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45. 060

S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3488—2017

交流传动内燃机车

AC drive diesel IOCOmOtiVe

2017-10-12 发布


2018-05-01 实施

国家铁路局发

前言........................................................................................................................ɪn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运用条件

5机车总体要求

6车体

7钩缓装置

8转向架

9司机室

IO微机网络控制系统

11牵引电传动系统

12柴油机及其辅助系统

13辅助系统

14制动及风源系统

附录A(规范性附录)整车检验项目

—ɪ-

刖 目

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标准计量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 机车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海燕、李谷、韩晓军、杨欣、宋瑞、刘庸、丁可。

交流传动内燃机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的运用条件、机车总体要求、车体、钩缓装置、转向架、司机室、微 机网络控制系统、牵引电传动系统、柴油机及其辅助系统、辅助系统、制动及风源系统、安全设施及措 施、调车机车的特殊要求、检査与试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以柴油机为动力的交流电传动内燃机车(以下简称机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6. 1-1983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

GB/T 3316内燃机车功率确定方法

GB/T 3367. 6铁道机车名词术语 内燃机车术语

GB/T 3450铁道机车和动车组司机室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B/T 5599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

GB/T 5914. 1机车司机室 第1部分:瞭望条件

GB/T 6769机车司机室布置规则

GB/T 6770 机车司机室特殊安全规则

GB/T 16904. 1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检査 第1部分:检査方法

GB/T 17626. 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CB/T 17627. 1低压电气设备的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一部分:定义和试验要求

GB/T 20438. 3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 第3部分:软件要求

GB/T 21413(所有部分)

GB/T 21414

GB/T 21562

GB/T 21563


铁路应用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


铁路应用机车车辆电气设备

机车车辆电气隐患防护的规定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

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


GB/T 24338. 3轨道交通 电磁兼容 第3.1部分:机车车辆 列车和整车

GB/T 24338. 4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3.2部分:机车车辆设备

GB/T 25119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电子装置

GB/T 25333内燃、电力机车标记

GB/T 28029(所有部分)牵引电气设备 列车总线

GB 50090

TB/T 304

TB/T

TB/T

TB/T

TB/T


1383

1437

1508

1740


TB/T 2054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机车用总风缸

内燃机车柴油机用涡轮增压器

内燃机车燃油滤清器

机车电气屏柜

机车车辆重量测定方法 机车淋雨试验方法


TB/T 2232 JZ-7型机车空气制动机单机试验验收技术条件

TB/T 2325. 1机车、动车组前照灯、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 第1部分:前照灯

TB/T 2325. 2机车、动车组前照灯、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 第2部分: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

TB/T 2360铁道机车动力学性能试验鉴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TB/T 2722内燃机车用空气滤清器

TB/T 2950机车车辆车钩连接轮廓

TB/T 3044 13号车钩基本尺寸和性能

TB/T 3046 15号车钩基本尺寸和性能

TB/T 3051.2机车、动车组用电笛、风笛 第2部分:风笛

TB/T 3138机车车辆阻燃材料技术条件

TB/T 3139机车车辆内装材料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限量

TB/T3145机车单元制动器

TB/T 3146. 1 DK-I型机车电空制动机 第1部分:单机性能试验

TB/T 3153铁路应用机车车辆布线规则

TB/T 3155—2007内燃机车定置性能试验方法

TB/T 3156—2007内燃机车牵引性能试验方法

TB/T3217机车用半球型折角塞门

TB/T 3312—2013 机车转向架构架

TB/T 3335交流传动内燃机车主辅发电机

TB/T 3343微机控制的机车制动系统单机试验及评定

TB/T 3355轨道几何状态动态检测及评定

TB/T 3358 机车、动车组牵引电机通风机组

TB/T 3428微机控制的机车制动控制系统

TB/T 3429交流传动内燃机车制动电阻装置

TB/T 3431机车车辆制动夹钳单元

ISO 8573-1 2010 压缩空气 第 1 部分:杂质和质量纯度等级(COmPreSSed air—Part 1: COntaminantS and PUrity CIaSSeS)

UIC 515-1客用车辆■从轮转向架•走行装置-从轮转向架构件的一般规定(PaSSenger rolling stock-TraiIer bogies-RUnning gear-General provisions applicable to the COmPOnentS Of trailers bogies)

UlC 566:1990 客车车体及其部件的载荷(LOadingS Of CoaCh bodies and their COmPOnentS)

UIC 615-1牵引单元:转向架和走行装置-结构部件的一般规定(TraCtiVe UnitS-BOgieS and running gear-GeneraI COnditiOnS applicable to COmPOnent PartS)

3术语和定义

GB/T 3367. 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运用条件

C)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95% (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为25T );

当机车使用环境超过上述的条件时,制造商应提供功率修正曲线。

4.1.3机车应能承受自然环境如风、沙、雨、雪的侵袭。

4.2线路条件

轨距为1 435 mmo

线路条件符合GB 50090的规定。

5机车总体要求

a) 机车应设不可清除的走行里程计数装置;

b) 机车应设主要控制单元数据接口,可以使用便携式设备或远程终端通过该数据接口采集和分 析相关设备的故障数据和工作状态;

C)控制系统软件宜符合GB/T 20438. 3的规定,并满足相应的安全完整性等级要求。

a) 机车上应采用非延燃性材料和防火材料,并符合TB/T 3138的规定;

b) 机车应采用低卤低烟阻燃或低卤低烟耐火电线、电缆;

C)机车应配有灭火装置。

5. 1. 3内装材料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TB/T 3139的规定。

5. 1. 4 机车布线应符合TB/T 3153的规定。

5. 1. 5 机车的安全保护接地应符合GB/T 21414的规定。

5.1.6机车应设有架车支座、车体吊装装置、车体和转向架的连接装置,以便于救援起吊。起吊时机 车各部件及连接件(减振器除外)不应有损伤,起吊后机车车体不应出现永久变形。

5.1.7机车的进风口应有滤清设施及防护装置。

5. 1.8机车走廊和机械间均有良好照明,并设有检査用行灯插座。

5. 1. 9机车内各电气柜屏应符合TB/T 1508的规定。

5.1.10压缩空气源应有空气净化、干燥装置。

5. 1. 11机车标记应符合GB/T 25333的规定,车体的涂装应能耐受微酸、微碱清洗剂的影响。

5. 1. 12 机车用电气设备应符合GB/T 21413. 1 ~ GB/T 21413. 5的规定。

5. 1. 13 机车的挠性系数应符合UlC 515-1的规定。

5. 1. 14司机室和电器室内等关键部位不应有渗漏;在设计开孔处侵入的雨水应能够通过排水设施排 出不形成积存,不应对机车上的电气及机械设备正常工作带来有害影响;外部设备密封箱体内(砂箱 等)不应有可见水滴。

5. 1. 15 机车在低温条件下可以正常运用。

5.1.16机车冷却系统的性能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 1∙ 17车体和转向架疲劳寿命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2基本性能要求

5. 2. 1 尺寸要求

机车尺寸应满足如下要求:

a) 机车外限尺寸应符合GB 146. 1—1983的规定;

b) 车钩中心线距轨面标称高度为880 mm

C) 机车轮对内侧距为1 353 mm ± 3 mm

5. 2. 2 设备的耐振动和耐冲击性能

车载设备的耐振动和耐冲击性能应符合GB/T 21563的规定。

5. 2. 3 重量

机车在计算重址状态下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最大轴重与线路允许值之差不应超过线路允许值的1%;

b) 机车总重的允差宜为二%,特殊情况下机车总重允差可为:;%;

C)每根轴的实际轴重与该机车实际平均轴車之差,不大于该机车实际平均轴重的±2%;

d)每个轮重与该轴两轮平均轮重之差不超过该轴两轮平均轮重的±4%

机车应能以5 km/h速度安全通过R = 145 m的曲线,并应能在A =250 m的曲线上进行正常摘挂 作业。

5.2.5动力学性能

机车运行安全性评定指标包括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等,其中脱轨系数、轮轴横向力 等按TB/T 2360评定;轮重减载率按GB/T 5599评定。

机车运行平稳性评定指标包括车体垂向和横向振动加速度、垂向和横向平稳性指标等,按 TB/T 2360 评定。

5.2.6牵引传动方式

采用交流电传动形式。

5.2.7 平直道上紧急制动距离

机车在平宜道上时单纯施加空气紧急制动,规定的停车距离见表"

1紧急制动停车距离限值表

机车类型

最高运行速度 km/h

紧急制动距离限值 m

客运

120

8∞

140

I 100

160

1 400

200

2 (MX)

快速货运

120

1 100

货运

机车轴重小于或等于25 t

90

800

120

1 400

机车轴重大于25 t

100

1 400

5. 2.8 牵引和电阻制动特性

机车牵引特性和电阻制动特性应符合技术文件规定。

5. 2. 9 电气绝缘

机车在布线与设备安装完成后,各电路应分别进行绝缘耐受电压试验,试验中不应发生高压端对 地放电或击穿等异常现象。

机车应对外部入侵的雷电过电压有保护措施。

5.2.10 电磁兼容

机车及其所有电气设备均应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B/T 24338. 3GB/T 24338. 4的规 定,且承受静电放电时的抗扰度应符合GB/T 17626. 2-2006中第9章的规定。

4

5.2. 11重联要求

具有重联功能的机车在重联状态下,重联机车能够接收到本务机车的控制指令,并能将状态信息 和故障报警传送到本务机车。

6车体

6.1车体宜采用焊接结构。

6.2燃油箱结构便于清洗。

6.4机车应设高度可调整的排障器和扫石器,车体排障器应能承受140 kN的静压力而不产生永久性 变形。

6.5车体内部件及其紧固件承受的运用载荷应按UIC 56619902. 2.1确定,并按UIC 566 1990 评价。在设计车体紧固件时,冲击载荷按作用于部件自身质量的惯性力计算。冲击加速度按UIC 566 1990 2. 1.4 确定,并按 UIC 566 1990 评价。

7钩缓装置

7.2缓冲器应根据机车运用条件进行匹配设计。

8转向架

8.2在设计转向架紧固件时,冲击载荷及强度评价方法可参照UIC 615-1 o

9 司机室

9.3司机室应设取暧、风扇和空调装置,在夏季运行时,司机室平均温度不高于30Y,在冬季运行时, 司机室平均温度不低于18cC O

9.4司机室相关安全规则符合GB/T 6770的规定。

9.5司机室瞭望条件符合GB/T 5914. 1的规定。

10微机网络控制系统

10.3微机网络控制系统应具有冗余功能。

10.4微机网络控制系统应具有诊断功能。

11牵引电传动系统

11.2机车主电路、辅助电路、控制电路在各种工况下均有完善而可靠的故障保护功能,包括但不限

5 于:短路、接地、过载、过流、过压、欠压、过热、超速、空转、滑行以及通风、油水、空气系统等保护,以防止 设备损坏。在司机室微机显示屏上显示故障内容提示。

11.3机车能对主电路、辅助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的故障进行诊断和安全导向。牵引电传动系统具有明 显的高压警示标识、高压指示灯,注明只有专业人员可以打开的标识等,并设置必要的安全联锁机构。 中间直流回路设有放电电路。

11.5牵引变流器控制单元符合GB/T 25119的规定。牵引变流器首次装车前,应随牵引电机进行地 面联调试验。

11.6牵引逆变器采用结构紧凑、易于运用和检修的模块化结构,牵引变流器的功率模块应具有互换 性,在运用现场可方便更换。

11.7牵引电机应采用三相交流牵引电机。

11.8牵引电机在机车持续速度及以上、恒功率最高速度及以下,应能以其装车的额定功率持续运行。

11.9 制动电阻装置符合TB/T 3429的规定。

12柴油机及其辅助系统

12.3柴油机宜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装置。

12.5柴油机应具有润滑油压力、柴油机进口或出口润滑油温度、柴油机冷却水进口或出口温度、曲轴 箱压力、增压器转速、柴油机转速等保护功能。

12.6润滑油系统具有冷却换热能力,所有润滑油应通过润滑油滤清器循环。

12. 7燃油应通过燃油滤清器循环,燃油滤清器符合TB/T 1437的规定。

12.8燃油供给系统应保持气密,机车两侧应设置通用的加油口。

12.9冷却水系统应具有自动排气功能,机车两侧应设置通用的注水口。

13辅助系统

13.2辅助变流器应至少具有短路、过压、欠压、过流、接地、散热器过热保护,还应具有电子控制故障 检测等功能C

14 制动及风源系统

14.2风源系统

14. 2. 1钢制总风缸应符合TB/T 304的规定。

6

14.2.2机车总风管路应设置高压安全阀,设定值为950 kPa ±20 kPao

14. 2. 3供需双方应按ISO 8573-12010协商确定压缩空气的固体颗粒、油和水的等级。

14. 2. 4空气管路在安装前要作除锈、防锈处理,应保证清洁、无锈蚀。

14.2.5列车管折角塞门采用防关折角塞门,手把从开放位移至关闭位的排风性能符合TB/T 3217标 准的规定。

14.2.6总风缸气密性、整车压缩空气系统气密性、主空压机供风能力应符合TB/T 3343的规定,其他 压缩空气设备的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14.3基础制动装置

14. 3. 1单元制动器应符合TB/T3145的规定,制动夹钳单元应符合TB/T 3431的规定。

14.3.2制动闸瓦/片不应含有石棉、铅以及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材料。制动闸瓦/片的更换应 简便。

14.3.4停放制动能力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15安全设施及措施

15.3 前照灯照度应符合TB/T 2325. 1的规定,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应符合TB/T 2325. 2的规定。

15.4机车应有各种警告标志,如最高运行速度值、紧急制动装置、带高电压的电气设备、消防器材等。

16调车机车的特殊要求

16.2通过自动化、机械化驼峰车辆减速器的机车下部限界应符合GB 146. 1-1983车限.3的规定。

16.3用于驼峰调车作业的机车应能够安全通过最小半径为300 m的竖曲线,并保持车钩连挂的可 靠性。

16.4应符合调车机车的条件(有前后头灯、扶手把、防滑踏板等),满足调车人员扒乘需要。

17检查与试验

本标准各项检査与试验实施时应采用表2所列的机车常规载荷状态。

2载荷状态

载 荷

空 重

计算重量

整备重量

乘务员

0

燃油

0

2/3

0

2/3

冷却水

0

额定的

柴油机机油

0

额定的

其他流体与润滑剤

额定的

随车工具

_______________⅛s_______________

17.2限界检查

机车在平直道上,将制动机缓解,使弹簧装置稳定后,限界检査按照GB/T 16904. 1的方法进行。

17.3挠性系数试验

机车在整备重量状态下,首先将机车置于平直线上,获取水平基准,然后将机车停放到已知超高的 曲线轨道上,车体呈自然倾斜状态,测虽车体倾斜角度。(见图1)

1试验位置示意图

挠性系数计算见公式1)

S = ( α - γ) ∕γ                        ........................(ɪ)

式中:

S—挠性系数;

a——车体倾斜角度;

γ—轨道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

选择试验线路时,曲线超高宜为IOO mm ~ 150 mm,在同一圆曲线上应至少在三个地点进行测量, 取所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17.4起吊能力试验

机车在整备重量状态下,使用吊车或起重设备在设计好的起吊点吊起(或顶起)机车,检査机车在 整体起吊(或顶起)状态下的结构状态。

机车在计算軍量状态下,称重试验按照TB/T 1740的方法进行。

17.6绝缘试验

机车组装过程中或机车完成组装后进行试验。绝缘试验按照GB/T 17627. 1的方法进行,试验耐 压值按GB/T 21413. 1取值。

试验电压为该电路电气设备的最低的工频耐受试验电压值的85%

17.7风源系统试验

风源系统试验按照TB/T 3343的方法进行。

17.8静态制动性能试验

自动制动试验、单独制动试验、自动制动与单独制动匹配功能试验、安全保护试验、制动重联试验、 无火回送试验按照TB/T 3343TB/T 2232TB/T 3146. 1的方法进行。

在机车撒砂管出口处安装容器,测量各撒砂装置在1 min内的撒砂鼠。

17. 9静态制动传动效率和制动率试验

静态制动传动效率和制动率试验按照TB/T 3343的方法进行。

17. 10停放制动试验

型式检验时,停放制动试验按照TB/T 3343规定的方法进行。

出厂检验时,检査停放制动施加和缓解是否正常。

17. 11蓄电池及充电设备的检查

充电试验过程中测量充电机输出电压、电流、蓄电池充电电流、蓄电池箱内温度等参数,测定最大 充电电流、最高充电电压、浮充电压、浮充电流,检査蓄电池的充电模式。在充电试验过程中,充电设备 供电的负载控制开关应处于投入位。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充电控制,试验结果应进行温度修正。

17. 12重联控制功能试验

重联控制功能试验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牵弓I、制动控制试验;

b) 禁止双端操作试验;

C)故障显示与报警试验;

d)压缩机联锁试验(如有此联锁功能)。

17. 13柴油机发电机组性能试验

17. 13. 1 总则

柴油机发电机组性能试验在机车静置状态下进行。柴油机的加载采用机车自负荷或外接负荷 方式。

17. 13.2柴油机工作转速试验

分别在惰转和加载工况下检査各级位柴油机转速。

17. 13.3柴油机保护试验

检査柴油机的各种保护装置是否能正常工作,如温度、压力、超速保护、紧急停机装置等。

17. 13. 4柴油机工作状态检查

在正式试验前,机车自负荷(根据机车当时的状态选择柴油机的挡位)或外接负荷工况运行一段时 间,定性检査柴油机水温、油温、气温,以及水压、油压等参数是否工作在正常范围;流体系统的密封性 能和柴油机辅助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良好。

17.13.5柴油机振动试验

柴油机以额定工况运转,在该工况下测量柴油机支座处振动。

17.13.6柴油机功率试验

型式检验时,柴油机功率试验在4. 1规定的环境条件,或供需双方确定的极限环境条件(如:高温、 高海拔)下进行。在加载工况下,测量主传动系统和辅助系统的功率,通过计算得出柴油机的总功率。

岀厂检验时,在加载工况下,通过测量主传动系统电功率,推算得出柴油机的总功率。

17. 13.7燃油消耗率(量)试验

燃油消耗率(量)试验在4. 1规定的环境条件,或供需双方确定的极限环境条件(如:高温、高海拔) 下进行。

采用质量流量计(或/和重量法)测量燃油消耗量,计算燃油消耗率。

试验结果换算至标准状态,标准燃油低热值取42 OOO kj/kgO

17. 14淋雨试验

淋雨试验按照TB/T 2054的方法进行,出厂检验时,可不开通风设备。

17. 15 司机室噪声试验

司机室噪声试验按照GB/T 3450的方法进行。

17. 16低温试验

17. 16. 1 柴油机发电机组启动性能试验                         -

按照供需双方确定的试验环境温度、柴油机水温和润滑油温的要求,进行柴油机启动试验。

17. 16.2 司机室温度试验

按照供需双方确定的试验环境温度要求,机车静置、柴油机工作,测量司机室地板以上12 m司机 工作区域的平均温度。

在运行试验中,测量司机室地板以上1.2 m司机工作区域的平均温度。

17. 16.3 牵引运行试验

在供需双方确定的具有低温环境条件的线路和牵引负载条件下进行运行试對。

17. 17安全措施检查

安全措施检査至少对以下各项进行检查:

a) 防止可能触及通风机叶轮、联轴器、皮带等转动部件和机械部件尖锐边缘的设施的效能;

b) 防止某些进风口可能造成危险的设施的效能;

C)与固定的或移动的带电设备之间应留有常规安全距离;

d) 防止意外触及带电零件而设置的各种装置的效能;

e) 电气设备或可能偶然带电部件的保护性接地;

f) 防止接触器电弧的设施的效能;

g) 消防设备的型式、数量与可接近性,防火系统的操作,车下部件、装置的危险性防护效能,应符 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h) 某些可能在无意中触及并具有烫伤温度部件(如排气系统、发热元件、压缩机高压风管等)防 护的有效性;

i) 应提供必备的警示信号,尤其对于髙温、高压或移动部件。

17.18安全设备检查

检査机车安全设备能否正确动作,至少包括:

a) 司机警惕装置检查。

b) 型式检验时,音响告警装置检査按照TB/T 3051.2的试验方法进行;出厂检验时,检査装置是 否正常工作。

C)型式检验时,前照灯、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检查按照TB/T 2325. 1TB/T 2325. 2的试验方法 进行;出厂检验时,检査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17.19冷却系统性能试验

按照供需双方确定的试验环境温度条件要求,通过机车的自负荷或外接负荷使柴油机以额定工况 运行,测量柴油机功率,柴油机油、水温度等参数,考核机车冷却系统性能。

17. 20牵引特性试验

17.20. 1最大起动牵引力试验

最大起动牵引力试验按照TB/T 3156-2007的方法进行。试验时,全列实施空气制动,缓解机车 空气制动,然后逐渐提升挡位直至牵引最高位,同时测量车钩牵引力、牵引电机电流等。

17. 20.2牵引特性试验

型式检验时,牵引特性试验按照TB/T 3156-2007的方法进行。

出厂检验时,机车在试验线路或滚动台上施加牵弓I,检査牵引输出。

17.21站着性能试验

试验前检査机车撒砂装置工作状态,黏着性能试验按照TB/T 3156—2007的方法进行。

17.22起动加速性能试验

起动加速性能试验按照TB/T 3156-2007的方法进行。

17. 23柴油机功率随海拔高度修正试验

机车在供需双方确定的具有海拔高度变化的线路上牵引运行,测试柴油机功率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规律。

17.24 电阻制动性能试验

型式检验时,电阻制动性能试验按照TB/T 3156—2007的方法进行。

出厂检验时,机车在试验线路或滚动台上施加电阻制动,检査电阻制动功能。

17.25制动运行试验

紧急制动试验、常用制动试验、单独制动试验,空气制动与动力制动的匹配试验按照TB/T 3343的 方法进行。

17.26温升试验

温升试验宜采用电阻法进行测址,也可采用预埋法(传感器应选择电机绕组高温区域多点布置)。

采用电阻法测量: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机车停机静置超过48 h,测量冷态电阻;

——主(辅)发电机定子绕组温升试验按照TB/T 3155-20076. 7的方法进行;

—牵引电机定子绕组温升试验按照TB/T 3156-20076. 6的方法进行。

17.27动力学性能试验

动力学性能试验应在能够代表机车典型运用条件的线路上按照TB/T 2360的试验方法进行,线路 质量应符合TB/T 3355的规定。

17.28动强度性能试验

动强度性能试验应在能够代表机车典型运用条件的线路上按照TB/T 3312-2013的试验方法进 行,线路质最应符合TB/T 3355的规定。数据处理时的计数方法宜采用雨流计数法。

17.29曲线几何通过能力试验

机车在整备童量状态下,将机车停放于规定的最小半径曲线上,至少对以下内容进行检査:

a) 机车的运行是否受限制或束缚;

b) 连接风管、电机连接线、接地回流线、牵引电机的连接风道等长度。

机车进入规定的曲线,在无需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检査与另一台符合运用条件的机车或车辆 连挂和摘钩情况。

通过测量车体中部最低点与轨顶面间距,校核调车机车通过驼峰能力。

17.30机车对外射频电磁骚扰试验

机车对外射频电磁骚扰试验按照GB/T 24338. 3的方法进行。

17.3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按照GB/T 17626. 2—2006的方法进行,试验等级为3级。

17.32电气系统的保护试验

17.32. 1 总则

通过在电气设备、传感器或信息检测装置上人为设置故障点,观察记录保护动作和司机室显示的 相应信息是否符合机车保护逻辑的设计要求。

试验前应确认故障点设置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如试验需在运行状态中进行,可安排在线路试验时实施。

检査机车主电路及主要设备在发生短路、过流、接地、过压、欠压、过热等故障时的保护功能。

检査辅助电路或辅助设备(如压缩机、通风机、辅助电源装置等)在发生短路、接地等故障时的保护 功能C

18检验规则

对机车基本参数、性能等是否与型式检验结果相符而做的检验。对同一设计的每台机车都应进行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见附录AO

18.2 型式检验

对机车基本参数、结构、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所进行的全面考核检验。原则上对指定设计的 单台机车进行型式检验。

机车型式检验前,应满足如下要求:

a) 提供机车设计任务书、整车技术规范和试验所必需的技术资料;

b) 提供机车主要零部件型号和供货商清单;

C)机车应完成各项调试工作,并通过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见附录A

机车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设计制造的机车;

b) 转厂后生产的机车;

C)机车停产5年以上又重新生产时。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整车检验项目

机车型式检验、出厂检验的项目见表A. Io

A.1整车检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分类

技术要求 对应的条款

检验方法 对应的条款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1

限界试验

V

5.2. I

16.2

17.2

2

挠性系数试验

-V-

5. 1. 13

17.3

3

起吊能力试验

--

5. 1.6

17.4

4

称重试验

--

5.2.3

17.5

5

绝缘试验

--

--

5.2.9

17.6

6

风源系统试验

总风缸气密性试验

--

--

14. 2.6

17.7

整车压缩空气系统气密性试验

--

--

主空压机供风能力试验

-"√-

--

其他压缩空气设备试验

--

--

7

静态制动性能试验

自动制动试验

--

--

14. 1. 1

17.8

单独制动试验

--

-V-

自动制动与单独制动匹配功能试验

--

--

安全保护试验

--

--

制动重联试验

--

-

无火回送试验

--

--

撤砂装置撒砂域测试

--

--

14. 1.2

8

静态制动传动效率和制动率试验

--

14.3.3

17.9

9

停放制动试验

--

--

14.3.4

17. IO

IO

蓄电池及充电设备的检査

-√~

13.4

17. 11

11

重联控制功能试验・

牵弓I、制动控制试验

--

--

5.2. 11

17. 12

禁止双端操作试验

--

--

故障显示与报警试验

--

--

压缩机联锁试验

--

--

12

柴油机发电机组性能 试验

柴油机工作转速试验

--

--

12.2

17. 13.2

柴油机保护试验

--

--

12.5

17. 13.3

柴油机工作状态检查

--

--

12.2

17. 13.4

柴油机振动试验

--

12.2

17. 13.5

A∙ 1整车检验项目一览表(续)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分类

技术要求 对应的条款

检验方法 对应的条款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12

柴油机发电机组性能 试验

柴油机功率试验

-V-

--

12.2

17. 13.6

燃油消耗率Rt)试段

~~V~~

12.2

17. 13.7

13

淋雨试验

--

--

5. L 14

17. 14

14

司机室噪声试验

-V-

9.7

17. 15

15

低温试验b

柴油机发电机组启动性能试验

--

12.2

17. 16. 1

司机室温度试验

--

9.4

17. 16.2

牵引运行试验

--

5. I. 15

17. 16.3

16

安全措施检査

5. 1.2 C)

5. 1.5

5. 1.7

9.4

11.3

15.4

17. 17

17

安全设备检査

司机警惕装置检査

-√~

-√~~

15. 1

17. 18

音响告警装置检査

-√~~~

--

15.2

前照灯、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

--

7

15.3

18

冷却系统性能试验h

-V~

5. 1. 16

17. 19

19

牵引性能试验

最大起动牵引力试验

--

5.2.8

17. 20. 1

牵引特性试验

--

--

5.2.8

17. 20.2

20

黏着性能试验

--

5.2.8

17.21

21

起动加速性能试验

-√~

5.2.8

17. 22

22

柴油机功率随海拔高度修正试验b

-~√-

I ■

12.2

17. 23

23

电阻制动试验

--

--

5.2.8

17. 24

24

制动运行试验

紧急制动试验

--

—■

14. 1. 1

17. 25

常用制动试验

--

--

单独制动试验

--

-^√-

空气制动与动力制动的匹配试验

--

--

25

温升试验

--

11. 1

17. 26

26

动力学性能试验

-~√-

5.2.5

17. 27

27

动强度性能试验

-^√-

■■■ ■

5. 1. 17

17. 28

28

曲线几何通过能力试验

I— ■

5.2.4

16. 1

16.3

17. 29

29

机车对外射频电磁骚扰试验

■ ■ ■ ■

5. 2. 10

17. 30

30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5. 2. 10

17.31

A∙ 1整车检验项目一览表(续)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分类

技术要求 对应的条款

检验方法 对应的条款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31

电气系统的保护试验

主电路的保护试验

-V-

11.2

17. 32.2

辅助电路的保护试验

-V-

■ .

13.2

17. 32.3

注:“V”为应做的项目,“一”为不需要做的项目。

•本项试验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b仅在新设计机车上进行型式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