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金属材料的基本定义

金属材料:是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 要材料构成的并具有金属特性的工程材料。

r纯金属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性能


(工艺性能

化学性能「 物理性能〉 尸力学性能V


使用性能


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指金属在力的作用下 所显示岀的与弹性和非弹性反应相 关或涉及应力应变关系的性能, 如弹性、强度.硬度.塑性、韧性 等

强度

概念: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破坏的能力。通 过拉伸试验测得大小。强度的大小通常用应力来表示。

=F/S

——应力 Pn     1 Pa=IN/in2 IM Pa=Io6Pa

按载荷的作用方式不同,强度可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 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和抗扭强度。

注意:一般多以抗拉强度作为判别金属强度高低的指标。

拉伸实验

(金属的抗拉强度和塑性都是通过拉伸试验测定)

(GB/T228.1-2010)

L拉伸试样

2,力一伸长曲线(以低碳钢试样为例) 3,脆性材料的拉伸曲线

L拉伸试样(GB6397-86)

长试样:£o=l OJO

短试样:LO=Sdo

万能材料试验机

a) WE系列液压式 b) VDW系列电子式

⅛ K. S

O

2.力一伸长曲线

拉伸试验中得岀的拉伸力与伸长量的关系曲线。

弹性变形阶段

屈服阶段

强化阶段 b

颈缩现象




(a)试样(b)伸长(C)产生缩颈(d)断裂



3.脆性材料的拉伸曲线(与低碳钢试样相对比)



脆性材料在断裂前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

强度指标

σs= Fs/AO

式中,FS是屈服时的最小载荷(N); Ae)是试样原始截面积。

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如高碳钢、铸快),测量屈服点 很困难,工程上経常采用残余伸长为02%原长时的应力OO.2作为屈服 强度指标,称为规定残余伸长应力。

σθ.2= F0.2/A0

σb= Fb/AO

式中,Fb是试样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载荷(N) O

强度的意义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一 般钢材的屈服强度在200 ~ 10OOM Pa之间。

强度越高,表明材料在工作时越可以承受较高的载 荷。当载荷一定时,选用高强度的材料,可以减小 构件或零件的尺寸,从而减小其自重。

因此,提高材料的强度是材料科学中的重要课题, 称之为材料的强化。

塑性

金属材料在载荷的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 断裂的能力称为塑性。通过拉伸试验测得的常用塑 性指标有: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主要指标L 0rJM⅜φδ

2-      W

断后伸长率

T-T

3=×100%

L

Li-试样拉断后的标距(mm)

LO —试样原始标距(mm) 由于同一材料用不同长度的试样测得的断后伸长率6数值不

同,因此应注明试样尺寸比例。如:

δ10——试样 LO=IOdO

δ5——试样Lo=5d°

断面收缩率

缩颈


VAXlOo%

LQ

SX-试样断裂后缩颈处的最小横截面积'(mm2)

S _试样原始截面积(mm2 ◎)

・5和屮是用来判断材料在断裂前所能产生的最大塑性变形量大 小。

一般认为屮>5%的材料为塑性材料,如低碳钢;屮V 5%的 为脆性材料,如灰铸铁.

塑*牛对材料的音义,

1 .是金属材料进行压力加三的必要条件;

强度与塑性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性能指标。在金属材料 的工程应用中,要提高强度,就要牺牲一部分塑性。

反之,要改善塑性,就必须牺牲一部分强度。

正所谓“鱼和熊掌二者不能兼得”。但通过细化金属 材料的显微组织,可以同时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硬度

腐.它是材料性能的一个综合的物理量。

殳又’(表示金属材料在一个小的体积范围内金属材料抵抗 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 硬度是各种零件和工具必须具备的力学性能指标。

布氏硬度HB)

硬度试验方法:


压入法一


洛氏硬度HR) 维氏硬度(HV)


材料抵抗表面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布氏硬度

1布氏硬度试验(布氏硬度计)

原理:用一定直径的球体(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以相应的试验力压 入待测材料表面,保持规定时间并达到稳定状态后卸除试验力,测量材 料表面 ,以计算硬度的一种压痕硬度试验方法。

2布氏硬度值 用球面压痕单位面积上所承受有平均压力表

HBS 500HBW

测量值较准确,重复性好,可测组织不均匀材料(铸铁)

可测的硬度值不高

不测试成品与薄件

测量费时,效率低


2-2布氏應度试验法

非铁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等.


4、测量范围

用于测量灰铸铁、结构钢、


厂、退出

图示布氏硬度测量动画教学示意图


洛氏硬度

1、 洛氏硬度试验。各氏硬度计)

原理:用金刚石圆锥或淬火钢球,在鴻佥力的作用下压入试样表面,经 规定时间后卸除试验力,用测量的残余压痕深度増量来计算硬度的一种 压痕硬度试验。

2、 洛氏硬度值 用测量的残余压痕深度表示。可从表盘上直接读出。

如:50HRC其中ABC为不同的标尺

3、 优缺点

4、 测量范围                    2-3洛氏硬度试验法

用于测量淬火钢、硬质合金等材料.

/7/77/77

图小洛氐硬度测旱.过程动倒教学小意图

0

J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          =

HHBEEH

维氏硬度

1、 维氏硬度试验

原理:用夹角为136。的金刚石四棱锥体压头,使用很小∙ffi佥力F (49.03-980.07N)压入试样表面,测出压痕对角线长度d

2、 维氏硬度值                       Ir J

用压痕对角线长度表示。如:640HVo

3、 优缺点                            ½<

4、 测]量范围                       图1-8维氏硬度试

常用于测薄件、镀层、化学熱处理后的表层等。 验原理图

冲击韧性

强度、硬度、塑性等力学性能指标都是材料在静载 荷作用下的表现。

材料在工作时还经常受到动载荷的作用,冲击载荷就 是常见的一种。

在设计和制造受冲击载荷的零件和工具(如锻锤、冲床、 抑钉枪等)时,必须考虑所用材料除具有足够的静载荷作 用下得力学性能指标外,还必须具有足够的抵抗冲击载荷 的能力。

冲击载荷与静载荷的主要区别在于加载时间短、加 载速率高、应力集中。由于加载速率提高,金属形 变速率也随之增加。

■冲击载荷对材料的作用效果或破坏效应大于静载荷。

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 韧性。

示例:玻璃在冲击载荷作用下非常容易破裂,说明 其冲击韧性很低。

冲击试验

冲击试样

冲击试验原理

冲击韧性的表示方法

.如不能制备标准试佯,可 采用宽度7.5mm5mm 等小尺寸试祥,试样的其他 尺寸及公差与相应缺口的 标准试样相同,缺口应开 在试样的窄面上。其中 5mm×10mm×55mm⅛ 样常用于薄板材料的检验。

焊接接头冲击试样的形状 和尺寸与相应的标准试样 相同,但其缺口轴线应当 垂直焊缝表面。



原理

■冲击韧性可以通过_次摆锤冲击试验来测定,试验 时将带有U型或V型缺口的冲击试样放在试验机架 的支座上,将摆锤升至高度H,使其具有势能 mgH1;然后使摆锤由此高度自由下落将试样冲断, 并向另一方向升高至H?,这时摆锤的势能为mgl‰

所以,摆锤用于冲断试样的能量

Aκ-mg (HrH2) Z即为冲击功(焦耳/J)

材料冲击韧性的表示方法

按照国标GB∕T229-2007, U型缺口试样和V型 缺口试样的冲击能量分别表示为WMK并用 下标数字28表示摆锤刀刃半径,如/TS ,其单 位是焦耳(J) O

冲击吸收能量的大小直接由试验机的亥IJ度盘上直 接读出。

冲击吸收能量的值越大,材料的韧性越大,越 可以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

冲击吸收能量A≡冲击韧性值施大,材料的韧 性越大,越可以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一般把 冲击吸收能量低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冲击吸 收能量高的材料称为韧性材料。

冲击试验的应用

缺口冲击试验最大的优点就是测量迅速简便

用于控制材料的冶金质量和铸造、锻造、焊接及 热处理等热加工工艺的质量.

用来评定材料的冷脆倾向(测定韧脆转变温度)。 设计时要求机件的服役温度高于材料的韧脆转变 温度O

冲击试验的应用

缺口冲击试验由于其本身反映一次或少数次大能 量冲击破断抗力,因此对某些特殊服役条件下的 零件,如弹壳、装甲板、石油射孔枪等,有一定 的参考价值。

通过一次摆锤冲击试验测定的冲击吸收吸收能量《 是一个由强度和塑性共同决定的综合性力学性能 指标,不能直接用于零件和构件的设计计算,但 它是一个重要参考,所以将材料的冲击韧性列为 金属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ReLlR捎、Rg AZ K被称为金属材料常规力学性能的五大指标。

低温脆性

低温脆性一随温度降低,材料由韧性状态转变 为脆性状态的现象O

冷脆:材料因温度降低导致冲击韧性的急剧下降并 引起脆性破坏的现象。

对压力容器、桥梁、汽车、船舶的影响较大。


温度

-40    0    40    80   120   160   200   240   28

OOO 8 6 4

冲击功

袞)驾切断裂

60

O 2




1∞

80 60 O

4

20



冲击韧性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温度降低,冲击 韧性随之降低。当低于某一温度时材料的韧性急 剧下降,材料将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这 一温度称为转变温度(Tt) O

转变温度(乙)越低,表明材料的低温韧性越好, 对于在寒冷地区使用的材料要十分重要。

金属材料的成分对韧脆转变温度的影响很 大,一般的碳素钢,其韧脆转变温度(Tt) 大约为-20。&某些合金钢的韧脆转变温 度(「)可达-40C以下。

19124月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TitaniC)首航沉没于冰海,成了 20世纪令人难以忘怀的悲惨海难.20世纪80年代后,材料科学家通过对打 捞上来的泰坦尼克号æ板进行硏究,回答了80年的未解之谜。由于TitaniC 号采用了含硫高的钢板,韧性彳艮差’特SU是在低温呈脆性。所以'当船在 冰水中撞击冰山时,脆性船板働任体产生彳艮长的裂纹,海水大量涌入使船 迅速沉没。下图中左面的试样取自海底的TitaniC号,冲击试样是典型的脆 性断口,右面的是近代船用钢板的冲击试样。

提高冲击韧性的途径

冲击韧性是一个对材料组织结构相当敏感的 量,所以提高材料的冲击韧性的途径有:

改变材料的成分,如加入铜、钛、铝、氮 等元素,通过细化晶粒来提高其韧性,尤 其是低温韧性,

提高材料的冶金质量,减少偏析、夹渣、 气泡等缺陷;

疲劳强度

疲劳概念:

在交变应力作用下,零件所承受的 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点,但经过较 长时间的工作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发 生完全断裂的现象称为金属的疲劳。

• 199863日,德国发生了战后最惨重的一起铁路交通 事故。一列高速列车脱轨,造成IOO多人遇难。

事故的原因已经查清,是因为一节车厢的车轮〃内部疲 劳断裂“引起的。首先是一个车轮的轮箍发生断裂,导 致车轮脱轨,进而造成车厢横摆,此时列车正好过桥, 横摆的车厢以其巨大的力量将桥墩撞断,造成桥梁坍塌, 压住了通过的列车车厢,并使已通过桥洞的车头及前5节 车厢断开,而后面的几节车厢则在巨大惯性的推动下接 二连三地撞在坍塌的桥体上,从而导致了这场近50年来 德国最惨重的铁路事故。


变动载荷和循环应力

.1 .变动载荷

--引起疲劳破坏的外力,指载荷大小、甚至方

向均随时间变化的载荷,其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 值即为变动应力。

变动应力可分为规则周周变动应力(也称循环应力) 和无规则随机变动应力两种。

+∕WW∖

⅜wwvv,



a)应力大小b)cj应力大小和方向变化d)应力太小和方向无规则受化


疲劳断裂

零件在循环应力作用下,在一处或几处产生 局部永久性累积损伤,经一定循环次数后突然产 生断裂的过程,称为疲劳断裂.

疲劳断裂由疲劳裂纹产生一扩展一瞬时断 裂三个阶段组成。

ɪ

疲劳断口

尽管疲劳失效的最终结果是部

件的突然断裂但实际上它们是

一个逐渐失效的过程,从开始 岀现裂纹到最后破断需要经过 很长的时间。


疲劳断裂的宏观断口一般由三 个区域组成,即疲劳裂纹产生 区(裂纹源)、裂纹扩展区和 最后断裂区。

最后断裂区

3 .疲劳断口

轴的疲劳断口         疲劳辉纹(扫描电镜照片)

4.疲劳强度

当应力低于某值时,材料经受无限次循环 应力也不发生疲劳断裂,此应力称为材料 的疲劳极限,记作Qr (R为应力比)就 是S∙Λ∕曲线中的平台位置对应的应力。

通常,材料的疲劳极限是在对称弯曲疲劳 条件下R=— 1)测定的,对称弯曲疲 劳极限记作

疲劳曲线:实验证明,一般钢铁材料所受交变应力最大值(JmaX与 其失效前的应力循环次数(疲劳寿命)N的曲线关系。

I

M■数)

疲劳曲线示意闇

若疲劳曲线上没有水平部分,常以规定断 裂循环次数对应的应力为条件疲劳极限。

在工程中,有时根据零件寿命的要求,在 规定的某一循环周次下,测出bmax并称之 为疲劳强度,实际上就是条件茂劳极限。

在工程中,有时根据零件寿命的要求,在规 定的某一循环周次下,测岀并称之 为疲劳强度,实际上就是条件疲劳极限。
提高疲劳极限的途径

物理性能

/密度

,熔点

,导热性

/导电性

/热膨胀性

,磁性

化学性能

/耐蚀性

/抗氧化性

/化学稳定性

金属的工艺性能
工艺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对
不同加工工艺方法的应能

±0

铸造性能:

金属(材料)及合金在铸造工艺中获得优良铸 件的能力称为铸造性能。

1、 流动性: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

主要受金属化学成份和浇注温度等的影响。

2、 收缩t⅜:铸件左凝固和冷却过程中,員体积 和尺寸减小的现象称为引缩性。

3、 偏析倾向:金属凝固后,内部化学成分和组 织的不均匀现象称为偏析。

锻造性能:

用锻压成形方法获得优良锻件的难易程度称为

锻造性能。

铸铁不能锻压O

焊接性能:

大量接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

切削加性能:切削加工(性能)金属材料的难易 程度称为切削加工性能。

金属的晶体结构

1、晶体与非晶体:

固体物质按其原子排列的特征,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非晶体的原子作不规则的排列,如松香、玻璃、沥青等。

晶体的原子则按一定次序作有规则的排列,如金刚石、 石墨及固态金属和合金。

性能差异:晶体具有一定的凝固点和焰点,非晶体没有; 晶体具有各向异性,非晶体各向同性等。

简单总结:

f晶体:原子作有序排列;有固定的熔点;各向异性。

〔非晶体:原子作无翩冽;没有固定的熔点;各向同性。

固态的金属和合金都是晶体。

2、晶体结构的基础知识

1) 晶格:把每个原子看成一个点(结点),把这些点 用直线连接起来,所形成一个空间格子。

2) 晶胞:能代表整个晶格中原子排列规律的最小单元。

3) 晶格常数:晶胞中各棱边的长度(及夹角)。

简单立方晶格与晶胞小意图:


ab% C

单位,澳

IA=IOIGm


C)晶胞

简单立方晶格、晶胞示意图

a)简单立方晶格、晶胞示意图    b)晶格


晶格一原子排列形成的空间格子

晶胞一组成晶格最基本的单元




             W               (C)

(a)晶体中原子排列   b)晶格         C)晶胞

简单立方晶格与晶胞示意图

原子在晶格中的位置关系可以用晶面和晶向来表示。

4)晶面:通过原子中心的平面




5)晶向:通过原子中心的直线所指的方向



3、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

a=b=cz α=β=γ=90o

常见金属:a∙Fe, CrWw Mo. VNb

体心立方晶胞模型; 晶胞;      晶胞原子数

2)面心立方晶格:

常见金属:Y-Fd Ni. Ak Cu, Pb. AU

面心立方晶胞模型; 晶胞;      晶胞原子数

3)密排六方晶格:

常见金属:Mg, Zn, Be, Cd

密排六方晶胞模型;  晶胞;      晶胞原子数

D晶体缺陷: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或多或少地存在偏离 理想结构的区域,称为晶体缺陷。

晶体中旳点缺陷

、函.-间隙原子;■-置扌罅子


晶格空位

点缺陷示意图

(2)线缺陷

线缺陷就是晶格中的位错现象。常见的位错类型有刃型 位错、螺型位错等。如图所示。

G


刃型位错示意图


(b)






透射电镜观察钛合金中的位错线  高分辨率电镜观察刃位错

(白原孚)

(3)面缺陷:表面、界面

晶界是不同位向晶粒的过度部位, 宽度为5~10个原子间距。

晶界的过渡层结构示意图

(a)晶界示意图       (a)亚晶界示意图

面缺陷


面缺陷示意图


面缺陷:享晶(双晶)


2)多晶体结构

单晶体-晶体内部的晶格方位完全一至攵。

晶粒一外形不规则而内部晶格方位一致的小晶体。

晶界一晶粒之间的界面。

多晶体一许多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

工业上使用的金属都是:

由许多小晶体(晶粒)组成的多晶体。

多晶体的晶粒和晶界ZF意图


二, 金属的结晶过程和同素异构转变

1纯金属的结晶:

1) 结晶的概念:液态金属转变为固态晶体的过程。

2) 纯金属的冷却曲线

过冷现象

过冷是结晶的必要条件。

过冷度 AT = T0-T1

2、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2              3              4              5              6

纯金属结晶过程示意图

液态金属-温度降至熔点附近一自发形核一核心长大一液态金属消失。 基本过程:形核,长大,即晶核的生成和晶核的长大。

3、金属结晶后晶粒的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一般来说,晶粒愈细,晶界愈多,晶格排

U ∙*⅛≡<5l N ・*«洎


列方向犬牙交错,相互咬合,增强金属结合力, 因此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愈高,同时塑性和韧性 也愈好。

细化晶粒的途径

1) 增加过冷度:冷却速度愈大,过冷度

愈大,形核数量愈多,晶粒愈细。

2) 变质处理: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向金属液中加入某些物质

(称为变质剂),在金属液中形成大量分散的人工的非自发晶核, 从而获得细小的铸造晶粒,这种处理方法称为变质处理。

3) 振动:对正在结晶的金属施以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和电磁 振动,均可使树枝晶尖端破碎而增加新的核心,提高形核率,使 晶粒细化。

4) 热处理:

5) 压力加工:

一种金属能以几种晶格类型存在的性质,叫做同素异构 性,如Fe, Co, Ti等。

固态金属随温度不同而改变其晶格类型的过程,称为金 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1 394 T 912 OC

(5-Fe--------> γ-Fe-------> α-Fe


铁的同素

异构转变


因为钢铁发生同素异构转变因而可以对钢铁进行热处理.

金属铸锭的组织特点

细等轴晶区

液体金属注入锭模时,由 于锭模温度不高,传热丸 外 层金属受到激冷,过冷度大, 生成大量的晶核。同时模壁也 能起非自发晶核的作用。结果, 在金属的表层形成一层厚度不 大、晶粒很细的细晶区。

缩孔 粗大等轴晶


∖水口


金属铸锭的组织特点

柱状晶区


冒口

寸主ɔiX


细晶区形成的同时,锭模 温度升咼/液体金属白身令師速 度降低,过冷度减小,生核速 率降彳氐,但此时长大速度受到 的影响较小。结晶时,优先长 大方向(即一次晶扇方向)与 散热最快方向(一股为往外垂 言模壁曲方"向)的良百向一致 的晶核向液体内部平行长大,

结果形成柱状晶区。


金属铸锭的组织特点

缩孔 粗大等轴晶


'水口


粗等轴晶区

 随着柱状晶区的发展,液

体金属的冷却速度很夬降低, 过冷度大大减小,温度差不断 降低,趋于均匀化;散热逐渐 失去方向性,所以在某仓时候, 剩余液体中被推来和漂浮来的、 以及从柱状晶上被冲下的二次 晶枝的碎块,可能成为晶核,

向各个方向均匀长大,最后形 成一个粗大的等轴晶区.


=,  合金的晶体(相)结构

1合金的基本概念

合金中常见的相有:液相、纯金属、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等。

2合金组织

D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而仍保持溶剂晶格类型的晶 体。

(1)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替代溶剂原子的某些位置,所 形成的固溶体。

*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直径相差不大时,才能置换,可形成无 限固溶体:

(2)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嵌入溶剂晶格的空隙中形成固溶

ɔ—溶剂原子              C)—溶剂原子

--溶质原广                    .--溶质原子

(a)                                              (b)

固溶体的两种类型(a)置换固溶体(b)间隙固溶体

(3)固溶体的力学性能

(a)                                           (b)

固溶体中溶质原子引起的晶格畸变示意图

(a)正畸变 (b)负畸变

不论形成置换固溶体还是间隙固溶体,由于溶质原子和5容剂原 子大小不一,化学性质也不尽相同,者B造成固溶体的晶格畸变, 导致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即发生固溶强化。

特点:

机械混合物既可以是纯金属、固溶体或金属化合物各自的混 合物,也可以是它们之间的混合物。

Fe-Ct0

• Fe-C相图:表示在缓慢冷却 (或缓慢加热)的条件下,不 同成分的铁碳合金的状态或组 织随温度变化的图形。

铁素体(F)

・碳原子溶入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做铁素体。由于体心立方格的α-Fe的晶体格间隙半径只有0.036nm,而碳原子半径为0∙077nm,所以铁素 体对碳的溶解度很小。在727°C时最大固溶度为0,02%,而在室温时固溶度 几乎降为零。铁素体的力学性能与纯铁相近。


・由此可见,铁素体有优良的塑 性和韧性,但强度,硬度较低, 在铁碳合金中是软韧相。铁素 体是912C以下的平衡相,也 称做常温相,在铁碳相图中用 再号F表示。

奥氏体(A)

•碳原子溶入Y-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做奥氏体。具有面心立方格 的Y-Fe的间隙半径为0.052nm,CVFe的间隙稍大,在1148°C时碳原 子在其中的最大固溶度为2.11 %。随着温度的降低,碳在Y-Fe中的固 溶度下降,在727°C时是0.77%

•奥氏体是727C以上的平衡相,也称高温相。在高温下,面心立方格晶


渗碳体(Fe3C )

•渗碳体是铁与碳原子结合形成的具有金属 性质的复杂间隙化合物.

•它的晶体结构复杂r属于复杂八面体结构, 分子式为FeaG含碳量669%.

•渗碳体的硬度很高,HV800,但极脆,塑 性和韧性几乎是零,强度Rm = 30MPa左右。 在铁碳合金中,它是硬脆相,是碳钢的主要 强化相。渗碳体在碳钢中的含量和形态对钢 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它在铁碳合金中可以呈 片状、粒状、网状和板状形态存在.

•在高温时,钢和铸铁中的渗碳体在一定时 间会发生下面的分解反应,析出石墨态的破。

过共晶白口铁


Fe3C-* 3Fe+C (石墨)

共析钢


珠光体(P)

珠光体是铁素体与碳光体的混合物。符号:Pf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片 层相间,交替排列。溶碳能力:在727C时,C=O.77%性能特点:取 决于铁素体和滲碳体的性能,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塑性

莱氏体(Ld)

•莱氏体是含碳量为43%的液态铁碳合金在11480C时从液 体上中间结晶出的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符号:Ld

(高温莱氏体,温度>727C)由于奥氏体在727C时转变 为珠光体,所以在室温下的莱氏体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 叫低温莱氏体。L' d表示。溶碳能力:C=4.3%性能特点: 硬度很高,塑14很差。


匀晶相图

L+A

1148

A÷Ld÷Fe3C

7270C

P÷Ld

PFeCu

A+F B

P (FFkC )

(A+Fc3C )

TJd Ld+Fe3C


0.02i8ooC 0.77%C    2.11OoC

Fe


4.3 OOC


6.69OOC FM


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分析


特性点


"rɪ

C%

说明

A

1538

1495

ɪ

0S3

430

蛔翳点

~T~

包晶枷液相成分

-c-

1148

共晶点Lc γκ+ Fe3C

1227

6.69

成臆点

ɪɪ

1148

*11

碳在g的哪吧

~F~

1148

6.679

—誕郦妒

~G~

912

0

蜘屜

H

1495

0.09

院在δfe中的厭溶鞭

0.17

6.69

包晶点岫七 Yj

Zkj

跡蹴谷

N

—厂

ɪ

1394

0

727

0.0218

¾≡mιa⅞⅝g

727

0.77

⅛ft⅛s c⅛+ FrC

星温

0.0008

率堆在西的溶解度



⑴共晶点C 1148OCf 4.3%C共晶成分 反应式:

Lc-÷(AE+Fe3C)共晶体,即高温莱氏体Ld

莱氏体中奥氏体与渗碳体的相对含量可用杠杆定律求出

6.69-4.30

% r = 1-52% =48% WY = 77_  XIO0% =52%

FqC                       r 6.69 - 2.1!

⑵共析点S 727OC 0.77% C共析成分 反

应式:As-÷(Fp + Fe3C共析)共析体,即珠光 体;

SK 6.69-0.77


H∕n =——=----------×1OO%=88.7%

α PK 6.69-O.O2I8

l=1-88.7%=11.3%

(3)钢.铁分界点E (2.11%C)

特征线

⑴液相线一ABCD,固相线一AHJECF

,⑵三条水平线:


相图上有三条水平线,分别是:

HJB——包晶转变线

ECF—共晶转变线

PSK-——共析转变线

1 495 °C


恒温


Ay


*     148CT Jz A 「一、

Lr T_j-τγ;— Ld(AJrH-Fe^C) 恒温

727(C

AS、怛温-P(AFK)



⑶其它相线

转变线,GS又称A,线。

溶线。

.

3相区

β .L+Λ

.

⑴五个单相区:

LR八四Fe3C

(0.05 J495j, 1334

53.1495)            L                 D

δ+y

.

(2)七个两相区:L+S.

913

G    /

T /

(A__X/_____

,13.11.11«) £4,5,1145)

y+FesC

L+L+Fe3C% δ +八 /+Fe3C% y+a.

6T÷ Fe3C

Q

/P S (0J7.τa?) /(0.0218.

I 727)

(0.000δ, JtTJ

if

a+FeaC

(6.69⅝)

F

E

C%            FesC

• (3)三个三相区:SPHJB (L+<5+ECF(L+‘+ Fe3C),

PSK(X+α+ Fe3C)=条水平线

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

3.15 Fe-Feɔe 相图


。共析钢的结晶过程

室温组织为:P (F+Fe3C)





亚共析钢室温下的组织 为 F+P


0.0218~0.77%C 范 围内珠光体的量随含碳 量增加而増加。


1600


1400


1200


γ-Fc+L


/.+FeaC


1000


TI2钢组织


1以上


室温组织:P+Fe3CII

含碳量对碳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一 ■含碳量对碳钢室温平衡组织的影响

含碳量与缓冷后相及组织组成物之间的定量关系为:



I白口铸In





•二,含碳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亚共析钢随含碳量增加,P量增加,钢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

降。

• 0.77%C时,组织为100% R钢的 性能即P的性能。

• >0.9%Cf Fe3C⅛为晶界连续网状,


强度下降,但硬度仍上升。


• >2J1%Cf组织中有以FeK为基 的Ld',合金太脆.

100 4(1(1

2U0

JO 12

40 16

50 20

20 8

10 4

⅛⅛⅛M2 薄)..

0      0.2    0.4    0.6   0.H    1.0    1.2    1.4 Zn

c(%)                  Ml


三、含碳量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四、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1.选材料方面的应用;2.制定热加工工艺方面的应用


在铸造生产方面,根 据相图可以确定铸钢和 铸铁的浇注温度。

C在锻造生产方面,可 确定始锻.终锻温度。 [在焊接方面,可分析 碳钢的焊接组织.

0对热处理来说,可确 定加热范围。

钢的热处理

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 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 要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热处理的原理及分类

现象:放在水中冷却的一根钢丝硬而脆,很容易折断; 放在空气中冷却的一根较软、有较好的塑性,可以卷成圆圈 而不断裂。

实验说明:虽然钢的成分相同,加热的温度也相同, 但采用不同的冷却方法,却得到了不同的力学性能。这主要 是因为在不同冷却速度的情况下,钢的内部组织发生了不同 的变化。

热处理的分类:

「常规热处理

热处理-


「退火 一正火

一淬火

—回火


表而热处理一


一表面淬火

一化学热处理


—渗碳

—渗氮

一碳氮共渗


热处理 方法虽然很 多,但任何 —种板处理 工艺都是由 加热、保温、 和冷却三个 阶段所组成 的。热处理 工艺过程可 用在温度一 时间坐标系 中明曲线图 表示,这种 曲线称为熱 处理工艺曲I 线。


时间


2-5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


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二、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L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相变温度


在加热时钢的转变温 度要高于平衡状态下的临 界点;在冷却时要低于平 衡状态下的临界点。

加热时的各临界点:

Aiv Ac3WAccm

冷却时的各临界点:

ʌl×4r3^[]∕4rcm

2.奥氏体的形成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主要包括奥氏体的形成和晶粒 长大两个过程。

形核



均匀化


3.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晶粒的长大是依靠较大晶粒吞并较小晶粒和晶界迁移 的方式i⅛行。


二、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两种冷却方式:

等温处理

连续冷却

L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奥氏体在4线以上是稳定相,当冷却到4线 以下而又尚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这 是一种不稳定的过冷组织,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 等温保持,它就可以等温转变为稳定的新相。这 种转变就称为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800


(1)


高温等温转变:

珠光体型转变区


(2)


中温等温转变:

贝氏体型转变区


700

600

500

P 400


(3)


低温连续转变:

马氏体型转变区


300

200

100

0


λ A稳定区

A              A


P_

S


A-M

Ml


珠後型转变区贝t½!型转变区马保型转变展


IO IO2 IO3 IO4 IO5

f/s


共析钢等温转变曲线图



低碳马氏体其形状为 —束一束相互平行的细条 状,故也称板条状马氏体

高碳马氏体其断面 呈针叶状,故也称针状 马氏体

2.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m

700

iz1:随炉冷却(退火)

以:空冷(正火)

*:油冷(油冷淬火)

¼:水冷(水冷淬火)

20«


M⅞x二主






马氏体 65HRC


-IOT

0 Ol I IO IO2 IO3 10* IO5

Bffl)/8


热处理的基本方法

一、 退火与正火

二、 淬火与回火


一.退火与正火
机械零件一般的加工工艺顺序:

作用:消除前一工序所造成的某些组织缺陷及内应力, 可以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为随后的切削加工及热处理(淬 火一回火)做好组织准备。

L退火

退火——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 缓慢冷却(一般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常用退火方法:

完全退火

球化退火

去应力退火


退火目的:

降低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 削加工和冷变形加工

细化晶粒,均匀组织,为后续热 处理作好组织上的准备

消除残余内应力,防止工件的变 形与开裂

正火——将钢加热到N c3或川CCm以上30 ~ 50°C,保 温适当的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工艺方法.

!  迥晰贏'l>Γg⅛≡⅛i½/天两纟館「掠蒿一 I

!机械性能.

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普通结构零件:正火可作为最 !终热处理。

■ 低、中碳结构钢: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I  高碳过共析钢:正火的目的是消除网状渗碳体,有

袒于琦丝5也夷亳火做好组织准备。______J



加热温度范围        热处理工艺曲线

1 一完全退火2—球化退火3—去应力退火卜正火

淬火与回火
L钢的淬火

淬火—将钢件加热到人3或%以上的适当温度, 经保温后快速冷却C令却速度大于ι⅛) f以获得马氏体或 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 性。

(1)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

(过)共析钢: 以上 30~50°C

亚共析钢:

以上 30 ~ 50oC

碳钢淬火温度范围

(2)淬火冷却介质的选择

TloC

淬火的冷却速度必须大   缓冷(理想冷却速度) 于该钢种的临界冷却速度。

冷却中要避免弓I起钢件 的变形和开裂。

冷却介质对钢的理想淬 火冷却速度应是"慢T决-慢"。


单液淬火法

双介质淬火

马氏体分级淬火

.贝氏体等温淬火

淬透性一一规定条件下,钢在淬火冷却时获得马氏 体组织深度的能力。

取决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临界冷却速度越低,贝U 钢的淬透性越好。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又主要取决于其化学 成份。

淬硬性——钢在理想的淬火条件下,获得马氏体后所 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取决于含碳量的高低。低碳钢淬火的最高硬度低,淬 硬性差;高碳钢淬火的最高硬度高,则淬硬性好。

.氧化与脱碳

.过热和过烧

■变形与开裂

■硬度不足

■软点

2 •钢的回火

回火——将淬火后的钢重新加热到%点以下的某 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

降低淬火钢的脆性和内应力,防止变形或开裂。

调整和稳定淬火钢的结晶组织以保证工件不再发

生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获得不同需要的机械性能。

(1)回火时的组织转变

回火马氏体

回火屈氏体

回火索氏体

(45钢)的回火组织

随看加热温度的升高, 钢的强度、硬度下降,而 塑性、韧性提高。

回火钢的T生能只与加 热温度有关,而与冷却速 度无关。

M CQ

1200 500

1000 400

800 300

600 200

400 IOO

UCWU气¾

12.5 20

r-'LM/10806040

5 5

OZ 2 0 7 5

XF 6 5 3 2

0    300   400   500 600   700

TIOC

40钢的力学性能与回火温度的关系


(2)回火的分类及应用

低温回火

中温回火

高温回火

调质——生产中淬火及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工艺。

钢的表面热处理

—、表面淬火

二、化学热处理

汽车变速齿轮


传动齿轮轴


—■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仅对工件表层进行淬火的热处理工艺。

原理:通过快速加热,使钢的表层奥氏体化,在热量 尚未充分传到零件中心时就立即予以冷却淬火。

适用:中碳钢、中碳合金钢。

方法: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感应加热表面淬、电接触 加热表面淬火、激光加热表面淬火©

应用氧-乙焕(或其他可燃气体)火焰对零件表面 进行决速加热并随之快速冷却的工艺。

特点:加热温度 及淬硬层深度不易控制, 易产生过迅和加無不均 匀,淬火质量不稳定。 不需要特殊设备,适用 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


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利用感应电流通过工件所产生的 热效应,使工件表面受到局部加热,并 进行快速冷却的淬火工艺。

特点:

(3)淬硬层深度易于控制, 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适用于大

批量生产。



电流集中层


二.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 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 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不仅改变了钢的组织,而且表面层的化学成分也发 生了变化,因而能更有效地改变零件表层的性能。

根据渗入元素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硼、 渗金属等。

L钢的渗碳

钢的渗碳——将钢件置于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 使碳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目的:提高钢件表层的含碳量。

渗碳后处理:淬火及低温回火。

工艺踣线:

锻造一正火一机械加工一渗碳一淬火+低温回火

分类:固体渗碳、盐浴渗碳、气体渗碳

气体渗碳——将工件置于气体渗碳剂中进行 渗碳的工艺。



低碳钢渗碳后缓冷的渗碳层显微组织 由表面向中心:

过期斤组织、均斤 组织、亚共析组织(过 渡层),中心仍为原来 的亚共析组织。


2 .钢的渗氮

渗氮——一定温度下,使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 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目的: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及疲劳 强度。

(1)渗氮与渗碳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渗氮层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渗氮层具有渗碳层所没有的耐蚀性

渗氮比渗碳温度低,工件变形小

渗氮工件的工艺踣线:

ι⅛—退火一机械粗加工一调质―机械精加工

一去应力退火一粗磨―渗氮—精磨或J研磨

(2)渗氮方法

气体渗氮

工件在气体介质中进行渗氮。它将工件放入密闭的 炉内,加热到500-6OOO通入氨气(NH3),氨气分 解出活性氮原子。

离子渗氮

在低于一个大气压的渗氮气氛中,利用工4牛(阴极) 和阳极之间产生的辉光放电现象进行渗氮的工艺。

邊敏层——!相片中 刼 为HV测试压痕

渗氣层及HV测痕


渗氮层中致密的针状氣化 物(白色)


碳氮共渗  在一定温度下,将碳、氮原子同时渗入

工件表层奧氏体中,并以渗碳为主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零件的热处理分析

_、热处理的技术条件

二、 热处理的工序位置

三、 典型零件热处理分析

_、热处理的技术条件

工件在热处理后组织、应当达到的力学性能、 *青度和工艺性能等要求,统称为热处理技术条件。

二、热处理的工序位置
L预备热处理

包括退火、正火、调质等。

包括淬火、回火及表面热处理等。

三、典型零件热处理分析

1.铿刀

备料—锻签—正火、球化退火—机械粗加工 一姓身局部淬火、回火-机械精加工

2.汽车变速齿轮

备料一锻造―正火—机械加工—*滲碳洋大、偈温回火

一喷九一校正花键孔一磨齿

3∙汽车传动齿轮轴

备料f锻造i正大f机械粗加工-调质f机械半精加工

Tk花伎齿廓和齿轮齿■廓部分表面淬大、回大f⅛⅛


钢的分类


工业用钢按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是指含碳量低于 2.11%的铁碳合金。

•合金钢是指为了提高钢 的性能,在碳钢基础上 有意加入一定量合金元 素所获得的铁基合金。



钢的分类及编号

—,钢的分类


L按化学成分分

r      ≤0.25%C

碳素钢V中碳钢0∙25~0.6%C

I       >0.6%C

'     (      合金元素总量<5%
I合金钢 <中合金钢 合金元素总量5-10% 匕高合金駆合金兀素总量>10%
• 2.按质量分
,钢的质量是以磷、硫的含量来划分的。
*分为普通质量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和特级优质
•根据现行标准,各质量等级钢的磷.硫含量如下:

钢类

P

S

P

S

≤ 0.045

≤0∙045

≤ 0.045

≤ 0.045

优质钢I

≤O.O35

≤O.O35

≤O.O35

≤0.035

高级优质钢

≤0.030

≤0.030

≤0∙025

≤0.025

牌优质钢

≤O.O25

≤0.020

≤0∙025

≤0.015

3、按冶炼方法分


普炉钢:

(T按炉别分 J转炉钢:

1电炉钢:

"弗腾钢: 脱氧不充分,浇注时CO反应发 生沸腾。这种钢成材率高,但不致密。


J安脱氧程度分{镇静钢: 脱氧充分,组织致密,成材率低。

介于前两者之间。

將殊镇静钢:

4,按用途分

程用钢建筑,桥梁.

调质钢

J1Jl器用钢X弹簧钢

船舶.车辆


冷轧螺纹钢


[刃具钢

工具钢」模具钢

〔量具钢

C特殊性J不锈钢 能钢1耐热钢

滚动轴承钢

I耐磨钢



•二,钢的编号

我国钢材的编号是采用汉 语拼音字母、化学元素符 号和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 方法。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表示钢 产品的名称、用途、特性 和工艺方法时,一般从代 表钢产品名称的汉字的汉 语拼音中选取第一个字母


常用钢产品的名称.用途.特性和工艺方法 表示符号(GB/T 221—2000)

I 名称

符号

位置

__名称__

I符号

位置I

碳素结构钢

Q

桥梁用钢

低合金高强度钢

锅炉用钢

易切削钢

Y

焊接气瓶用钢

I HP

碳素工具钢

T

车辆车轴用钢

I LZ

(滚珠)轴承钢

------------------------------------------------------------------------------------------------------------------------------------------------------------------------------------------------------------------------------------------------------------------------------------------------------------------------------------------------------1

G

机车车轴用钢

:JZ _

LS

焊接用钢

I H ~~

沸腾钢

F

II

伽螺钢

ML

半镇静钢

b

II

船用钢

国际符号

镇静钢

汽车大梁用钢:

I TZ

I压力容器用厂

R

质量等级

-Q+1氐屈服强度值+质量等级符号对矚方法符号

质量等级符号为ABCDEOAE,P

S含量依次下降,质量提高。


脱氧方法符号:沸腾钢一F; 镇静钢一Z;滔真静钢一b; 特殊镇静钢一TZ.

■如碳素结构钢牌号表示为 Q235AFQ235BZo


• 2、优质碳素结构钢

牌号用两位数字表示。

这两位数字表示钢平均含碳量的万分之几。

45钢一平均含碳量为万分之四十五(即0.45%)

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 3、合金结构钢和合金弓单簧钢

两位数字(表示平均含碳量的万分之几)+合金元 素符号+该元素百分含量数字+……

当合金元素的平均含量小于1.50%时,只标元素符 号,不标含量;




4、工具钢


⑴碳素工具钢

T +数字

T表示〃碳素工具钢〃

数字表示平均含碳量的千分之几.


T8—其平均含碳量为千分之八 (0.8%C)O

1说明:碳素工具钢都是优质以上 质量的。高纟及优质钢在钢号后加

* tT8A


.表示.滚动轴承钢〃 O

*铭含量以千分之一为单位

如〃GCrI 5“的平均含铭量 为 1.5%

.渗碳轴承钢牌号的表示方法 与合金结构钢相同,仅在牌 号头部加字母G” f

πG20CrNiMOH O



②当1.0%>平均含碳量70.1%时,用一位数字表示, 如2Cr13 (平均含碳量为0.20%)

③当。1%>含碳量上限>0.03%时,以,,0π表示, 如OCrI 8Ni9 (含碳量上限为0.08%)

④当0.03%>含碳量上限>0.01 %时(超低碳),以

“03“表示,如03Crl 9Ni10(含碳量上限为0.03%)

⑤当含碳量上限<0. 01%

滩机叶片


时(极低碳),以“01“表示,

OICrI9Ni11 (含碳量上

限为0.01%)

*珠光体耐热钢含碳量的标注同结构钢。如15CrMO

注:旧标准含碳量表示方法为:

当含碳量K.08%时,以"0表示,如OCrl 8.

当含碳量≤0.03%时,以llOOu表示,如

OOCrI 8Ni10.



两位数字表示平均含碳 量的万分之几,如ZG25.




钢中的杂质及合金兀素

—、杂质元素对性能的影响

钢中的杂质一般是指MnSiPSO是由原料带 入或脱氧残留的元素。

• 1Mn: <0.8%时为杂质是有益元素。

作用为:

①强化铁素体;

②消除硫的有害作用。

作用为:            一

•①强化铁素体;

•②增加钢液流动性。

I

4荃E ɑɪH

•常以FeS形式存在。易与Fe在晶

界上形成低熔点共晶(985oC),热 加工时(1150^1200oC),由于其 焰化而导致开裂,称热脆性.

•钢中的硫应控制在0.045%以下.

MnPI;肖除硫的有害作用,

FeS + Mn Fe + MnSf

MnS 熔点高(1600oC)O

4P:也是有害元素


• ∙中的MnS夹杂



能全部溶入铁素体中,使她瘁雌迎通會

钢在常温下硬度提高,塑 性、韧性急剧下降,称冷 脆性。

冷脆性于1938年冬发生断裂坠入河


• P—般控制在0.045%以下.


. 5、气体元素

N:室温下N在铁素体中溶 解度很低,钢中过饱和N在常 温放置过程中以FeNF&N形 式析出使钢变脆,称时效脆化.

TiVAl等元素可使N固定 消除时效倾向。

O:氧在钢中以氧化物的形 式存在,其与基体结合力弱, 不易变形,易成为疲劳裂纹源.


钢中TiN夹杂


Def WD I---------1 2μm

BSE 9 9 2386 LUS


钢中氧化物夹杂


H:常温下氢在钢中的溶解度也很低。当氢在钢 中以原子态溶解时,降低韧性,弓I起氢脆。

当氢在缺陷处以分子态析出时,会产生很高内压, 形成微裂纹,其内壁为白色,称白点或发裂。


二、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㈠对钢中基本相的影响

. 1、溶于铁素体,起固溶强 化作用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及过剩 的碳化物形成元素都溶于 铁素体,形成合金铁素体.


• SiMn对强度、硬度提 高显著。CR Ni在适当范 围内提高韧性。

• 2、形成碳化物,起强化相作用

合金元素与碳的亲和力从大到小的序为:

TiNbX VWS MOX CR MnV Feo

TiX Nb. V


为强碳化物形成 元素,碳化物的 稳定性、熔点、 硬度、耐磨性高, 如TiCVC等。

• (2) WMoCr为中碳化物形成元素,碳化物的稳 定性、熔点、硬度、耐磨性较高,如WzC等。

MnS Fe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碳化物的稳定性 熔点、硬度、耐磨性较低,如FegCMo


结构钢

对结构钢的性能要求为:

使用性能以强韧性为主。

工艺性能以可焊性、淬透 性为主。

合金结构钢除少量为中咼 合金钢外,都是低合金钢.


_、碳素结构钢

. 3、热处理:不进行专 门热处理,热轧空冷态 下使用。

• 5、用途

常以热轧板、带、棒及型 钢使用,用量约占钢材总 量的70%

用于建筑结构r适合焊接




抑接、栓接等。



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 1、性能要求

.⑴高强度及足够韧性。


⑵良好的焊接性能。

.⑶良好的耐蚀性及低 的韧脆转变温度。

. 2、成分特点

⑴低碳:≤0.2%C.

⑵合金元素:主要是Mn,还有少量VTiNb等。

Mn的作用是强化铁素体;增加珠光体的量。

VTi. Nb等起细化晶粒和弥散强化作用。

③另夕卜加CuP可提高耐蚀性;加RE可提高韧性、 疲劳极限,降低冷脆转变温度。

少数可用正火+高温 回火处理。

F+P

• 5、用途:

三、渗碳钢

制造渗碳零件的钢种。

.⑵良好的热处理性能, 如淬透性和渗碳能力。


. 2、成分特点

⑴低碳:

0.1~0.25%C

⑵合金元素作用:

①提高淬透性:

CrMnNiB

.②强化铁素体:

CrS Mrk Ni

③细化晶粒:

WMoTiV


3、热处理特点

渗碳件的加工工艺路线为:下料一锻造一正火

T机加工—渗碳T淬火+低温回火

正火目的为调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

淬火温度一般为

Ac1 + 30-50oCo

4、使用状态下组织 心部:M+F


表层:M回+颗粒状碳化物+A(少量);


中淬透性钢:

20CrMnTio 用 于中等载荷的 耐磨件,如变 速箱齿轮。

高淬透性钢:

18Cr2Ni4WA.

用于大载荷的 耐磨件,如柴 油机曲轴。

汽车变速箱齿轮



四、调质钢

调质后使用的钢种。

• 1、性能要求

⑴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⑵良好的淬透性。



. 2、成分特点

⑴中碳:0.3~0.5%C


⑵合金兀素作用: ①提高淬透性:MnSi. Cr NL

B

②强化铁素体:MnSL Cr Ni

③细化晶粒:TL V


④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WMO

• 3、热处理及组织特点

调质件的加工工艺路线为:下料T锻造T退火-粗 加工一调质青加工一装配

调质目的:获得良好综合力学性能

使用状态下的组织为:S


为提高表面耐磨性,调质后可 进行表面淬火或氮化。



• 4、常用钢号及用途

低淬透性钢:

DO<30~40mm,常 用4540Crf用于 制造较小的齿轮、辄 螺栓等。

.中淬透性钢:

DO ≈40~60mm, 常用40CrNif用于制 造大中型零件。

柴油机凸轮轴




五、弹簧钢

制造弹簧或类似性能零件 的钢种。

弹簧是利用弹性变形储存 能量或缓和)中击的零件。

⑴高的。5σ5∕σb;

高的。一1足够的韧性

2、成分特点

⑴中咼碳:

碳素弹簧钢为0∙6~0.9%C 合金弹簧钢为 0.45~0.7%C

⑵合金兀素作用:

. 3、热处理及组织特点

⑴冷成型弹簧:冷拔-' 冷成型-定型处理 (250-300oC)O

用于 <仞Omm弹簧Q

.⑵热成型弹簧:

热成型一淬火+中温回火

使用状态下的组织:T


汽车板簧淬火线


• 4、弹簧的表面质量

弹簧的表面质量对其 寿命影响很大。

提高表面质量的方法:

①防止表面脱碳;


②避免表面缺陷;

③进行喷丸处理,使表 面产生压应力。


六、滚动轴承钢

用于制造轴承套和滚动体的专 用钢种。

• 1、性能要求

轴承工作时,承受接触应力(达 30003500MPa)、周期性交变 载荷(频率达数万次/分)和摩擦。

⑴高而均匀的硬度和耐磨性。

⑵高的%和接触疲劳强度。

⑶足够的韧性、淬透性和耐蚀性.


• 2、成分特点

⑴ 高碳:0.951.10%C


⑵合金元素:以C「为主,


加入MnSiO

是提高淬透性

• 3、热处理和组织特点


滚动轴承钢是过共析钢。

⑴热处理:

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

⑵组织:


M回+颗粒状碳化物

+A'(少量)

淬火后进行冷处理

(-60-8CrC),可以

减少A'、稳定尺寸

• 4、常用钢号及用途


应用最广的是GCr15,大量用于大 中型轴承;

大型轴承用GCr15SiMno

这类钢还可用于制造模具、量具等.


• 5、用途:

三、渗碳钢

制造渗碳零件的钢种。

.⑵良好的热处理性能, 如淬透性和渗碳能力。


. 2、成分特点

⑴低碳:

0.1~0.25%C

⑵合金元素作用:

①提高淬透性:

CrMnNiB

.②强化铁素体:

CrS Mrk Ni

③细化晶粒:

WMoTiV


3、热处理特点

渗碳件的加工工艺路线为:下料一锻造一正火

T机加工—渗碳T淬火+低温回火

正火目的为调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

淬火温度一般为

Ac1 + 30-50oCo

4、使用状态下组织 心部:M+F


表层:M回+颗粒状碳化物+A(少量);


中淬透性钢:

20CrMnTio 用 于中等载荷的 耐磨件,如变 速箱齿轮。

高淬透性钢:

18Cr2Ni4WA.

用于大载荷的 耐磨件,如柴 油机曲轴。

汽车变速箱齿轮



四、调质钢

调质后使用的钢种。

• 1、性能要求

⑴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⑵良好的淬透性。



. 2、成分特点

⑴中碳:0.3~0.5%C


⑵合金兀素作用: ①提高淬透性:MnSi. Cr NL

B

②强化铁素体:MnSL Cr Ni

③细化晶粒:TL V


④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WMO

• 3、热处理及组织特点

调质件的加工工艺路线为:下料T锻造T退火-粗 加工一调质青加工一装配

调质目的:获得良好综合力学性能

使用状态下的组织为:S


为提高表面耐磨性,调质后可 进行表面淬火或氮化。



• 4、常用钢号及用途

低淬透性钢:

DO<30~40mm,常 用4540Crf用于 制造较小的齿轮、辄 螺栓等。

.中淬透性钢:

DO ≈40~60mm, 常用40CrNif用于制 造大中型零件。

柴油机凸轮轴




五、弹簧钢

制造弹簧或类似性能零件 的钢种。

弹簧是利用弹性变形储存 能量或缓和)中击的零件。

⑴高的。5σ5∕σb;

高的。一1足够的韧性

2、成分特点

⑴中咼碳:

碳素弹簧钢为0∙6~0.9%C 合金弹簧钢为 0.45~0.7%C

⑵合金兀素作用:

. 3、热处理及组织特点

⑴冷成型弹簧:冷拔-' 冷成型-定型处理 (250-300oC)O

用于 <仞Omm弹簧Q

.⑵热成型弹簧:

热成型一淬火+中温回火

使用状态下的组织:T


汽车板簧淬火线


• 4、弹簧的表面质量

弹簧的表面质量对其 寿命影响很大。

提高表面质量的方法:

①防止表面脱碳;


②避免表面缺陷;

③进行喷丸处理,使表 面产生压应力。


六、滚动轴承钢

用于制造轴承套和滚动体的专 用钢种。

• 1、性能要求

轴承工作时,承受接触应力(达 30003500MPa)、周期性交变 载荷(频率达数万次/分)和摩擦。

⑴高而均匀的硬度和耐磨性。

⑵高的%和接触疲劳强度。

⑶足够的韧性、淬透性和耐蚀性.


• 2、成分特点

⑴ 高碳:0.951.10%C


⑵合金元素:以C「为主,


加入MnSiO

是提高淬透性

• 3、热处理和组织特点

滚动轴承钢是过共析钢。

⑴热处理:

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

⑵组织:


M回+颗粒状碳化物

+A'(少量)

淬火后进行冷处理

(-60-8CrC),可以

减少A'、稳定尺寸


• 4、常用钢号及用途

应用最广的是GCr15,大量用于大 中型轴承;

大型轴承用GCr15SiMno

这类钢还可用于制造模具、量具等.



七、耐磨钢

是指在冲击载荷作用下 发生冲击硬化的高镐钢.

只有ZGMnl3 一个钢号

• 1、成分特点

⑴ 高碳:1.01.3%C

以保持高耐磨性。

⑵高锭:11-14%Mn 以保证形成奥氏体组织.

• 2、热处理及组织

铸态组织为奥氏体+ 碳化物,性能硬而脆

热处理釆用水韧处 理。即将钢加热到 IIOOoC,使碳化物 溶入奥氏体,并进 行水淬。

*室温组织为过饱和 单相奥氏体。


高镒钢铸件



• 3、使用及用途

水韧处理后,韧性高,硬度低. 使用时必须伴随着压力和冲击 作用。

在压力及冲击作用下,表面奥 氏体迅速加工硬化,形成马氏 体并析岀碳化物,使表面硬度 提高到HB500~550,获得高耐 磨性。而心部仍为奥氏体组织, 具有高耐冲击能力。




高铳钢广泛用于既要求耐磨又


要求耐冲击的零件。如拖拉机


的履带板、球磨机衬板、破碎


机牙板、挖



掘机铲齿和



铁路辙岔等.



挖掘机铲齿


铁路辙岔


工具钢

按用途分为:

刃具钢

模具钢

量具钢




㈠性能要求

高碳(0.65 1.35%C)

随含碳量提高,碳化物 量増加,耐磨性提高, 但韧性下降。



• 2、热处理及组织

⑴热处理:正火+球化 退火+淬火+低温回火

球化退火目的:

①降低硬度,便于加工;

,②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⑵使用状态下的组织:

M回+颗粒状碳化物

+A'(少量)


.由于碳工钢热硬性、淬透性差,只用于制造小尺寸 的手工工具和低速刃具。

.⑴高碳0.701.5%C

⑵合金元素作用

①提高淬透性:Cr

②提高热硬性、耐磨性:

WMoV


• 3、加工与热处理

加工工艺路线:下料一锻造一退火T机加工T淬火 一回火一磨削

高速钢是莱氏体


钢,其铸态组织

为亚共晶组织,

由鱼骨状莱氏体

与树枝状M+T

成,脆性大且无

法热处理改善。

⑴ 锻造目的:打碎粗大的鱼骨状碳化物,使其均

匀分布于基体中。

⑵退火目的:


降低硬度,便于切加 工;

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退火后组织:

S+颗粒状碳化物

⑶淬火目的:获得 高合金元素含量的 马氏体。因此淬火 温度高(>1200OC)O


W18Cr4 V钢的淬火组织


淬火后组织:

M+未溶碳化物

(10%)+A'

(20%)



(4)回火目的:王要





为减少A, o消除内 应力、稳定组织。

常用5605C三次回火. 回火时的组织变化:

①析出WM。、V





LEE W ssQcEe--

高速钢硬度与回火温度关系


的碳化物,产生二次硬化。

②碳及合金元素含量下降,MS点上升,回火冷却 时,A,转变为M

每次回火加热都使前一次的淬火马氏体回火C

W18CM V钢热处理工艺示意图

,Ww



550-570


550-570


4、使用状态下组织

M回+颗粒状碳化物+A'

(少量)


不同状态TW18Cr4V的组织




• 5、常用钢号及用途

常用钢号为 W18Cr4V(18-4-1) W6 Mo5Cr4V2 (6-5-4-2)


用于高速切削刃具,如车刀、 刨刀、铳刀、钻头等。


—、模具钢

用以制造冷热模具的钢种.

㈠冷作模具钢

制造金属冷成型模具钢种.

1、性能要求

(1)高硬度和耐磨性。

⑵ 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⑶良好的工艺性能(淬透 性、切削加工性等)


• 2、常用钢种

⑴小尺寸、形状简单、受力 不大的模具,可用碳素工具 钢和低合金工具钢制造。

⑵截面、受力大的冷模具 用Cr12型冷作模具钢制造.


①成分特点:高碳(1.42.3%C);高铭(11.513%Co

合金元素作用:

C「提高淬透性;

MoV提高耐磨性,细化晶粒。


②加工及热处理:Crl2型模具钢也是莱氏体钢,需进 行锻造、退火,目的同高速钢,

最终热处理为:

淬火+低温回火

使用状态下的组织:M回+颗粒状

碳化物+A'(少量)

③常用钢号为Crl2Cr12MoVo用于制造 冷冲模、挤压模等。

㈡热作模具钢 制造使加热金属或液 态金属成型模具钢种.

1、性能要求

⑴高温下良好的

综合力学*生能。

⑵抗热疲劳性能。

⑶高的淬透性和良好 的导热性。




• 2、常用钢种

⑴热锻模钢

5CrNiMo> 5CrMnMo

前者用于大型热锻模, 后者用于中小型热锻模'

成分特点、合金元素作 用及热处理同调质钢。

使用状态下的组织:S


凸缘模



⑵压铸模钢

典型钢号是3Cr2Λ∕8V.

中碳(0.30.4%C),合金元素作用同

高速钢.ΛΛ C「提高抗热疲劳性能.

淬火+回火后组织:

M回+颗粒状碳化物+A'(少量)

压铸匸艺



汽车四缸压铸模

三、量具钢

制造各种量具用钢。

如千分尺、卡尺、块 规、塞规等。




• 1、性能要求

量具在使用过程中与被测零 件接触,承受摩擦和冲击。

⑴高硬度和耐磨性。

⑵高的尺寸稳定性。


⑶足够的韧性




中碳钢表面淬火

⑵碳素工具钢、低合 金工具钢

两者用于尺寸小、形 状简单、精度要求不 高的量具。


⑶滚动轴承钢、冷作模具钢。用于制造精密量具.

⑷ 不锈钢用于制造接触腐蚀介质的量具。

• 3、量具钢的热处理特点

⑴淬火前预备热处理采用球化退火或调质处理。

⑵下限温度淬火及冷处理。目 的是减少A, O

,⑶长时间低温时效,以消除内 应力,降低马氏体的正方度。



特殊性能钢

特殊性能钢是指 具有特殊物理、 化学性能的钢C 本节只介绍不锈 钢和耐热钢。


一、不锈钢

在腐蚀介质中具有耐 蚀性能的钢。

㈠金属的腐蚀

金属的腐蚀分化学腐 蚀和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非电解质中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是有 电流参与作用的腐蚀。


防止(电化学)腐蚀的措施:

①获得均匀的单相组织。

②提高合金的电极电位。

③使表面形成致密的钝化膜。





工业发达国家每年金属腐蚀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NP 4%左右。中国每年腐蚀 的损失至少到400亿元以上

㈡不锈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①形成稳定致密的C2O3氧化膜

Cr含量大于13%时,形成单相 铁素体组织。

③提高基体电极电位

晶间腐蚀是沿晶粒周界发生腐蚀的现象,危害很大

它是由于Cr23C6析出于晶界,使晶界附近Cr含量降 到12%以下,在介质作用下发生强烈腐蚀。

TiNb则先于CrC形成不易溶于奥氏体的碳化

钢号

钢种

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

热处理特点

使用状态下组织

Q345

低合金局强 度结构钢

Mn:强化F,增加P量,降 低冷脆转变温度____

热轧空冷

F+P

65Mn

弹簧钢

Mr1提高淬透性,强化F

淬火+中温回火

T_________________

ZGMnl3

耐磨钢

Mn:获得单相A组织

水韧处理

表:M+碳化物  心:A

20Cr

渗碳钢

Cr:提高淬透性,强化F

渗碳+淬火中低 温回火

表:M回+颗粒状碳化枷A 心:M+F

40Cr

调质钢

Cr:提高淬透性,强化F

调质处理

S_______________

9SiCr

低合金工具钢

Cr:提高淬透性

洋火+低温回火

M回+颗粒状碳化物WV

(少量)_____________

GCr15

滚动轴承钢

Cr:提高淬透性,耐磨性、

耐蝕性________

祥火+低温回火

M回+颗粒状碳化物+A'

(少量)_____________

ICIi3

马氏体不锈钢

Cr:提髙耐蚀性

淬火+髙温回火

S________________

5CrNiMo

热作模具钢

CrNi:提高淬透性.强化F

M。:防止高温回火脆性

淬火+髙温回火

S

Cr12MoV

冷作模具钢

M。:细化晶粒,提高耐磨性

淬火+低温回火

M回+颗粒状碳化物+A' (少量)_____________

W18Cr4V

高速钢

V:提高耐磨性、热硬性

淬火+低温回火

M回+颗粒状碳化物+A'

(少量)_____________

1Cr18Niθ*Π

不锈钢

Ti:防止晶间腐蚀_____

固溶处理

A

1

高速钢不标含碳量,如

W6Mo5Cr4V2(0.85%C).

• 6、不锈钢和耐热钢

含碳量+合金元素符号+该元素百分含量+ 含碳量以千分之一为单位。

含碳量的表示方法为:

①当平均含碳量

ZLOO%时’用两位数 字表示,WllCrI7(平 均含碳量为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