大充电电流 maximum Charging CUrreIIt

电池在电池生产者规定的并经GB/T 28164评定过的特定温度范围内充电时允许通过的最高 电流。

L.3.212

非隔离源 non-isolated SOUrCe

输出不采用GB 19212.1GB 19212.7的安全隔离变压器与电源隔离的电压源。

L.3.213

指定的工作区域 SPeCified OPerating region

锂离子电池的允许工作区域,表达为电池参数限值。

L.3.213.1

指定的充电工作区域 SPeCified OPerating region for Charging

锂离子电池充电时在电池生产者规定的并经GB/T 28164评定过的电压和电流范围运行的条件。

L.3.214

充电电压上限 UPPer Iilnit Charging VOItage

一节锂离子电池在电池生产者规定的并经GB/T 28164评定过的特定温度范围内充电时允许的最 高电压。

L.3.215

泄气 Venting

电池按预先设计释放过量内压,以防止爆炸的情况。

L.5试验的一般要求

L.5.7.2除非另有规定,否则试验应在额定电压下采用充满电的电池组进行。

L.5.201当测量电压时,任何大于平均值10%的叠加纹波值应包含在内。瞬态电压可忽略,例如电池 包从充电器上取下后,其电圧的瞬时升高。

L.5.202测量锂离子电池系统中电池的电压时,应釆用截止频率为5 kHz + 500 HZ的单极容抗低通滤 波器。应通过测量流经上述网络后得到的电压峰值来确定是否超过最大充电电压。测量误差应为 士 1 %

L.5.203某些试验可能导致着火或爆炸。因此必须保护人员避免因此类爆炸受到的伤害:例如飞溅的 碎片、爆炸冲力、突然的热喷射、化学灼伤及强光和噪声。试验区域需保持良好通风以避免人员因可能 产生的有害浓烟或气体而受到伤害。

L.5.204除非另有规定,所有电池组必须完全按下述条件进行处置:必须将电池组完全放电后再根据 生产者说明书的规定充电。再重复进行上述程序,且每次放电后间隔至少2 h再充电。

L.5.205测量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时,热电偶应布置在电池外表面温度最高处、且沿最长边尺寸的中间 位置。

L.5.206电池组充电电流值应为平均间隔1 s~5 S测得的平均电流。

L.5.207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应当采用充满电的电池组。试验前,充满电的电池组从充电系统上取下 后,应在环境温度为205)笆的中放置至少2 h,但不得超过6 ho

L.5.208当电池组仅由一节电池构成时,可以忽略本部分对串联电池中每一节电池的特殊制备要求。

L.5.209在进行那些需要在测试前改变单节电池的充电量的测试时,对于并联后再串联的电池组,其 并联电池应视为一个电池。

L.5.210普通电池化学材料的放电终止电压:

一对镣镉、镣氢电池组0∙9 V/节;

—对铅酸电池组1.75 V/节;

—对锂电池组2.5 V/节,除非生产者规定不同电压。

L.7分类

L.7.1除了 IH类工具不在本附录中考虑外,本条适用。

L.8标志和说明书

L.8.1由非隔离源或直接由市电供电的工具应标有下述内容:

一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单位为伏特V)

一电源种类符号,但标有额定频率或额定頻率范围者可不标。电源种类符号应紧接在额定电压 标志之后;

一额定功率,单位为瓦W),或额定电流,单位为安培A)

11类结构符号,仅用于Il类工具;

通过观察来检验。

L.8.3电池式工具和可拆卸或分体式电池包还应标有以下附加信息:

生产者或其授权代表的商业名称、地址,任何地址应足以确保联系。国家、地区、城市和邮编 (如有)被认为足以满足此要求;

一系列的名称或类型,允许有产品的技术标识,可以由字母和/或数字组合而成,也可以与工具名 称组合而成。

电池式工具还应标冇以下附加信息:

至少标识年份的制造日期(或生产者日期代码);

1()6

一工具的名称,该名称由字母和/或数字组合而成。

一对由最终用户把它的散装零件组装起来的工具,每个零件或包装上应标有特有标识。

分体式和可拆卸电池包还应标有以下附加信息:

一生产者根据 IEC 6196OGB/T 28867GB/T 22084.1 ,GB/T 22084.2 GB 19639.1(如适用) 规定的容量,单位为安时Ah)或毫安时(mAh)

——对碱性或非酸性电解质电池组,电池的种类,比如锂离子、镣镉、镣氢。

增加的标志应不会引起误解。

通过观察来检验。

L.8.14.1.1除以下内容外,本条适用:

5)维修,改换为:

5) 电池式工具使用和注意事项

a) 仅使用生产者规定的充电器充电。将适用于某种电池包的充电器用到其他电池包时可能 会发生着火危险。

b) 仅使用配有专用电池包的电动工具。使用其他电池包可能会产生伤害和着火危险。

C)当电池包不用时,将它远离其他金属物体,例如回形针、硬币、钥匙、钉子、螺钉或其他小金

属物体,以防电池包一端与另一端连接。电池组端部短路可能会引起燃烧或着火。

d) 在滥用条件下,液体可能会从电池组中溅出;应避免接触。如果意外碰到液体,用水冲洗。

如果液体碰到了眼睛,还应寻求医疗帮助。从电池中溅出的液体可能会发生腐蚀或燃烧。

e) 不要使用损坏或改装过的电池包或工具。损坏或改装过的电池组可能呈现无法预测的结 果,导致着火、爆炸或伤害。

f) 不要将电池包暴露于火或高温中。电池包暴露于火或高于130 OC的高温中可能导致 爆炸。

6) 维修

a) 让专业维修人员使用相同的备件维修电动工具。这将保证所维修的电动工具的安全。

b) 决不能维修损坏的电池包。电池包仅能由生产者或其授权的维修服务商进行维修。

L.8.14.2除以下内容外,本条适用:

增加:

e)对电池式工具:

1 电池组充电、工具和电池组使用及存储温度限值和建议的充电温度范围的说明;

2) 对于使用可拆卸电池包或分体电池包的电池式工具:有通过类别号、系列号或等同方式来 指定合适的电池包的说明;

3) 通过类别号、系列号或等同方式来指定合适的充电器的说明。

L.9防电击保护

注:本章的标题不同于正文部分的标题。

9.19.4的要求连同以下增加的内容一起适用于所有情况:

增加:

本附录所涉及的工具及其电池式工具和电池包应构造和包封得足以防止电击。

本标准的该章适用于直接连接到市电或用非隔离源供电的工具。在此条件下评定时,按正常方式 将电池包连接到工具上。如果不借助工具即可拆除电池包,则还要在此情况下进行评定。

L.9.201对可以与工具脱开的电池包和用电池驱动的工具不应有两个导电的、同时易触及的且相互之 间电压是危险的零件,除非对它们装有保护阻抗。

在有保护阻抗的情况下,零件之间短路电流应为:直流时不超过2 mA,交流时峰值不超过0.7 mA, 且零件之间应没有大于0.1 μF的电容。

通过用GB/T 16842的试具B探触每个导电零件,以检验其易触及性。

GB/T 16842的试具B以不大于5 N的力通过孔隙达到试具允许伸到的任何深度,并且在伸到任 意位置之前、之中和之后,转动或倾斜试具。

如果试具不能进入孔隙,则将试具的轴向作用力增加到20 N,并在试具弯曲时重复测试。

试验时,取下所有可拆卸零件,且电池式工具运行在正常使用中的任意位置。

如果能通过使用者可操作的插头、电池包或开关切断灯泡电源,那么不必拆下位于可拆卸罩盖后面 的灯泡。

L.10 起动

本章仅适用于直接连接到市电或用非隔离源供电的工具。

L.11输入功率和电流

本章仅适用于直接连接到市电或用非隔离源供电的工具。如果工具在完成其预定功能的同时还能 充电,则用预先已放电的电池包进行该试验。

L.12发热

本章仅适用于直接连接到市电或用非隔离源供电的工具。如果工具在完成其预定功能的同时还能 充电,则工具接上充电器并在空载情况下运行,直到电池包完全放电使工具停止运行,或者达到热稳定, 取先出现者。重复试验,允许在工具不运行时给电池包充电。

L.12.201锂离子系统的正常充电

正常条件下对锂离子电池组充电时应不能超过其电池指定的充电工作区域。

通过如下试验来检验。

对完全放电电池组按充电系统的说明进行充电。测试在(20 + 5)oC的环境温度中进行,且

—如果推荐工具在低于4 °C的温度下操作,则测试还应在该温度+ 0/-5 °C的温度中进行;

—如果推荐工具在高于40 °C的温度下操作,则测试还应在该温度+ 5/-0 °C的温度中进行;

监测每一节电池的电压、按L.5.205测量得到的温度和充电电流。对于含并联回路的电池组,通过 分析可以不需要监测并联支路的电流。测量结果不应超过其电池的指定充电工作区域(例如,与温度相 关的电压和电流限值)。

1以下为此类分析的示例:如果充电器的最大输出电流不超过单节电池的最大充电电流,就不需要监测每一并 联支路的充电电流。

对于串联电池组,需在一个特定的不均衡电池上重复测试。通过对一个完全放电电池组中的一节 电池充电,使其达到满充电的50%来实现不均衡。

如果通过测试和/或设计评估证明在正常使用中产生的不均衡低于50%,则可以用该不均衡值进 行测试。

2此类设计的示例:电池包中有用于维持电池之间均衡的电路。在实际使用中.如果电路监测到电池组存在一 个较小的初始不均衡时,工.具就会停止正常的操作,那么这个由数量较少的电池串联成的电池组显示出有限 的不均衡性。

3测试的示例:根据生产者的使用说明,对一个电池组重复充放电直到其容量降低到额定容量的80%.使用最 终的不均衡值进行测试。

L.13耐热性、阻燃性

本章除以下条文外适用:

L.13.1 增加:

本章仅适用于直接连接到市电或用非隔离源供电的工具。

如果工具在完成其预定功能的同时还能充电,则在评定电池包时,应将充电器连接到电源上,且使 电池处于会引起最不利温度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此外,对于在完成其预定功能的同时还能充电的工具,如果用电池电源会产生更不利温度,则还应 在此情况下进行评定。就本章而言,仅用电池供电的零件不认为是带电零件。

L.13.2 增加:

可拆卸和分体式电池包或带有整体式电池的工具上支撑连接件的非金属材料,充电时如果载流超 过0.2 A,且距离这些连接处3 mm范围内,应承受GB/T 5169.11—2006的灼热丝试验,温度为 850 OC O

但是,试验不适用于:

——支撑熔焊连接的零件以及距离这些连接处3 mm范围内的零件;

一支撑附录H的低功率电路的连接零件以及距离这些连接处3 mm范围内的零件;

一线路板上的锡焊连接以及距离这些连接处3 mm范围内的零件;

一线路板上的小型组件的连接,例如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感、集成电路和电容,以及距离这些 连接处3 mm范围内的零件。

L.14防潮性

本章仅适用于直接连接到市电或用非隔离源供电的工具。

L. 15防锈

本章适用。

L.16变压器及其相关电路的过载保护

本章仅适用于直接连接到市电或用非隔离源供电的工具。

L.17 耐久性

本章仅适用于直接连接到市电或用非隔离源供电时能够连续运行的工具。试验时,不能够连续运 行的工具应在电池电源下运行,但应在连接充电器后再评定电气强度。

L.18不正常操作

本章仅适用于直接连接到市电或用非隔离源供电的工具。

L.18.8本条不适用于锂离子充电系统,其适用L.18.202o

L.18.201所有电池驱动的工具及其电池包应设计得尽可能避免不正常操作所引起的着火和电击 危险。

通过如下试验来检验。

应经受如下a)~f)的不正常条件。

应避免在电子电路或电池上连续测试导致应力的累积。必要时,使用附加试样。

电池式工具、电池包,和d)e)中的电源软线(如适用),放置在盖有2层绢纸的软木面上;试样上 盖有一层未经处理的纯医用纱布。在进行b)C)f)测试时,开启工具且不施加额外的机械负载。试 验进行到失效或试样温度恢复到室温或,如果前两者均未发生,则测试至少进行3 ho可用新试样分别 进行以下所列的故障测试。测试过程中和测试后不应产生爆炸。试样应具有足够的L∙9定义的防电击 能力。纱布或绢纸应没有炭化或燃烧。允许电池泄气。

所谓的炭化是指纱布由于燃烧而变黑。由于烟雾导致的纱布变色是允许的。a)b)d)e)f)项 的短路电阻的阻值应不大于IO m∩o短路器件本身导致绢纸或纱布的炭化或灼烧不被认为是失效的。

在上述试验中,用于中断放电电流的熔断器、热断路器、热熔体、限温器和电子装置或电路可以动 作。如果依赖于上述零件通过测试,则用2个附加试样分别重复此试验,且电路应以同样方式断开,除 非试验以其他方式圆满结束。或者用以下方法代替:将开路的装置短路后重复进行试验。

如果依赖保护电子电路的功能通过测试,可认为其提供了关键安全功能,应符合18.8(PL=a)的要 求。如果是一个使用者可调整的限温器产生动作,则应在2个附加试样上重复试验,限温器调整至最不 利位置。

a) 将可拆卸电池包的外露端子短路以产生最恶劣的结果。可用GB/T 16842的试具B或试具 13触及到的电池包端子被认为是外露的。短路后不应达到过高的温度致使绢纸或医用纱布 炭化或点燃。

b) 一次短路一个电动机端子。

C) 一次锁定一个电动机转子。

d) 分体式电池包与电池式工具之间的软线在可能产生最不利影响的地方被短路。

e) 工具和充电器之间的软线在可能产生最不利影响的地方被短路。

f) 对于不满足L.28.201要求的任意两个未绝缘的不同极性零件,如果未经18.6评估合格,则将 其短路。可采用电路分析确定何处须进行短路。试验不适用于封装的未绝缘零件。

L.18.202本条规定了锂离子充电系统的不正常条件。

本条文仅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组。

充电系统和锂离子系统的电池应设计得尽可能避免充电时的不正常操作所引起的着火和爆炸 危险。

通过以下试验来检验。

含有电池组及相关组件或充电系统的组件的试样放置在盖有2层绢纸的软木面上;试样上盖有1 层未经处理的纯医用纱布。电池系统按L.8.14.2 e)l)的规定在以下a)d)的所有不正常条件下运行。 应避免在电路或电池上进行连续测试而引起的累积应力。电池泄气孔应不能受损,仍应符合L.21.202

a) 如果依据电路分析得到的结论不确定,则充电系统中的元件应按照18.6.1b)~f)故障条件,一 次施加一种故障。就每一故障试验,充电前的电池组状态如下:

一串联电池组应预置成不均衡。通过对一个完全放电电池组中一节电池充电使其容量达到 满电的约50%来产生不均衡;或

一如果L.12.201的测试是在低于50%的不均衡条件下进行的,则串联电池组的预置不均衡 应与L.12.2O1相同;或

——单节电池或仅存在并联的电池组应充满电。

b) 如果电路的功能决定了 L.12.201的试验只能在低于50%的不均衡条件下进行,并且电路中的 任何组件的失效将导致该功能缺失,则串联的电池组应在此预置不均衡条件下进行充电。通

过对一个完全放电电池组中一节电池充电使其容量达到满电的约50%来产生不均衡。

C)对于一个串联电池组,除了被短路的那一节电池,其余所有的电池都处于约50%的满电状态。 然后对电池组充电。

d)将充满电的电池组联接到充电器上,对充电系统中的一个元件或可能产生最不利结果的印制 电路板上的相邻电路进行短路来评估电池组的反馈情况。对于通过软线连接到电池组的充电 器,需在(电缆线上)可能产生最恶劣结果处进行短路。短路电的阻值阻应不大于10 mΩ0 试验中,应连续监测每节电池的电压以确认是否超过其限值。允许电池泄气。

试验一直持续到试样失效,温度冋到室温,或如果以上条件均未产生,则持续至少7 h或正常充电 周期的2倍时间,取时间较长者。

如果下述所有条件均满足,则认为通过试验:

--试验中未发生爆炸。

一纱布或绢纸未炭化或燃烧。所谓的炭化是指纱布由于燃烧而变黑。由于烟雾导致的纱布变色 是允许的。短路器件本身导致绢纸或纱布的炭化或灼烧不被认为是失效的。

一电池电压应不超过其充电电压上限150 mV,如果超过,则充电系统应当永久无法再对电池组 进行充电。为确定是否无法再充电,整体式电池系统用被试工具放电到约50%电量,可拆卸 电池系统用一个新的工具试样放电到约50%电量,然后再对其正常充电。在充电10 min或 补充充电的容量达到额定容量的25%(取最先达到者)后,应不再有充电电流。

L.18.203本条规定了锂离子电池短路

本条仅适用于锂离子电池。

当一个串联式整体式电池组、可拆卸电池包或分体式电池包的主放电联接回路在极端不均衡条件 下被短路时,不应有着火或爆炸的危险。

通过下述试验来检验。

试验时电池组除一节电池完全放电外,其余电池充满电。

可拆卸式或分体式电池包放置在盖有2层绢纸的软木面上;并盖有1层未经处理的纯医用纱布。

含有整体式电池组的工具放置在盖有2层绢纸的软木面上;并盖有1层未经处理的纯医用纱布。

用不大于10 mΩ的电阻短路电池组的主放电联接回路。试验一直进行到试样失效或试样的温度 回到室温。试验期间和试验后不应发生爆炸。试验后,纱布或绢纸的未炭化或燃烧。允许电池泄气。 在上述试验中,用于中断放电电流的熔断器、热断路器、热熔体、限温器和电子装置或电路可以动作。如 果依赖于上述零件通过测试,则应用2个附加试样分别重复此试验,且电路应以同样方式断开,除非试 验以其他方式圆满完成。也可以将开路的电路短路重复试验来代替。

如果依赖保护电子电路的功能通过测试,可认为其提供了关键安全功能,应符合18.8(PL = a)的要 求。如果是一个使用者可调整的限温器产生动作,则应在2个附加试样上重复试验,限温器调整至最不 利位置。

L.18.204本条规定了非锂离子型的电池组的过度充电

非锂离子型的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应能承受过度充电,无着火或者爆炸的危险。

通过以下试验来检验。

电池组以10倍的G放电率充电1.25 ho应不会发生着火或爆炸。允许电池泄气。

L.19机械危险

L.19.201可拆卸或分体式电池包,若电极颠倒应不可安装到工具上。

通过观察来检验。

L.19.202锂离子电池组应承受外壳压力试验。

锂离子电池组的外壳应设计得可以安全释放因泄气而产生的气体。

通过检查确认是否符合a)或通过试验b)来检验:

通过一个直径为(2.870.05)mm的孔向带有整体式电池组的工具外壳或可拆卸式或分体式电池 包的外壳传输初始压力为2 070X(1 ±10%) kPa的空气共21 X (1 + 10% ) ml,o壳体内的压力在30 S 内应降低到70 kPa以下。外壳不应产生不符合本部分要求的破裂。因试验装置的需要,可以向壳体内 多加体积不超过3 mL的气体。

L.20机械强度

本章仅适用于直接连接到市电或用非隔离源供电的工具。

L.20.201接上电池后,电池式工具和电池包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且构造得能承受正常使用中可 能出现的粗暴地使用。

通过20.2L.20.202的试验来检验。

试验后,电池式工具和电池包应不能着火或爆炸,且应满足L∙9L∙19的要求以及L.18.201f)L.28.201之一的规定。

对于电池组,在L.20.202的冲击试验后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电池组的开路电压不应低于试验测量电压的90%

——试验后电池组应能正常充放电;

——电池泄气孔应不能受损,仍应符合L.21.202o

L.20.202 对手持电池式工具I,.20.202.1适用。对可移电池式工具,L.20.202.2适用。对园林电池式 工具,其要求在第4部分中规定。

L.20.202.1手持电池式工具,装上可拆卸电池包,从1 m高处跌落到混凝土表面3次。试验时,工具 的最低点应高出混凝土表面1 m,在试样3个最不利的位置上进行。不安装可分离的附件。

对带可拆卸或分体式电池包的电池式工具,不带电池包再重复试验3次。不安装可分离的附件。

可使用新试样进行每组3次跌落试验。

另外,对可拆卸或分体式电池包再单独进行3次试验。

如果装有符合L.8.14.2规定的配件,在装上可拆卸和分体式电池包后,每一个配件或配件的组合 安装在单独的工具样品上重复试验。

L.20.202.2电池可移式工具,其可拆卸电池包按正常操作位置装在工具上,用一个直径(50±2)mm. 质量(0.55 + 0.03)kg的光滑钢球对每个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冲击的薄弱位置冲击1次。如果工 具的一部分能够承受来自上方的冲击,则球从静止位置跌落冲击该元件,否则用细绳将钢球悬起从静止 位置释放像摆锤一样来冲击工具被试区域。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钢球的垂直行程是(1.3 + 0.1)mo

如果能重新安装脱落的护罩且不影响正常功能,则允许护罩脱落。

如果护罩和其他部件在变形后能恢复原样,则允许护罩和其他部件变形。

如果工具不能再进行正常操作,则除护罩以外,工具或部分驱动系统允许受损。

如果可拆卸或分体式电池包的重量大于或等于3 kg,还需单独对电池包进行试验。

如果可拆卸或分体式电池包的重量小于3 kg,电池包应能承受从1 m高处跌落到混凝土地面3 次。试样的放置应避免冲击点相同。

L.21结构

本章仅适用于直接连接到市电或用非隔离源供电的工具。

L.21.201工具应不能使用通用电池组(无论是原电池还是可充电电池)。

通过观察来检验。

L.21.202如果安全依赖于锂离子电池的泄气,泄气孔不应受阻。

通过观察来检查,如有怀疑,通过在L.18.1a).b)C)的不正常试验来检查电池,需要确保除了从 电池泄气孔泄气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泄气方式。

L.21.203使用者易触及的锂离子电池系统各元件之间的接口不应使用下述类型的连接器:

——除电源连接外,标准电源进线连接器;

——外径等于或小于6.5 mm的柱型连接器;

--直径等于或小于3.5 mm的耳机插孔。

通过观察来检验。

L.22内部布线

本章仅适用于直接连接到市电或用非隔离源供电的工具。

L.23 组件

L.23.1.10本条仅适用直接连接到电源或用非隔离源供电即能执行其预定操作的工具的开关,且其控 制工具的主要运行方式。

L.23.1.10.201L.23.1.1O所述控制工具主要运行方式的开关外,其余开关应具有足够的分断能力。

通过让开关经受50次接通和断开来检验,此时工具用满充电池驱动,且输出机构锁定。每个“接 通”周期有不大于0.5 S的持续时间,每个“断开”期间至少有IO S的持续时间。

试验后电源开关应没有电气或机械故障。如果试验终止时,仍旧能正常地在“接通”或“断开”位置 操作开关,则认为没有机械或电气故障。

L.23.1.10.202L.23.1.10所述控制工具主要运行方式的开关外,其余开关应能承受正常使用产生的 机械应力、电气应力和热应力而无过度磨损或其他有害影响。

通过让开关经受6 000次接通和断开来检验,此时工具用满充电池驱动,且空载运行。开关以每分 钟30次的均匀速率操作。试验期间,开关应动作正确。试验后,电源开关应没有电气或机械故障。如 果试验终止时,仍旧能正常地在“接通”或“断开”位置操作开关,则认为没有机械或电气故障。

L.23.201工具中使用的电池和电池包应符合GB/T 28164o

注:上述按照GB/T 28164进行测试的要求并不包含电池包本身。

L.24电源连接和外接软线

L.24.1本条也适用于非隔离源和工具之间的软线。

L.24.3本条也适用于非隔离源和工具之间的软线。

L.24.4除了提供给非隔离源和工具之间的软线不应配有能直接连接到电源的插头以外,本条适用。

L.24.5本条不适用于非隔离源和工具之间的软线。

L.24.20除了提供给非隔离源和工具之间的软线不应配有能直接连接到电源的器具进线座以外,本条 适用。

L.24.201对带分体式电池包的电池式工具,外接软电缆或软线应有固定装置以使工具内用于连接的 导线不会承受包含扭曲在内的应力且能防止磨损。

通过观察来检验。

L.25外接导线的接线端子

本章不适用于互联软线。

L-26接地装置

本章仅适用于直接连接到市电或用非隔离源供电的工具。

L.27螺钉与连接件

本章适用。

L.28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绝缘穿通距离

L.28.1 增加:

本章仅适用于直接连接到市电或用非隔离源供电的工具。在此条件下评定时,将电池包连接到工 具上。如果不借助工具即可拆除电池包,则还要在此情况下进行评定。

充电时带电的不同极性的零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应大于表11GB 4706.1的限值(取较 大者)。

L.28.201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应低于表L.1所示值(以mm为单位)。规定的电气间隙不适用于温 控器、过载保护器、微隙开关和类似器件触头间的气隙,以及电气间隙随触头移动而变化的这类器件,其 载流件之间的气隙。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还不适用于电池组的电池或电池包内电池间互连的结构。表 L.1的规定值不适用于电动机绕组匝间处。

在如下情况下,表Ll的值等于或大于GB/T 16935.1中的值: 一-过电压类别□;

材料组别ID

一污染等级1的防灰尘沉积的零件和涂漆或瓷漆的绕组;

——污染等级3的其他零件;

——不均匀电场。

对于不同极性零件,如果两个零件短路不会导致工具起动,则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小于表L.1的规 定值是允许的。

注:18.1考虑了间距低于要求数值而引起着火的危险。

L.1不同极性零件之间的最小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单位为毫米

工作电压W15 V

15 VV工作电压W32 V

T.作电压>32 V

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

0.8

0.8

1.5

1.5

2. Oa

1.5

a这些爬电距离略低于GB/T 16935.1的限定值。不同极性之间的带电零件只可能产生着火危害,不会产生电 气损害。因为本部分范围内的产品在正常使用时是有人照看的,所以较低的距离值是合理的。

对于存在危险电压的零件之间,每个这样的零件与其最近的易触及表面间所测得的距离总和,对电

气间隙应不小于1.5 mm,对爬电距离应不小于2 mmo

注:图L.1提供了测量方法的解释。

通过测量来检验。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测量方法见附录AO

穿过绝缘外部零件的沟槽或开口的穿通距离要测量到与易触及表面接触的金属箔;用GB/T 16842 的试具B将金属箔推到角落和类似处,但不压入开口内。

在危险电压下工作的零件和易触及表面之间所测得的距离总和是通过测量每个零件到易触及表面 的距离来确定。这些距离加在一起得出总和。见图LL为确定这个距离,某一段距离应为Imm或 更大。见附录A条件1IOo

如有必要,测量时对裸导体上的任一点和金属壳体的外部施加一个力,以尽量减少爬电距离和电气 间隙。

通过GB/T 16842的试具B施加力,其数值为:

一对裸导体2 N

——对外壳30 No

将工具固定到支架的构件认为是易触及的。

说明:

a ——正极性的裸导体零件到覆盖在外表面开口处的金属箔之间的距离。 b ——负极性的裸导体零件到覆盖在外表面开口处的金属箔之间的距离。 a+b——L.28.1定义的总和值。

L.1电气间隙的测量

参考文献

10] GB/T 17248.4—1998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由声功率级确定工作位置和其他 指定位置的发射声压级(eqv ISO 11203:199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