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升降机实验方法》

GB/T10056-1996

GB10056-88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施工升降机以下简称升降机的性能试验、结构应力测试、可靠性试验的条件、 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GB/T 10052中规定的升降机。

2引用标准

GB/T 10052施工升降机分类

GB 10053施工升降机检验规则

GB/T 10054施工升降机技术条件

GB 10055施工升降机安全规则

3 性能试验

3.1试验样机

样机应装备设计所规定的全部装置及附件,其吊笼的工作行程高度不小于第一次附着高度与 设计的导轨架顶部自由端最大高度之和,并不得小于10m,附墙架间距按设计位置装置,导 轨架顶部自由端的高度取设计规定的最大值。

3.2 试验条件

3.2.1环境温度为-20+40°

3.2.2现场风速不应大于13m∕s

3.2.3电源电压值偏差为±5%

3.2.4备齐所需的技术文件。

3.3试验仪器及工具

3.3.1试验仪器的精确度,除有特殊规定外应符合下列偏差范围:

3.3.2试验用的仪器和工具,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校准;试验过程中, 应使用同一仪器和工具。

3.4试验项目

3.5试验前的检查与测量

用着色法检查齿轮齿条副的接触长度。

3.6绝缘试验

3.6.1在电源接通前,测量主电路及控制电路的绝缘电阻值。

3.6.2测量主体金属结构、电气设备的金属结构接地电阻值。

3.7稳定性试验

对于无固定基础的升降机应进行无附着最大独立高度时的稳定性试验。

试验可按下列的任一种方法进行:

3.8安装试验

3.9空载试验

升降机应进行全行程不少于三个工作循环的空载试验,每一工作循环的升、降过程中应进行 不少于两次的制动,其中在半行程以上应至少进行一次吊笼上升的制动试验,观察有无制动 瞬时滑移现象。

双笼升降机应分别进行空载试验。

升降机空载试验的结果及试验中的问题应记入附录D(补充件

3.10 载荷试验

3.10.1 额定载荷试验

吊笼内装上额定载荷,载荷重心位置按吊笼宽度方向均向远离导轨架方向偏六分之一宽度, 长度方向均向附墙架方向偏六分之一长度的内偏以下简称内偏以及反向偏移六分之一长 度的外偏以下简称外偏,按规定的接电持续率,内偏和外偏各做全行程连续运行30min 的试验,每一工作循环的升、降过程应进行不少于一次制动。

升降机额定载荷试验后,应测量减速器和液压系统油的温升。

双笼升降机应按左、右吊笼分别进行额定载荷试验。

升降机额定载荷试验的结果及试验中的问题应记入附录Do

1导轨架安装垂直度测定方向示意图

3.10.2超载试验

升降机的超载试验取125%额定的载荷。载荷在吊笼内均匀布置,工作行程为全行程,工作 循环不得少于三个,每一工作循环的升、降过程中应进行不少于一次制动。

升降机超载试验的结果及试验中的问题记入附录Do

3.11安装垂直度的测定

吊笼空笼着地,从垂直于吊笼长度方向(V与平行于吊笼长度方向P分别测量导轨架 的安装垂直度见图1)。重复三次取平均值,记入附录A(补充件A1

3.12噪声的测定

3.13吊笼内噪声的测定

升降机应进行吊笼内噪声的测定。

测定吊笼内噪声时,升降机为额定载荷、额定起升速度上升工况,声級计位于吊笼宽度方向 距传动板内壁1m,长度方向的中点,距吊笼内底板1.6m高度位置,声級计(A计权的传感 器如图2分别指向ABCD四个方向,测量三次,取最大的噪声值,记入附录AA2

2吊笼内噪声测定时声级计传感器方位示意图

3.12.2传动系统噪声的测定

对于传动系统在吊笼外的升降机,应进行传动系统噪声的测定,升降机为额定载荷,以额定 起升速度上升,声级计位于距传动系统底座下表面1.5m高度上,按图3分别从ABCD 四个方向距传动系统水平距离为Im处以及距传动系统上表面Im处的E点指向该机,测量三 次,取最大的噪声值,记入附录AA2

3.13 速度测定

在额定载荷下,测量吊笼额定提升速度。提升距离为全行程,次数应不少于三次,计算其平 均值。记入附录AA3

3

传动系统噪声测定时声级计传感器方位示意图

对于SS型升降机,其提升速度按实测层钢丝绳的平均速度折算为基准层的提升速度。

3.14电动机功率测定

3.14.1空载工况电动机功率测定

吊笼空载向下运行,测定电动机输入功率,重复试验三次,取平均值,记入附录AA4。 无对重升降机,不作此项试验。

双笼升降机应分别对吊笼进行测定。

3.14.2额定载荷工况电动机功率及起动电流的测定

吊笼内装额定载荷以额定提升速度向上运行,测定电动机起动电流和输入功率,重复试验三 次,记入附录AA4

对于双吊笼升降机应分别对两个吊笼进行测定。

对于SS型升降机应将平均功率折算成额定提升速度下的功率。

3.14.3安装工况电动机功率及起动电流的测定

升降机处于安装工况,吊笼按额定安装载荷向上运行。测定电动机起动电流、电动机输入功 率,重复试验三次,取平均值。记入附录AA4

对于无对重升降机,不作此项试验。

3.15吊笼坠落试验

3.15.1坠落试验时,选择一种最严酷工况作为升降机的试验条件。

3.15.2坠落试验前,不得解体或更换安全器。

3.15.3SC型升降机,进行坠落试验时,通过操作按钮盒驱动吊笼以额定提升速度上升约 310m。按坠落试验按钮电磁制动器松闸,吊笼将呈自由状态下落,直至达到试验速度时, 安全器动作,测量制停距离,记入附录D。试验结束后重新将安全器复位,对于安全器不能 制停吊笼的升降机,应立即停机检修。

3.15.4SS型升降机,进行坠落试验时,将吊笼上升约3m后停住,作模拟断绳试验,试 验安全器的可靠性,记入附录Do

3.15.5升降机坠落试验后检查:

3.16拖运试验

对于有拖运性能的升降机,应按设计的拖运状态进行拖运试验。

3.16.1拖运速度应为最大拖运速度的1.2倍,连续拖运5km以上,拖运总里程不应少于 20km,试验时检查制动、轴承温升及各零部件的紧固等。

3.16.2拖运试验期间,应根据升降机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技术保养,升降机各部件的装 配、调整和技术状态应保持正常,拖运试验应认真作好记录。

4结构应力测试

4.1试验样机

样机应符合3.1条的规定,并按第3章的规定完成性能试验。

4.2试验条件

4.2.1环境温度为030°C。

4.2.2现场风速不大于5m/s

4.2.3电源电压值允差为±5%

4.2.4载荷的质量允差为±1%

4.2.5备齐所需的全部技术文件。

4.3试验仪器及工具

试验仪器及工具应符合3.3条的规定。

4.4测试工况

结构应力测试工况与内容见表1

特殊型式或有特殊要求的升降机应增补的测试项目,按相应的技术文件规定的工况进行。

序号

_____________测试工况_____________

测试项目

1

安装工况载荷

附墙架、导轨架 的动态应力

2

单吊笼工作无对重

额定载荷

内偏

附墙架、导轨架 及吊笼的动态 应力

3

外偏

4

125%的额定载荷

内偏

5

外偏

6

单吊笼工作有对重

额定载荷

内偏

附墙架、导轨架 及吊笼的动态 应力

7

外偏

8

125%的额定载荷

内偏

9

外偏

10

双吊笼同时升降无对重

双吊笼额定载荷

双吊笼内偏

附墙架、导轨架 的动态应力

11

双吊笼外偏

12

一吊笼内偏另

一吊笼外偏

13

双吊笼125%的额 定载荷

双吊笼内偏

14

双吊笼外偏

15

一吊笼内偏另

一吊笼外偏

16

双吊笼同时升降有对重

双吊笼额定载荷

双吊笼内偏

附墙架、导轨架 的动态应力

17

双吊笼外偏

18

一吊笼内偏另

一吊笼外偏

19

双吊笼125%的额 定载荷

双吊笼内偏

20

双吊笼外偏

21

一吊笼内偏另

一吊笼外偏

4.5测点的规定

4.5.1测点的选择

根据结构受力的分析结果、试验工况,在危险的应力区域选定测点确定贴应变片形式。

有特殊要求的,应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来选择测试点。

4.5.2平面应力区的应变片

结构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当能预先用某些方法例如分析、脆性涂层法等确定主应力方向, 则沿主应变方向贴上互相垂直的两个应变片;当主应变方向无法确定时,则应贴上应变片花。

4.6测试程序

4.6.1检查和调整试验样机。

4.6.2贴应变片,接好应变检测系统,调试有关仪器,选好灵繁系数,消除一切不正常的现 象。

4.6.3结构的自重应力

结构的自重应力(σ 0)以计算数据作为依据

4.6.4结构的空载应力状态

吊笼为空载着地,取空载状态作为初始状态,应变仪调零,零读数(εo)记入附录B(补充件) B1

4.6.5结构的载荷动应力状态

结构的载荷动应力状态按表1规定的工况加载、以额定提升速度运行,吊笼加载后从地面提 升至靠近最下一根附墙杆的时候制动,再起动上升至最上一根附墙杆附近时制动,然后再起 动上升至上限位时制动。接着吊笼下降,在最上和最下两根附墙杆附近再制动,最后到下限 位制动。结构的额定载荷动应力的测试结果记入附录BB2

4.6.6结构的卸载回零状态

吊笼着地卸载到空载应力状态,检查各应变片回零情况,若测点的应变片读数与原εo数值 的偏差超过±0.03os,则该测量数据无效,并应查明原因重新测试,直到其合格为止。

4.6.7每一工况试验应重复三次,取其平均值。超载试验后,结构岀现永久变形或局部损坏, 应立即终止试验,进行检查和分析。超载试验时,允许调整制动器,但试验后应重新调整。 4.6.8测试情况方面的说明和测试中的问题应及时记入附录BB1

4.7测试数据的处理及安全的判据

4.7.1结构动态应力测试记录,在数据处理时应确定最大应变值,进行应力计算。

4.7.2 安全的判据

根据表1结构应力测试的工况,载荷取额定载荷时所测岀的结构最大动应力,应满足公式(1) 给岀的安全判据。超载工作状况只用于考核结构的完整性,不作安全判据检查。

ns/ σ r..................(1)

式中:σs--材料的屈服极限,Pao

σr——自重应力与当量应力之合,Pao

安全判据n1.5o

对吊笼导轨架、附墙杆等受压杆件,按公式(2)进行安全判据的检查。

n = 1∕[ σ ra/σ cr+( σ rm-σ ra)/ σ s]............(2)

式中:σra——由一个断面上若干个测点应变读数的平均合应力,Pa

σ rm——同一断面上几个电阻片确定的屈曲面所计算岀的压杆最大压应力,Pa

σcr——受压杆发生挠曲的临界应力,PaO

安全判据n1.6o

σ Cr分两种情况计算:

σ cr2E∕(KL∕r)2≤σ P .....................(3)

式中:K——长度折算系数,可以用有关理论进行计算,但对一些常见情况可用下面的经验

数据计算:

对于弦杆,K=1.00

对于以全截面与管状弦杆连接的腹杆,K=0.75;

对于以全截面与角形或T形弦杆连接的腹杆,K=0.9;

对于以收缩截面与弦杆连接的腹杆,K=0.9

L--受压杆件长度,mm

r——截面最小惯性半径,mm

σ P--材料的比例极限,Pa

σp可以按公式(4 )计算。

σ ps- σ rc.................. (4)

σ rc--最大残余压应力,Pa

对于下列钢材,可大致取σ rc = 1.034×108Pa:

滚压热整形型钢;

经淬火、回火和消除应力处理的型钢;

冷拉并经消除应力热处理的型钢;

焊接型钢,并经消除应力热处理。

对于其他钢材,可近似取orc = 0.5os

σ crS- p( σ s-σ p)(KL/r)2/( π 2E) ]>σ p ........................(5)

4.8结构动应力的测试结果报告表

结构额定载荷动应力测试结果经数据处理以及计算,将结果记入附录BB2

5可靠性试验

5.1试验样机

样机应是符合3.1条的规定,并按第34章的规定完成性能试验和结构应力测试的升降机。

5.2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应符合3.2条的规定。

5.3试验仪器及工具

试验仪器及工具应符合3.3条的规定。

5.4可靠性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5.4.1预备试验

在可靠性试验前,应进行不少于三个工作循环的空载预备试验,并排除非常态故障。

空载试验每一工作循环上升和下降均取全行程,上升和下降工作行程中应进行不少于一次的 制动。

空载试验中升降机传动系统、安全装置以及结构部分有故障,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保养或排除 故障,并将全部情况与时间记入附录C(补充件

5.4.2工作循环次数

可靠性试验的工作循环次数不得少于10 000次。

5.4.3升降机工作工况可靠性试验

5.4.3.1升降机的吊笼内装上75%的额定载荷,以额定起升速度从下限位开始上升至上限 位,然后下行至下限位,按JC25%(或根据设计定计算的停机时间停机为一个工作循环。

5.4.3.2 75%的额定载荷在吊笼内按3.10.1条的内偏或外偏设置,每完成1 000个工作循环 后内外偏变动一次。

5.4.3.3完成10 000个工作循环后,应进行五次额定载荷的吊笼坠落试验,吊笼坠落试验 按3.15.13.15.4条的有关规定进行,并按3.15.5条的规定进行检查。

5.4.3.4升降机进行可靠性试验时,吊笼内不得有包括司机在内的任何人员。

5.4.3.5升降机进行可靠性试验时,操作人员应是经过考核合格的司机。试验时司机应严格 执行操作规程,操作应平稳。

5.4.3.6升降机在可靠性试验期间内,应进行例行维护保养,其时间及情况应记入附录CO

5.4.3.7升降机可靠性试验期间不允许带故障作业。

5.4.3.8升降机可靠性试验时间,每天不得少于12h

5.4.3.9对于双吊笼升降机,可靠性试验按双吊笼同时上升1000个工作循环,再按一吊笼 上升一吊笼下降作1 000个工作循环交替进行。载荷按双吊笼同时外偏同时内偏,每1000 个工作循环改变一次,其余按5.4.15.4.3.8条规定进行。

5.4.3.10升降机可靠性试验的情况及结果记入附录Co

5.5累积工作时间、可靠度

5.5.1累积工作时间

升降机可靠性试验中的累积工作时间按公式(6)计算。

t0 = 2Sn∕(60V).....................(6)

式中:t0--试验累积工作时间,h

S——试验中的最大提升高度,m

n--基本工作循环次数,n = 1.0×104;

V--额定提升速度,m∕min

5.5.2可靠度

升降机的可靠度按公式(7)计算。

R=t0∕( t0+t1) % .....................(7)

式中:R——可靠度;

t1——试验中修复(排除)故障所用时间总和,h

5.6故障及统计方法

GB/T 100544.2.1.31的规定,故障程度分为四类。

5.6.2.1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升降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按公式(8)计算。

MTBF = t0/rb....................................(8)

式中:MTBF——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h

rb——试验中岀现的当量故障数,其值按公式(9)计算。

rb=∑3i=1ni* ε i .................................(9)

式中:e i——第i类故障的危害度系数;

ni——岀现i类故障的次数。

rb<1时,令rb = 1,故障危害度系数按GB/T 100544.2.1.32的规定。

5.6.2.2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

升降机在可靠性试验中的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按公式(10)计算。

MTTFF = t.................................(10)

式中:MTTFF——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h

t——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h

5.6.2.3故障时间

故障时间指自升降机发生故障停止运转到故障排除重新运转时所占用的维修和调整时间。在 可靠性时间指标计算中,应取修理实施时间为准。用于等待加工、计划与采购维修件所占用 的时间不列入故障时间内,但其起止日期、所占用的总小时数以及维修人员数和总的人数均 应记入附录Co

5.7可靠性指标的评定

升降机在可靠性试验中必须达到可靠性指标:

可靠度不小于85%,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小于0.5t。实际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不小于0.4t

6试验报告

升降机在进行性能试验、结构应力测试、可靠性试验后,应整理试验记录并编写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

6.1必备的技术资料

试验原始记录应包括性能试验、结构应力测试、可靠性试验、拖运试验的各种工况,载荷、 试验程序以及试验过程中的维修保养和异常现象。

试验原始记录还包括结构应力测试的动态应变曲线记录。

试验过程记录表包括附录AA1A4,附录BB1B2及附录C的记录表。

试验结束后,应按附录D编写试验结果汇总表。

6.5分析意见及结论

试验过程中包括性能试验,结构应力测试、可靠性试验、拖运试验发生的问题或异常现象 作岀分析意见,并应作岀明确的结论。对结构应力测试中个别部位的合应力或结构的变位超 岀规定值时,虽然没有发生破坏或不正常现象,也应提岀分析意见,作岀结构是否能正常工 作的明确结论。

对被测的升降机应作岀明确的结论。

附录A

升降机性能试验记录表

补充件

A1导轨架变形测定记录表         mm

项目

________V ________

P

备注

次数

平均值

次数

平均值

导轨架安装垂 直度

1

1

2

2

3

3

导轨架结构变 形值

1

1

2

2

3

3

A2吊笼内或传动系统噪声记录表   dB(A)

次数

________噪声测定值________

噪声值

备注

A

B

C

D

E

1

2

3

A3提升速度记录表

工况

次数

运行距

m

运行时 间S

提升速

m/s

额定提

升速度

m/s

速度

误差

备注

吊笼

上升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提岀。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机械与车辆技术标准归口单位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所、北京京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共同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德清、王东红、国麟岩。

本标准委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化研究所负责解释。

本标准198812月首次发布。

恒信资料软件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