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GB/T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 试验方法标准

Standard for test method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n OrdiIIary COnCrete

2003—01—10 发布


2003—06—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 试验方法标准

StandaId far test method of InedIaniCal ProPeltieS αι QDdinaiy CaICrete

GB/T 50081—2002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s 2 0 0 361

2003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 告

102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为国家标准, 编号为南/T50081—2002,200361日起实施。原《普通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J 81—85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岀版社岀 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3110

-tɪ.       -ɪ-

刖   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94号文《1998年工程建设国家 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标准组在广泛调研、认真 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外先进标准、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 原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啊81—85)进 行了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2取样;3试件的尺寸、 形状和公差;4试验设备;5试件的制作和养护;6抗压强度试 验;7轴心抗压强度试验;8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9劈裂抗 拉强度试验;1。抗折强度试验;附录A圆柱体试件的制作和养 护;附录B圆柱体试件抗压强度试验;附录C圆柱体试件静力 受压弹性模量试验;附录D圆柱体试件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本 标准用词、用语说明。

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为与国际标准接轨,在新标准的附 录中增加了圆柱体试件的制作及其各种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2. 对原标准中标准养护室的温度和湿度提岀了更高的要求,由原来 的温度20+3Γ,湿度为90%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修订为与ISo 试验方法一致的温度为20±2C,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 室;3.经一系列的试验验证,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等 同采用旳O标准试验方法。4.对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BO的高 强混凝土力学性能,提岀了更科学,更合理的试验方法;5.对 试验仪器设备提岀了标准化要求,对某些计量单位在物理概念上 进行了更正;6.提岀了试验报告应包括的内容等。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 环东路 30 号,邮编 IOOOI3, E-mail jgbzcabr@vip, stoa.com)

本标准参编单位: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大学

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贵阳中建建筑科学设计院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杭州应用工程学院 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 济南试金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戎君明、陆建雯、姚燕、杨静、李启 令、黄政宇、钟美秦、林力勋、李家康、顾政民、陶立英

1总则

2取样

3试件的尺寸、形状和公差

3.1试件的尺寸

3.2试件的形状

3 3尺寸公差

4 设备

4.1试模

4.3压力试验机

4.4微变形测量仪

4-5垫块、垫条与支架

4.6钢垫板

4.7其他量具及器具

5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5.1试件的制作

5.2试件的养护

6抗压强度试验

7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8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

9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10抗折强度试验

附录A圆柱体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附录B圆柱体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附录C圆柱体试件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

附录D圆柱体试件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本标准用词、用语说明

1总 则

i.o.i为进一步规范混凝土试验方法,提高混凝土试验精度和 试验水平,并在检验或控制混凝土工程或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 时,有一个统一的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及一般构筑物中的普通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包括抗压强度试验、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和抗折强度试验。

1.0 3按本标准的试验方法所做的试验,试验报告或试验记录 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1委托单位提供的内容:

1 委托单位名称;

2) 工程名称及施工部位;

3) 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

4) 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2试件制作单位提供的内容:

1) 试件编号;

2) 试件制作日期;

3) 混凝土强度等级;

4) 试件的形状与尺寸;

5) 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以及混凝土配合比;

6) 养护条件;

7) 试验龄期;

8) 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3检测单位提供的内容:

1) 试件收到的日期;

2) 试件的形状及尺寸;

3) 试验编号;

4) 试验日期;

5) 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6) 试验室温度;

7) 养护条件及试验龄期;

8) 混凝土强度等级;

9) 检测结果;

10) 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1.0.4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外,尚应按现行国家强制性标准中有关规定的要求执行。

2取 样

2.0.1混凝土的取样应符合《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GB/T 50080)2章中的有关规定。

3试件的尺寸、形状和公差

3-1.1试件的尺寸应根据混凝土中骨料的最大粒径按表3.1.1 选定。

3.1.1混凝土试件尺寸选用表

试件横截面尺寸(rnn)

骨料最大粒径(nɪn)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其他试验

100X100

20

31.5

150X150

40

40

2∞X200

63

注:骨料最大粒径指的是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 法> (XiJ53--92)中规定的圆孔筛的孔径。

3.1.2为保证试件的尺寸,试件应采用符合本标准第4.1节规 定的试模制作。

3∙2试件的形状

3.2.1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边长为15Omn的立方体试件是标准试件O

2边长为IoOmn20Omn的立方体试件是非标准试件。

3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015OnImX30Onm的圆柱体标准 试件或0100πm× 200mn¢20X 40Qmm的圆柱体非标准 试件。

3.2.2轴心抗压强度和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边长为150mn×150mn×300mn的棱柱体试件是标准 试件。

2 边长为 1 OOInTl X IooIlnm X 30Omn 20Onm X 200Ilml X 40Omn的棱柱体试件是非标准试件.

3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015Oπm×3OOmn的圆柱体标准 试件或010OninX 20Onln¢20X 40Qmm的圆柱体非标准 试件。

3.2.3抗折强度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边长为15^mX15⅛nmX600mm (或55Omm)的棱柱体试 件是标准试件。

2 边长为IoOnIInX 100mm× 400mn的棱柱体试件是非标准 试件。

3.3尺寸公差

3.3.1试件的承压面的平面度公差不得超过0.0005d 5长)。

3.3.2试件的相邻面间的夹角应为90。,其公差不得超过0.5。。

3.3.3试件各边长、直径和高的尺寸的公差不得超过Inm

4设  备

4.1试   模

4.1.1试模应符合《混凝土试模》(JG 3019)中技术要求的规 定。

4.2振动台

4.2.1振动台应符合《混凝土试验室用振动台》2/T3020)中 技术要求的规定。

4.2.2应具有有效期内的计量检定证书。

4.3压力试验机

4.3.1压力试验机除应符合《液压式压力试验机》GB/T3722) 及《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GB/T2611)中技术要求外,其测量 精度为±1%,试件破坏荷载应大于压力机全量程的20%且小于 压力机全量程的80%

4.3.2应具有加荷速度指示装置或加荷速度控制装置,并应能 均匀、连续地加荷。

4.3.3应具有有效期内的计量检定证书。

4.4微变形测量仪

4.4.1微变形测量仪的测量精度不得低于0.001πmO

4.4.2微变形测量固定架的标距应为15Omn

4.4.3应具有有效期内的计量检定证书。

4.5垫块、垫条与支架

4.5.1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应采用半径为75En的钢制弧形垫块, 其横截面尺寸如图4.5.1所示,垫块的长度与试件相同。

4.5.2垫条为三层胶合板制成,宽度为2Mn,厚度为34mm, 长度不小于试件长度,垫条不得重复使用。

4.5.3支架示意

1—垫块;2一垫条;3—支架

4.5.3支架为钢支架,如图4.5.3所示。

4.6钢垫板

4.6.1钢垫板的平面尺寸应不小于试件的承压面积,厚度应不

小于 25ιInmO

4.6.2钢垫板应机械加工,承压面的平面度公差为0.04≡n;

表面硬度不小于55miC;硬化层厚度约为5πm<,

4.7其他量具及器具

4.7.1量程大于60gm、分度值为mɪn的钢板尺。

4.7.2量程大于20M‰分度值为0.02πm的卡尺。

4.7.3符合《混凝土坍落度仪》   JG 3021)中规定的直径

16ιnn,60Sln、端部呈半球形的捣棒。

5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5.1试件的制作

5.1.1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成型前,应检查试模尺寸并符合本标准第4-1.1条中的 有关规定;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 反应的脱模剂。

2在试验室拌制混凝土时,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称量 的精度:水泥、掺合料、水和外加剂为±0.5%骨料为±1%

3取样或试验室拌制的混凝土应在拌制后尽短的时间内成 型,一般不宜超过15min°

4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确定混凝土成型方法,坍落度 不大于7Mn的混凝土宜用振动振实;大于7Mα的宜用捣棒人 工捣实;检验现浇混凝土或预制构件的混凝土,试件成型方法宜 与实际采用的方法相同。

5圆柱体试件的制作见附录A

5.1.2混凝土试件制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取样或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应至少用铁锨再来回拌合 三次。

2按本章第5.1.1条中第4款的规定,选择成型方法成型。

D用振动台振实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a∙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 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岀试模口 J

b.试模应附着或固定在符合第4.2节要求的振动台上,振 动时试模不得有任何跳动,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岀浆为止;不得过 振。

2)用人工插捣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c∙每层插捣次数按在Ioooolmii截面积内不得少于12次;

d.插捣后应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插捣棒留下 的空洞消失为止。

3)用插入式振捣棒振实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3刮除试模上口多余的混凝土,待混凝土临近初凝时,用 抹刀抹平。

5-2.1试件成型后应立即用不透水的薄膜覆盖表面。

5.2.2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C的环境中静置 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 20±2C,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 为20±2'C的不流动的Ca (OH)2饱和溶液中养护。标准养护室 内的试件应放在支架上,彼此间隔10~20mπι,试件表面应保持 潮湿,并不得被水直接冲淋。

5.2.3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拆模时间可与实际构件的拆模时间相 同,拆模后,试件仍需保持同条件养护。

5.2.4标准养护龄期为28d (从搅拌加水开始计时)。

5.3试验记录

5.3.1试件制作和养护的试验记录内容应符合本标准第1.0∙3 条第2款的规定。

6抗压强度试验

6.0.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圆柱 体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见附录Bo

e-0.2混凝土试件的尺寸应符合本标准第3.1节中的有关规 定。

β.0.3试验采用的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所采用压力试验机应符合本 标准第4.3节的规定。

2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试件周围应设防崩裂网罩。 当压力试验机上、下压板不符合本标准第4.6.2条规定时,压力 试验机上、下压板与试件之间应各垫以符合本标准第4.6节要求 的钢垫板。

6.0.4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步骤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1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岀后应及时进行试验,将试件表面与 上下承压板面擦干净。

2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或垫板上,试件的承压面 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 准,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或钢垫板接近时,调整球座, 使接触均衡。

3在试验过程中应连续均匀地加荷,混凝土强度等级VC30 时,加荷速度取每秒钟0.3~0.5MI¾混凝土强度等级NC30VC60时,取每秒钟0.5~0.8ME⅛;混凝土强度等级NC60时, 取每秒钟0.8~1.0MP⅛°

4当试件接近破坏开始急剧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 门,直至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

6.0.5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计算及确定按下列方法进行:

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JcC=^                  (6-0-5)

/1

式中么一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MBa)J

F——试件破坏荷载(N)J

A--试件承压面积(mn2)o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计算应精确至0.1MPaO

2强度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3混凝土强度等级VC60时,用非标准试件测得的强度值 均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其值为对200πrn×200πrn×200πm试件 为 1.05IOonInXloOInnXlOOnin试件为 0.95。当混凝土强度 等级NC60时,宜采用标准试件;使用非标准试件时,尺寸换算 系数应由试验确定。

6.0.6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内容除应满足本标准第 1.0.3条要求外,还应报告实测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值。

7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7.0.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棱柱体混凝土试件的轴心抗压强 度。

7-0.2测定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的试件应符合本标准第3 章中的有关规定。

7.0.3试验采用的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所采用压力试验机的精度应符合本标 准第4.3节的要求。

2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试件周围应设防崩裂网罩。 当压力试验机上、下压板不符合本标准第4.6.2条规定时,压力 试验机上、下压板与试件之间应各垫以符合本标准第4.6节要求 的钢垫板。

7.0.4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步骤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1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岀后应及时进行试验,用干毛巾将试 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擦干净。

2将试件直立放置在试验机的下压板或钢垫板上,并使试 件轴心与下压板中心对准。

3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或钢垫板接近时,调整球 座,使接触均衡。

4应连续均匀地加荷,不得有冲击。所用加荷速度应符合 本标准第6.0.4条中第3款的规定。

5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急剧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 门,直至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

7.0.5试验结果计算及确定按下列方法进行:

1混凝土试件轴心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7.0.5)

式中烏一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MPa)5

F一试件破坏荷载(N)f

A--试件承压面积(nW)O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计算值应精确至0.1MPao

2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值的确定应符合本标准第6.0.5条 中第2款的规定。

3混凝土强度等级VC60时,用非标准试件测得的强度值 均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其值为对200πrn×200πrn×400πm试件 为1.05IoomnXIOolnn×300πm试件为0.95。当混凝土强度 等级>C60时,宜采用标准试件;使用非标准试件时,尺寸换算 系数应由试验确定。

7.0.6混凝土轴压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内容除应满足本标准第 1.0.3条要求外,还应报告实测的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值。

8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

8.0.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棱性体试件的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 量(以下简称弹性模量)。圆柱体试件的弹性模量试验见附录G 8.0 2测定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试件应符合本标准第3章中的有 关规定。每次试验应制备6个试件。

8.0.3试验采用的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力试验机应符合本标准中第4.3节中的规定。

2微变形测量仪应符合本标准第4.4节中的规定。

8.0.4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步骤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1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岀后先将试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擦 干净。

23个试件按本标准第7章的规定,测定混凝土的轴心 抗压强度(么)。另3个试件用于测定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3在测定混凝土弹性模量时,变形测量仪应安装在试件两 侧的中线上并对称于试件的两端o

4应仔细调整试件在压力试验机上的位置,使其轴心与下 压板的中心线对准。开动压力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 整球座,使其接触匀衡。

5加荷至基准应力为0.3MRJ的初始荷载值岛,保持恒载 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每测点的变形读数%。应立即连续均 匀地加荷至应力为轴心抗压强度垠的1/3的荷载值虬,保持恒 载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每一测点的变形读数%。所用加荷 速度应符合本标准第6.0.4条中第3款的规定.

6当以上这些变形值之差与它们平均值之比大于20%时, 应重新对中试件后重复本条第5款的试验。如果无法使其减少到 低于20%时,则此次试验无效。

7在确认试件对中符合本条第6款规定后,以与加荷速度 相同的速度卸荷至基准应力0.5MI¾ (F0),恒载60s然后用同 样的加荷和卸荷速度以及60s的保持恒载(FQ及死)至少进行 两次反复预压。在最后一次预压完成后,在基准应力O.5MPa (FlJ)持荷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每一测点的变形读数¾; 再用同样的加荷速度加荷至乩,持荷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 每一测点的变形读数& (见图8.0.4)

8.0.4弹性模量加荷方法示意图

8卸除变形测量仪,以同样的速度加荷至破坏,记录破坏 荷载;如果试件的抗压强度与爲之差超过爲的20%时,则应在 报告中注明。

8.0.5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计算及确定按下列方法进行:

1混凝土弹性模量值应按下式计算:

&="Xg      (8.051)

式中現一混凝土弹性模量(MRa)J

F.——应力为1/3轴心抗压强度时的荷载(N);

Fo——应力为0∙aS4E⅛时的初始荷载(N)

A--试件承压面积Ei)S

L--测量标距mn)

n= Ee- e0                (8.0.5-2)

式中  ——最后一次从死加荷至码时试件两侧变形的平均

mm);

&——Pa时试件两侧变形的平均值(皿);

⅞——Fi时试件两侧变形的平均值Onn)O

混凝土受压弹性模量计算精确至IOOME⅛;

2弹性模量按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如果其中 有一个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值与用以确定检验控制荷载的轴心抗 压强度值相差超过后者的20%时,则弹性模量值按另两个试件 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如有两个试件超过上述规定时,则此次 试验无效。

8.08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报告内容除应满足本标准第1.0.3 条要求外,尚应报告实测的静力受压弹性模量值。

9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9.0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 圆柱体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方法见附录Do

9-0 2劈裂抗拉强度试件应符合本标准第3章中有关的规定。 9.0.3试验采用的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力试验机应符合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

2垫块、垫条及支架应符合本标准第4.5节的规定。

9.0.4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步骤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1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岀后应及时进行试验,将试件表面与 上下承压板面擦干净。

2将试件放在试验机下压板的中心位置,劈裂承压面和劈 裂面应与试件成型时的顶面垂直;在上、下压板与试件之间垫以 圆弧形垫块及垫条各一条,垫块与垫条应与试件上、下面的中心 线对准并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宜把垫条及试件安装在定位架上 使用(如图4.5.3所示)。

3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圆弧形垫块接近时,调整球座, 使接触均衡•加荷应连续均匀,当混凝土强度等级VC30时,加 荷速度取每秒钟0.02~0.05ME⅛,当混凝土强度等级NC30<C60时,取每秒钟0.050.08MI⅛;当混凝土强度等^≥C60 时,取每秒钟0.08~0.10MPa,至试件接近破坏时,应停止调整 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

9.05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结果计算及确定按下列方法进 行:

1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允=鴛=0.637 W           (9.0.5) 式中无一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MRa);

F一试件破坏荷载N);

A--试件劈裂面面积(皿?);

劈裂抗拉强度计算精确到0∙01MPa°

2强度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值(精 确至 0.01MI⅛);

2) 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 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及最小值一并舍除,取中间 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3) 如最大值与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 则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3 采用1 OOnnmXIOOmm XIOOnɪn非标准试件测得的劈裂抗 拉强度值,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0.85当混凝土强度等^≥C60 时,宜采用标准试件;使用非标准试件时,尺寸换算系数应由试 验确定。

9.06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报告内容除应满足本标准第 1.0.3条要求外,尚应报告实测的劈裂抗拉强度值。

io抗折强度试验

lo.o.i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10.0.2试件除应符合本标准第3章的有关规定外,在长向中 部1/3区段内不得有表面直径超过5皿、深度超过血也的孔 洞。

10∙0.3试验采用的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验机应符合第4.3节的有关规定。

2试验机应能施加均匀、连续、速度可控的荷载,并带有 能使二个相等荷载同时作用在试件跨度3分点处的抗折试验装 置,见图10.0.3

3试件的支座和加荷头应采用直径为2040nm、长度不小 于δ+10πιπ的硬钢圆柱,支座立脚点固定铰支,其他应为滚动 支点。

10∙0.4抗折强度试验步骤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1试件从养护地取岀后应及时进行试验,将试件表面擦干 净。

IF


___U

'     ιah '__________

@011(□O)

10.0.3抗折试验装置

2按图10.0.3装置试件,安装尺寸偏差不得大于Imm0试 件的承压面应为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支座及承压面与圆柱的接触 面应平稳、均匀,否则应垫平。

3施加荷载应保持均匀、连续。当混凝土强度等级VcSO 时,加荷速度取每秒0.020.05MP⅛;当混凝土强度等级NCSO VC60时,取每秒钟0.05~0.08MP⅛j当混凝土强度等^≥C60 时,取每秒钟0.08~0.10ME⅛,至试件接近破坏时,应停止调整 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

4记录试件破坏荷载的试验机示值及试件下边缘断裂位置。 Io-0.5抗折强度试验结果计算及确定按下列方法进行:

1若试件下边缘断裂位置处于二个集中荷载作用线之间, 则试件的抗折强度去ME⅛)按下式计算:

壬=费               10.0.5)

式中去——混凝土抗折强度MRi);

P—试件破坏荷载N);

I---支座间跨度nɪn);

h---试件截面高度Inn);

b---试件截面宽度(nɪn)?

抗折强度计算应精确至0.IMRa0

2抗折强度值的确定应符合本标准第6.0.5条中第2款的 规定。

3三个试件中若有一个折断面位于两个集中荷载之外,则 混凝土抗折强度值按另两个试件的试验结果计算。若这两个测值 的差值不大于这两个测值的较小值的15%时,则该组试件的抗 折强度值按这两个测值的平均值计算,否则该组试件的试验无 效。若有两个试件的下边缘断裂位置位于两个集中荷载作用线之 外,则该组试件试验无效。

4 当试件尺寸为IO^mXIoOnɪnX40Omm非标准试件时, 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0.8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2C60时,宜采 用标准试件;使用非标准试件时,尺寸换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 10.0.6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报告内容除应满足本标准第1.0∙3 条要求外,尚应报告实测的混凝土抗折强度值.

附录A圆柱体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A.0.2圆柱体试件的直径为15Omm200mm三种,其 高度是直径的2倍。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试件直径的1/4 倍。

1试模:试模应由刚性、金属制成的圆筒形和底板构成, 用适当的方法组装而成。试模组装后不能有变形和漏水现象。试 模的尺寸误差,直径误差应小于1/200,高度误差应小于1/ 100"试模底板的平面度公差应不超过0.02πmo组装试模时, 圆筒形模纵轴与底板应成直角,其允许公差为0.5Oo

2试验用振动台、捣棒等用具:应符合第4.2节与第4.7 节的有关规定。

3压板:用于端面平整处理的压板,应采用厚度为6πm及 其以上的平板玻璃,压板直径应比试模的直径大2E以上。

1在试验室制作试件时,应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确定 混凝土成型方法,坍落度不大于7⅛n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振实; 大于7Mn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

D采用插捣成型时,分层浇注混凝土,当试件的直径为 200ITm时,分3层装料;当试件为直径15OmmISmm时, 分2层装料,各层厚度大致相等;浇注时以试模的纵轴为对称 轴,呈对称方式装入混凝土拌合物,浇注完一层后用捣棒摊平上 表面;试件的直径为20OnIn时,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试件的 直径为15M1时,每层插捣15次;试件的直径为IoOmm时, 每层插捣8次;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在插 捣底层混凝土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部;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 穿该层后插入下一层20~3(ta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 倾斜。当所确定的插捣次数有可能使混凝土拌合物产生离析现象 时,可酌情减少插捣次数至拌合物不产生离析的程度。插捣结束 后,用橡皮棰轻轻敲打试模侧面,直到捣棒插捣后留下的孔消失 为止。

2) 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实时,直径为100~200mm的试件 应分2层浇注混凝土。每层厚度大致相等,以试模的纵轴为对称 轴,呈对称方式装入混凝土拌合物;振捣棒的插入密度按浇注层 上表面每600Onlm2插入一次确定,振捣下层时振捣棒不得触及试 模的底板,振捣上层时,振捣棒插入下层大约IE深,不得超 过20mπj振捣时间根据混凝土的质量及振捣棒的性能确定,以 使混凝土充分密实为原则。振捣棒要缓慢拔岀,拔岀后用橡皮锤 轻轻敲打试模侧面,直到捣棒插捣后留下的孔消失为止。

3) 采用振动台振实时,应将试模牢固地安装在振动台上, 以试模的纵轴为对称轴,呈对称方式一次装入混凝土,然后进行 振动密实。装料量以振动时砂浆不外溢为宜。振动时间根据混凝 土的质量和振动台的性能确定,以使混凝土充分密实为原则。

2振实后,混凝土的上表面稍低于试模顶面l~2πm0

1拆模前当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清除上表面的浮浆, 并用干布吸去表面水,抹上同配比的水泥净浆,用压板均匀地盖 在试模顶部。找平层水泥净浆的厚度要尽量薄并与试件的纵轴相 垂直;为了防止压板与水泥浆之间粘固,在压板的下面垫上结实 的薄纸。

2找平处理后的端面应与试件的纵轴相垂直;端面的平面 度公差应不大于O-Irnno

3不进行试件端部找平层处理时,应将试件上端面研磨整

平。

附录B圆柱体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1压力试验机:应符合本标准第4.3节中的有关规定。

2卡尺:量程30Sιn,分度值0.02Inno

1试件从养护地取岀后应及时进行试验,将试件表面与上 下承压板面擦干净,然后测量试件的两个相互垂直的直径,分别 记为勺、M,精确至0.02mn;再分别测量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 段部的四个高度;应符合本标准第3.3节中的有关规定。

2将试件置于试验机上下压板之间,使试件的纵轴与加压 板的中心一致。开动压力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或钢垫板接近 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试验机的加压板与试件的端面之间 要紧密接触,中间不得夹入有缓冲作用的其他物质。

3应连续均匀地加荷,加荷速度应符合本标准第6.0.4条 中第4款的规定;当试件接近破坏,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整 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载F (N)O

1试件直径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d---试件计算直径(nɪn);

勺、--试件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m)0

试件计算直径的计算精确至O-Iirnio

2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久=器           B.052)

式中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F——试件破坏荷载N);

d---试件计算直径(ɪɪɪn) O

混凝土圆柱体试件抗压强度的计算精确至0.≡⅛o

3混凝土圆柱体抗压强度值的确定应符合本标准第6.0.5 条中第2款的规定。

4用非标准试件测得的强度值均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其 值为对 ≠200πm X 40Onln 试件为 1.05^lθθnɪnX 200πm 试件 为0.95

B.Q.6混凝土圆柱体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内容除应满足本标准第 1.0.3条要求外,尚应报告实测混凝土圆柱体抗压强度值。

附录C圆柱体试件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

C-O-2测定圆柱体试件的弹性模量的试件应是按附录A要求制 作和养护的圆柱体试件。每次试验应制备6个试件。

1压力试验机:应符合本标准中第4.3节中的规定。

2微变形测量仪:应符合本标准第4.4节中的规定。

1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岀后应及时进行试验,将试件擦干净, 观察其外观,按本标准B.0.4条中第1款的规定,测量试件尺 寸,应符合本标准第3.3节中的有关规定。

23个试件按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测定圆柱体试件抗 压强度(爲)。另3个试件用于测定圆柱体试件弹性模量。

3在测定圆柱体试件弹性模量时,微变形测量仪应安装在 圆柱体试件直径的延长线上并对称于试件的两端。

4应仔细调整试件在压力试验机上的位置,使其轴心与下 压板的中心线对准。开动压力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 整球座,使其接触均衡。

5加荷至基准应力为0.3VIRi的初始荷载值乩,保持恒载 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每测点的变形读数%。应立即连续均 匀地加荷至应力为轴心抗压强度爲的1/3的荷载值知,保持恒 载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每一测点的变形读数知。所用加荷 速度应符合本标准第6.0.4条中第3款的规定。

6当以上这些变形值之差与它们平均值之比大于20%时, 应重新对中试件后重复本条第5款的试验。如果无法使其减少到 低于20%时,则此次试验无效。

7在确认试件对中符合本条第6款规定后,以与加荷速度 相同的速度卸荷至基准应力0.5MP⅛ (F0),恒载60s然后用同 样的加荷和卸荷速度以及60s的保持恒载FQF)I至少进行 两次反复预压。在最后一次预压完成后,在基准应力0.5MRa (FQ持荷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每一测点的变形读数¾j 再用同样的加荷速度加荷至码,持荷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 每一测点的变形读数% (见图8.0.4)

8卸除变形测量仪,以同样的速度加荷至破坏。记录破坏 荷载;如果试件的抗压强度与&之差超过爲20%时,则应在报 告中注明。

行:

I试件计算直径aB.0.5的有关规定计算。

2圆柱体试件混凝土受压弹性模量值应按下式计算:

4 (Fa-FD) Z                L

EL —孫—X lT∙273X —IL

(C.0.5-1)

式中瓦——圆柱体试件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MPaJ

L——应力为1/3轴心抗压强度时的荷载(N) J

Fo——应力为0.WE⅛时的初始荷载N)

d--圆柱体试件的计算直径(mm)j

L--测量标距mm)

An— Eaε0                (C.0.5-2)

式中 Ze——最后一次从FO加荷至Fll时试件两侧变形的平均 值nɪn);

&—FiI时试件两侧变形的平均值(皿1);

——殆时试件两侧变形的平均值Onn)。

圆柱体试件混凝土受压弹性模量计算精确至IOOME⅛o

3圆柱体试件弹性模量按3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如 果其中有一个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值与用以确定检验控制荷载的 轴心抗压强度值相差超过后者的20%时,则弹性模量值按另两 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如有两个试件超过上述规定时, 则此次试验无效。

附录D圆柱体试件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D-O-2测定圆柱体劈裂抗拉强度的试件应是按附录A要求制作 和养护的圆柱体试件。

1试验机应符合本标准4.3节中的有关规定。

2垫条应符合本标准4.5.2条的规定_

1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岀后应及时进行试验,先将试件擦拭 干净,与垫层接触的试件表面应清除掉一切浮渣和其他附着物。 测量尺寸,并检查其外观。圆柱体的母线公差应为0.15rnm°

2标岀两条承压线。这两条线应位于同一轴向平面,并彼 此相对,两线的末端在试件的端面上相连,以便能明确地表示岀 承压面。

3擦净试验机上下压板的加压面。将圆柱体试件置于试验 机中心,在上下压板与试件承压线之间各垫一条垫条,圆柱体轴 线应在上下垫条之间保持水平,垫条的位置应上下对准(见图 D.0.4-1)。宜把垫层安放在定位架上使用(见图D.0.4-2)

4连续均匀地加荷,加荷速度按本标准第9.0.3条的规定 进行。

1圆柱体劈裂抗拉强度按下式计算:

*π⅛i=°∙637 (D-O-S) 式中上一圆柱体劈裂抗拉强度(MPa);

F—试件破坏荷载(N)J

d--劈裂面的试件直径(mu);

Z--试件的高度(mm);

A--试件劈裂面面积(m∏2)o

圆柱体劈裂抗拉强度精确至0.01MI¾∙



D-0.4-1劈裂抗拉试验        图d.o.4-2定位架

1—试件,2—垫条           —定位架,2—垫条

2圆柱体的劈裂抗拉强度值的确定应符合本标准第6.0.5 条中第2款的规定.

3当采用非标准试件时,应在报告中注明。

本标准用词、用语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七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容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

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定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 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