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55.180.10
A 85
GB/T 35551—2017
Safe handling rules in COntainer StOrage area in POrt
2017-12-29 发布
2018-07-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児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⅛2- —1—
刖 后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合肥港国际集 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亓明、王海建、王黎明、處寒奋、王坚、朱祖福、闻君、李继春、姚永华。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港【丨集装箱箱区(以下简称“箱区”)的基本条件和要求、箱区堆拆垛、装卸机械和车辆 的行驶、抵御灾务性气候等操作和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港丨1集装箱箱区.专为港区配套的港外储存集装箱箱区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不适用于危险货物集装箱和集装箱拆装箱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対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D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木(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187 港丨〔装卸术语
GB 1 1602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安全规程
GEvT 131 15机械式冷藏集装箱堆场技术管理要求
GB/T 17382系列1集装箱 装卸和栓固
GB 501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JT/T 90港【I装卸机械风载荷计算及防风安全要求
JT/T 165海港总体设计规范
JT 556港口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
JTyT 557港丨1装卸区域照明照度及其测量方法
港口大型机械防阵风防台风管理规定(屮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顷3年第3号)
3术语和定义
GlVT 8-187界定的以及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本文件。
3.1
集装箱箱区 COntainer StOrage Urea
貝有装卸、交接、堆存,保管、查義等特定功能和用途的集装箱专用区域.
3,2
吊具顶吊(举)作业 IOP Iift SPrend
配有顶框结构吊具的作业机械通过提升集装箱四个顶角件•垂直力起吊(举)集装箱.
3,3
吊索顶吊(举)作业 top Iift SIilIg
作业机械吊钩下的吊索连接集装箱四个顶角件.般以非垂宜力起吊(举)集装箱.
3,4
侧吊(举)作业 Si(Ie lift
配有侧梁(框)结构吊具的作业机械通过提升集装箱一侧两个顶角件.起吊(举)集装箱.
GB/T 35551—2017
3.5
叉举作业 bottom lift SIing
叉车货叉插入集装箱又槽.起举集装箱。
3.6
底吊作业 bottom Iift SIing
底吊H∙的转锁头插入集装箱底角件的侧孔内r起吊集装箱.
4基本条件和要求
4J 箱区应按JT/T 165的相关要求执行。
4.2箱区进出口处应设置《进场安全须知》《箱区平面-布置图》《箱区应急告知急疏散路线图》。
4.3箱区道路应满足消防通道、消防逃生及施救的要求.其宽度应满足装卸机械运行要求.并应设置标 划明显的装卸机械行车路线、车道线、行驶方向等交通标识。如冇人员行走需要.可标划人行通道和标 识C■道路与堆存区的交界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设置隔离设施(隔离条石,隔离栏)•各类交通标识 应定期刷新,隔离设施应及时维护,
4.4箱区标注利标划的区(箱)位编码和箱位线应清晰•并应定期刷新.
4.5箱区应排水良好.排水系统配套的泵机、管道和蓄水池应及时清理维护,确保安全话川。
4∙6应有完好的照明设施,照明照度应符合JTVT 357的要求。
4.7防留接地设施应符合JT 556的规定.并应定期检测,保证技术状况良好D
4.8应按GH 50140的规定配置灭火器材,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査,确保安全使用。
4.9应设置能满足获取箱区作业和堆存状态信息需要的视频监控系统。
4.10冷蔵集装箱堆存区应设置专用电源装置和登高作业桥架,其管理应符合GB/T 13115的淺求,
4.11货箱具有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禁止进入箱区装卸;
a) 超过箱体最大允许载荷;
b) 箱承载严重偏载影响装卸机械作业安全’
C)箱载货物超长,在箱区内运行受到影响;
d)箱体破损或出现渗漏,
4J2进入箱区的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穿戴荧光警示服、安全帽和相关的劳动防护用品.并严格遵守 相关规定。勺作业无关的人员和车辆禁止进入箱区,
4J3在箱区内配合机械运行的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应符合GBl 1602的规定,注意自身的安全, 4J4箱区的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应掌握集装箱作业安全和技术的相关知识.
5箱区堆拆垛
5 J 堆垛要求
5J.1集装箱堆码的垛型应与机械能力、集装箱类型、箱内货物的特性以及箱区设计要求相适应,具体 口 J按下列要求:
a) 一般货物通用集装箱堆存区的每箱位排数、箱高数按起亜机的堆垛设计能力确定.每箱位的首 排和末排宜降低一个箱高.箱门同向堆放•间距宜为0.1 m(见图1)。
yMM⅛w
图1集装箱堆垛
b)箱内货物尺寸超限的集装箱椎存区,堆码高度宜为•个箱高,对货物超长,超宽的.应根据超限 的情况.以多个标准箱位堆放.且箱间应保持距离:
1 }超长箱外缘(含货物超出部分)的端面间距宜不小于20。mm;
2)超宽箱外缘(含货物超出部分)侧面间距宜不小于100 mmD
C)冷藏集装箱堆存区电源插座姓的两箱位冋距应按GE/T 13145的要求,堆码高度按登高作业 桥架所设置的高度.一般为2个个箱髙,
d)无底梁罐式(罐框合一)集装箱不宜相互叠放(妃图2)$如需相互叠放,应采用堆锥等系固 措施O
圏2无底梁罐式集装箱疊放
e)宜在箱区两端堆放40 ft(l fι-0,304 8 m)集装箱(见图3)或在箱区两端空置20 R箱位。
D 空箱堆码宜在箱区的独`/区域集屮堆码•箱高数按起重机的堆垛没计能力确定;所堆集装箱端 而朝向尽可能与本地区主要风向(强风)一致;在台风季TJ宜按7.2-Llb)阶梯状堆码。
GB/T 35551—2017
BH
匚 ■ 一 一 |
TS3T I 丁 |
ɜ ~ I |
t 二 |
二 ] | |
⅛. |
图3箱区两端堆放20 ft和40 ft集装箱比较
ft集装箱上堆放两个20 ft集装箱
5J.2成按划定的箱位线堆码,离线或压线不大于。∙ I m;集装箱堆码时> 只 件支承,且上、下集装箱的角件应充分接触一
5∙1.3集装箱堆放.上、下集装箱的规格宜一致.如不一致.应按以正
a)除C)外,集装箱上不宜堆放小于其长度的集装箱,如*
L∙∙15F「集装箱上堆放两个2。L型
集装箱(见图4):
个10 H或45 h集装箱,下层两箱高度应一致]堆放时,上层集装
C层两箱外端的顶角件对齐;并应采取I•下箱地锥或转锁连接•或采用连接
b)两个財[t集装i
箱四个底角件&
件对下层两箱组合连接等措施(见图''O.
说明:
1— —转锁连接;
2— —连接件连接。
图5 两只20 ft集装箱上堆放一个40 ft或45 ft集装箱
(:)40 "集装箱上地放£ It集装箱(或45 Ft集装箱I 一堆放40 h集装箱),适用于顶部和底部各 冇8个角件的45 ft集装箱,堆放时-IO fι集装箱角件与E fi集装箱内側的1个角件应对齐口
5.2 作业要求
521 —般要求
5.2.1.1集装箱的总质量应在作业机械的额定工作载荷范围内D
521.2应根据箱型确定装卸作业机械方式,具体为,
吊具顶吊(举}作业方式.适用于与吊具尺寸相对应的各类空箱、成箱,
1>)吊索顶吊(举)作业方式,适用于各类空箱和10 ft重箱(见图6),吊索与箱顶面的水平夹角应 大于60'
C)
侧吊(举)作业方式,适川于与吊车
20 ft重箱,作业时集装箱的蚤
寸麻対应的各类空箱和20 ft重箱•但不包括角柱结构的
图7侧举作业受力图
d) 叉举作业方式,适用于设有叉槽的20 ft空箱.重箱。
e) 底吊作业方式,适用于各类空箱、敢箱•但不适用于端壁或角柱折倒的台架式集装箱;可垂直力 也⅛Γ倡垂山力起吊,IB亜直力起吊时.其最小水平夹角S)应满足GB/T 17382的要求Q
f) 其余的作业方式按照(jB∕T 17382.
5.2.L3在箱垛匕堆箱(堆垛)和取箱(拆垛)的作业过程中.各操作环节按下列要求进行;
a) 吊具与集装箱的连接.应在门动化指小装置和目视确认连接牢固后.方可起吊;
b) 堆箱.应看清周围环境,在集装箱被吊至堆放处上方0.3 m时应暂停,确认无误后对准位置轻 轻放落f
C)取箱.垂直起吊集装箱,起吊初速应缓慢,不应出现拖曳现象,在集装箱被吊离箱顶等支承而
0.3 m时应暂停.确认连接正确、町睿.无其他异常情况后.方订继续起吊;
Cl)吊起的集装箱应先提升至安全高度,在确认途径区域无障碍后再作水平位移•以避免箱体撞 击、碰擦本箱位或邻箱位的集装箱或其他物体;
C)集装箱堆放箱垛,符合5.1.2要求后.方可解除吊具与集装箱的连接,并经检查确认无异常情况 后(包括无勾带集装箱或其他物体等),方可回升空吊具;
D 在提取或堆放重心易动和重心偏离的集装箱(例如罐式集装箱、干散货集装箱、装有悬挂物的 集装箱或有制冷装置的冷藏集装箱)时,应控制起升和下降加速度,以避免被吊集装箱晃动和 转动。
5.2.1.4运输车辆进入装卸作业位置前,起重机械不应将吊具或集装箱移至该位置的上方,也不应将吊 起的集装箱悬吊在运输车辆通道上方等待.宜将集装箱落放在装卸作业位置外的支承面上。
5.2.2机械作业要求
5.2.2.1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以下简称“轮胎吊”)堆、拆垛,除应满足5.2.1的要求外,还按下列要 求进行操作:
a)作业前,应通过自动、半自动对位装置或肉眼进行整机对位.确保整机不偏向,车轮停在其行车 通道上,并应留出接运拖挂车的行车通道;
B) 轮胎吊小车运行时,宜提升到最高提升高度;箱垛整体高度较低时,提升高度应高出该箱位(包 括紧靠箱位)最高箱箱顶0.5 m°
5.2.2.2叉车堆、拆垛,除应满足5.2.1的要求外,还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操作:
a) 作业前,对叉车的起升、下降、倾仰和吊具的各种动作逬行检査。
b) 作业时,留冇足够的作业空间,包括拖挂车的停车位置和叉车作业的回转空间。
C) 作业时,确保作业贝位两侧无拖车或人员进出.两侧至少保持一个自然箱位以上的安全距离。
d) 作业中如叉车出现前倾或侧倾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对集装箱的承载(超载、偏载)、叉车的 起重能力和各车轮充气压力等情况进行核查和检査,如无法改变前倾或倾侧状态.应改用其他 装卸机械作业方式(如吊运)。
e) 货叉式叉车起叉集装箱的作业要求如下:
1) 货叉应插入叉槽的全部深度或至少插入叉槽内1.825 m;
2) 不应使用又运空箱的又孔又运重箱;
3) 不应从集装箱底部插入货又;
4) 不应双箱叠又;
5) 在举高集装箱时,不应使用货叉侧移装置。
f) 双箱叠叉仅适用于具有叠叉属具的专用叉车,其取箱作业要求如下:
D 叉取的上、下两箱叠放应整齐、平稳;
2) 在确认支承销插入下箱顶角件的侧孔,以及夹钳已夹紧上箱底角件和下箱顶角件的端孔 后,方可提升和搬运集装箱;
3) 在双箱叠又出现严重倾侧时,应改为单箱操作。
5.2.2.3正面吊堆拆垛,除应满足5.2.1要求外,还按下列要求进行操作:
a) 应根据制造商给出的工作载荷表进行操作,即应满足在操作所需的吊具高度(H)和车轮前缘 到集装箱中心的距离(L)的工况下,工作载荷表所标定的对应起重量(见图8);
b) 机械旋转、侧移和升降等各作业动作应协调;跨箱作业,应采取起吊与伸臂联动操作.使箱体垂 直提升或下落;
C)机械旋转应留足够回转安全空间,回转空间范围内不得有其他车辆、人员以及其他障碍物。
说明:
L——轮胎前缘至集装箱中心距;
H——高度。
图8正面吊工作载荷
6装卸作业机械和车辆的行驶
6.1 一般要求
6.1.1进入箱区内的车辆和作业机械均应按规定的路线、方向和区域行驶,严禁横穿箱区和逆向行驶, 与作业无关的人员和车辆不应进入作业区域。
6.1.2车辆和作业机械应按规定的位置停车,不应停泊或滞留在影响其他车辆和作业机械安全和通行 的行车通道上。
6.1.3作业计划系统应根据船期、船舶到港、船型、装卸方式、堆场进岀箱等信息对入场作业的装卸机 械和车辆进行优化配备和安排。
6.1.4作业指挥系统应根据无线终端等系统反馈的信息.通过集卡调度系统和其他通讯手段,对箱区 运行所出现的变化或瓶颈等现象进行实时控制和调配;在缩短机械运输距离的前提下.宜优先采用“重 逬重出”水平运输工艺。
6.1.5箱务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集装箱进出场和箱位,有效控制和降低翻箱率。
6.1.6作业人员指挥和配合机械作业时,应选择安全位置,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避让。
6.1.7装卸机械上宜设有显示安全操作指示的装置或警示标记(在无人箱区作业的轮胎吊上设置行走 方向指示装置,在叉车上标贴安全作业区域标记等)。
6.1.8运输车辆和装卸机械的行驶速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6.2行驶要求
6.2.1轮胎吊整机行驶要求如下:
a) 行驶前.应将吊具(或集装箱)提升至安全高度,且所吊集装箱不应位于车辆道的上方;
b) 应通过电视监视系统或目视观察.确认两侧的行车道上无障碍后.方可行驶;
C)应在行车道上行驶,注意纠偏.并鸣笛示警;行驶过程中.应注意周围环境,防止碰撞或伤及行
人;重载行驶的距离应不超过两个40 ft箱位,旦不应跨越箱区行驶;
Cl)出箱区行驶应先将吊具缩回至20 fi,并确认环境安全后.方可进行;相邻箱区的轮胎吊不应同 时出箱区;
e) 在全封闭箱区变向和跨箱区行驶时,司机应注意周围环境.及时发出变向和行驶方向的信号; 在半封闭箱区变向和跨箱区行驶时,应在专人监护下进行;变向应在固定点位进行.有顶升系 统的应在顶升后转向;
f) 两台轮胎吊在同一箱区行驶时,应保持距离;特别是相向行驶时.司机应加强联络.并随时注意 作业位置的变化,其间距(L)应不小于6 m(见图9),能见度不良时,禁止近距离相向行驶;特 殊情况下,应在专人监护下行驶;
g) 两台轮胎吊在主通道同向行驶时应保持25 m以上的冋距;
h) 相邻箱区两台轮胎吊相向行驶交会时.应一台停车,另一台减速行驶.且两台轮胎吊之间应保 持安全距离。
图9两轮胎吊保持的间隔距离
6.2.2又车还按下列要求行驶:
a) 载箱行驶时•起重门架不应前倾,所叉集装箱应处于环境允许的最低高度(堆高机作业,集装箱 提起的高度,一般应处于箱底部与司机视线平齐的高度);
b) 被叉运的集装箱影响到司机视线时,应倒车行驶,并应由专人指挥;叉车宜安装倒车蜂鸣器、倒 车雷达、倒车后视视频等倒车辅助警示装置(见图10);
图10大型叉车作业警示危险区域
C)现场人员不应进入警示危险区域,大型叉车警示危险区域为车身周围8 m的距离,其他类型的 叉车可按其回转半径酌减(见图10);
CI)重载搬运行驶距离应小于IOO m,禁止急转弯和急刹车,禁止在行驶途中突然换挡或不停车就 反向行驶。
6.2.3正面吊还按下列要求行驶:
a)带箱行驶时,应调整臂架的幅度和高度,即臂架缩冋至最短位置,且升至不影响判驶员视线的 角度(见图11);若所载集装箱出现倾斜,应进行必要的侧移调整,使箱体平衡,重心居中后方 可行驶;行驶过程中不应操作臂架或吊具。
图11臂架缩回至最短位置
b)箱区内应避免全力加速或紧急制动。
C)正面吊换向前应停车•车停稳后方可进行换向。
d)坡道行驶吋,在不影响视线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所载集装箱的高度和缩冋臂架;带箱行驶 时,应使集装箱朝上坡方向(见图12);空载行驶时,应使吊具朝下坡方向;禁止在坡道上横向 行驶或转弯。
图12正面吊坡道带箱行驶
e) 空载行驶时或作业后,应将吊具收缩至20 ft的位置。停车前应将吊具放至最低位:置;
f) 视线不及复杂的作业状况时,应由专人指挥。
6.2.4拖挂车等运输车辆还应按下列要求行驶:
a) 装载在拖挂车等运输车辆上的集装箱应由集装箱四个底角件或箱底结构中间的载荷传递区 支承;
b) 箱区内行驶的拖挂车所载集装箱通常可采用导位装置或类同的限位装置(见图13)固定,可不 使用转锁装置,但承载无载荷传递区的20 fl罐式集装箱应采用4角件加堆锥支撑固定;
图13吊车采用导位装置固定集装箱
C) 40 h拖挂车装一个20 ft集装箱时,应将集装箱装在靠车尾的一端或载箱面的中间位置 (见图14);
图14 40 ft拖运车载单个20 ft集装箱
CI)在箱区内等待装、卸载时,应根据装卸车的顺序、机械吊运线路和箱型等变化情况.随时调整停 车位置,旦前、后拖挂车应保持安全距离;
e)使用转锁等栓固装置固定的集装箱.卸载前应解开固定;
f) 运输箱上货物超K、超宽的平台式、台架式集装箱应结合箱区道路的实际情况,对入场的可行 性进行估算.如受到影响,则应采取直提等其他装卸工艺方案;
g) 在箱区内行驶时,应支道让主道,不抢挡,不横穿箱区;并注意其他各种车辆和机械的行车动 态,尤其在进入又车或正面吊作业区、轮胎吊转向区域时,在尚未明确其动态前不应盲目通行。
7抵御灾害性气候
7.1 —般要求
7.1.1集装箱堆场应制定抵御台风、暴雨、潮汛等灾害性气候的应急预案.其包括:
a) 建立应急报告程序.及时获取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信息.并应用灾情监测设施(如测风仪、潮 位自动测量系统)和现场的察看.对潮汛、台风、渍涝灾害的情况进行跟踪监测;
b) 落实各项应急处置的方案,包括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准备,通信、报警的畅通,以及应对灾害 性气候的措施;
C)组建应急相应的队伍,落实责任人。
7.1.2应定期纟H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应注意总结应对灾害性气候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对箱区 的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7.2强风的防范
7.2.1箱垛的防风
7.2.1.1集装箱码垛应尽量减小风对箱垛的影响.尤其应注意风对单排箱垛、受风面较大的集装箱以及 空箱的影响,宜采用以下方式:
a) 在轮胎吊码垛的重箱区,应降低重箱码垛高度且应放平;强风预警发布时•成堆箱垛宜不超过 4层,单列箱垛宜不超过2层;
b) 空箱宜集中堆放,迎风面呈阶梯状码垛.4层箱垛最外面的3列(由外向里)分别为2层、3层、 4层(见图15);5层箱垛最外面的3列分别为3、4、5层;6层箱垛最外面的3列分别为4、5、6 层;也可采用矩形堆码方式;
S" F |
3---------C | |||
JI_______________E |
9________E | |||
2 Z |
≡ Q |
5 E |
3 E | |
9__________E |
S__________E |
9_________B |
ŋ_________S | |
S- "~E |
« si |
3 E |
9 C | |
8___________Q |
a_________§ |
□__________R |
Sl________________E | |
□ E |
3 E | |||
K 6 |
K K |
□ O |
团 代 |
图15空箱堆垛
C)所堆集装箱端而朝向尽可能与本地区主要风向(强风)一致。
7.2.1.2空箱防风拴固可按下列方式进行:
a)系索防风拴固方式:系索由附紧固器的綿纶带、上角件钩、下角件钩组成,角件钩分别连接在綿 纶带两端;使用时,上角件钩勾挂于顶层集装箱底角件(或顶角件)端孔,下角件钩勾挂于底层 集装箱底角件端孔,用紧固器收紧系索,斜拉跨度宜为2个〜3个箱宽;旦箱垛顶而应采用桥 式连接件对相邻集装箱顶角件拴固,或采用拉索对角系紧(见图16);
2
OA
说明:
1— —系索;
2— —桥式连接件。
图16空箱防风拴固
b)紧固器防风拴固方式:箱垛左右两端的首列,集装箱上下垂直连接,使用堆锥、转锁等;左右对 角连接常用锁型紧固器、短链条钢丝绳等形式(见图17);
图17紧固器防风栓固
C)当气象台发布台风橙色或红色预警时,上述两种方式可叠加应用;重箱防风拴固可参考采用; d)拴固的箱垛宜阶梯状堆码;若满箱位堆码,应加强箱垛两侧上部位集装箱的拴固。
7.2.1.3防风拴固操作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a)系索的连接,可人、机配合操作,即地面作业人员先将角件钩勾挂于需放置顶层的集装箱.再用 起重机将该箱提升到位,集装箱放妥且吊具离箱后.作业人员方可进行紧固操作(见图18);
图18防风栓固操作
b)作业人员借助升降机、载人吊篮等登高设备在高处进行紧固器的连接操作,作业时应符合 GB 11602相关安全规定。
7.2.2装卸机械的防风
7.2.2.1装卸机械应按JT/T 90和《港口大型机械防阵风防台风管理规定》的要求.配备相应的防突发 性阵风和台风的装置。
7.2.2.2在受到或即将受到风的影响时,集装箱装卸机械应根据该机械设计制造方所规定的抗风等级 和能力,按《港口大型机械防阵风防台风管理规定》要求做好相应的工作和措施。
7.2.2.3集装箱装卸机械宜采取下列具体防风措施:
a)轮胎吊行至锚定位置后系紧防风拉索.轮胎前后填塞防爬楔块.吊具提升最高处目•收缩至20 ft (见图19) .小车移至锁定位置,关闭发动机,各操作手柄置零位。对于无供拉索连接的区域, 应在每只轮胎前后填塞防爬楔块,同时宜将吊具锁定于置地的重箱上;
说明:
1— —抗风拉索;
2— —防爬楔块。
图19轮胎吊拴固锚定
b)正面吊的臂架回缩且降低其高度,启用驻车刹车,确认所有手柄置零位,所有电气附件均应关 闭;必要时,轮胎塞紧三角形防滑块,或将吊具锁定于置地的重箱上;
C)集装箱叉车移机至指定地点.吊具降至最低点(货叉式叉车货叉置地).塞上轮胎防滑块,关闭 发动机;堆高机口 J将吊具锁定于置地的重箱上。
7.2.2.4作业过程中遭遇突发性阵风时.应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a) 在箱区作业的集装箱叉车、正面吊、拖挂车等流动作业机械应尽可能驶离箱区;
b) 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可采取7.2.2.2中相对应的抵御措施;
C)轮胎吊移动大车时,一旦发现风速过大,设备有被风吹动行走的迹象,驾驶人员应立即按下“紧 停按钮”,并通知地面人员立即填塞防爬楔块。
7.3潮汛和渍涝灾害的防范
7.3.1汛期到来前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a)不应将重箱放在易积水处;
B) 集装箱码垛应与防汛闸门、客井、集水孔、围墙、电线等保持规定的间距;
C) 疏通明沟、窖井、集水孔等排水通道.査验雨水泵房内的轴流泵、潜水泵以及手携式潜水泵等设 施,确保排水系统运行良好。
7.3.2在遇有暴雨、潮位接近或超出警戒线、箱区内出现严重积水时,应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下列排 浸、排涝措施:
a) 启动雨水泵房,将流动水泵移至积水处排涝;并在潮水达到规定的潮位时.关闭警井闸门;
b) 转移积水区域的重箱,冷藏箱区的积水超过0.2 m时,冷藏箱宜采取空箱垫高等措施。
GB/T 35551-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港口集装箱箱区安全作业规程
GB/T 35551—2017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org.cn
服务热线:400-168-0010
2018年1月第一版
X
书号:155066 • 1-59364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