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35.240.15
T 35
^綜蒸縁沮陵綵:舟爲:•:密・・:::・^^ ∕⅜iiiiιO⅜Mil∣p⅜
∖∙.∙---L-. I .
∖ -ɪ, —ʌ [ .................. ɪ
^liHlbiMItoF
GB/T 35789.1—2017
机动车电子标识通用规范 第1部分:汽车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Of motor vehicles— Part 1: AUtOmObiIe
2017-12-29 发布
2018-07-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卷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 35789≪机动车电子标识通用规范》拟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汽车;
—第2部分:摩托车;
——第3部分:挂车; 本部分为GIVT 35789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清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并归IL
本部分起草单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硏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 计有限责任公司、无锡键桥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睿芯联 科(北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道路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木部分主要起草人:王长君、孙正良、黄金、高林、梁浩、胡家彬、张建、王军利、管超、李强、蒋虎、 朱剑欣、江帆、张小东、林万华。
学兔兔 www. bzfxw. COm
1范围
GB/T 35789的本部分规定了安装在汽车上基于超高频无线射频识別技术的机动车电子标识的要 求、试验方法、质量评定程序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安装在:汽车上基于超高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机动车电子标识的设计、牛产、试验和 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变件的应用是必不川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变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単)适用于本文件n
GBz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lVT 24 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低温
GB/Γ 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股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 T 2423.3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M恒定湿热试验
GWT 2423.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臆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H和导则*冲击
GwT 2423.6电「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h和导则:碰撞
GIVT財23.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王弦)
GB/T 2123.17 电I 一屯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幻盐雾
GB/T 2423.24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SL模拟地面卜的太阳辐射及其试验导则
GB/T 2792-2(H I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GIVT 282&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1857,3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
GB 1 1643 公民身份号码
GB/Γ ] 16 19厚膜集成电路用氧化铝陶瓷基片
GB/T 19931- 2005 道路车辆 静电放电产生的屯骚扰试验方法
GB/T 2612G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铭、多浪联苯和多溟二苯醍)的测定
Gli/T 26572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B/T 29768— 2013 信息技术 射频识别 800 900 MHz ⅛中接口协议
GB/T 35102-2017信息技术 射频识别8()0,900 MHZ空中接I丨符合性测试方法
GB/T 35786机动中电子标识读写设备通用规范
GB/T 35790.1机动车电子标识安装规范 第I部分;汽车
GΛ∕T 16.3-2012道路交通管理信息代码 第3部分:机动乍使用性质代码
GAU Tl6.4—2(〕" 道路交通管理信息代码 第4部分:机动车车辆类型代码
GA/T 16.7-2012道路交通管理信息代码 第7部分:机动车号牌种类代码
(;A 36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
JESI)22-All7C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编程「擦除耐久性和数据保存试验(ElCCtHCCllly
GB/T 35789.1—2017
EraSablC PrOgranlmabIC RoM (EEPROM)PrOgranI/Erase EIidUranCe and Dala RetCnIiOn StrCSS Test )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动车电子标识 electronic IdtIntIfiCaIIOiI Or motor VehiCIe
用于识别机动车身份,嵌有超高频无线射频识别芯片并存储机动车登记信息、行业应用信息等佶息 的载体,
3.2
芯片标识符 ChiP identifier
标识机动车屯子标识芯片唯一性的代码。
3.3
芯片标识符区 ChiP identifier data bank
芯片中存储芯片标识符的区域。
3.4
机动车登记信息区 VehkIe registration data bank
芯片中存储机动车登记信息的区域口
3.5
用户区 IlSer data b^nk
芯片中存储行业应用信息的区域ŋ
3.6
安全区 SeCnriIy data bank
芯片中存储身份鉴别密钥ML动车登记信息区和用户区的读(写)权限及口令信息的区域,
3.7
识读距离 read distance
读写设备有效识读机动车电子标识时,读写设备天絞单元几何中心和机动车电子标识几何中心之 冋的最大水平距离.
3.8
写距离 Write distance
读写设备有效写入机动车电子标识时,读写设备天线单元几何屮心和机动车电子标识几何屮心之 间的最大水平距离*
4要求
4.1基本要求
4.1」空中接口协议
空中接口协议应符合GE/T 29768—2013的要求.表8中•'分类命令”除外* I _作频率为920 MHz-925 MHZtI
4.1.2读写灵敏度
数据读取灵敏度小于或等丁 一17 dBm.数据写入灵敏度小于或等于一U dBm.
4J.3存储容量
存储容量应大于或等于2 {同8位,
4.1.4存储分区
机动车电子标识应包含I个芯片标识符区、I个安全区、1个机动车登记信息区以及至少5个用户 区等存储分区。各存储分区的存储容量见表1。各存储分区应符合以卜要求:
a) 芯片标识符区存储的信息包含芯片标识符(空口协议标识码、厂商识别代码、序列号)和冗余校 验位。
b) 安全区存储的信息包括身份鉴别密钥、机动萍登记信息区和用户区的读(写)权限及丨1令信息。
C)机动车登记信息区存储的信息包含机动车登记编号(号牌号码)、号牌种类、车辆类型,使用性 质和标识序列号.编码方法见附录Ao
d)用户区的存储信息由应用行业主管部门确定。
表1存储容量 单位为位
存储分区. |
存储容量 |
芯片标识符区 |
64 |
安全区 |
≥ 336 |
机动车登记信息X |
湿 |
用户区1 |
224 |
用 PJK 2 |
208 |
用■■ 3 |
208 |
用户区1 | |
用户区5 |
MO8 |
4.1.5数据保持时间
数据保持时冋应大于或等干20年。
4.1.6数据可擦写次数
数据可擦写次数应大于或等于10万次,
4.1.7静态识读距离
挣态识读距离应大于或等于12 m.
4.1.8 静态写距离
静态写距离应大于或等于S mα
4.1.9动态识读性能
汽车行驶速度小于或等于15。km/h时,能识读芯片标识符区和机动车登M信息区的信息;汽车行
驶速度在150 km∕h~200 km/h范围吋,能识读芯片标识符区的信息•
GB/T 35789.1—2017
4.2物理特性
4.2.1 外观和结构
机动车电子标识外观和结构应符合以卜要求:
q 外观完整、无破损、天折痕、无叫显凸起,
b)表面义字和图形完整、清晰.
C)外观标志包含名称、标识序列号和注意事项,
d)正而“汽车电了•标识"的字体样式及外观见附录B屮图B.E
C)反而'•汽车电子标识”的字体为16磅黑体.颜色为白色广注意事项M勺字体为10磅黑体•颜色 为黑色广Nq.”及序列号字体为1。磅黑体.颜色为黑色;其他文0的字体为8磅宋体,颜色为黑 色。外观见附录B中图B.2o
f)山粘胶层、基板、外壳三层组成口結构图见附录B中图B・:L
4.2.2材料
机动车电了标识的各层材料符合以下要求:
a) 粘胶层宜采用丙烯酸类胶粘剂.厚度丄5 mm +OtI mm■剥离损度不小于2 N/πιmi
b) 基板应采川标识为A 96-065-11-075^合GBT 1L619要求的氧化铝陶瓷。基板上的天线宜 采用银浆印刷并烧结的丁艺,
C)外売应釆用聚碳酸酯材料。
4.2.3 外廓尺寸
机动车屯子标识的外廓尺寸见附录B中图E.4.基板的外廓尺寸见附录B中图
4.2.4剥离强度
粘贴在玻璃上的机动车电子标识,在侧边沿施加19.6 N的剥离力后应不松动.并能正常工作,
4.2.5防拆移复用性能
安装后的机动车电子标识应具备防拆移复用特性•应不能被完整拆除,拆下的残缺机动车电子标识 应不能正常I:作。防拆移复用设计参见附S C.
4.3环境适应性
4,3.1气候环境
¢3.1.1温湿度
温湿度适用性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温湿度适用性
温度 r |
I 工作 I 贮存运输 |
— 一 IOTiO |
相对湿度 |
工作 |
W%T3%CS V) |
贮存运输 |
4.3.1.2太阳辐射
按GB/T 2423.24规定的条件进行太阳辐射试验后,机动车电了-标识表而不应起皱、龟裂、褪色.并 能正常I-作.
4.3.1.3 盐雾
按GB/T 2423.3规定的条件进行盐雾试验后,机动车电子标识应能正常工作。
4.3.2机械环境
4,3.2.1 振动
按表3规定的条件进行振动试验后.机动车电子标识应能正常I:作,
表3振动试验条件
试验项目 |
试骤内容 |
参数 |
初始刑I最后振动响应检査 |
频率½ffl∕IIκ |
5-200 |
扫频速度/( OcI/iɪiin) |
≤1 | |
⅛∣i⅛K∕(m∕s2) |
ʒ | |
定频耐久试验 |
加速度/√m∕s2) |
ʒ |
持续时间/ nι i rι |
30÷ I | |
扫頻耐久实验 |
频率范闱/II, |
5 — 200 |
I 扫頻速度./( QCt∕lιnin) |
≤1 | |
Jta速度《(rn∕sfi ) |
3 | |
循師次数 |
5 |
4.3,2.2 冲击
按表1规定的条件进行冲击试验后,机动车屯子标识应能正常I:作.
表4冲击试验条件
峰値加速度 m/s^ |
波■持续时间 ms |
冲击波形 |
300 |
11 |
半正一弦波 |
4.3,2.3 碰撞
按表S规定的条件进行模拟碰撞试验后「机动车屯子标识应能正常工作■
表5碰撞试验条件
峰值加速度 ∏i / S : |
波形持续时间 IIIS |
碰撞次数 |
碰撞波形 |
Iijij |
项 |
1 000 |
半正弦波 |
GB/T 35789.1—2017
4.3.2.4 运输包装件跌落
按表6规定的条件及GB/T 4857.3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运输包装件进行跌落试捡后,包装内的机动 车电子标识应不损坏并能正常T作.
表6跌落试验条件
包装件质量〔m) 就 |
跌落高度 mm |
m ≤ 15 |
1 .:)00 |
8(H) |
4.4静电放电抗扰度
按GB/T 19951-2005规定的严酷程度等级为∏级的试验条件进行试验后.机动车电子标识应能 正常T作。
4.5 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机动车电子标识中限用物质的限量应符合GB/T 26572的要求*
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除有规定外•所有试验均应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a) 温度:N eC-35 °C;
b) 相对湿度:25%~75%;
C) 大气压kPa—106 kPa;
d)电磁干扰:92,;)MHgf∙925 MHZ频段范围内辐射干扰信号场强应小于37 dl⅛√V∕mD
5.2试验环境配置
试验设备和仪器应按图1所丕的配置进行连接。
机动车 电子标识
图1设备和仪器连接示意图
除有说明外,试验所使用的设备和仪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基准读写单元符合GIVT 35786的要求.输出功率为26 dBmo
b) 定向耦合器选用阻抗为50 Q的三端口器件。在试验所采用的频率范围内,定向耦合器端口电 压驻波比不大于1.2 : 1,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不大于10 dB.带内不平坦度不大于0.5 dB0
C)天线单元采用线极化天线,增益为10 dBi,阻抗为50。。
d) 馈线功率损耗小于或等于1 dB,阻抗为50
e) 频谱分析仪的分辨率带宽可调范围大于1 kHz〜1 MHz.视频带寛可调范围大于10() HZ〜 1 MHz,最小频宽支持8倍数据速率。试验时使用最大峰值进行检波.能使用IkHZ分辨率带 宽试验高于频谱分析仪噪声电平3 clB的幅度信号或噪声;能以土2 dI3准确度试验与当前信号 10 kHz频率的偏差、比当前信号电平高90 dB的信号;频率标记读精确度在子带隔离±2%范 围内.能实现士IdB的相对幅度试验以及能够显示分辨频率偏差为IkHZ的两个信号。
D 对需要将机动车电子标识安装到实际车辆上进行试验的,应按图2所示进行布置。天线单元 安装在龙门架上,天线单元下沿距离地而垂直高度Ih为5.5 m±0.15 m。待测机动车电子标 识应粘贴在试验车辆电波窗口位置处,几何中心距离地而垂直高度H2为1.35 m±0.15 m,与 水平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60 ∖Ll为待测机动车电子标识与天线单元儿何 中心冋的水平距离,安装方式见GB/T 35790.1 o试验车辆行驶方向应正对天线单元。
图2室外试验布置图
5.3试验项目
5.3.1空中接口协议
按GB/T 35102—201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4.1.1的要求。
5.3.2读写灵敏度
5.3.2.1 试验环境
应在电波暗室中进行,待测机动车电子标识应居中粘贴在边长大于或等于10 Cm的方形玻璃上。
5.3.2.2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如下:
a) 按图3连接试验系统;
b) 将待测机动车电子标识贴于玻璃上,并固定至距天线单元水平距离2 m处;
C)设置基准读写设备工作频率为920.125 MHz;
d)设置基准读写设备输出功率至最小值;
C)基准读写设备向机动车电子标识发送数据读命令,并逐步加大输出功率,直到机动车电子标识 能正确响应,使用场强仪测量并记录机动车电子标识放置处的工作场强;
f) 设置基准读写设备输出功率至最小值;
g) 基准读写设备向机动车电子标识发送数据写命令.并逐步加大输出功率,直到基准读写设备能 接收到数据成功写入的响应.使用场强仪测量并记录机动车电子标识放置处的工作场强;
h) 设置基准读写设备工作频率为924.875 MHz,重复步骤d)、c)、f)、g)。
记录机动车电子标识最小工作场强.按负载阻抗为50。,将场强等效转换为功率(dBm),判断是否 符合4.1.2的要求。
基准读写単元
场强仪
电波暗室
图3电波暗室试验连接示意图
5.3.3存储容量及分区
存储容是及分区试验步骤如下:
a) 按图1连接试验系统;
b) 基准读写设备驱动待测机动车电子标识处于会话状态,记录机动车电子标识是否成功返冋芯 片标识符;
C)分别向机动车登记信息区和各用户区循环写入随机数.直到各分区存储弄被写满为止;
d) 分别读取机动车登记信息区和各用户区数据,直到数据完全读取为止;
e) 比较各分区写入数据和读出数据是否一致,并记录比较结果。
记录机动车登记信息区及各用户区写入数据及读取数据,并根据试验记录判断是否符合4.1.3、
4.1.4的要求。
5.3.4数据保持时间
审査生产企业提供的机动车电子标识内嵌芯片数据保持时间试验报告,判断是否符合4.1.5的要 求。试验报告中的试验方法应符合JESL)22-A117C中第4章的规定,温度为150 °C,时冋为1 OOO h°
5.3.5数据可擦写次数
数据可擦写次数试验步骤如下:
a) 按图1连接试验系统;
b) 基准读写设备驱动待测机动车电子标识处于会话状态;
C)随机选择机动车登记信息区或用户区的连续16位存储区域作为读写试验区域;
d) 向试验区域写入16位随机数A ;
e) 从试验区域读取16位数据比较人和B是否一致并记录比较结果;
f) 将随机数按位取反得到数据A'并写入试验区域;
g) 从试验区域读取16位数据,比较A'和是否一致并记录比较结果;
h) 重复步骤d)、e)、f)、g)直到写入数据与读取数据不一致或擦写次数达到IO万次。
根据试對记录判断是否符合4.1.6要求。
5.3.6静态识读距离
静态识读距离试验步骤如下:
a) 按图2连接试验系统;
b) 选择机动车登记信息区为试验分区;
C)向待测机动车电子标识的试验分区写入16位随机数A ;
d) 将试验小客车行驶至机动车电子标识距天线单元水平距离LI为20 m处,然后向龙门架以小 于或等于5 km/h行驶速度靠近;
e) 读取试验分区16位数据比较A与B是否一致,记录比较结果;
f) 重复步骤el)ʌe)直至机动车电子标识与天线单元水平距离LI为12 m;
g) 重复步骤C)〜f)三次。
根据试验记录判断是否符合4.1.7的耍求。
5.3.7 静态写距离
静态写距离试验步骤如下:
a) 按图2连接试验系统;
b) 选择机动车登记信息区为试验分区;
C)将试验小客车行驶至机动车电子标识距天线单元水平距离LI为10 m处,然后向龙门架以小 于或等于5 km/h行驶速度靠近;
Cl)向试验分区写入16位随机数A ;
e) 读取试验分区16位数据比较人与B是否一致,记录比较结果及妇值;
f) 重复步骤c)、d)、e)直至机动车电子标识距天线单元水平距离LL为6 m;
g) 重复步骤C)〜f)三次。
根据试验己录判断是否符合4.1.8的要求。
5.3.8动态识读性能
动态识读性能试验步骤如下:
a) 按图2连接试验系统;
b) 试验车辆以150 km∕h÷5 km/h的行驶速度从龙门架前方20 m至龙门架正下方区域通过;
C)读取机动车电子标识芯片标识符区和机动车登记信息区的数据.记录试验结果;
CI)试验车辆以200 km∕h÷5 km/h的行驶速度从龙门架前方20 m至龙门架正下方区域通过;
e)读取机动车电子标识芯片标识符区的信息,记录试验结果。
根据试验汜录判断是否符合4.1.9的要求。
5.3.9外观和结构
使用目测法对机动车电子标识外观和結构进行观测,并记录观测结果。根据观测记录判断是否符 合4.2.1的要求。
5.3.10 材料
材料试验步骤如下:
a) 市查生产厂家出具的产品技术规格说明书,记录机动车电子标识粘胶层、基板、外壳等材料;
b)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机动车电子标识粘胶层材料的厚度,记录测量结果;
C)按GB/T 2792-2014中第7章规定的方法对粘胶层进行剥离强度测定,记录测量结果。 根据试验记录判断是否符合4.2.2的要求。
5.3.11外廓尺寸
外廓尺寸试验步骤如下:
a)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机动车电子标识的长度、宽度和厚度.记录测量结果;
b) 使用量角器测信机动车电子标识的倒角圆弧半径,记录测量结果。
根据试對记录判断是否符合4.2.3的要求。
5.3.12 剥离强度
剥离强度试验步骤如下:
a) 将机动车电子标识粘胶层离型纸撕离,并将试验用细线(线径小于或等于0.4 mm,线长大于
1 m)拉直后平行粘贴在距离机动车电子标识粘胶层短边沿2 mm处;
b) 将机动车电子标识粘贴在方形玻璃上方,并用手掌轻轻按压后放置2 h;
C)按图4要求.将玻璃粘贴机动车电子标识面朝下放置在托架上方,将细线打结后挂上质量为
2 kg的Et码;
CI)放置10 min后取下破码,观测机动车电子标识是否有松动、外壳开裂等现象并记录;
e)按5.3.2的要求试验读写灵敏度O
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是否符合4.2.4的要求。
图4剥离强度试验布置图
5.3.13防拆移复用性能
防拆移复用性能试验步骤如下:
a) 按GB/T 35790.1的要求将机动车电子标识粘贴在玻璃上;
b) 使用直径为0.4 mm的金属丝沿机动车电子标识与玻璃间的粘胶层进行切割,直至机动车电 子标识完全从玻璃上拆离;
C)通过日测法观测拆离机动车电子标识的陶瓷基板是否开裂或破碎;
CI)按图2连接试验系统,并将拆离的机动车电子标识用胶带纸粘贴在试验车辆电波窗口;
e) 駆动基准读写设备读取机动车电子标识芯片标识符;
f) 将试验车辆行驶至机动车电子标识距天絞单元水平距离Ll为20 m处,然后向龙门架以小于 或等于5 km/h行驶速度靠近,直至完全通过龙门架;
g) 记录基准读写设备成功读取机动车电子标识芯片标识符的次数。
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是否符合4.2.5的要求。
5.3.14 温湿度
5.3.14.1工作温度
工作温度试验步骤如下:
a) 将受试样品粘贴在边长大于10 Crn的方形玻璃上。
b) 按图5要求将基准读写设备和受试样品放置到高低温试验箱内。
C)按GB/T 2423.1“试验Ab”要求试验工作温度下限.严酷程度取表2规定的.工作温度下限值。 控制基准读写设备持续读取受试样品的芯片标识符2 h,记录试验结果。
d) 按GB/T 2423.2“试验Rb”要求试验工作温度上限,严酷程度取表2规定的工作温度上限值。
控制基准读写设备持续读取受试样品的芯片标识符2 h,记录试捡结果。
e) 使用目测法对外观和结构进行观测,记录是否有开裂、变形、脱落等现象。
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是否符合4.3.1.1的要求。
试验箱
图5试验箱布置图
5.3.14.2 贮存温度
贮存温度试验步骤如下:
a) 按GB/T 2423.1“试验Ab”要求试验贮存温度下限,严酷程度取表2规定的贮存温度下限值。 受试样品在不工作条件卜•存放16 h,恢复时间2 h,按5.3.2的要求试验读写灵敏度,记录试验 结果。
b) 按GB/T 2423.2“试验Bb”要求试验贮存温度上限,严酷程度取表2规定的贮存温度上限值。 受试样品在不工作条件下存放16 h.恢复时间2 h.按5.3.2的要求试验读写灵敏度.记录试验 结果。
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是否符合4.3.1.1的要求。
5.3.14.3恒定湿热
5.3.14.3.1工作条件下的恒定湿热试验
工作条件下的恒定湿热试验步骤如下:
a) 将受试样品粘贴在边长大于IO Cm的方形玻璃上。
b) 按图5要求将基准读写设备和受试样品放置到高低温试验箱内。
C)按GB/T 2423.3“试骑Ca”要求进行试验,严酷程度取表2规定的相对湿度上限值。控制基准 读写设备持续读取机动车电子标识的芯片标识符2 h.记录试验结果。
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是否符合4.3.1.1的要求。
5.3.14.3.2贮存运输条件下的恒定湿热试验
贮存运输条件下的恒定湿热试验步骤如下:
a) 按GB/T 2423.3“试验Ca”要求进行试验,严酷程度取表2规定的贮存运输相对湿度上限值。 受试样品在不工作条件下存放16 h,恢复时间2 h0
b) 按5.3.2的要求试验读写灵敏度,记录试验结果。
根据试羚结果判断是否符合4.3.1.1的要求。
5.3.15太阳辐射
将机动车电子标识粘贴在边长大于10 Cm的方形玻璃上.按GB/T 2423.24“试验程序A”进行试 验,试验时间为3个循环。试验结束后使用目测法观测机动车电子标识表面是否起皱、龟裂、褪色,然后 按5.3.2的要求检测读写灵敏度.判断是否符合4.1.2的要求并记录。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是否符合 4.3.1.2的要求。
5.3.16盐雾
将机动车电子标识粘贴在边长大于10 Cm的方形玻璃上,按GB/T 2423.17进行试验,其中:盐水 浓度为5%、PH值为6.5〜7.2、温度为35 °C,空气湿度RH85%,试验时间为16 ho试验结束后使用目 测法观测机动车电子标识表而是否起皱、龟裂、褪色,然后按5.3.2的要求试羚读写灵敏度。根据试验 结果判断是否符合4.3.1.3的要求。
5.3.17振动
将机动车电子标识粘贴在边长大于10 Crn的方形玻璃上,按GiVT 2423.10进行试验。试验结束 后使用目测法观测机动车电子标识是否变形、开裂、脱落,按5.3.2的要求试验读写灵敏度。根据试验 结果判断是否符合4.3.2.1的要求。
5.3.18 冲击
按GIVT 2423.5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后按5.3.2的要求试验读写灵敏度。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是否 符合4.3.2.2的要求。
5.3.19 碰撞
按GR/T 2423.6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后按5.3.2的要求试验读写灵敏度。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是否
符合4.3.2.3的要求。
5.3.20运输包装件跌落
将运输包装件按GB/T 4857.5的要求和表6的规定进行跌落,跌落要求为六面三棱一角各跌落一 次,试验后按产品标准的规定检查包装件损坏情况,并在试验结朿后按5.3.2的要求试验受试样品读写 灵敏度。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是否符合4.3.2.4的要求。
5.3.21静电放电抗扰度
按GB/T 19951—2005中第7章规定的方法.对受试样品进行直接接触放电和空气放电试验。试 验后按5.3.2的要求试验读写灵敏度。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是否符合4.4的要求。
5.3.22 限用物质的测定
限用物质限量的测定按GB/T 26125的方法进行。
6质量评定程序
6.1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定型(鉴定)检验、交收(逐批)检验、例行(周期)检验三种。
各类检验项目和顺序按表7进行。若产品标准中有补充的检验项目时.则应将其插入表7的相应 位置,并依次排序。
表7检验项目
序号 |
检验顺序 |
要求 |
试验方法 |
定型检验 |
质量-•致性检验 | |
交收检验 |
例行检验 | |||||
1 |
外观和结构 |
4.2.1 |
5.3.9 | |||
2 |
材料 |
4.2.2 |
5.3.10 |
— | ||
3 |
外廓尺寸 |
4.2.3 |
5.3.11 | |||
4 |
空中接口协议 |
4.1.1 |
5.3.1 |
. |
— | |
5 |
读写灵敏度 |
4.1.2 |
5.3.2 | |||
6 |
存储容量及分区 |
4.1.3,4.1.4 |
5.3.3 |
. | ||
7 |
数据保持时间 |
4.1.5 |
5.3.4 |
— | ||
8 |
数据可擦写次数 |
4.1.6 |
5.3.5 |
— | ||
9 |
静态识读距离 |
4.1.7 |
5.3.6 | |||
10 |
静态写距离 |
4.1.8 |
5.3.7 | |||
11 |
动态识读性能 |
4.1.9 |
5.3.8 | |||
12 |
剥离强度 |
4.2.4 |
5.3.12 |
— | ||
13 |
防拆移复用性能 |
4.2.5 |
5.3.13 |
— | ||
14 |
温湿度 |
4.3.1.1 |
5∙3∙14 |
. |
— | |
15 |
太阳辐射 |
4.3.1.2 |
5.3.15 |
— |
表7 (续)
序号 |
检验顺序 |
要求 |
试验方法 |
定型检验 |
质量-•致性检验 | |
交收检验 |
例行检验 | |||||
16 |
盐雾 |
4.3.1.3 |
5.3.16 |
— | ||
17 |
振动 |
4.3.2.1 |
5.3.17 |
— | ||
18 |
冲击 |
4∙322 |
5.3.18 |
. |
— | |
19 |
碰撞 |
4∙323 |
5.3.19 |
— | ||
20 |
运输包装件跌落 |
4.3.2.4 |
5.3.20 |
— | ||
21 |
静电放电抗扰度 |
4.4 |
5321 |
— | ||
22 |
限用物质的测定 |
4.5 |
5.3.22 |
— |
— |
注:“• ”表示应检捡的项目,“一”表示不检验的项目。
6.2定型检验
定型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产品在设计定型、生产定型时•以及更改设计和主要工艺、更改主要零部件、元器件或主要材料 时应通过定型检验。
B) 定型检验由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第三方质量检验机构负责进行。
C) 定型检验的样品数不得低于20个。
d) 检验中任何一个样品出现故障或某项通不过时,应停止试验,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报 告,重新进行该项试验。若在以后的检验中再次出现故障或某项通不过时,应在查明故障原 因、排除故障、提出故障分析报告后,重新进行定型试验。
e) 检验后要提交定型检验报告。
6.3交收检验
交收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交收检验由产品制造单位质量检验部门负责进行。
B) 批量生产或连续生产的产品在交收时应进行交收检验.外观和结构应全数检验,其他指标应按 GB/T 2828.1进行抽取样品。产品标准应根据GB/T 2828.1要求给出抽样方法和通不过时的 处理方式。
C) 检验中,出现任一项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重新开始试验。如再次出现任何一项不合格吋,应 判该批产品未通过交收检验。
d)如该批产品未通过交收检验,町采取全数检验的方式,其中通过检验的产品町判通过交收 检验。
6.4例行检验
例行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例行检验由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町的质量检验机构负责进行。
b) 批量生产的产品每批均应进行例行检验,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例行检捡。
C)例行检验样品应在交收检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一般应为20个。
d)例行检验中出现故障或任一项通不过时.应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报告,重新做该项试 验,之后再做以下各项检验。若再次出现故障或某项通不过时,应在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 分析报告、再经修复后,则应重新进行各项例行检验。在重新进行检验中又出现某项通不过 时,则判该产品通不过例行检验。
C)经环境试验的样品,应印有标记,不应作为正品出厂。
D 检验后应提交例行检验报告。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志
包装箱应注明型号、数量、质量、商标、制造单位名称、产品标准编号,箱外应印刷或贴有•'易碎物品” “向上”“怕雨”“堆码质量极限” “堆码层数极限”等储运标志。储运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
7.2包装
包装箱内每20片机动车电子标识为一包装盒,每10盒为一包装箱。箱内应有装箱明细表、检验合 格证.并使用防潮纸板箱加封。包装箱应符合防潮、防尘、防震的要求。
7.3运输
包装后应能使用任何交通工具进行运输。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允许雨雪或液体直接淋袭和机械 损伤。
7.4贮存
贮存时应放在原包装箱内,存放产品的仓库环境温度为一20 °C〜60 °C,相对湿度为30%〜85%。 仓库内不允许有各种有害气体、易燃和易爆物品及有腐蚀性的化学物品•且应无强烈的机械震动、冲击 和强磁场作用。包装箱应垫离地面至少15 cm.距离墙壁、热源、冷源、窗口或空气入口至少50 cm。若 无其他规定时,贮存期一般应为6个月。若在生产厂存放超过6个月的,则应重新进行交收检验。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机动车登记信息编码方法
A.1机动车登记编号(号牌号码)
机动车登记编号山省(市、区)简称、发牌机关代号和若干位序号组成,格式见GA 36。机动车登记 编号数据格式见表A.1,其中:省(市、区)简称二波制代码见表A.2,发牌机关代号二诽制代码见表A.3, 序号二进制代码见表A.4。
表A.1机动车登记编号数据格式
名称 |
省(市、区)简称 |
发牌机关代号 |
第1位 |
第2位 |
第3位 |
第4位 |
第5位 |
第6位 |
长度 |
6 |
6 |
6 |
6 |
6 |
6 |
6 |
6 |
代码 |
见表A.2 |
见表A.3 |
见表A.4 |
见表A.4 |
见表A.-1 |
见表A.4 |
见表A.4 |
见表A.4 |
表A.2省(市、区)简称二进制代码表
省(市、区) |
简称 |
二进制代码 |
省(市、区) |
简称 |
二进制代码 |
北京 |
京 |
OOOOOI |
湖南 |
湘 |
OIOOIO |
天津 |
津 |
OOoOIo |
广东 |
J*L |
OIOOlI |
河北 |
冀 |
OOOOlI |
广西 |
桂 |
OIOIOO _ |
山西 |
晋 |
OOOIoo |
海南 |
琼 |
OIOIOI |
内蒙古 |
蒙 |
OOOIOI |
重庆 |
渝 |
OIOlIO |
辽宁 |
辽 |
OoOlIo |
四川 |
JII |
OlollI |
吉林 |
代 |
OOOllI |
贵州 |
贵 |
OlIOOo |
黑龙江 |
黑 |
OOIOOo |
云南 |
云 |
OlIOOI |
上海 |
沪 |
OOIOoI |
西藏 |
藏 |
OllOIo |
江苏 |
苏 |
OOIoIo |
陕西 |
陕 |
OlIOlI |
浙江 |
浙 |
OOIOlI |
卄肃 |
II- |
OllIOO |
安徽 |
皖 |
OOlIOO |
青海 |
ι,f |
OllIOI |
福建 |
闽 |
OOlIoI |
宁夏 |
宇 |
OlllIO |
江西 |
赣 |
OOllIO |
新蝸 |
新 |
_ Olllll |
山东 |
鲁 |
OOlllI |
香港 |
港 |
IOOOOO |
河南 |
豫 |
OIOooo |
澳门 |
澳 |
IOOOOI |
湖北 |
鄂 |
OlOOol |
表A.3发牌机关代号二进制代码表
字符 |
二进制代码 |
字符 |
二进制代码 |
A |
OOOOOO |
X |
OOlIOI |
B |
OOOOOI |
O |
OollIO |
C |
OOOOlO |
P |
OolllI |
I) |
OOOOlI |
Q |
OIOOOO |
E |
OOOIOO |
R |
OIOOol |
F |
OOOlOl |
S |
OlOOlO |
G |
OOOlIO |
T |
OIOOlI |
II |
OOOllI |
U |
OIOIOO |
I |
OOIOOO |
V |
OIOIol |
J |
OOIOOl |
W |
OIOlIO |
K |
OOIOlo |
X |
OIOlll |
L |
OOlOll |
Y |
OlloOo |
M |
OOlIOO |
Z |
OlIOOl |
表A.4序号二进制代码表
码元 |
二进制代码 |
码元 |
二进制代码 |
A |
OOOOOO |
S |
OIOOIO |
B |
OOOOOl |
T |
OIOOlI |
C |
OOOOIO |
U |
OlOlOO |
D |
OOOOll |
V |
OIOloI |
E |
OOOlOo |
W |
OlOilO |
F |
OOOIOl |
X |
OIOllI |
G |
OOOllO |
Y |
OlIOOO |
H |
OOOlll |
Z |
OlIOol |
I |
保留 |
0 |
OlIOlO |
J |
OOlOOl |
1 |
OlIOll |
K |
OOIOIO |
2 |
OllIOO |
L |
OOIOlI |
3 |
OllIOl |
M |
OOlIOO |
4 |
OlllIO |
N |
OOlIOI |
5 |
OllllI |
O |
保留 |
6 |
IOOOOO |
P |
Ooilil |
7 |
IoOOol |
Q |
OIOOOO |
8 |
IoOOIO |
R |
OloOol |
9 |
IoOOrl |
A.2号牌种类
机动车登记信息区中使用4位二进制代码表示号牌种类代码.与二进制代码对应关系见表A.5o
表A.5号牌种类二进制代码表
序号 |
名称 |
二进制代码 |
备注 |
1 |
大型汽车 |
OooI |
对应于GA/T 16.7—2012表1中代码为“01”的号牌种类 |
2 |
小型汽车 |
OOlo |
对应于GA/T 16.7—2012表1中代码为“02”的号牌种类 |
3 |
使馆汽车 |
0011 |
对应于GA/T 16.7—2012表1中代码为“03”的号牌种类 |
4 |
领馆汽车 |
Oloo |
对应于GA/T 16.7—2012表1中代码为“04”的号牌种类 |
5 |
境外汽车 |
0101 |
对应于GA/T 16.7—2012表1中代码为“05”的号牌种类 |
6 |
外籍汽车 |
0110 |
对应于GΛ∕T 16.7—2012表1中代码为“06”的号牌种类 |
7 |
低速车 |
Olll |
对应于GΛ∕T 16.7-2012表1中代码为“13”的号牌种类 |
8 |
教练汽车 |
100() |
对应于GA/T 16.7—2012表1中代码为“16”的号牌种类 |
9 |
摩托车 |
Iool |
对应于 GΛ∕T 16.7—2012 表 1 中代码为“07”“08”“09”“10”“11”“12” ..]7,,“21”的号牌种类 |
10 |
新能源汽车 |
1010 | |
11 |
警用汽车 |
1011 |
对应于GA/T 16.7—2012表1中代码为“23”的号牌种类 |
12 |
港澳两地车 |
1100 |
对应于GA/T 16.7—2012表1中代码为“26”“27”的号牌种类 |
13 |
武警车辆 |
1101 |
对应于GA/T 16.7—2012表1中代码为“31”的号牌种类 |
14 |
军队车辆 |
IllO |
对应于GA/T 16.7—2012表1中代码为“32”的号牌种类 |
15 |
其他乍辆 |
0000 |
A.3 车辆类型
机动车登记信息区中使用9位二进制代码表示车辆类型代码.与二进制代码对应关系见表A.6o 车辆类型代码见GA/T 16.4—2012中4.2的机动车车辆类型代码。
表A.6车辆类型二进制代码表
序号 |
名称 |
二进制代码 |
车辆类型代码 |
1 |
大型普通客车 |
OOOOOOOOl |
KlI |
2 |
大型双层客车 |
OOOOOOOIo |
K12 |
3 |
大型卧铺客车 |
OOOOOOOll |
K13 |
4 |
大型餃接客车 |
OOOOOOIOO |
K14 |
5 |
大型越野客车 |
OOOOOOIOI |
K15 |
6 |
大型轿车 |
OooOOOllo |
K16 |
7 |
大型专用客车 |
OOOoOOlll |
K17 |
表A.6 (续)
序号 |
名称 |
二进制代码 |
车辆类型代码 |
8 |
大型专用校车 |
OOOooIOOo |
K18 |
9 |
中型普通客车 |
OOOooIOOl |
K21 |
IO |
中型双层客车 |
OOOOOIOIO |
K22 |
11 |
中型卧铺客车 |
OOOooIOll |
K23 |
12 |
中型皎接客车 |
OOOOOlIOo |
K24 |
13 |
中型越野客车 |
OOOOOlIOl |
K25 |
14 |
中型轿车 |
OOOOollIo |
K26 |
15 |
中型专用客车 |
OOOOOlllI |
K27 |
16 |
中型々用校车 |
OOOOlOOOO |
K28 |
17 |
小型普通客车 |
OoOOloOOl |
K31 |
18 |
小型越野客车 |
OOOOIOOlO |
K32 |
19 |
小型轿车 |
OOOOIOOll |
K33 |
20 |
小型专用客车 |
OOOoIOIOO |
K34 |
21 |
小型专用校车 |
OOOolOIOl |
K38 |
22 |
小型而包车 |
OOOOIOlIo |
K39 |
23 |
微型普通客车 |
OOOOIOIlI |
K41 |
24 |
微型越野客车 |
OOOOlIOOO |
Kl 2 |
25 |
微型轿车 |
OOOOlIOOI |
K43 |
26 |
微型面包车 |
OOOOlIOIO |
K49 |
27 |
重型半挂牵引车 |
OolOOooOo |
QlI |
28 |
重型全挂牵引车 |
OolOoooOl |
Q12 |
29 |
中型半挂牵引车 |
OoK)OOolo |
Q21 |
30 |
中型全挂牵引车 |
OOlOOOOll |
Q22 |
31 |
轻型半挂牵引车 |
OOlOOOIOo |
Q31 |
32 |
轻型全挂牵引车 |
OOIOOOIOl |
Q32 |
33 |
大型非载货专项作业车 |
OOIOIOOOo |
ZlI |
34 |
大型载货专项作业车 |
OOIOIOOOI |
Z12 |
35 |
中型非载货专项作业车 |
OOIOIOOIO |
Z21 |
36 |
中型载货专项作业车 |
OOIOIOOlI |
Z22 |
37 |
小型非载货专项作业车 |
OOIOIOIOo |
Z31 |
38 |
小型载货专项作业车 |
OolOlOIOl |
Z32 |
39 |
微型非载货专项作业车 |
OoK)Iollo |
Z41 |
40 |
微型载货专项作业车 |
OoK)Iolll |
Z42 |
41 |
重型非载货专项作业车 |
OOIollOOo |
Z51 |
42 |
重型载货专项作业车 |
OOIOlIOOl |
Z52 |
43 |
轻型非载货专项作业车 |
OOIOlIOIO |
Z71 |
表A.6 (续)
序号 |
名称 |
二进制代码 |
车辆类型代码 |
44 |
轻型载货专项作业车 |
OOIolloll |
Z72 |
45 |
普通正三轮摩托车 |
OOrIOOOOo |
MlI |
46 |
轻便正三轮摩托车 |
OOlIOOOOl |
M12 |
47 |
正三轮载客摩托车 |
OOllOOOIo |
M13 |
48 |
正三轮载货摩托车 |
OOlIOOOlI |
M14 |
49 |
侧三轮摩托车 |
OOlIOOIOo |
M15 |
50 |
普通二轮摩托车 |
_ OOlIOOIOI _ |
M21 |
51 |
轻便二轮摩托车 |
OolIOolIo |
M22 |
52 |
无轨电车 |
OolIOIOOO |
DlI |
53 |
有轨电车 |
OolIOIOOl |
1)12 |
54 |
三轮汽车 |
OOlIololo |
NlI |
55 |
轮式装载机械 |
OOlIololl |
JlI |
56 |
轮式挖掘机械 |
OOrIOlIOo |
J12 |
57 |
轮式平地机械 |
OOlIOlIOl |
J13 |
58 |
重型普通货车 |
OlOOOOOOo |
HlI |
59 |
重型厢式货车 |
OIOOOOOOl |
1112 |
60 |
重型封闭货车 |
OIOOOOOIO |
H13 |
61 |
重型罐式货车 |
OIOOOOOlI |
HIi |
62 |
重型平板货车 |
OIOOOOIOO |
H15 |
63 |
重型集装厢车 |
OlOOOoIOl |
H16 |
64 |
重型自卸货车 |
OlOOOolIO |
H17 |
65 |
重型特殊结构货乍 |
OloOOOlIl |
H18 |
66 |
重型仓栅式货乍 |
OIOOOIOOo |
1119 |
67 |
重型车辆运输车 |
OIOOOIOOI |
HIA |
68 |
重型厢式自卸货车 |
OIOOOIOIO |
HIB |
69 |
重型罐式自卸货车 |
OlOOOIOlI |
HlC |
70 |
重型平板自卸货车 |
OIOOOlIOO |
IlID |
71 |
重型集装厠自卸货车 |
OIOOOlIOI |
IllE |
72 |
重型特殊结构自卸货车 |
OIOOOllIo |
IlIF |
73 |
重型仓栅式自卸货车 |
OIOOOlllI |
IllG |
74 |
中型普通货车 |
OlOOlOooO |
H21 |
75 |
中型厢式货车 |
OlooloooI |
H22 |
76 |
中型封闭货车 |
OlooloOlo |
H23 |
77 |
中型罐式货车 |
OIOoIOOll |
H24 |
78 |
中型平板货车 |
OIOOIOIOo |
H25 |
79 |
中型集装厢车 |
OIOOIOIOl |
H26 |
表A.6 (续)
序号 |
名称 |
二进制代码 |
车辆类型代码 |
80 |
中型自卸货车 |
OIOoIOlIo |
H27 |
81 |
中型特殊结构货乍 |
OIOOIOlll |
1128 |
82 |
中型仓栅式货车 |
OIOOlIOOo |
H29 |
83 |
中型车辆运输车 |
OlOOlIOOl |
H2A |
84 |
中型厢式自卸货车 |
OIOOlIOIO |
II2B |
85 |
中型罐式自卸货车 |
OIOOlIOlI |
H2C |
86 |
中型平板自卸货车 _ |
_ OIOOllIOo _ |
II2D |
87 |
中型集装厢自卸货车 |
OIOOllIOI |
H2E |
88 |
中型特殊结构自卸货车 |
OIOOlllIO |
H2F |
89 |
中型仓栅式自卸货车 |
OIOOlllll |
H2G |
90 |
轻型普通货车 |
OIOIOOOOo |
H31 |
91 |
轻型厢式货车 |
OIOIOOOOl |
H32 |
92 |
轻型封闭货车 |
OIOlOOOIO |
1133 |
93 |
轻型罐式货车 |
OIOIOOOll |
H34 |
94 |
轻型平板货车 |
OlOlOOIOo |
H35 |
95 |
轻型自卸货车 |
OIOIOOIOl |
1137 |
96 |
轻型特殊结构货车 |
OIOIOOlIO |
1138 |
97 |
轻型仓栅式货车 |
OIOIOOllI |
1139 |
98 |
轻型车辆运输车 |
OIOIOIOOO |
H3Λ |
99 |
轻型厢式自卸货车 |
OlOIOIoOl |
H3B |
1OO |
轻型罐式自卸货车 |
OlOIOIoIO |
H3C |
101 |
轻型平板自卸货车 |
OloK)IOll |
H3D |
102 |
轻型特殊结构自卸货车 |
OIOlOlIOo |
II3F |
103 |
轻型仓栅式自卸货车 |
OIOlOlIOl |
II3G |
104 |
微型普通货车 |
OIOIOllIO |
H41 |
105 |
微型厢式货车 |
OlOlOllll |
H12 |
106 |
微型封闭货车 |
OIOlIOOOo |
1143 |
107 |
微型罐式货车 |
OIOlIOOOI |
H41 |
108 |
微型1'1卸货车 |
OIOlIOOIo |
1145 |
109 |
微型特殊结构货车 |
OIOlIOOlI |
1146 |
110 |
微型仓栅式货车 |
OIolIOIOo |
H47 |
111 |
微型车辆运输车 |
OlolIoIOl |
H4Λ |
112 |
微型制式自卸货车 |
OlolIollo |
H4B |
113 |
微型罐式自卸货车 |
OIolIOlll |
HIC |
114 |
微型特殊结构自卸货车 |
OIOllIOOo |
H4F |
115 |
微型仓栅式自卸货车 |
OIOllIOOl |
H4G |
表A.6 (续)
序号 |
名称 |
二进制代码 |
车辆类型代码 |
116 |
普通低速货车 |
OIOIlIOlO |
H51 |
117 |
厢式低速货车 |
OIOllIOll |
1152 |
118 |
罐式低速货车 |
OlOlllIOo |
H53 |
119 |
门卸低速货车 |
OIOlllIOl |
H54 |
120 |
仓栅式低速货车 |
OIOllllIo |
1155 |
121 |
厢式自卸低速货车 |
OIOlllllI |
II5B |
122 |
罐式自卸低速货车 _ |
_ OlIOOOOOo _ |
II5C |
123 |
重型普通全挂车 |
IoOOOOOOO |
Gll |
124 |
重型厢式全挂车 |
IoOOOOOOI |
Gl 2 |
125 |
重型罐式全挂车 |
IOOOOOOlo |
GI3 |
126 |
重型平板全挂车 |
IOOoOOOll |
G14 |
127 |
重型集装箱全挂乍 |
IOOoOOIOO |
G15 |
128 |
重型自卸全挂车 |
IOOOOOIOI |
GIe |
129 |
重型仓栅式全挂车 |
IOOOOOlIO |
G17 |
130 |
重型旅居全挂车 |
IOOOOOllI |
G18 |
131 |
重型专项作业全挂车 |
IOOOOIOOO |
G19 |
132 |
重型厢式自卸全挂车 |
IOOOOIOol |
GlA |
133 |
重型罐式自卸全挂车 |
IOOOOIOIO |
GIB |
134 |
重型平板自卸全挂车 |
IoOOOIOlI |
GlC |
135 |
重型集装箱自卸全挂车 |
IoOOollOo |
Gll) |
136 |
重型仓栅式自卸全挂车 |
IoOOollOl |
GlE |
137 |
重型专项作业自卸全挂车 |
IOoOOlllo |
GIF |
138 |
中型普通全挂车 |
IOOOOllll |
G21 |
139 |
中型却式全挂车 |
IOOOIOOOo |
G22 |
140 |
中型罐式全挂车 |
IOOOIOOOl |
G23 |
141 |
中型平板全挂车 |
IOOOIOOIo |
G24 |
142 |
中型集装箱全挂车 |
IOOOIoOlI |
G25 |
143 |
中型自卸全挂车 |
IOOOIOIOO |
G26 |
144 |
中型仓栅式全挂车 |
IOOOIOIOI |
G27 |
145 |
中型旅居全挂车 |
IOOOIOlIo |
G28 |
146 |
中型专项作业全挂车 |
IooOlOlll |
G29 |
147 |
中型厢式自卸全挂车 |
IOoolloOo |
G2Λ |
148 |
中型罐式自卸全挂车 |
IOoollooI |
G2B |
149 |
中型平板自卸全挂车 |
IOOollolo |
G2C |
150 |
中型集装箱自卸全挂车 |
IOOOlIOll |
G2D |
151 |
中型仓栅式自卸全挂车 |
IOOOllIOo |
G2E |
表A.6 (续)
序号 |
名称 |
二进制代码 |
车辆类型代码 |
152 |
中型专项作业自卸全挂车 |
IOOOllIOl |
G2F |
153 |
轻型普通全挂车 |
IOOolllIo |
G31 |
154 |
轻型厢式全挂车 |
IOOollllI |
G32 |
155 |
轻型罐式全挂车 |
IOOlOOOOO |
G33 |
156 |
轻型平板全挂车 |
IOOlOOOOI |
G34 |
157 |
轻型自卸全挂车 |
IOOlOOOIO |
G35 |
158 |
轻型仓栅式全挂车 |
IOOIoOOlI |
G36 |
159 |
轻型旅居全挂车 |
IOOlOOIOO |
G37 |
160 |
轻型专项作业全挂车 |
IOOIOOIOI |
G38 |
161 |
轻型制式n卸全挂车 |
IooIOolIO |
G3A |
162 |
轻型罐式自卸全挂车 |
IOOIOOlll |
G3B |
163 |
轻型平板自卸全挂车 |
IOOIolOOo |
G3C |
164 |
轻型集装箱自卸全挂车 |
IOOlOIOOl |
G3I) |
165 |
轻型仓栅式自卸全挂车 |
IOOIOIOIO |
G3E |
166 |
轻型专项作业自卸全挂车 |
IOOlOIOll |
G3F |
167 |
重型普通半挂车 |
IIOOOOOoo |
Bll |
168 |
重型厢式半挂车 |
IIOOOOOOI |
B12 |
169 |
重型罐式半挂车 |
IIOOOOOIO |
Bl 3 |
170 |
重型平板半挂车 |
IIOOOOOlI |
Bl 4 |
171 |
重型集装箱半挂车 |
IloOOoIoO |
Bl 5 |
172 |
重型自卸半挂车 |
IloOOoIOl |
Bl 6 |
173 |
重型特殊結构半挂车 |
IIoOOOllo |
Bl 7 |
174 |
重型仓栅式半挂乍 |
IIOOOOlll |
Bl 8 |
175 |
重型旅居半挂车 |
IIOOOIOOo |
Bl 9 |
176 |
重型专项作业半挂车 |
IIOOOIOOl |
BlA |
177 |
重型低平板半挂车 |
IlOOOIOIo |
BIB |
178 |
重型车辆运输半挂车 |
IIOOOIOlI |
BIC |
179 |
重型罐式自卸半挂车 |
IIOOOlIOO |
BID |
180 |
重型平板自卸半挂车 |
IIOOOlIOI |
BIE |
181 |
重型集装箱自卸半挂车 |
IIOOOllIo |
BIF |
182 |
重型特殊结构自卸半挂车 |
IloOOllll |
BlG |
183 |
重型仓栅式自卸半挂车 |
IIoolooOo |
BIH |
184 |
重型专项作业自卸半挂车 |
IIooloooI |
BIJ |
185 |
重型低平板自卸半挂车 |
IIOoIOOlo |
BiK |
186 |
重型中置轴旅居挂车 |
IIOOIOOll |
BIU |
187 |
重型中置轴车辆运输车 |
IIOOIOIOo |
BIV |
表A.6 (续)
序号 |
名称 |
二进制代码 |
车辆类型代码 |
188 |
重型中置轴普通挂车 |
IIOOIOIOl |
BIW |
189 |
中型普通半挂车 |
IIOoIOlIo |
B21 |
190 |
中型厢式半挂车 |
IIOOlOllI |
B22 |
191 |
中型罐式半挂车 |
IIOOlIOOO |
B23 |
192 |
中型平板半挂车 |
IIOOlIOOI |
B24 |
193 |
中型集装箱半挂车 |
IIOOlIOIO |
B25 |
194 |
中型自卸半挂车 |
IIOOlIOlI |
B26 |
195 |
中型特殊结构半挂车 |
IIOOllIOO |
B27 |
196 |
中型仓栅式半挂车 |
IIOOlllOI |
B28 |
197 |
中型旅居半挂车 |
IloOlllIO |
B29 |
198 |
中型专项作业半挂车 |
IIoOIllll |
B2A |
199 |
中型低平板半挂车 |
IIOIOOOOo |
B2B |
200 |
中型车辆运输半挂车 |
IIOlOOOOl |
B2C |
201 |
中型罐式n卸半挂车 |
IIOIOOOIO |
B2D |
202 |
中型平板自卸半挂车 |
IlOlOOOll |
B2E |
203 |
中型集装箱自卸半挂车 |
IIOIOOIoo |
B2F |
204 |
中型特殊结构日卸半挂车 |
IIOIOOIOI |
B2G |
205 |
中型仓栅式自卸半挂车 |
IIOIOOlIO |
B2II |
206 |
中型专项作业自卸半挂车 |
IIOIOOIlI |
B2J |
207 |
中型低平板自卸半挂车 |
IloIOIooO |
B2K |
208 |
中型中置轴旅居挂车 |
IloIOIoOl |
B2U |
209 |
中型中罟轴车辆运输车 |
IIoK)IOlo |
B2V |
210 |
中型中置轴普通挂车 |
IIOIoIOll |
B2W |
211 |
轻型普通半挂车 |
IIOlOlIOo |
B31 |
212 |
轻型厢式半挂车 |
IIOIOlIOl |
B32 |
213 |
轻型罐式半挂车 |
IIOIOllIo |
B33 |
214 |
轻型平板半挂车 |
IIOIOlllI |
B34 |
215 |
轻型自卸半挂车 |
IIOlIOOOo |
B35 |
216 |
轻型仓栅式半挂车 |
IIOlIOOOI |
B36 |
217 |
轻型旅居半挂车 |
IIOlIOOIo |
B37 |
218 |
轻型专项作业半挂车 |
IIolIOOll |
B38 |
219 |
轻型低平板半挂车 |
IIolIoIOo |
B39 |
22() |
轻型车辆运输半挂车 |
IlolIoIOl |
B3C |
221 |
轻型罐式自卸半挂车 |
IIolIOllO |
B3I) |
222 |
轻型平板自卸半挂车 |
IIOlIOlll |
B3E |
223 |
轻型集装箱自卸半挂车 |
IIOllIOOo |
B3F |
表A.6 (续)
序号 |
名称 |
二进制代码 |
车辆类型代码 |
224 |
轻型特殊结构自卸半挂车 |
IIoIlIOOl |
B3G |
225 |
轻型仓栅式自卸半挂车 |
IIOllIOIo |
B3II |
226 |
轻型专项作业自卸半挂车 |
IlOllIOlI |
B3J |
227 |
轻型低平板自卸半挂车 |
IIOlllIOo |
B3K |
228 |
轻型中置轴旅居挂车 |
IIOlllIOl |
B3U |
229 |
轻型中置轴车辆运输车 |
IIOllllIo |
B3V |
230 |
轻型中置轴普通挂车 |
IIOlllllI |
B3W |
231 |
其他______________ |
OOOOOOOOO |
X99 |
A.4使用性质
使用4位二进制代码表示使用性质,与二进制代码对应关系见表Λ.7o
表A.7使用性质二进制代码表
序号 |
名称 |
二避制代码 |
备注 |
1 |
非营运 |
1000 |
对应于GA/T 16.3—2012表1中代码为“A”“L”“M”的使用 性质 |
2 |
公路客运、旅游客运 |
OooI |
对应于GΛ∕T 16.3—2012表1中代码为的使用性质 |
3 |
公交客运 |
0010 |
对应于GΛ∕T 16.3 2012表1中代码为“C”的使用性质 |
1 |
出租客运 |
OOlI |
对应于GA/T 16.3—2012表1中代码为“D”的使用性质 |
5 |
货运 |
Oloo |
对应于GΛ∕T 16.3—2012表1中代码为“F”的使用性质 |
6 |
租赁 |
0101 |
对应于GA/T 16.3 2012表1中代码为“G”的使用性质 |
7 |
警用、消防、救护、工程抢险 |
1100 |
对应于GA/T 16.3 2012表1中代码为“h”T的使用 性质 |
8 |
教练车 |
Illl |
对应于GA/T 16.3-2012表1中代码为“N”的使用性质 |
9 |
幼儿校车、小学生校车、其 他校车 |
1101 |
对应于GA/T 16,3—2012表1中代码为的使用 性质 |
10 |
危化品运输 |
1110 |
对应于GΛ∕T 16.3—2012表1中代码为“R"的使用性质 |
11 |
其他 |
OllI |
对应于GΛ∕T 16.3 2012表1中代码为“Z"的使用性质 |
A.5标识序列号
标识序列号由2位省(市、区)代码、IO位顺序号和1位校验码组成,见图A.lo使用7位二进制代 码表示省(市、区)代码,省(市、区)代码与二进制代码对应关系见表A.8。使用30位二进制代码表示 10位顺序号,二进制代码为十进制顺庁号对应的二进制数。校骑码仅用于输入校验,不在机动车登记
信息区中存储.由省(市、区)代码和顺序号经加权运算生成,生成算法见GB 116430
XX --- ×××××××××× --- X
----- 校验码(1位数字或字母X)
----------------- 顺序号(10位数字)
----------------------------------省(市、区)代码(2位数字)
图A.1标识序列号格式
表A.8 省(市、区)代码二进制代码表
省(市、区)代码 |
省(市、区) |
二进制代码 |
省(市、区)代码 |
省(市、区) |
二进制代码 |
11 |
北京 |
OOOOOOI |
43 |
湖南 |
OoIOoIo |
12 |
天津 |
OooooK) |
44 |
广东 |
OOlooll |
13 |
河北 |
OOOOOlI |
45 |
广西 |
OOIOlOO |
14 |
山西 |
OOOOIOO |
46 |
海南 |
OOIoIOI |
15 |
内蒙古 |
OOOOIOl |
50 |
重庆 |
OOIOlIO |
21 |
辽宁 |
OOOOlIO |
51 |
四川 |
OOlOlll |
22 |
吉林 |
OoOOlll |
52 |
贵州 |
OOlIOOO |
23 |
黑龙江 |
OoOIOOO |
53 |
云南 |
OOlIOOl |
31 |
上海 |
OOOIOOI |
54 |
西藏 |
OolIOIO |
32 |
江苏 |
OooIoIO |
61 |
陕西 |
OollOlI |
33 |
浙江 |
OOOIolI |
62 |
甘爾 |
OollIoo |
34 |
安徽 |
OOOrlOo |
63 |
青海 |
OOlliol |
35 |
福建 |
OOOlIOI |
64 |
宁夏 |
OOlllIO |
36 |
^T.西 |
OOOlrIO |
65 |
新猫 |
OollllI |
37 |
山东 |
OOOllll |
71 |
香港 |
OlOOOOO |
41 |
河南 |
OOlOOOO |
82 |
澳门 |
OIOOOOl |
42 |
湖北 |
OOIOOOI |
_ |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外观和结构
B.1外观
用于汽车的机动车电子标识正面图案见图B.1,反面图案见图B.2。
图B.1机动车电子标识正面图案
汽车电子标识
No. 32000000∞00-1
注意事项:
1、 安装在汽车前风窗玻璃上:
2、 不得用力挤压;
3、 不得私自拆卸:
4、 如有损坏,诸及时到标识发行机构亜新中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丿
图B.2机动车电子标识反面图案
B.2结构
机动车电子标识結构见图B.3。基板正面印刷天线,贴装芯片.并在上方加装外壳进行保护,基板
B.3 外廓尺寸
图B.4机动车电子标识外廓尺寸
项目 |
U (长度) |
______b (宽度) |
C(倒角圆弧半径) |
,(厚度) | ||||
最大值 |
最小值 |
最大值 |
最小值 |
最大值 |
最小值 |
最大值 |
最小值 | |
尺寸∕mm |
86. 03 |
85. 17 |
54.27 |
53, 73 |
3.6 |
3.4 |
0.7 |
0.6 |
图B.5基板外廓尺寸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防拆移复用设计
在机动车电子标识正面的粘胶层中心预留尺寸为IO mm×10 mm的正方形窗口,并在陶瓷基板中 心设有尺寸为3.5 mm×2.0 mm开孔,见图C.1和图C.2。安装机动车电子标识时,在陶瓷基板中心开 孔涂上流体粘胶剂,然后通过粘胶层将机动车也子标识粘贴在汽车前风窗玻璃上。流体粘胶剂固化后. 将•汽车前风窗玻璃、陶瓷基板和外壳的中心部位粘结在一起。
单位为毫米
85.6±0. 43
、
^X4×∕C3.18
图C.1陶瓷基板正面
单位为毫米
42.8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机动车电子标识通用规范
第1部分:汽车
GB/T 35789.1—2017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IoOo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IOOO45)
网址:www.spc.org.cn
服务热线:400-168-0010
2018年1月第一版
*
书号:155066 • 1-59735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