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7.180

P 61

备案号:J2184—2016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31087 — 2016

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Wind farm ProjeCtS

2016-01-07 发布

2016-06-01 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I COde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Wind farm PrOjeCtS

NB/T 31087 — 2016

主编部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2 0 1661

2016北京

国家能源局

公 告

2016年第1

依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试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能局科技(2009) 52号)有关 规定,经审查,国家能源局批准《核电厂常规岛及辅助配套设施 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5部分:水处理及制氢系统》等345项行 业标准,其中能源标准(NB) 54项,电力标准(DL) 125项和 石油天然气标准(SY) 166项,现予以发布。

附件:行业标准目录

国家能源局

201617

附件:

行业标准目录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

米标号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 ••

2.6

NB/T 31087—2016

风电场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 规范

2016-01-07

2016-06-01

・・・

、厶        ,-

U    ≡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0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 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0 320号)的要求,规 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 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基本规定、工程概况调查与分析、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投资概算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公众参 与、评价结论与建议。

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 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风电场规 划设计分技术委员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 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 区六铺炕北小街2号,邮编:100120)o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张德见

李翔

颜剑波

楚凯锋

李璜

刘黄诚

李君

杨文正

赵心畅

薛联芳

戴向荣

邱进生

谢恩泽

龙雪珍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王民浩

谢宏文

李健英

姜世平

王敏

李卫林

李育玲

王朝阳

芮建良

赵生校

董德兰

糜又晚

江汉仁

谢光武

张习传

尹涛

李仕胜

目 次

1总则

2术语

3 基本规定

3.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要求

3.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分类和程序

3.3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3.4评价标准

3.5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3.6环境敏感对象

3.7评价时段及评价水平年

4工程概况调查与分析

4.1工程概况调查

4.2工程分析

5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2调查方法

5.3 调查范围

5.4调查内容

5.5环境现状评价

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2预测与评价方法

6.3预测与评价内容

6.4环境风险分析

NB/T 31087 —2016

7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7.1 一般规定

7.2对策措施

8环境管理

9环境保护投资概算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0 公众参与

11评价结论与建议

12评价报告附件

附录A 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目录

附录B 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COntentS

assessment factors

environmental impact PrOfit-IOSS analysis

APPendiX A COntent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report Of Wind farm PrOjeCt

APPendiX B FOrmat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IiSt Of Wind farm PrOjeCt

EXPI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LiSt Of normative StandardS

Addition: EXPIanatiOIl Of PrOViSiOnS

1总 则

1.0.1为规范风电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效控制风电场工 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以及保护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制 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并网型陆上风电场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

1.0.3本规范根据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确定的基本原则, 结合风电场项目特点编制而成,规定了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1.0.4陆上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 语

鸟类迁徙通道 bird migration ChanneI

候鸟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地、相对固定地、定时地在繁 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长距离往返移居的路线。

3基本规定

3.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要求

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与工程可行性研究同步开展。

3.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分类和程序

3.2.1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类别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涉及环境敏感区的总装机容量5kW及以上的风力发电 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2其他风力发电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3报告书编制目录宜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报告表宜 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3.2.2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则大气环境》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的规定。对于工 程建设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送审之 前应征求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

3.3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3.3.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方法可采用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 息系统Gl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

3.3.2风电场项目主要环境评价因子的确定应符合表3.3.2的规 定,如工程区域存在其他环境敏感因素,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评 价因子。

3.3.2风电场项目主要环境评价因子

环境因素

评价时段

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

施工期

TSP

运行期

水环境

施工期

CoDC「、NH3-N> 石油类、

SS

运行期

CODCrNH3—N、石油类

声环境

施工期

昼间、夜间等效声级

运行期

昼间、夜间等效声级

生态环境

施工期

土壤、植物、动物

运行期

植物、动物

景观

施工期

景观协调性

运行期

景观协调性

固体废物

施工期

弃渣、生活垃圾

运行期

生活垃圾

电磁环境

施工期

运行期

工频磁场、工频电场

3.4评价标准

3.4.1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标准应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确定,有地方标准的,优先 选用地方标准。

3.4.2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的标准应经环境保护主管部 门确认。

3.5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3.5.1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及生态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 19的相关规定。

3.5.2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及生态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 19的相关规定。评价范围应包括工程项目占地范围及可能受影 响的周边区域。

3.6环境敏感对象

3.6.1环境敏感对象可按照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 境及社会环境等要素来划分。

3.6.2环境敏感区应主要包括:

1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 水水源保护区;

2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 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 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涸游通道、天然渔场、资 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 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3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 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 意义的保护地。

3.6.3环境敏感对象除本规范第3.6.2条规定的环境敏感区外,还 应根据项目所在地环境特征分析可能存在的鸟类迁徙通道、生态 公益林和其他需要关注的保护对象。

3.6.4环境敏感对象分析应提出环境敏感对象一览表,包括环境

敏感对象的种类、级别、规模、性质、与工程的位置关系、影响 因素及受影响性质和程度、保护要求等内容。

3.7评价时段及评价水平年

3.7.1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段可分为施工期和运行期。

3.7.2评价水平年应根据工程及周边环境特征、环境影响恢复情 况进行确定,环境现状水平年可采用工程开工的前1年〜前3年; 预测水平年可釆用工程正式运行后1年〜后2年。

4工程概况调查与分析

4.1工程概况调查

工程概况调查应主要调查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组成和主体工 程布置、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占地、土石方平衡、工程投资、进 度安排。

4.2工程分析

4.2.1工程分析基本要求及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 面水环境》HJ/T 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 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的规定。

4.2.2工程分析应重点分析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符 合性、工程方案环境合理性,并估算污染源强。工程分析应符合 下列要求:

1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应分析项目与区域能源发展规划、 区域风电开发规划、生态保护相关规划等的符合性。

2工程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分析应分析项目选址、风电机组和 其他主要建筑物平面布置、道路选线、场内集电线路方案、施工 布置方案、料场和渣场选址等的环境合理性。

3对工程施工期、运行期的产污环节和主要污染物应进行源 强分析,列出污染源强汇总表。

5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1 一般规定

5.1.1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和指标应能反映评价范围内环境背景 特征和现存的环境问题。

5.1.2环境现状调查以收集资料为主,生态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可根据收集资料情况补充必要的现场监测。

5.2调查方法

环境现状调查可根据调查对象采取收集资料、现场调查、遥 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方法。

5.3调查范围

5.3.1环境现状调查范围不应小于评价范围,重点为工程占地区 和影响区。

5.3.2环境空气、地表水、声环境、生态等环境因素的现状调查 范围应根据影响区域的环境特点,结合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5.3.3社会环境调查宜以项目所在的基层行政区为调查范围。

5.4调查内容

5.4.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形地貌主要调查工程区域地形特征、地貌类型。

2地质概况主要调查工程区域地层、岩性、水文地质与工程 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地震烈度及矿产资源。

3水系水文主要调查工程区域水系分布、水文特征、水资源

利用和保护情况。

4气候气象主要调查工程区域气温、降水量、蒸发量、风速、 风向、冰冻和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

5 土壤主要调查工程区域土壤类型与分布。

6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主要调查工程区域水土流失现状、成 因和水土保持现状。

7陆生生态主要调查工程区域植物区系、植被类型及分布, 野生动物区系、种类及分布。如涉及珍稀保护动植物,则应逐个 或逐类说明保护物种的保护级别、种群规模、生态习性、生境条 件、分布及保护状况。陆生生态调查应说明调查方法和线路、样 方布置情况,给出样方调查表和动植物名录。

8如果涉及水生生态环境敏感对象,应开展水生生态调查, 主要调查水生敏感对象种类、保护级别、分布。

9根据工程周边环境的特殊情况,可增加其他调查内容。

5.4.2社会环境现状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社会经济调查应调查项目所在行政区的社会、经济等基本 情况,以及可能受项目建设影响的居民、学校、医院、疗养院等 基本情况。

2景观与文物调查应调查工程区域可能受项目建设影响的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具有纪念意义或历史价值的建筑物、 文物等基本情况。

5.4.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环境调查应调查工程区域水环境功能区划或水功能区 划、主要水污染源排放情况、水质现状。

2大气环境调查应调查工程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主要大 气污染物源排放情况、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3声环境调查应调查工程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主要噪声源 排放情况、声环境质量现状。

5.4.4环境敏感对象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 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等环境敏感区的,应调查环境敏感区的保护 级别、面积、功能分区、相关保护和开发规划、与工程位置关系 等情况。

2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应调查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类 型、规模、保护区划分、水质目标、保护要求、与工程位置关系 等情况。

3如果涉及鸟类迁徙通道,应说明迁徙鸟类的种类、数量、 迁徙时间,迁徙通道的宽度及与工程的位置关系等情况。

4如果涉及其他环境敏感对象,应说明敏感对象的规模、特 性,以及工程与敏感对象的位置关系等情况。

5.5环境现状评价

5.5.1环境现状评价应包括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生态现状评价和 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5.5.2环境现状评价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5.5.3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质量评价可采用单因子污染指 标法进行定量评价。

5.5.4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应在阐明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 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状况的主要因素。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 能状况、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和存在的问题、生态系统的总体变 化趋势等。分析和评价受影响区域内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现状 组成和分布。当评价区域涉及受保护的敏感物种时,应重点分析 该敏感物种的生态学特征。

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1 一般规定

6.1.1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应根据工程分析的结果全面评价项目 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重点预测对环境敏感对象的影响。

6.1.2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合理选择评价因子。对于尚无环 境标准的评价因子,可采用有无工程的变化对比、环境背景值、 生态阈值等进行评价。

6.2预测与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可采用类比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景观生 态学法、图解法、叠图法、生态机理分析法、专家判断法等方法。

6.3预测与评价内容

6.3.1针对水环境影响,应根据施工布置和施工组织方案,主要预 测与评价施工期砂石加工、混凝土拌和、机械维修等生产废水和施 工人员生活污水及运行期含油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水质的影响。

6.3.2针对大气环境影响,应根据施工布置和施工组织方案,预 测与评价施工开挖、爆破、车辆运输等产生的扬尘及机械设备和 车辆运行产生的废气等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6.3.3针对声环境影响,应根据施工布置和施工组织方案,预测 与评价施工期机械设备和车辆运行对声环境的影响,重点评价风 电机组运行产生的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

6.3.4针对固体废物影响,应分析施工期工程弃渣、生活垃圾的 影响和运行期生活垃圾的影响。

6.3.5针对土地资源影响,应分析工程占地类型及其对区域土地 资源的影响。

6.3.6针对景观资源影响,应分析工程运行后景观资源的变化, 评价风电场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协调性。

6.3.7针对电磁辐射和工频电磁场影响,应预测与评价工程运行 后电磁辐射和工频电磁场的强度。

6.3.8针对陆生生态影响,应预测与评价工程建设对生态完整性、 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对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境、各类保护区的影响。 陆生生态影响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生态完整性影响分析应包括工程建设对区域自然系统生 产能力和稳定状况的影响分析。

2植被影响分析应重点分析预测工程建设对珍稀濒危和特 有植物、古树名木的影响。

3动物影响分析应重点分析工程建设对珍稀濒危和特有动 物种类、分布及栖息地的影响,尤其是对鸟类分布及栖息地的影 响。对于可能会影响鸟类迁徙通道的,应重点说明工程与鸟类迁 徙通道的位置关系、风电机组运行对鸟类的影响。

6.3.9针对水生生态影响,可根据实际情况简要分析工程建设对 水生生态,主要是对鱼类的影响。

6.3.10水土流失影响应预测与评价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 设施数量、弃渣量、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等。

6.3.11涉及环境敏感区及鸟类迁徙通道等环境敏感对象的,应列 专章重点分析评价工程建设对其造成的环境影响。

6.3.12应简要分析工程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6.3.13应简要分析其他环境影响,如工程建设涉及移民,应分析 移民安置的环境影响。

6.4环境风险分析

6.4.1环境风险分析应根据工程区域的环境特点,重点分析滑坡、

崩塌、泥石流及火灾等风险。

6.4.2源项分析可采用事故树和类比法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及概率,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可根据经审批的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进行分析。

6.4.3对最大可信事故造成的影响,应分析其影响范围、影响程度。

6.4.4为避免、减轻和消除风险事故对环境的危害,应提出有效 的防范对策措施和应急预案。

7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7.1 一般规定

7.1.1针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的对象、范围、时段、程度,应根 据环境保护冃标要求,提出预防、减免、恢复、补偿、管理等对 策措施。

72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选择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便于实施管理、运行稳定可靠的措施。

7.1.3环境保护措施设计深度应满足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求,满足 投资概算要求。

7.2对策措施

7.2.1应根据评价区水环境保护目标要求,提出工程施工、运行 期废污水处理措施和管理要求。

7.2.2应根据评价区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对生产生活设施和 运输车辆等排放的废气、粉尘、扬尘提出控制措施和管理要求。

7.2.3应根据评价区声环境保护目标要求,提出优化风电机组和 施工布置、设置隔声屏障、加强噪声控制管理等措施;对升压站 与风电机组,提出噪声防护距离及其规划用地控制要求。

7.2.4对施工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弃渣等,以及运营期生活 垃圾,应提出分类处置措施和要求。

7.2.5针对陆生生态影响,应结合水土保持方案,制定相应生态 保护措施;应对受影响的珍稀保护动植物、古大树提岀相应的保 护措施和管理要求。涉及鸟类迁徙通道的,应根据受影响鸟类的 迁徙规律、生活习性,有针对性地提出鸟类保护措施及要求。

7.2.6针对水生生态影响,应对受影响的水生敏感对象制订相应 环境保护措施。

7.2.7针对受项目建设影响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应提出优化设计、 防护、减免、恢复、补偿措施。

7.2.8受升压站电磁辐射影响的,应针对电磁辐射影响,制订相 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7.2.9应针对其他不利环境影响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8环境管理

8.0.1环境管理应包括建设单位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制订环境监 理和环境监测计划等内容。

8.0.2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应明确工程施工期、运行期的建设单位 环境管理责任,包括设置环境管理机构、开展环境监理和环境监 测、明确环境保护措施“三同时”验收要求。

8.0.3环境监理应明确监理单位任务和责任,说明工程施工期环 境监理的内容和重点,以及监理制度要求。

8.0.4环境监测应制订具体的环境监测计划,主要包括水环境监 测、大气环境监测、声环境监测、水土保持和生态监测。环境监 测计划应明确监测点位布设、监测因子、监测时段和监测频次、 监测方法等。

9环境保护投资概算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0.1环境保护投资概算应根据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编制,并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 NB/T 31011 的规定。

9.0.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应主要分析能源替代效益,包括替 代原煤量,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 9.0.3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可釆用定量或半定量方法。

10公众参与

10.0.1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应按照国家现行相关 法规执行。

10.0.2公众参与应符合程序合法性、形式有效性、对象代表性和 结果真实性的要求。

11评价结论与建议

11.0.1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应包括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环境现 状与主要环境问题、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环境保护对策措 施、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等内容。

11.0.2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应从项目与法规政策及相关规划 的符合性、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环境保护措施的可靠性 和合理性、污染物达标排放的稳定性、公众参与接受程度等方面 分析得出。

11.0.3应针对下阶段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12评价报告附件

12.0.1评价报告附表应包含但不限于:工程特性表、环境影响评 价标准确认函、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工程涉及环境敏感问题 的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公众参与问卷调查统计表、生态样方调 查表。

12.0.2评价报告附录应包含但不限于:评价范围内动植物名录。 12.0.3评价报告附图应包含但不限于:工程地理位置图、工程总 平面布置图、环境敏感对象分布图、植被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 现状图、水土流失现状图、环境保护措施总布置图、环境保护措 施典型设计图、环境监测规划图。

附录A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目录

1总则

1.1编制依据

1.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1.3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1.4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1.5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

1.6评价重点和评价水平年

1.7评价程序

2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2.1相关产业政策及规划

2.2项目概况与工程特性

2.3与产业政策和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2.4工艺过程及主要污染源分析

2.5工程建设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2.6工程分析结论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1自然环境

3.2社会环境

3.3环境质量现状

3.4环境现状评价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2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5其他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环境风险评价与防范措施

5.1环境风险识别

5.2环境风险分析

5.3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6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6.1环境保护任务和目标

6.2水环境保护措施

6.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6.4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6.5声环境保护措施

6.6其他环境保护措施

6.7环境保护措施效果分析

7环境管理

7.1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7.2环境监理

7.3环境监测

8环境保护投资概算及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8.1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8.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公众参与

9.1参与对象与参与方式

9.2结果统计及分析评价

9.3公众意见反馈与处理

9.4公众参与结论

10评价结论与建议

附录B 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

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

评价单位(盖章):___________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

(按正本原样边长三分之一缩印的彩色缩印件)

项目名称:XXXXXX________________

文件类型:(注明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

适用的评价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XXX               (签章)

主持编制机构:XXXXX           (签章)

(项目名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人员名单表

编制 主持人

姓 名

职(执)业资 格证书编号

登记(注册证) 编号

专业类别

本人签名

主要编制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职(执)业资 格证书编号

登记(注册证) 编号

编制内容

本人签名

1

2

3

4

5

6

7

8

...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信地址

联系电话

X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建设性质

新建□改建□扩建□

行业类别 及代码

永久占地 面积 (hm2)

绿化面积 (hm2)

工程静态总 投资

(万元)

其中:环境 保护投资 (万元)

环境保护投 资占工程静 态总投资比 例

建设规模

(MW)

预期投产日期         年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简述风电场单机容量和台数、主要工程内容,如变电站、道路、风电机组基础等及其 工程量。

2风电场总平面布置图

应标明风电场范围、风电机组布置、变电站位置、道路、周 边环境敏感区域等。

3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简况

3.1自然环境简况

3.1.1地形

3.1.2地貌

3.1.3地质

3.1.4气候

3.1.5气象

3.1.6动植物

3.2社会环境简况

3.2.1社会经济结构

3.2.2 土地利用

3.2.3交通旅游

3.2.4文物保护

3.3主要环境保护对象

4评价适用标准

4.1环境质量标准

4.2污染物排放标准

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5.1工艺流程简述

5.2主要污染源强

5.2.1噪声

5.2.2固体废物

5.2.3生活污水

6环境影响分析、拟采取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6.1噪声

6.2固体废物

6.3生活污水

6.4施工期粉尘

6.5生态环境

7环境效益

7.1节能效益

7.2减排效益

8评价结论与建议

本规范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屮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

大气环境》HJ 2.2

地面水环境》HJ/T 2.3 声环境》HJ 2.4 生态影响》HJ 19

《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 31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NB / T 31087 — 2016

条文说明

制定说明

《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NB/T 31087—2016,经 国家能源局201617日以第1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 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验,吸收了近年来风电场项目 环境影响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并向有关单位征求了意见。

为便于广大设计、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 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 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 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 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 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制定说明

1 总则

3 基本规定

3.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分类和程序

3.6环境敏感对象

3.7评价时段及评价水平年

4工程概况调查与分析

4.1工程概况调查

4.2工程分析

5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4调查内容

10 公众参与

1总 则

1.0.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建设项目环境保 护管理条例》《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等 要求,制定本条。

3基本规定

3.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分类和程序

3.2.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别是按照环境保护部第33号令发布 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确定的。

3.2.2风电场项目的评价工作程序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 纲》HJ 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环境影 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的规定执行。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2.1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的一般性规定;《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 水环境》HJ/T 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分别 规定了大气、地面水、声环境等环境要素的工作程序。

3.6环境敏感对象

3.6.2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 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 域。本条是根据环境保护部第33号令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确定的。

3.6.3本条规定环境敏感对象中其他需要关注的保护对象,主要 指其他可能受本工程建设影响并需要保护的环境因子,如珍稀保 护植物、古大树、交通道路、居民、学校等。

3.7评价时段及评价水平年

3.7.1-3.7.2本条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的时段;生态环 境现状较为简单或不敏感区域现状评价水平年可定为工程开工的 前1年,生态环境较为复杂或敏感区域的现状评价水平年可定为 工程开工前2年或前3年;涉及敏感区域的环境影响预测水平年 可定为工程运行后2年,其他的则定为工程运行后1年。

4工程概况调查与分析

4.1工程概况调查

本节规定工程调查内容应包括:项目基本情况、风能资源概 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地理位置、规模、等级,项目组成, 工程布置与主要建筑物,工程施工与进度,建设征(占)地,工 程施工方法,工程投资估算等。

4.2工程分析

4.2.2本条规定工程分析应包括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符合性 分析、工程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产污环节和源强分析。相关规 划一般包括区域能源发展规划、区域风电开发规划、生态保护相 关规划等。环境合理性分析内容一般应包括项目选址、风电机组 和其他主要建筑物平面布置、道路选线、场内集电线路方案、施 工组织设计方案等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5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4调查内容

5.4.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中第8款,水生生态环境敏感对象是指 生存繁殖易受水生生态环境变化影响的重要水生生物,主要是指 鱼类。

5.4.4环境敏感对象调查中第3款,迁徙通道的宽度是指鸟类迁 徙活动路线的横向大致范围。

10公众参与

10.0.1本条相关法规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