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 254-2011 备案号 J 1336 -2011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TeChniCaI COde for Safety Of bamboo SCaffOl(I in COnStrUCtiOn

2011 -12-06 发布


2012-05-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TeChniCaI COde for Safety Of bamboo SCaflbid in COnStrUCtiOn

JGJ 254-2011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25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Safety Of bamb∞ SCaffOId in ∞nstruction

JGJ 254 - 2011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印刷厂印刷

*

开本:850X1168毫米 L 32印张:2字数:53千字 20122月第一版 20122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10.00元 统一书号:15112 • 21721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最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00037)

本社网址:http//WWW. cabp. ConL Cn

网上书店:http//WWW. China-building. COnL Cn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1192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施工

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 号为JGJ 254 - 2011,201251日起实施。其中,第 3.0.2. 4.2.56.0.3. 6.0.7. 8.0.6. 8.0.8. 8.0.128.0.13&0.148.0.218.0.228. 0. 23 条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1126

-ɪzɪ          -Jufc

前  S

根据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印发〈1989年年度工程建设 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计综合[1989] 30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査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 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 础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 本规定;4.材料;5.构造与搭设;6.拆除;7.检査与验收; 8.安全管理。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 司(地址:深圳市红岭中路2118号,邮政编码:518008) 0

本规范主编单位: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长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江西省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局 深圳市鹏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嘉实(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加单位:芜湖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刘宗仁

肖营陈志龙郭宁

张文祥

李天成周妙玲卢亮

李盛

王绍君姜庆远涂新华

陈晓辉

贾元祥祝尚福钱勇

黄爱平 万强 李世钟 蔡希杰 黄秦李发林施五四

本规范主要审査人员:陈火炎刘联伟卓新葛兴杰 李根木 蓝九元杨承愆 朱学农 刘新玉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2符号

3基本规定

4材料

4.1竹杆

4.2绑扎材料

4.3脚手板

4.4安全网

5.2双排脚手架

5.3斜道

5.4满堂脚手架

5.5烟囱、水塔脚手架

6拆除

7检查与验收

7.1材料检査与验收

7.2竹脚手架检査与验收

8安全管理

附录A脚手板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COntentS

2. 2 SynlbOIS

5.3 InClined Path

5. 5 Chimney and Water TOWer SCaffOld

7. 2 BambOo SCaffOld CheCk and ACCePt

APPendiX A SCaffOld BOard

EXPI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IJSt Of QUOted StandardS

Addition EXPIanation Of PrOViSiOnS

1总 则

i.o.i为在竹脚手架的设计、搭设、验收和拆除中贯彻执行国 家安全生产法规,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 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落地式双排竹 脚手架、满堂竹脚手架的设计、搭设与使用。

1.0.3竹脚手架不得用于模板支撑架,不得作为结构受力架体 使用,也不得用于外墙使用易燃保温隔热材料的建筑物。

1.0.4竹脚手架的设计、搭设与使用,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 语

由绑扎材料将以竹杆为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顶 撑、剪刀撑等杆件连接而成的有若干侧向约束的脚手架。

设置在房屋或构筑物外围的施工脚手架。

由内外两排立杆和水平杆等构成的脚手架。

由多排、多列立杆和水平杆、剪刀撑等构成的脚手架。

用于砌筑和结构工程施工作业的脚手架。

2.1.6 装饰脚手架 Omamental SCaffOId

用于装饰工程施工作业的脚手架。

脚手架中垂直于水平面的竖向杆件。

2.1.8 水平杆 IeVeIStaff

脚手架中的水平杆件。

紧贴立杆,两端顶住上下水平杆,用于传递竖向力的杆件。

下端支承在脚手架下端外侧,上端与脚手架立杆固定的 杆件。

2.1.11 斜撑 inclIned SUPPOrt

与立杆或水平杆斜交的杆件。

成对设置的交叉斜杆。

2.1.13 扫地杆 ground StaH

贴近地面、连接立杆根部的水平杆。

连接脚手架和建筑物、构筑物结构的构件。

2.1.15 搁栅 grid

与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件连接用于支承脚手板的杆件。

用于人员上下和施工材料、工具运输的斜向通道可

采用平放的竹片纵横编织而成的脚手板。

2.1.18 竹串片脚手板 bamboo ChiPS juxtaposed scaffold board 采用螺栓穿过并列的竹片拧紧而成的脚手板。

采用整竹按大小头一顺一倒相互排列拼制而成的脚手板。

产于我国江南一带及四川、湖北、湖南的一种常绿多年生植 物。其杆身茎节明显,节间多空,质地坚韧,表皮光滑。

毛竹的生产年龄按年计算,以竹表皮颜色进行鉴别。一年生 呈嫩青色,二年生呈老青色,三、四年生呈深绿色,五、六年生 呈黄色或赤黄色,七年或七年以上生呈橘黄色。

竹杆的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

2. 1. 23 竹蔑 thin bamb∞ StriP

采用毛竹的竹黄部分劈割而成的绑扎材料。

2.1.24 塑料蔑 PIaStiC StriPS

由纤维材料制成带状,在竹脚手架中用以代替竹蔑的一种绑

扎材料。

2. ɪ. 25 节点 node

脚手架杆件的交汇点。

立杆、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的三杆交汇点。

2.1- 27 吊索 SIing

用钢丝绳或合成纤维等为原料做成的用于加固架体的绳索。

2.1.28 缆绳 CabIe

采用钢索或合成纤维等材料制作的具有抗拉、抗冲击、耐磨 损、柔韧轻软等性能的多股绳索。

2.2符 号

2. 2.1几何参数

d——杆件直径、外径;

H——脚手架搭设高度;

A——步距;

AW——连墙点竖距;

L——脚手架长度;

Ltt——立杆纵距;

U——立杆横距;

Lo 一计算跨度;

LW——连墙点横距。

2.2.2抗力

Λ--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gk——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3基本规定

3.0.1在竹脚手架搭设和拆除前,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对竹脚 手架进行设计,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下 列内容:

1工程概况、设计依据、搭设条件、搭设方案设计。

2脚手架搭设的施工图,且应包括以下各类图纸:

1) 架体的平面、立面、剖面图;

2) 连墙件的布置图;

3) 转角、门洞口的构造;

4) 斜道布置及构造图;

5) 主要节点构造图。

3基础做法及要求。

4架体搭设和拆除的程序和方法。

5季节性施工措施。

6i保证措施。

7架体搭设、使用、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

8应急预案。

«3.0.4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

类别

________标准但kN∕m2)

装修脚手架

<2.0           —

结构脚手架

<3. O         —

3.0.6构件挠度控制值

竹脚手架构件类型

挠度控制值

LO的取值

脚手板

Lo/200

取相邻两横向或纵向水平杆间的距离

横向水平杆

Lo/150

Lb,即内外两立杆间的距髙

纵向水平杆

Lo/150

取厶,即相邻两立杆间的距离

3.0.9连墙件应结合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结构确定其使用材料、 连接方法和设置位置。

3.0.12竹脚手架的使用期限不宜超过1年,否则应对杆件及节 点进行检査,并应按本规范第5. 1. 9条的绑扎要求进行加固。

4材 料

4.1竹 杆

1纵向及横向水平杆不宜小于90mm对直径为60mm 90mm的竹杆,应双杆合并使用;

2 立杆、顶撑、斜撑、抛撑、剪刀撑和扫地杆不得小 于 75mm

3搁栅、栏杆不得小于60mmo

4.1.3主要受力杆件的使用期限不宜超过1年。

4.2绑扎材料

4.2.1竹蔑、塑料蔑的规格

名称

长度(m)

宽度mm)

厚度mm)

竹蔑

3.54.O

20

0.8-1.0

塑料蔑

3.54.0

Io-15

0. 8—1.0

4.2.5竹杆的绑扎材料严禁重复使用。

4.3脚手板

4.3.1脚手板应具有满足使用要求的平整度和整体性,并应符 合本规范附录A的要求。

4.3.2脚手板宜采用竹笆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和整竹拼制脚 手板,不得釆用钢脚手板。单块竹笆脚手板和竹串片脚手板重量 不得超过250No常用的竹脚手板构造形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 的规定。

4.4安全网

4.4.1外墙脚手架的安全网宜采用阻燃型安全网,其材料性能 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网》GB 5725的要求。

5构造与搭设

5.1 -般规定

5.1.1竹脚手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在使用时, 变形及倾斜程度应符合本规范第7. 2. 9条的规定。

5.1.2竹脚手架搭设前,应按本规范第7. 1节的规定进行检査 验收。经检验合格的材料,应根据竹杆粗细、长短、材质、外形 等情况合理挑选和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宜将同一类型的材料 用在相邻区域。

5.1.3双排竹脚手架的构造与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横向水平杆应设置于纵向水平杆之下,脚手板应铺在纵 向水平杆和搁栅上,作业层荷载可由横向水平杆传递给立杆(图

2横向水平杆应设置于纵向水平杆之上,脚手板应铺在横 向水平杆和搁栅上,作业层荷载可由纵向水平杆传递给立杆(图 5.1.3-2) o

5.1. 3-2竹脚手架的构造图(纵向水平杆在下时)

1—立杆;2-纵向水平杆;3 -横向水平杆;4-扫地杆J 5-顶撑;

6—连墙件$ 7抛撑;8-竹申片脚手板;9 一搁栅



5.1.4竹脚手架的立杆、抛撑的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地基土为一、二类土时,应进行翻填、分层夯实处理; 在处理后的基础上应放置木垫板,垫板宽度不得小于20Omm, 厚度不得小于50mm,并应绑扎一道扫地杆;横向扫地杆距垫板 上表面不应超过20Omm,其上应绑扎纵向扫地杆;

2当地基土为三类土〜五类土时,应将杆件底端埋入土中, 立杆埋深不得小于200mm,抛撑埋深不得小于300mm,坑口直 径应大于杆件直径IOOmm,坑底应夯实并垫以木垫板,垫板不 得小于20OmmX20OmmX50mm埋杆时应采用垫板卡紧.回填 土应分层夯实,并应高出周围自然地面50mm

3当地基土为六类土〜八类土或基础为混凝土时・应在杆 件底端绑扎一道扫地杆。横向扫地杆距垫板上表面不得超过

20Omm,应在其上绑扎纵向扫地杆。地基土平整度不满足要求 时,应在立杆底部设置木垫板,垫板不得小于20Omm× 200mm ×50mmo

5.1.5满堂脚手架地基允许承载力不应低于80kPao

5.1.6竹脚手架搭设前,应对搭设和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技术 交底。

5.1.8底层顶撑底端的地面应夯实并设置垫板,垫板不宜小于 20Omm×20Omm×50mmβ垫板不得登放。其他各层顶撑不得设 置垫块。

5.1.9竹脚手架绑扎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节点及剪刀撑、斜杆与其他杆件相交的节点应采用对 角双斜扣绑扎・其余节点可采用单斜扣绑扎。双斜扣绑扎应符合 表5.1.9的规定;

5.1.9双斜扣绑扎法

步骤

________文字描述________

_____图示_____

第一步

将竹蔑绕竹杆-侧前后斜交绑扎23

第二步

竹蔑两头分别绕立杆半圈

续表5.1. 9

2杆件接长处可采用平扣绑扎法;竹蔑绑扎时,每道绑扣

ɔɔ          应采用双竹蔑缠绕4圈〜6圈,

一          每缠绕2圈应收紧一次,两端头

X          应拧成辫结构掖在杆件相交处

×≡≡     rvɔ 的缝隙内,并应拉紧,拉结时

-J      5,应避开蔑节(图5.1.9)

3三根杆件相交的主节点

J          处,相互接触的两杆件应分别

5.1.9平扣绑扎法   绑扎,不得三根杆件共同绑扎

I-竹杆;2-绑扎材料     一道绑扣;

4不得使用多根单圈竹蔑绑扎;

5绑扎后的节点、接头不得出现松脱现象。施工过程中发 现绑扎扣断裂、松脱现象时,应立即重新绑扎。

5.1.10受力杆件不得钢竹、木竹混用。

5.1.11竹脚手架的搭设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竹脚手架的搭设应与施工进度同步,一次搭设高度不应 超过最上层连墙件两步,且自由高度不应大于4m;

2应自下而上按步架设,每搭设完两步架后,应校验立杆 的垂直度和水平杆的水平度;

3剪刀撑、斜撑、顶搽等加固杆件应随架体同步搭设;

4斜道应随架体同步搭设,并应与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 连接牢固。

5∙ 1.12竹脚手架沿建筑物、构筑物四周宜形成自封闭结构或与 建筑物、构筑物共同形成封闭结构,搭设时应同步升高。

5.1.13连墙件宜采用二步二跨(竖向间距不大于2步,横向间 距不大于2跨)或二步三跨(竖向间距不大于2步,横向间距不 大于3跨)或三步二跨(竖向间距不大于3步,横向间距不大于 2跨)的布置方式。

1应靠近主节点设置连墙件,当距离主节点大于30Omm 时应设置水平杆或斜杆对架体局部加强;

2应从第二步架开始设置连墙件;

3连墙件应采用菱形、方形或矩形布置;

4 一字形和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应设置连墙件,并应沿竖 向每步设置一个;

5转角两侧立杆和顶层的操作层处应设置连墙件。

5.1.15连墙件的材料及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墙件应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且应同时与内、 外杆件连接;

2连墙件应由拉件和顶件组成,并应配合使用;

5.1.15连墙件 的构造

I-连墙件:2- 8号镀 锌钢丝或飴钢筋



一++-H-H主



3拉件可采用8号镀锌钢丝或≠6钢 筋,顶件可采用毛竹(图5.1.15)拉件宜 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 连接的一端应低于与建筑物、构筑物结构 连接的一端。顶件应与结构牢固连接;

4连墙件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连接应 牢固,连墙件不得设置在填充墙等部位。

不应小于O. 18mo栏杆和挡脚板应设在立 杆内侧;脚手架外立杆内侧应采用密目式 安全立网封闭。

5.2双排脚手架

5. 2.1双排脚手架应由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连墙 件、剪刀撑、斜撑、抛撑、顶撑、扫地杆等杆件组成。架体构造 参数应符合表5. 2.1的规定。

«5.2.1双排脚手架的构造参数

用途

内立杆至墙 面距离m)

立杆间距

歩距 (m)

搁栅间距m)_______

横距

纵距

横向水平杆在下

纵向水平杆在F

结构

≤0.5

≤1.2

1. 5

1.8

1. 5

1.8

≤0. 40

不大于立杆 纵距的1/2

装饰

≤0.5

≤1.0

1.5

1.8

1.5

1.8

≤0. 40

不大于立杆纵距的 1/2

1立杆应小头朝上,上下垂直,搭设到建筑物或构筑物顶 端时,内立杆应低于女儿墙上皮或檐口 0.4mO∙5∏U外立杆应 高出女儿墙上皮Im、檐口 l.0l.2m (平屋顶)或1.5m (坡屋 顶),最上一根立杆应小头朝下,并应将多余部分往下错动,使 立杆顶平齐;

2立杆应采用搭接接长,不得采用对接、插接接长;

3立杆的搭接长度从有效直径起算不得小于l.5m,绑扎不 得少于5道,两端绑扎点离杆端不得小于0.1m,中间绑扎点应 均匀设置;相邻立杆的搭接接头应上下错开一个步距;

4接长后的立杆应位于同一平面内,立杆接头应紧靠横向 水平杆,并应沿立杆纵向左右错开。当竹杆有微小弯曲,应使弯 曲面朝向脚手架的纵向,且应间隔反向设置。

5.2.3纵向水平杆的构造与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水平杆应搭设在立杆里侧,主节点处应绑扎在立杆 上,非主节点处应绑扎在横向水平杆上,

2搭接长度从有效直径起算不得小于L2m,绑扎不得少于 4道,两端绑扎点与杆件端部不应小于O.lm,中间绑扎点应均 匀设置;

3搭接接头应设置于立杆处,并应伸出立杆O.2mO.3m。 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并应上下内外 错开一倍的立杆纵距。架体端部的纵向水平杆大头应朝外(图

5. 2.3立杆和纵向水平杆接头布置

1立杆接头,2—立杆8 3纵向水平杆I

4 一纵向水平杆接头,5 一扫地杆

1横向水平杆主节点处应绑扎在立杆上,非主节点处应绑 扎在纵向水平杆上;

2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应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需要等 间距设置,其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立杆纵距的1/2

3横向水平杆每端伸出纵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0.2m 里端距墙面应为0.12m0.15m,两端应与纵向水平杆绑扎牢固;

4主节点处相邻横向水平杆应错开搁置在立杆的不同侧面, 且与同一立杆相交的横向水平杆应保持在立杆的同一侧面。

5.2.5顶撑的构造与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撑应紧贴立杆设置,并应顶紧水平杆;顶撑应与上、下 方的水平杆直径匹配,两者直径相差不得大于顶撑直径的1/3;

2顶撑应与立杆绑扎且不得少于3道,两端绑扎点与杆件 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1 OOmm,中间绑扎点应均匀设置;

3顶撑应使用整根竹杆,不得接长,上下顶撑应保持在同 一垂直线上;

4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顶撑应顶在横向水平杆的下方(图

5. 2.7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架长30m以内的脚手架应采用连续式剪刀撑,超过30Tn 的应采用间隔式剪刀撑;

2剪刀撑应在脚手架外侧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与地面倾角

应为 45°60° (图 5. 2.7)

3间隔式剪刀撑除应在脚手架外侧立面的两端设置外,架 体的转角处或开口处也应加设一道弱刀撑,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 4Lβ;每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0m

4剪刀撑应与其他杆件同步搭设,并宜通过主节点;剪刀 撑应紧靠脚手架外侧立杆,和与之相交的立杆、横向水平杆等应 全部两两绑扎;

5剪刀撑的搭接长度从有效直径起算不得小于l.5m,绑扎 不得少于3道,两端绑扎点与杆件端部不应小于IOOmm,中间 绑扎点应均匀设置。剪刀撑应大头朝下、小头朝上。



5.2.7剪刀撑布置形式

5.2.8斜撑、抛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斜撑应设置在脚手架有连墙件的步架平面内,水平 斜撑的两端与立杆应绑扎呈“之”字形,并应将其中与连墙件相 连的立杆作为绑扎点(图5. 2.8)

5. 2.8水平斜撑布置

I连墙件I 2—水平斜撑

2 一字形、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应设置横向斜撑;

3横向斜撑应在同一节间由底至顶呈“之”字形连续设置, 杆件两端应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上;

4当竹脚手架搭设高度低于三步时,应设置抛撑。抛撑应 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夹角应为45°60° 角,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Ommo抛撑拆除应 在连墙件搭设后进行。

5. 2.9当作业层铺设竹笆脚手板时•应在内外侧纵向水平杆之 间设置搁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搁栅应设置在横向水平杆上面,并应与横向水平杆绑扎 牢固;

2搁栅应在纵向水平杆之间等距离布置・且间距不得大 于 4 00mm

3搁栅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搭接处应头搭头,梢搭梢;搭 接长度从有效直径起算,不得小于1.2m搭接端应在横向水平 杆上,并应伸出20Omm~300mm;

4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设, 且应釆用对接平铺,四个角应采用14号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 平杆上。

5. 2. IO竹串片脚手板应设置在两根以上横向水平杆上。接头可 采用对接或搭接铺设(图5. 2. IO)O当采用对接平铺时,接头处 应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度不应大于150mm两块 脚手板的外伸长度之和不应大于300mm当采用搭接铺设时, 接头应支承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 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IoOmmo

<300

(a)脚手板对接


≥Tδ?

>200

(b)脚手板搭接

5. 2. 10脚手板对接、搭接的构造

5.2.11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距离不应大 于 15OnImO

5. 2.12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不应超过15Omm,其板长 两端均应与支承杆可靠地固定。

5. 2.13脚手架内侧横向水平杆的悬臂端应铺设竹串片脚手板, 脚手板距墙面不应大于15Ommo

5. 2. 14防护栏杆和安全立网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5.1. 16条 的要求。

5. 2.15门洞的搭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门洞口应釆用上升斜杆、平行弦杆桁架结构形式(图

5. 2.15),斜杆与地面倾角应为45°60°

2门洞处的空间桁架除下弦平面处,应在其余5个平面内 的节间设置一根斜腹杆,上端应向上连接交搭23)步纵向水 平杆,并应绑扎牢固;

3门洞桁架下的两侧立杆、顶撑应为双杆,副立杆高度应 高于门洞口1步〜2J

4斜撑、立杆加固杆件应随架体同步搭设,不得滞后搭设。

4

5. 2.15门洞和通道脚手架构造(适用于两跨宽的门洞) 1一斜腹杆I 2—主立杆;3副立杆:4 -斜杆;5 -扫地杆

5.3斜 道

5.3.1斜道可由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顶撑、斜杆、 剪刀撑、连墙件等组成。斜道应紧靠脚手架外侧设置,并应与脚 手架同步搭设(图5. 3. l)β

5.3.2当脚手架高度在4步以下时,可搭设“一”字形斜道或 中间设休息平台的上折形斜道;当脚手架髙度在4步以上时,应 搭设“之”字形斜道,转弯处应设置休息平台。

5. 3.3人行斜道坡度宜为1 ɪ 3,宽度不应小于Im,平台面积 不应小于2r∏2,斜道立杆和水平杆的间距应与脚手架相同;运料 斜道坡度宜为1 6,宽度不应小于l.5m,平台面积不应小于 4∙5m运料斜道及其对应的脚手架立杆应采用双立杆。

5.3.4斜道外侧及休息平台两侧应设剪刀撑。休息平台应设连 墙件与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连接。连墙件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

(a)立面图             (b)側面图

(C)细部详图

5. 3.1斜道的构造与布置

1—平台,2 -剪刀撑;3—栏拓4斜杆;5-立杆;6—纵向水平杆; 7-斜道板S 8-横向水平杆;A连堵件

5.1.13-5.1.15条的要求。

5.3.5当斜道脚手板横铺时・应在横向水平杆上每隔0.3m加 设斜平杆,脚手板应平铺在斜平杆上;当斜道脚手板顺铺时,脚 手板应平铺在横向水平杆上。当横向水平杆设置在斜平杆上时, 间距不应大于Im在休息平台处,不应大于O. 75mo脚手板接 头处应设双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搭接长度不应小于0.4mo脚 手板上每隔O. 3m应设J道高20mm~30mm的防滑条。

5.3.6斜道两侧及休息平台外侧应分别设置防护栏杆,斜道及 休息平台外立杆内侧应挂设密目式安全立网。防护栏杆的设置应 符合本规范第5.1.16条的规定。

5.3.7斜道的进出口处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髙处作业 安全技术规范》JGJ 80的规定设置安全防护棚。

5.4满堂脚手架

5. 4.1满堂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得超过15mo架体高宽比不得小 于2当设置连墙件时,可不受限制。

5.4.2满堂脚手架可由立杆、水平杆、斜杆、剪刀撑、连墙件、 扫地杆等组成。满堂脚手架的构造参数应符合表5. 4.2的规定。 其地基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5.1. 4条的规定。

5.4.2満堂脚手架的构造参数

用途

`z杆纵横间距

(m)

水平杆 步距 (m)

作业层水平杆间距 —

靠堵立杆离开

墙而距离

(m)

竹笆脚手板

(m)

竹串片脚手板

装饰

≤L2

<1.8

<0.4

小于立杆纵距的一半

<0.5

5.4.3满堂脚手架搭设应先立四角立杆,再立四周立杆,最后 立中间立杆,应保证纵向和横向立杆距离相等。当立杆无法埋地 时,搭设前,立杆底部的地基土应夯实,在立杆底应加设垫板, 立杆根部应设置扫地杆。当架高5m及以下时,垫板的尺寸不得 小于2OommX 20OmmX 50mm (长XX厚);当架高大于5m 时,应垫通长垫板,其尺寸不得小于20OmmX50mm (宽X厚)。 顶层纵(横)向水平杆应置于立杆顶端;立杆顶端应设帮条固定 纵(横)向水平杆。

5. 4.4满堂脚手架四周及中间每隔四排立杆应设置纵横向剪刀 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每道剪刀撑的宽度应为四个跨距。

5.4.5满堂脚手架在架体的底部、顶部及中间应每3步设置一 道水平剪刀撑。

5.4.6横向水平杆应绑扎在立杆上,纵向水平杆可每隔一步架 与立杆绑扎一道。

5. 4.7满堂脚手架应在架体四周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物或构筑 物可靠连接。连墙件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5,1. 13-5.1.15条 的要求。

5.4.8作业层脚手板应满铺,并应与支承的水平杆绑扎牢固。 作业层临空面应设置栏杆和挡脚板。防护栏杆和挡脚板的设置应 符合本规范第5.1.16条的要求。

5. 4.9供人员上下的爬梯应绑扎牢固,上料口四边应设安全护栏。

5.5烟囱、水塔脚手架

5. 5.1烟囱、水塔等圆形和方形构筑物脚手架宜采用正方形、 六角形、八角形等多边形外脚手架,可由立杆、纵向水平杆、横 向水平杆、剪刀撑、连墙件等组成(图5. 5.1-1.5.5.1-2)o 烟囱、水塔脚手架的构造参数应符合表5.5.1的规定。

(a)六角形外脚手架        b)正方形外脚!手架

5. 5.1-1烟囱脚手架

1纵向水平杆I Z-横向水平杆,3立杆:4-姻囱

5. 5.1-2水塔脚手架

I -栏杆:2 -脚手板;3 一横向水平杆;4-纵向水平杆, 5立杆I 6-连墙件,7-水塔塔身

5.5.1烟囱、水塔脚手架构造参数

里排立杆至构筑物 边缘的距离(m)

立杆横距 (m)

立杆纵距 (ɪn)

纵向水平杆步距

(m)

≤o.5

1.2

1. 2-1.5

1.2

5.5.2立杆搭设应先内排后外排,先转角处后中间,同一排立 杆应齐直,相邻两排立杆接头应错开一步架。

5.5.3烟囱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得超过24m。烟囱脚手架立杆自 下而上应保持垂直。搭设时可根据需要增设内立杆,并应利用烟 囱结构作为增设内立杆的支撑点(图5. 5.3)0

5. 5.3烟囱脚手架构造剖面图

1—外立杆;2—内立杆$ 3—横向水平杆;

4一纵向水平杆I 5-新增内立杆;6一搁柵;

7-连墙件;8—脚手板

5. 5.4水塔脚手架应根据水箱直径大小搭设成三排架,在水箱 处应搭设成双排架。

5. 5.5在纵向水平杆转角处应补加一根横向水平杆,并应使交 叉搭接处形成稳定的三角形。作业层横向水平杆间距不应大于 】m,距烟囱壁或水塔壁不应大于O. Imo

5. 5.6脚手架外侧应从下至上连续设置剪刀撑。当架高IOm 15m时,应设一组(4根以上双数)缆风绳对拉,每增高IOm

应加设一组。缆风绳应采用直径不小于Ilmm钢丝绳,不得用 钢筋代替・与地面夹角应为45°60°,下端应单独固定在地锚 上,不得固定在树木或电杆上。

5. 5.7脚手架应每二步三跨设置一道连墙件,转角处必须设置 连墙件。可在结构施工时预埋连墙件的连接件,然后安装连墙 件。连墙件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5.1.14, 5.1.15条的要求。

5.5.8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并应设置防护栏杆和挡脚板,防 护栏杆外侧应挂密目式安全网,脚手板下方应设一道安全平网。 防护栏杆和安全立网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5. 1.16条的要求。

5. 5.9 .爬梯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5. 4. 9条的规定。

6拆 除

6.0.2拆除竹脚手架前,应作好下列准备工作:

I应对即将拆除的竹脚手架全面检査;

2应根据检査结果补充完善竹脚手架拆除方案・并应经方 案原审批人批准后实施;

3应清除竹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1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严禁斩断或剪断整层绑扎材料后整层滑塌、整层推倒或拉倒;

2连墙件必须随竹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整层或数层 连墙件拆除后再拆除架体;分段拆除时高差不应大于2步。

6.0.4拆除竹脚手架的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的 绑扎点,后拆两头的绑扎点,并应由中间的拆除人员往下传递 杆件。

7检查与验收

7.1材料检查与验收

7.1.1竹脚手架的各种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时,应进行检査 与验收,并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

7.1.2塑料蔑应具有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当无检验报告时,应 每个批次抽取一组试件3件)检测,检测结果应满足本规范第

7.1.3经检査和验收不合格的材料,应及时清除出场。

7-2竹脚手架检查与验收

7.2.4竹脚手架搭设质量验收时,应具备下列技术文件:

1按本规范第3. 0.1条要求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

2材料质量检验记录;

3安全技术交底及搭设质量检验记录3

4竹脚手架工程施工验收报告。

ɪ主要受力杆件的规格、杆件设置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的 要求,

2地基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应平整坚实,垫板应 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3立杆间距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立杆垂直度应符 合本规范的规定;

4连墙件应设置牢固,连墙件间距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的 要求;

5剪刀撑、斜撑等加固杆件应设置齐全、绑扎可靠;

6竹脚手架门洞、转角等部位的搭设应符合本规范第

7安全网的张挂及防护栏杆设置应齐全、牢固。

1地基不得积水,垫板不得松动,立杆不得悬空;

2架体不得出现倾斜、变形;

3加固杆件、连墙件应牢固;

4绑扎材料应无松脱、断裂;绑扎钢丝应无锈蚀现象;

5安全防护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5.1.16条的要求;

6不得超载使用。

1六级及以上大风、大雨、大雪或冰雪解冻后;

2冻结的地基土解冻后;

3由结构脚手架转为装饰脚手架使用前;

4停止使用超过1个月后再次使用之前;

5架体遭受外力撞击后;

6在大规模加建或改建竹脚手架后;

7架体部分拆除;

8其他特殊情况。

7. 2.8竹脚手架在拆除前,应对架体进行检査•当发现有连墙 件、剪刀撑等加固杆件缺少,架体倾斜失稳或立杆悬空等情况 时,应对架体加固后再拆除。

7. 2.9竹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 表7.2.9的规定。

7.2.9竹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技术要求

允许偏差

Δ (mm)

示意图

检査方法 与工具

1

地基

基础

表面

坚实平整

观察

排水

不积水

垫板

不松动

2

各杆件

小头有 效直径

纵向、横向

水平杆

29Omm

O

卡尺或 钢尺

搁棚、栏杆

26Omm

其他杆件

275mm

3

杆件

弯曲

端部弯曲

L≤l. 5τn

≤20mm

O

R-I

钢尺

顶撑

≤20mm

O

其他杆件

≤50mm

H~L~~I

4

W杆 垂直度

搭设中检

查偏差

的高度

不得朝外 倾斜,当高 度为: H=IOm H=15m H=20m H=24m

25

50

75 IOO

L

?

用经纬仪 或吊线 和钢尺

最后验收 垂直度

不得朝

外倾斜

IOO

5

顶撑

直径

与水平杆 直径相 匹配

与水早杆 直径相差 不大于顶 掉的1/3

—— {

钢尺

续表7. 2. 9

项次

项目

技术要求

允许偏差

Δ (mm)

示意图

检査方法 与工具

6

冋距

步距 艸 横距

±20

±50

±20

钢尺

7

纵向 水平杆 高差

一根杆的 两端

±20

水平仪或 水平尺

同跨内两 根纵向 水平杆

±10

2 7

Y 1      ζ

7

同一排纵 向水平杆

不大于架 体纵向长 度的1/300 20Omm

------------•

8

横向水平

出外側立杆

220Omm

O

钢尺

Tr TrWK 度偏差

伸向墙面

≤450mm

O

9

杆件搭

接长度

纵向水平杆

≥1. 5m

O

钢尺

其他杆件

21. 2m

O

10

斜道 防滑条

外观

不松动

观察

间距

30Omm

±30

钢尺

11

连墙件

设置间距

二步三 跨或三步 二跨

观察

离主节点

距离

<30Omm

O

钢尺

注:I立杆,2一纵向水平杆。

8安全管理

8.0.2工地应配备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现场 的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8.0.7竹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应及时设置扫地杆、连墙件、斜 撑、抛撑、剪刀撑以及必要的缆绳和吊索。搭设完毕应进行检查 验收,并应确认合格后使用。

8.0.9搭设、拆除竹脚手架时,作业层应铺设脚手板,操作人 员应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穿防滑鞋。

8.0,10竹脚手架外侧应挂密目式安全立网.网间应严密,防止 坠物伤人。

8.0.11临街搭设、拆除竹脚手架时,外侧应有防止坠物伤人的 安全防护措施。

8. 0. 12在竹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

1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

2顶撑;

3剪刀撑;

4连墙件。

8.0.13在竹脚手架使用期间,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 行挖掘作业。

8. 0. 14竹脚手架作业层上严禁超载。

8. 0.15不得将模板支架、其他设备的缆风绳、混凝土泵管、卸 料平台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不得在竹脚手架上悬挂起重设备。

8. 0.16不得攀登架体上下。

8. 0.17在使用过程中,应对竹脚手架经常性地检査和维护,并 应及时清理架体上的垃圾或杂物。

8. 0.18施工中发现竹脚手架有安全隐患时,应及时解决;危及 人身安全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应组织作业人员撤离到安全 区域。

8.0.19 6级及以上大风、大雾、大雨、大雪及冻雨等恶劣天气 下应暂停在脚手架上作业。雨、雪、霜后上架操作应采取防滑措 施,并应扫除积雪。

8. 0. 20在竹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当预见可能遇到8级及以上的 强风天气或超过本规范第3. 0. 3条规定的风压值时,应对架体采 取临时加固措施。

8.0.21工地应设置足够的消防水源和临时消防系统,竹材堆放 处应设置消防设备。

8. 0. 22当在竹脚手架上进行电焊、机械切割作业时,必须经过 批准且有可靠的安全防火措施,并应设专人监管。

8. 0. 23施工现场应有动火审批制度,不应在竹脚手架上进行明 火作业。

8. O. 24卤钙灯灯管距离脚手架杆件不应小于0. 5m,且应防范 灯管照明引起杆件过热燃烧。通过架体的导线应设置用耐热绝缘 材料制成的护套,不得使用具有延燃性的绝缘导线。

附录A脚手板

.

A.0.1竹笆脚手板应釆用平放的竹片纵横编织而成。纵片不得 少于5道且第一道用双片,横片应一反一正,四边端纵横片交点 应用钢丝穿过钻孔每道扎牢。竹片厚度不得小于IOmm,宽度应 为30mme每块竹笆脚手板应沿纵向用钢丝扎两道宽40mm双面 夹筋,夹筋不得用圆钉固定。竹笆脚手板长应为l.5m2.5m, 宽应为0.8ml.2m (图A. O. D0

15002500

A. 0.1竹笆脚手板

A.0.2竹串片脚手板应采用螺栓穿过并列的竹片拧紧而成,螺 栓直径应为8mm~10mm,间距应为50Omm600mm螺栓孔 直径不得大于IOmmO板的厚度不得小于50mm,宽度应为 25Omm30Omm,长度应为2m3.5m (图A.0.2)

A.0.3整竹拼制脚手板应采用大头直径为30mm,小头直径为 20mm25mm的整竹大小头一顺一倒相互排列而成。板长应为

A. O. 2竹串片脚手板

O.8ml.2m,宽应为l.0m。整竹之间应用14号镀锌钢丝编 扎,应15Omrn一道。脚手板两端及中间应对称设四道双面木板 条,并应采用镀锌钢丝绑牢(图A. 0.3)o

本规范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J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气

引用标准名录

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

2《安全网》GB 572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254-2011

条文说明

制定说明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254 - 2011,经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2011126日以第1192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査研究,总结了 我国竹脚手架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 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竹脚手架整架试验和节点试验取得 了构造参数。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 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 技术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 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 明,还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作了解释。但是,本条文 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 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3基本规定

4材料

4.1竹杆

4.2绑扎材料

4.3脚手板

4.4 安全网

5构造与搭设

5.2双排脚手架

5.3斜道

5.4满堂脚手架

5.5烟囱、水塔脚手架

6拆除

7检査与验收

7.2竹脚手架检査与验收

8安全管理

1总 则

1. o. 1建筑施工竹脚手架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工人进行施工操作 和运送材料的临时性设施。我国的竹材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80%左右.生长在长江和珠江流域地区。竹材生长快,分布地区 较广,资源丰富,建筑上大量采用竹材,作为传统形式的竹脚手 架.我国南方各省广泛采用,最高的搭设髙度达60πιo但我国目 前尚无科学的完整的竹脚手架规范。为了获得更好的综合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使施工现场安全得到进一步完善,特制定本 规范。

1.0.2规定了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竹脚手架的设计、施 工与使用,均应遵守本规范的各项安全技术要求。本规范中竹脚 手架的设计是指竹脚手架搭设施工设计。

1.0.3外墙使用易燃保温隔热材料,施工作业过程中易因保温 隔热材料燃烧而引燃竹脚手架•造成火灾事故。

1.0.4在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其他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 规定。

2术语和符号 .

2.1术 语

2.1.20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毛竹也称为楠竹。

3基本规定

3.0.1作为施工中危险性较大的工作,必须引起施工人员的髙 度重视,因此在此作出明确规定,必须在脚手架施工前编制专项 施工方案,方案内容要齐全。架体搭设、使用、拆除的安全技术 措施应包含详细的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3. 0-2单排竹脚手架整体刚度较差,承载能力较低,为保证安全 施工,一般不得采用。双排竹脚手架搭设高度不超过24m,满堂 架不得超过15m,是根据全国调研收集的资料和工程实践的总结。 3.0.3根据调查和统计分析,规定了竹脚手架适用的10年一遇 的基本风压值,超过该值的地区应采取加固措施。

3.0.4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是根据我国长期实践使用的2kN∕ n√2. 7kN∕m2的实际情况,并参考了国外同类标准的荷载系 列确定的。

3.0.5结构工程竹脚手架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较大。

3. 0.6参考木脚手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取值。

3.0.7竹脚手架搭设前,没有对地基认真处理会对脚手架安全 造成影响,故予以强调说明。

3. 0.8要根据脚手架所处的场地地基的情况进行基础设计;根 据建筑物的不同特点及使用要求,按照规范要求对外脚手架进行 整体构造设计和连墙件验算。

3. 0.9根据使用地区的基本风压和建筑结构,确定连墙件的材 料、连接方法和设置位置,确保连接可靠。

3. 0.10竹脚手架的门洞口是架体的薄弱位置.要进行局部加强。

3. 0.12根据调研总结,24m以下的竹脚手架,其使用期限一 般不宜超过1年。当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应对架体进行检査和必 要的加固。

4.1竹 杆

1竹龄鉴别方法

竹龄

3年以下

3年〜4

5年及以上

皮色

下山时呈青色如 育菜叶,隔-年呈 育白色

下山时呈冬瓜皮 色,隔一年呈老黄 色或黄色

呈枯黄色,并 有黄色斑纹

竹节

単箱突出.无白

粉箍

竹节不突出,近 节部分凸起呈双箍

竹节间皮上生 出白粉

剪开

劈开处发毛,W 成蔑条后弯曲

劈开处较老.蔑

条基本挺直

生长于阳山坡的竹材,竹皮呈白色带淡黄色,质地较好;生 长于阴山坡的竹材,竹皮色青,质地较差,且易遭虫蛀,但仍可 同样使用;嫩竹被水浸伤(热天泡在水中时间过长),表色也呈 黄色,但其肉带紫褐色,质松易劈,不宜使用。

鉴别竹材釆伐时间的方法为:将竹材在距离根部约34) 节处用锯锯断或用刀砍断观察,其断面上如呈有明显斑点者或将 竹材浸入水中后,竹内有液体分泌出来,而水中有很多泡沫产生 者,就可推断白露以前所采伐。反之,如果在杆壁断面上无斑点 或在浸水后无液体分泌及泡沫产生者,则可推断为白露后采伐。

4.1.2竹脚手架的竹杆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以及双杆合并规定∙ 是根据全国调研收集和工程实践的分析结果确定。

4.1.3对主要受力杆件的使用期限作出明确的规定。

4.2绑扎材料

4.2.14.2.4绑扎材料是保证竹脚手架受力性能和整体稳定性 的关键部件,对于观检査不合格和材质不合要求的绑扎材料严 禁使用。尼龙绳和塑料绳绑扎的绑扣易于松脱,故不得使用。

4.2.6为了确保绑扎牢固,规定绑扎材料不得接长使用。

4.3脚手板

4.3.14.3.2脚手板可因地制宜选用竹、木脚手板,但不得采 用钢脚手板,脚手板应便于搬运。

4.4安全网

4.4.1从防火角度考虑,外墙脚手架的安全网宜釆用阻燃型安 全网,其纵横方向的续燃及阴燃时间不应大于4s

5构造与搭设

5.1.1根据竹脚手架的受力特点,分析影响竹脚手架承载能力 的重要因素和使竹脚手架首先失稳的薄弱部位,从而为有效地提 高竹脚手架安全工作能力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即为从竹脚手架 的绑扎连接和构造措施方面给予保证。

5.1.3竹脚手架搭设的形式,根据全国调研收集的资料和工程 实践的总结,两种结构形式均有采用。

5.1.4为防止立杆底端不均匀沉降引起某些立杆超载而危及脚 手架的安全.竹脚手架底端应进行处理。根据土的开挖难易程度 列出三种处理方法。第一种为一、二类为土,即松软土、普通 土,第二种为三类土〜五类土,即坚土、砂砾坚土、软石。第三 种为六类土〜八类土,即次坚石、坚石、特坚土。由于竹杆直径 较大且架子搭设高度不超过24m,根据全国调研收集的资料和工 程实践的结果,这些处理方法是可行的。

对立杆、抛撑埋深的规定是在保证杆件埋设稳定的前提下, 按一般习惯性做法而规定的。

为了便于操作,横向扫地杆距垫板上表面不超过20Omn1, 这个尺寸比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略为放宽。

5.1.5本条界定了满堂脚手架的地基承载力范围。

5.1.8本条规定了底层顶撑底端的要求。

5.1.9绑扎是保证脚手架受力性能和整体稳定性的关键・必须 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单斜扣绑扎方法可参照双斜扣绑扎。

5.1.11为了确保搭设施工的安全,明确了架子的搭设程序及自 由端高度、加固杆件等的搭设要求。

5.1.12非封闭的脚手架将大大降低脚手架的整体刚度,因此必 须采取加密连墙件及设置横向支撑等与建筑物或构筑物加强拉结 的措施。

5.1.13连墙件是阻止脚手架发生横向变形、保证脚手架整体稳 定的约束。连墙件的设置及其牢固可靠程度是防止脚手架倾覆或 整体失稳的关键。

连墙件竖向间距增大,将使脚手架的稳定承载力降低,一般 其他条件相同,连墙件竖向间距由2步距增大到3步距时,稳定 承载力降低20%左右:连墙件竖向间距由2步距增大到4步距 时,稳定承载力降低30%左右。连墙件的竖向间距直接影响立 杆的纵距与步距。

5.1.14连墙件布置的规定:

1连墙件紧靠主节点设置能有效地阻止脚手架发生横向弯 曲失稳或倾覆,若远离主节点设置连墙件,因立杆的抗弯刚度较 差,将会由于立杆产生局部弯曲,减弱甚至起不到约束脚手架横 向变形的作用;

2由于第一步立杆所承受的轴向力最大,是保证脚手架稳 定性的控制杆件;在第二步纵向水平杆处设连墙件,是从构造上 保证脚手架立杆局部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3若一字形、开口型脚手架两端不与主体结构相连,就相 当于自由边界而成为薄弱环节;将其两端与主体结构加强连接, 再加上横向斜撑的作用,可对这类脚手架提供较强的整体刚度。 5.1.15连墙件的材料及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ɪ连墙件是防止脚手架横向倾覆的,要求连墙件既能抗拉 又能抗压;

2拉件和顶件分别具有抗拉和抗压的作用,必须配合使用, 确保架体横向稳定。

5.2双排脚手架

5.2.1竹脚手架是由绑扎材料将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 杆连接而成的、有若干侧向约束的多层多跨框架。该框架节点刚 度和杆件线刚度较差,由于它符合结构构成原则,所以能够有效 地承受荷载作用。通过全国调研收集的资料和工程实践的总结以 及竹脚手架整架试验、节点试验的分析结果,竹脚手架的杆件组 成和节点连接是构成脚手架空间结构的保证。

双排竹脚手架的组成和搭设参数是根据全国调研收集的资料 和竹脚手架试验结果确定的。横向水平杆在下时适用于竹笆脚手 板,纵向水平杆在下时适用于竹串片脚手板。

5.2.2到建筑物或构筑物顶端后,立杆外髙里低既是为了便于 操作,又能搭设外围护,保证安全。

立杆采用对接、插接连接,会对下步立杆造成破坏,因此严 禁对接或插接。

对立杆的搭接规定是为了保证搭接接头的安全可靠,减小偏 心及对正常传力带来的影响,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5. 2.3纵向水平杆绑在立杆的里侧,一方面是为了减小横向水 平杆的跨度,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立杆的稳定。杆件接长时,搭 接处应头搭头,梢搭梢。

5. 2.4根据釆取的脚手板的种类,规定了横向水平杆的布置形 式及绑扎方式。

当横向水平杆承受脚手板传来的荷载时,它的稳定与否,直 接影响到脚手架的正常使用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据此对其作出了 明确规定。

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要与立杆绑牢,是为了增加立杆的承 载能力和整体稳定;错开搁置在相邻立杆的不同侧面,且同立杆 横向水平杆应保持在同一侧面,主要是为了保证整个架体受力 均匀。

5- 2.5本条规定了顶撑的布置形式及绑扎方式。

5.2.7剪刀撑的作用是使脚手架在纵向形成稳定结构,本条的 各项要求都是为了保证脚手架的纵向稳定,以防止脚手架纵向变 形发生整体倒塌而规定的。

对剪刀撑作用大小的分析表明:若连接立杆太少,则纵向支 撑刚度较差,故对剪刀撑跨越立杆的跨数作了规定。

由于剪刀撑斜杆较长,如不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上,将会 由于刚度不足先失去稳定。

5.2.8脚手架设置水平斜撑、横向斜撑可提高脚手架的横向刚 度,显著地提高脚手架的稳定承载力。

在脚手架搭设的高度较低时或暂时无法设置连墙件时,必须 设置抛撑。

5.2.95.2.13各地使用的脚手板种类较多,本规范尽可能将 现有各种在用脚手板汇集起来列为附录A以供参考,但应按照 适用、安全的要求进行选择。实际使用时,竹串片脚手板因不好 掌握推车方向,易发生翻车事故,不宜用于有水平运输的脚 手架。

对于铺设竹笆脚手板的搁栅设置规定是根据现场使用情况提 出的。

规定脚手板的对接和搭接尺寸旨在限制探头板K度以防脚手 板倾翻或滑脱。

5.2.15底层留有门洞时,门洞上边所承受的荷载通过斜杆及纵 向水平杆传递给门洞两侧的立杆,本条根据受力情况对门洞脚手 架的搭设方法作岀规定。

5.3斜 道

5.3.2 一字形斜道水平长度宜控制在20m以内,若操作人员负 重走得过长易于疲累。“之”字形斜道应设置平台。

5.3.3根据人体行走和不易于劳累的条件,对坡度作了规定。 考虑使用和安全,规定了最小平台面积,运料斜道及其对应的外 架立杆采用双立杆加密。

5.3.4为了考虑斜道的稳定而提出的要求。

5.3.55.3.6这两条是必须遵守的安全措施。横向水平杆绑扎 在斜平杆上的间距规定是根据受力要求而限制的。

5.4满堂脚手架

5.4.1满堂脚手架的高宽比大于2,其稳定性较差。

5.4.2满堂脚手架的构造参数,是根据全国调研收集的资料, 结合工程实践的经验做法作出的规定。

5.4.3本条是按照构造要求对垫板作出的规定,方便执行。

5. 4.4本条是为了保证满堂架的整体稳定而提出来的,要求在 脚手架四周及中间搭设纵横向剪刀撑。

5.5烟囱、水塔脚手架

5.5.1本条从立杆构造需要和保证受力合理两个方面对其布置 作了规定,并对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的布置及其间距作了规定,以 确保架子的安全。

5.5.6架子每面的外侧均需设置。

5.5.7烟囱、水塔均为高耸构筑物,除满足脚手架的强度和稳 定外,还应防止架子的扭转和遇风摇晃,提出了必须设置连墙件 的要求。因烟囱、水塔结构上不能留有洞眼,因此提出在浇筑混 凝土或砌筑时,预先埋入连墙件的连接件,再与连墙件连接。

5. 5.8规定栏杆的具体做法和安全网必须设置的位置和方法。

6.0.1竹脚手架拆除前应编制拆除专项施工方案,并作书面的 安全技术交底。

6.0.2明确拆除竹脚手架的准备工作。

6.0.3本条明确规定了竹脚手架的拆除顺序及技术要求,有利 于拆除中保证竹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

6.0.7规定拆下的杆件、脚手板严禁抛掷,应采取向下传递等 的安全措施。

7检查与验收

7.1材料检查与验收

7.2竹脚手架检查与验收

7. 2.4为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防患于未然,明确责任,提 出了脚手架工程检査验收时应具备的文件。

7. 2.6所列的检查项目均为保证竹脚手架的强度、刚度、整体 稳定性及使用安全。

7. 2.7根据工程施工经验,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遇到本条所列 情况,应加强检査。

7. 2.8对竹脚手架在拆除前的检査提出要求。

7.2.9对表7. 2.9的说明:

1关于杆件的小头有效直径及杆件弯曲的允许偏差,是根 据全国调研收集和工程实践的分析结果而确定。

2关于立杆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立杆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值的规定,关系到脚手架的安全与 承载能力的发挥。

通过对全国调研收集的有关立杆垂直度的数据用数理统计方 法分析,将偏差数据按架高5m分档,逐档绘制了直方图。经研 究,确定不同总髙的脚手架在最后验收时的垂直度允许偏差值灼 为IOOmrn∙如表7. 2.9项次4的上半部表。在搭设过程中,每 5m检査一次,其允许偏差按最后验收的相对比值计算而得。保 证了最后的控制数值。从国内实测数据分析可知,所规定的允许 偏差值是代表国内许多建筑企业搭设质量的平均先进水平的。

3关于间距的允许偏差

根据现场实测调查,一般均可做到。

4关于纵向水平杆高差的允许偏差

纵向水平杆水平度的允许偏差值关系到结构的承载力、施工 安全(架上推车)等。根据现场实测调査,一般均可做到。

5项次8是为了防止横向水平杆顶墙不便操作,故不允许 有正偏差。

8安全管理

8.0.1竹脚手架操作系高空作业,偶尔的疏忽,随时会发生伤 亡事故,因此规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保证施工安 全。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应包括 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和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8. 0. 4竹杆、脚手板为易燃材料,其堆放地点应与建筑物、火 源保持适当的距离。

8. 0.5竹脚手架搭设的质量和工作的可靠性受竹材材质影响很 大,防止竹杆弯曲变形、开裂、腐烂,保证竹蔑质地新鲜、韧性 好,应注意竹材的储放。

8.0.6明确拆除竹脚手架期间作业区的警戒管理工作。

8. 0. 7竹脚手架搭设时,不及时设置扫地杆(立杆底端埋入土 中的可不设置)、连墙件、斜撑、抛撑、剪刀撑以及必要的缆绳 和吊索,会对脚手架整体安全造成影响。

8.0.8设置连墙件、剪刀撑是确保脚手架整体稳定性的重要措 施,本条规定脚手架搭设到三步架高时,应随搭随设连墙件、剪 刀撑等杆件,且不得随意拆除。

8.0.11临街搭设、拆除竹脚手架时,容易造成坠物伤人,应采 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8. 0. 12在竹脚手架使用期间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 纵、横向扫地杆,剪刀撑、顶撑、连墙件将危及竹脚手架的使用 安全,本条明确规定在竹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

8.0.13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会影响立杆的 稳定.容易造成立杆悬空、架体倾斜、甚至倒塌。

8.0.14架体使用过程中超载会对脚手架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8. 0.15不得随意改变其结构和用途,严格控制竹脚手架的 荷载。

8. 0.16应通过爬梯或斜道上下架体。

8- 0.17竹脚手架在使用期间的检査和修复是保证竹脚手架正常 工作的关键。竹脚手架使用时间较长,设专人定期或不定期进行 检查是十分必要的,以确保施工安全。

8.0.19大风、大雾、大雨、大雪及冻雨等特殊情况对竹脚手架 整体影响较大,同时对施工人员在脚手架上作业也造成不利影 响,因此必须加以检査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才能使用。

8.0. 21竹脚手架施工现场应每层设置简易的消防给水系统,同 时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架体立面每IOOm2应配备两个IOL灭 火器材,并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的规定。

8. 0. 22竹材为易燃材料,进行电焊、机械切割作业必须有相应 的防火措施。电焊、机械切割作业时,应配置灭火器材。作业层 脚手架内立杆与建筑物之间应封闭,电焊及机械切割产生的火花 及焊渣溅落范围内应铺设阻燃材料,并设专人监护。清除电焊、 机械切割作业产生的可燃物质。作业完毕,要留有充足时间观 察,确认无引火点后,方可离去。

8. 0. 23严格执行临时动火作业“三级”审批制度,领取动火作 业许可证后方可动火。在竹脚手架上不应进行明火作业,以免点 燃竹脚手架和脚手板。

8. 0. 24本条明确规定了卤鸨灯的安全使用距离。

统一书号:1511221721

定 价: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