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机械纺织卷烟造纸白酒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的通知

安监总厅管四〔201120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6号)等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机械、纺织、卷烟、造纸、白酒等行业(以下简称机械等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起草了《机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纺织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卷烟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造纸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和《白酒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企业要把包括编制安全专篇在内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作为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的重要抓手,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切实提高机械等行业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水平。

各地区、各有关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四司联系(电话:010-64463303)。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

二○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机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编写

 

1.设计依据

1.1 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或相关的合法证明。

1.2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主要技术标准、规范。

1.3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其备案文件。

1.4其他设计依据或参考资料,如可行性研究报告、地方工业发展规划及土地规划、有关说明文件等。

2.建设项目概述

2.1工程性质及设计内容

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基本情况(特别是设计资质情况),工程性质(如新建、改建、扩建等)及设计内容(如生产系统、公用工程及辅助系统、贮存系统、运输系统等)。

2.2项目基本概况

项目地理位置及选址,厂区总平面布置及功能分区。

项目产品方案和设计规模,主要技术方案、生产工艺布置和工艺流程,主要工艺技术来源及国内外应用情况,主要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及特种设备。

配套和辅助工程(如土建、给排水、污水处理、供配电、燃气、热力、供冷、消防、防雷、采暖通风、仓储、物流等工程,特别是涉及项目安全保障的工程)的能力及来源(能源介质为自供或是社会提供)。

主要原辅材料(如钢铁、合金、非金属材料、焊材、酸碱、油漆、化学品等)的来源、贮存及使用情况。

厂内外运输方式,工程概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施工单位要求等。

改扩建项目应对现有生产规模、工艺、总平面布置、运输等情况作简要概述,说明与改扩建内容相关的生产系统和相同设备、设施目前的安全生产状况。

2.3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状况

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地质条件(含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水文条件、地震烈度等。

社会环境条件:包括人口及居住区、公共设施、工业设施、电力设施、交通设施、军事设施分布等周边社会环境情况;是否存在可能对项目造成重大危险的生产、使用或储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品的企业、设施及其与项目的相对位置等。

3.建设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分析

3.1主要物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分析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和贮存的主要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特别是易燃、易爆、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物料)的种类、数量、贮存、输送、使用情况,分析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

3.2周边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分析自然因素条件(如雷电、地震、台风、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对本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

分析周边社会环境和外部事件(如火灾、爆炸等)等社会环境条件对本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分析建设项目与周边社会环境的安全距离及对周边社会环境的可能影响。

3.3生产工艺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结合机械行业特点及生产工艺流程,分析生产工序(特别是切削、焊接、热处理等危险作业)及主要设备、主要辅助系统和公用工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并对危险、有害因素的所在部位、类别、影响程度等相关内容进行汇总。

3.4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分析

简述初步设计的工程内容、技术方案等是否与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其备案文件相一致,如有变化,应分析说明变化内容及原因;依据本质安全化的基本思路,与国内外同类建设项目进行对比,对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工程设计中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可能涉及的安全问题,利用科研成果中新工艺、技术、设备、设施、替代材料等对生产过程中安全性产生影响的,应进行安全性说明,论述是否可改善传统工艺或设备安全条件。

3.5重大危险源分析及检测监控

根据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初步设计情况,依据相关标准、规定要求,辨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其检测监控设计。

4.安全预评价报告中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采纳情况

4.1采纳意见说明

对采纳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其备案文件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情况,应作对应的充分描述说明,并分类列出。

4.2未采纳意见说明

对未采纳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其备案文件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情况,应作充分论证,说明理由、相关依据和对策措施。

5.安全设施设计中采取的防范措施

5.1危险物料防范措施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放射性等危险物料在输送、贮存、使用等环节的泄漏防护、监测预警、安全警戒和标识要求等防范措施,简要说明防范措施中的主要设备,设施名称、主要参数及简要计算过程。

5.2周边环境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自然条件主要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周边社会环境和外部事件影响的防范措施,简要说明防范措施中的主要设备,设施名称、主要参数及简要计算过程。

5.3总平面布置和建筑设计安全防范措施

总平面布置中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距离、建筑物防火间距、动力设施(如锅炉房、压缩空气站、变配电站等)、气瓶间的分布等防范措施,采用利于厂内安全生产、人员安全、疏散的平面布置方案;保证人流、物流安全的工艺布置、运输、装卸、道路设计、消防通道等安全措施;建构筑物的生产类别、火灾危险性等级、防火分区、结构型式、耐火等级、泄压面积、抗震设防、通排风、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防雷以及其他方面的安全措施,特别是危险化学品仓库、储罐、气瓶间、油库、电镀间、热处理间、探伤室等重点场所的安全设计。

5.4工艺、设备安全防范措施

结合机械行业特点,针对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论述各生产单元过程所采用工艺、设备选型、设备布置的安全措施,特别是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性、防机械伤害措施;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及重要部位的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的测量、报警、自动联锁保护,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停车等安全控制措施,设备检修安全措施等;起重设备、电梯、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主要特种设备设计安全措施;工艺和装置中安全设施的配备,如:选用的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和必要的监控、检测、检验设施,可燃、有毒气体探测报警装置的配备,操作控制室的安全防护,防止误操作的安全设施等。

5.5电气安全防范措施

电源及供电系统可靠性,特别是一类负荷供电、备用电源等安全措施;主要供电设备及其他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置等;电气设备的接地、防漏电、防过流、防雷、防静电、防过压保护安全措施;厂内易燃、易爆区域电气设备及仪表的选择、配置等措施;不同场合电线、电缆选择说明;电气设备防火、事故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识等措施。

5.6消防安全防范措施

厂区消防系统、消防水源及消防水量计算、消防给水及固定灭火装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防烟及排烟设计等措施;焊装区域、动力中心、厂内易燃区域、设备易燃部位等的防灭火措施。

5.7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对产生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设施采取的集尘、除尘、通风降尘、有害气体处理等措施;高噪声设备的消声、隔声措施;降低振动措施;高温设备的隔热措施,降低高温危害的通风、降温等措施;采光、照明的设置及要求;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应急防护用品等安全措施。

5.8其他安全防范措施

防护栏杆、检修平台、安全罩、围栏等防高空坠落、跌落的措施;确保给排水(含生产、消防用水及事故污水排放等)的安全措施;物料跑、冒、滴、漏的防范措施;各种安全通道、楼梯、钢梯的设置;料浆、蒸汽、压缩空气、燃气等各种管线的标准化、规范化敷设及色标要求;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色、安全告知卡等措施;医疗抢救机构设置等。

6.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6.1事故风险分析

根据厂址环境、工艺过程等客观因素,统计汇总装置、设施中高风险部位等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对象,分析确定事故类型,预计事故场景、影响范围、发生可能性和危害后果。

6.2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应急救援人员及装备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应急救援组织实施机制、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及培训演练、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救援措施及危害物质的控制和处理措施等。

7.安全管理措施

7.1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的建议。

7.2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条件和数量的建议。

7.3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建议,如安全教育培训设施、内容、师资、频次、考核等。

8.安全设施专项投资概算

8.1安全设施总投资概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概算、安全设施投资概算及其占总投资概算的比例。

8.2安全设施分类投资概算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分类投资概算及其占安全设施投资概算的比例,包括:主要生产环节及设备安全防范设施费用、检测和控制设施费用、职业卫生设施费用、安全教育培训设施费用、周边居民安全防护与事故应急措施费用、其他安全投资等。

9.结论和建议

9.1结论及预期效果

根据国内外同类装置(设施)设计发展情况和现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标准规范,从下列几方面简述采取的安全措施与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的相符性,以及可能达到的安全效果: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安全条件和与周边的安全防护距离;建设项目选用的技术、工艺安全性;建设项目选用的主要装置、设施安全性;建设项目采用的安全设施水平;建设项目所达到的安全水平等。

9.2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根据国内外建设项目特别是同类装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管理情况和趋势,归纳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需要改进或加强的方面提出相应建议,如:主要装置、设备和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的订购和制造质量、安装要求的建议;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建议;主要原辅材料的选择;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建议;投入试生产(使用)后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安全培训要求等安全管理措施的建议;事故应急救援的建议等。

附件

安全专篇应附下列附件:

(1) 与项目建设有关的批复、核准或备案文件。

(2) 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

(3) 总平面布置图。

(4) 工艺流程图(附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及设备布置图)。

(5) 建设项目特种设备一览表。

(6) 建设项目主要安全设施明细表及相关说明。

(7) 消防设施及消防器材布置图。

(8)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

(9) 其他相关附件。

 

 

 

 

 

 

 

 

 

 

 

 

 

 

 

 

 

 

 

 

 

 

纺织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编写

  

1.设计依据

1.1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或相关的合法证明。

1.2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主要技术标准、规范。

1.3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其备案文件。

1.4其他设计依据或参考资料,如可行性研究报告、地方工业发展规划及土地规划、有关说明文件等。

2.建设项目概述

2.1工程性质及设计内容

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基本情况(特别是设计资质情况),工程性质(如新建、改建、扩建等)及设计内容(如生产系统、公用工程及辅助系统、贮存系统、运输系统等)。

2.2项目基本概况

项目地理位置及选址,厂区总平面布置及功能分区。

项目产品方案和设计规模,主要技术方案、生产工艺布置和工艺流程,主要工艺技术来源及国内外应用情况,主要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及特种设备。

配套和辅助工程(如土建、给排水、污水处理、供配电、燃气、热力、供冷、消防、防雷、采暖通风、仓储、物流等工程,特别是涉及项目安全保障的工程)的能力及来源(能源介质为自供或是社会提供)。

主要原辅材料(如棉花、化学纤维、麻、丝、纱、线、染料、浆料、酸碱等)的来源、贮存及使用情况。

厂内外运输方式,工程概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施工单位要求等。

改扩建项目应对现有生产规模、工艺、总平面布置、运输等情况作简要概述,说明与改扩建内容相关的生产系统和相同设备、设施目前的安全生产状况。

2.3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状况

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地质条件(含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水文条件、地震烈度等。

社会环境条件:包括人口及居住区、公共设施、工业设施、电力设施、交通设施、军事设施分布等周边社会环境情况;是否存在可能对项目造成重大危险的生产、使用或储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品的企业、设施及其与项目的相对位置等。

3.建设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分析

3.1主要物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分析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和贮存的主要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特别是易燃、易爆、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物料)的种类、数量、贮存、输送、使用情况,分析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

3.2周边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分析自然因素条件(如雷电、地震、台风、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对本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

分析周边社会环境和外部事件(如火灾、爆炸等)等社会环境条件对本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分析建设项目与周边社会环境的安全距离及对周边社会环境的可能影响。

3.3生产工艺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结合纺织行业特点及生产工艺流程,分析生产工序(特别是烧毛、前处理、腐蚀、染色、后整理等危险有害作业)及主要设备、主要辅助系统和公用工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并对危险、有害因素的所在部位、类别、影响程度等相关内容进行汇总。

3.4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分析

简述初步设计的工程内容、技术方案等是否与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其备案文件相一致,如有变化,应分析说明变化内容及原因;依据本质安全化的基本思路,与国内外同类建设项目进行对比,对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工程设计中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可能涉及的安全问题,利用科研成果中新工艺、技术、设备、设施、替代材料等可能对生产过程中安全性产生影响的,应进行安全性说明,论述是否可改善传统工艺或设备安全条件。

3.5重大危险源分析及检测监控

根据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初步设计情况,依据相关标准、规定要求,辨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其检测监控设计。

4.安全预评价报告中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采纳情况

4.1采纳意见说明

对采纳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其备案文件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情况,应作对应的充分描述说明,并分类列出。

4.2未采纳意见说明

对未采纳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其备案文件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情况,应作充分论证,说明理由、相关依据和对策措施。

5.安全设施设计中采取的防范措施

5.1危险物料防范措施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放射性等危险物料在输送、贮存、使用等环节的泄漏防护、监测预警、安全警戒和标识要求等防范措施,简要说明防范措施中的主要设备,设施名称、主要参数及简要计算过程。

5.2周边环境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自然条件主要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分析周边社会环境和外部事件影响的防范措施,简要说明防范措施中的主要设备,设施名称、主要参数及简要计算过程。

5.3总平面布置和建筑设计安全防范措施

总平面布置中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距离、建筑物防火间距、动力设施(如锅炉房、压缩空气站、变配电站等)、气瓶间的分布等防范措施,采用利于厂内安全生产、人员安全、疏散的平面布置方案;保证人流、物流安全的工艺布置、运输、装卸、道路设计、消防通道等安全措施;建构筑物的生产类别、火灾危险性等级、防火分区、结构型式、耐火等级、泄压面积、抗震设防、通排风、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防雷以及其他方面的安全措施,特别是原料及成品仓库、机物料仓库、危险化学品仓库等重点场所的安全设计。

5.4工艺、设备安全防范措施

结合纺织行业特点,针对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论述各生产单元过程所采用工艺、设备选型、设备布置的安全措施;起重设备、电梯、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主要特种设备设计安全措施;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及重要部位的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的测量、报警、自动联锁保护,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停车等安全控制措施,固定、半固定防护装置等防机械伤害措施,设备检修安全措施等;工艺和装置中安全设施的配备,如:纺织专用设备安全防护、联锁、信号、报警、保险装置的配备;化纤生产、印染生产等涉及有毒有害的场所监控装置、报警装置、防毒面具、抢险应急工具的配备;纺织专用设备上压力表、安全阀、防爆膜、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的配备,选用的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和必要的监控、检测、检验设施,可燃、有毒气体探测报警装置的配备,操作控制室的安全防护,防止误操作的安全设施等。

5.5电气安全防范措施

电源及供电系统可靠性,特别是一类负荷供电、备用电源等安全措施;主要供电设备及其他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置等;电气设备的接地、防漏电、防过流、防雷、防静电、防过压保护安全措施;厂内易燃、易爆区域电气设备及仪表的选择、配置等措施;不同场合电线、电缆选择说明;电气设备防火、事故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识等措施;纺织专用设备上的电气装置、电气联锁装置、电气限位装置等配备措施。

5.6消防安全防范措施

厂区消防系统、消防水源及消防水量计算、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防烟及排烟设计等措施;棉纺织前纺车间、仓储区域、动力中心、厂内易燃区域、设备易燃部位等的防灭火措施

5.7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对产生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设施采取的集尘、除尘、通风降尘、有害气体处理等措施;高噪声设备的消声、隔声措施;降低振动措施;高温设备的隔热措施,降低高温危害的通风、降温等措施;采光、照明的设置及要求;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应急防护用品等安全措施。

5.8其他安全防范措施

防护栏杆、检修平台、安全罩、围栏等防高空坠落、跌落的措施;确保给排水(含生产、消防用水及事故污水排放等)的安全措施;物料跑、冒、滴、漏的防范措施;各种安全通道、楼梯、钢梯的设置;料浆、蒸汽、压缩空气、燃气等各种管线的标准化、规范化敷设及色标要求;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色、安全告知卡等措施;医疗抢救机构设置等。

6.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6.1事故风险分析

根据厂址环境、工艺过程等客观因素,统计汇总装置、设施中高风险部位等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对象,分析确定事故类型,预计事故场景、影响范围、发生可能性和危害后果。

6.2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应急救援人员及装备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应急救援组织实施机制、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及培训演练、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救援措施及危害物质的控制和处理措施等。

7.安全管理措施

7.1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的建议。

7.2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条件和数量的建议。

7.3 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建议,如安全教育培训设施、内容、师资、频次、考核等。

8.安全设施专项投资概算

8.1安全设施总投资概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概算、安全设施投资概算及其占总投资概算的比例。

8.2安全设施分类投资概算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分类投资概算及其占安全设施投资概算的比例,包括:主要生产环节及设备安全防范设施费用、检测和控制设施费用、职业卫生设施费用、安全教育培训设施费用、周边居民安全防护与事故应急措施费用、其他安全投资等。

9.结论和建议

9.1结论及预期效果

根据国内外同类装置(设施)设计发展情况和现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标准规范,从下列几方面简述采取的安全措施与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的相符性,以及可能达到的安全效果: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安全条件和与周边的安全防护距离;建设项目选用的技术、工艺安全性;建设项目选用的主要装置、设施安全性;建设项目采用的安全设施水平;建设项目所达到的安全水平等。

9.2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根据国内外建设项目特别是同类装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管理情况和趋势,归纳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需要改进或加强的方面提出相应建议,如:主要装置、设施和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的订购和制造质量、安装要求的建议;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建议;主要原辅材料的选择;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建议;投入试生产(使用)后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安全培训要求等安全管理措施的建议;事故应急救援的建议等。

附件

安全专篇应附下列附件:

(1) 与项目建设有关的批复、核准或备案文件。

(2) 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

(3) 总平面布置图。

(4) 工艺流程图(附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及设备布置图)。

(5) 建设项目特种设备一览表。

(6) 建设项目主要安全设施明细表及相关说明。

(7) 消防设施及消防器材布置图。

(8)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

(9) 其他相关附件。

 

 

 

 

 

 

 

 

 

 

 

 

 

 

 

 

卷烟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编写

 

1.设计依据

1.1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或相关的合法证明。

1.2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主要技术标准、规范。

1.3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其备案文件。

1.4其他设计依据或参考资料,如可行性研究报告、地方工业发展规划及土地规划、有关说明文件等。

2.建设项目概述

2.1工程性质及设计内容

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基本情况(特别是设计资质情况),工程性质(如新建、改建、扩建等)及设计内容(如生产系统、公用设施及辅助系统、贮存系统、运输系统等)。

2.2项目基本概况

项目地理位置及选址,厂区总平面布置及功能分区。

项目产品方案和设计规模,主要技术方案、生产工艺布置和工艺流程,主要工艺技术来源及国内外应用情况,主要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及特种设备。

配套和辅助工程(如土建、给排水、污水处理、供配电、燃气、热力、供冷、消防、防雷、采暖通风、仓储、物流等工程,特别是涉及项目安全保障的工程)的能力及来源(能源介质为自供或是社会提供)。

主要原辅材料(如烤烟、盘纸、水松纸、固化剂、增塑剂、滤棒、香精香料、乙醇、乳胶等)的来源、贮存及使用情况。

厂内外运输方式,工程概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施工单位要求等。

改扩建项目应对现有生产规模、工艺、总平面布置、运输等情况作简要概述,说明与改扩建内容相关的生产系统和相同设备、设施目前的安全生产状况。

2.3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状况

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地质条件(含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水文条件、地震烈度等。

社会环境条件:包括人口及居住区、公共设施、工业设施、电力设施、交通设施、军事设施分布等周边社会环境情况;是否存在可能对项目造成重大危险的生产、使用或储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品的企业、设施及其与项目的相对位置等。

3.建设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分析

3.1主要物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分析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和贮存的主要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特别是易燃、易爆、毒害性、腐蚀性物料)的种类、数量、贮存、输送、使用情况,分析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

3.2周边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分析自然因素条件(如雷电、地震、台风、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对本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

分析周边社会环境和外部事件(如火灾、爆炸等)等社会环境条件对本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分析建设项目与周边社会环境的安全距离及对周边社会环境的可能影响。

3.3生产工艺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结合卷烟行业特点及生产工艺流程,分析生产工序(特别是加香加料、制梗丝等危险有害作业)及主要设备、主要辅助系统和公用工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并对危险、有害因素的所在部位、类别、影响程度等相关内容进行汇总。

3.4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分析

简述初步设计的工程内容、技术方案等是否与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其备案文件相一致,如有变化,应分析说明变化内容及原因;依据本质安全化的基本思路,与国内外同类建设项目进行对比,对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工程设计中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可能涉及的安全问题,利用科研成果中新工艺、技术、设备、设施、替代材料等可能对生产过程中安全性产生影响的,应进行安全性说明,论述是否可改善传统工艺或设备安全条件。

3.5重大危险源分析及检测监控

根据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初步设计情况,依据相关标准、规定要求,辨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其检测监控设计。

4.安全预评价报告中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采纳情况

4.1采纳意见说明

对采纳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其备案文件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情况,应作对应的充分描述说明,并分类列出。

4.2未采纳意见说明

对未采纳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其备案文件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情况,应作充分论证,说明理由、相关依据和对策措施。

5.安全设施设计中采取的防范措施

5.1危险物料防范措施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等危险物料在输送、贮存、使用等环节的泄漏防护、监测预警、安全警戒和标识要求等防范措施,简要说明防范措施中的主要设备,设施名称、主要参数及简要计算过程。

5.2周边环境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自然条件主要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分析周边社会环境和外部事件影响的防范措施,简要说明防范措施中的主要设备,设施名称、主要参数及简要计算过程。

5.3总平面布置和建筑设计安全防范措施

总平面布置中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距离、建筑物防火间距、动力设施(如锅炉房、压缩空气站、变配电站等)、气瓶间的分布等防范措施,采用利于厂内安全生产、人员安全、疏散的平面布置方案;保证人流、物流安全的工艺布置、运输、装卸、道路设计、消防通道等安全措施;建构筑物的生产类别、火灾危险性等级、防火分区、结构型式、耐火等级、泄压面积、抗震设防、通排风、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防雷以及其他方面的安全措施,特别是原料及成品仓库、卷烟生产联合厂房、危险化学品仓库等重点场所的安全设计。

5.4工艺、设备安全防范措施

结合卷烟行业特点,针对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论述各生产单元过程所采用工艺、设备选型、设备布置的安全措施;起重设备、电梯、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主要特种设备设计安全措施;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及重要部位的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的测量、报警、自动联锁保护,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停车等安全控制措施,固定、半固定防护装置等防机械伤害措施,设备检修安全措施等;工艺和装置中安全设施的配备,如:选用的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和必要的监控、检测、检验设施,可燃、有毒气体探测报警装置的配备,操作控制室的安全防护,防止误操作的安全设施等。

5.5电气安全防范措施

电源及供电系统可靠性,特别是一类负荷供电、备用电源等安全措施;主要供电设备及其他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置等;电气设备的接地、防漏电、防过流、防雷、防静电、防过压保护安全措施;厂内易燃、易爆区域电气设备及仪表的选择、配置等措施;不同场合电线、电缆选择说明;电气设备防火、事故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识等措施。

5.6消防安全防范措施

厂区消防系统、消防水源及消防水量计算、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防烟及排烟设计等措施;仓储区域(如原料及成品仓库、露天堆场、危险化学品仓库等)、动力中心、厂内易燃区域、设备易燃部位等的防灭火措施。

5.7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对产生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设施采取的集尘、除尘、通风降尘、有害气体处理等措施;高噪声设备的消声、隔声措施;降低振动措施;高温设备的隔热措施,降低高温危害的通风、降温等措施;采光、照明的设置及要求;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应急防护用品等安全措施。

5.8其他安全防范措施

防护栏杆、检修平台、安全罩、围栏等防高空坠落、跌落的措施;确保给排水(含生产、消防用水及事故污水排放等)的安全措施;物料跑、冒、滴、漏的防范措施;各种安全通道、楼梯、钢梯的设置;料浆、蒸汽、压缩空气、燃气等各种管线的标准化、规范化敷设及色标要求;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色、安全告知卡等措施;医疗抢救机构设置等。

6.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6.1事故风险分析

根据厂址环境、工艺过程等客观因素,统计汇总装置、设施中高风险部位等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对象,分析确定事故类型,预计事故场景、影响范围、发生可能性和危害后果。

6.2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应急救援人员及装备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应急救援组织实施机制、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及培训演练、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救援措施及危害物质的控制和处理措施等。

7.安全管理措施

7.1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的建议。

7.2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条件和数量的建议。

7.3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建议,如安全教育培训设施、内容、师资、频次、考核等。

8.安全设施专项投资概算

8.1安全设施总投资概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概算、安全设施投资概算及其占总投资概算的比例。

8.2安全设施分类投资概算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分类投资概算及其占安全设施投资概算的比例,包括:主要生产环节及设备安全防范设施费用、检测和控制设施费用、职业卫生设施费用、安全教育培训设施费用、周边居民安全防护与事故应急措施费用、其他安全投资等。

9.结论和建议

9.1结论及预期效果

根据国内外同类装置(设施)设计发展情况和现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标准规范,从下列几方面简述采取的安全措施与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的相符性,以及可能达到的安全效果: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安全条件和与周边的安全防护距离;建设项目选用的技术、工艺安全性;建设项目选用的主要装置、设施安全性;建设项目采用的安全设施水平;建设项目所达到的安全水平等。

9.2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根据国内外建设项目特别是同类装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管理情况和趋势,归纳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需要改进或加强的方面提出相应建议,如:主要装置、设施和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的订购和制造质量、安装要求的建议;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建议;主要原辅材料的选择;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建议;投入试生产(使用)后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安全培训要求等安全管理措施的建议;事故应急救援的建议等。

附件

安全专篇应附下列附件:

(1) 与项目建设有关的批复、核准或备案文件。

(2) 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

(3) 总平面布置图。

(4) 工艺流程图(附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及设备布置图)。

(5) 建设项目特种设备一览表。

(6) 建设项目主要安全设施明细表及相关说明。

(7) 消防设施及消防器材布置图。

(8)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

(9) 其他相关附件。

 

 

 

 

 

 

 

 

 

 

 

 

 

 

 

 

 

 

 

 

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编写

 

1.设计依据

1.1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或相关的合法证明。

1.2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主要技术标准、规范。

1.3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其备案文件。

1.4其他设计依据或参考资料,如可行性研究报告、地方工业发展规划及土地规划、有关说明文件等。

2.建设项目概述

2.1工程性质及设计内容

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基本情况(特别是设计资质情况),工程性质(如新建、改建、扩建等)及设计内容(如生产系统、公用设施及辅助系统、贮存系统、运输系统等)。

2.2项目基本概况

项目地理位置及选址,厂区总平面布置及功能分区。

项目产品方案和设计规模,主要技术方案、生产工艺布置和工艺流程,主要工艺技术来源及国内外应用情况,主要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及特种设备。

配套和辅助工程(如土建、给排水、污水处理、供配电、燃气、热力、供冷、消防、防雷、采暖通风、仓储、物流等工程,特别是涉及项目安全保障的工程)的能力及来源(能源介质为自供或是社会提供)。

主要原辅材料(如植物纤维、废纸、危险化学品等)的来源、贮存及使用情况。

厂内外运输方式,工程概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施工单位要求等。

改扩建项目应对现有生产规模、工艺、总平面布置、运输等情况作简要概述,说明与改扩建内容相关的生产系统和相同设备、设施目前的安全生产状况。

2.3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状况

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地质条件(含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水文条件、地震烈度等。

社会环境条件:包括人口及居住区、公共设施、工业设施、电力设施、交通设施、军事设施分布等周边社会环境情况;是否存在可能对项目造成重大危险的生产、使用或储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品的企业、设施及其与项目的相对位置等。

3.建设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分析

3.1主要物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分析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和贮存的主要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特别是易燃、易爆、毒害性、腐蚀性物料)的种类、数量、贮存、输送、使用情况,分析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

3.2周边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分析自然因素条件(如雷电、地震、台风、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对本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

分析周边社会环境和外部事件(如火灾、爆炸等)等社会环境条件对本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分析建设项目与周边社会环境的安全距离及对周边社会环境的可能影响。

3.3生产工艺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结合造纸行业特点及生产工艺流程,分析生产工序(特别是碎浆作业,浆池、污水管道、地坑、槽、罐等有限空间作业,引纸,切纸等危险有害作业)及主要设备、主要辅助系统和公用工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并对危险、有害因素的所在部位、类别、影响程度等相关内容进行汇总。

3.4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分析

简述初步设计的工程内容、技术方案等是否与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其备案文件相一致,如有变化,应分析说明变化内容及原因;依据本质安全化的基本思路,与国内外同类建设项目进行对比,对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工程设计中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可能涉及的安全问题,利用科研成果中新工艺、技术、设备、设施、替代材料等可能对生产过程中安全性产生影响的,应进行安全性说明,论述是否可改善传统工艺或设备安全条件。

3.5重大危险源分析及检测监控

根据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初步设计情况,依据相关标准、规定要求,辨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其检测监控设计。

4.安全预评价报告中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采纳情况

4.1采纳意见说明

对采纳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其备案文件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情况,应作对应的充分描述说明,并分类列出。

4.2未采纳意见说明

对未采纳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其备案文件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情况,应作充分论证,说明理由、相关依据和对策措施。

5.安全设施设计中采取的防范措施

5.1危险物料防范措施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等危险物料在输送、贮存、使用等环节的泄漏防护、监测预警、安全警戒和标识要求等防范措施,简要说明防范措施中的主要设备,设施名称、主要参数及简要计算过程。

5.2周边环境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自然条件主要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分析周边社会环境和外部事件影响的防范措施,简要说明防范措施中的主要设备,设施名称、主要参数及简要计算过程。

5.3总平面布置和建筑设计安全防范措施

总平面布置中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距离、建筑物防火间距、动力设施(如锅炉房、压缩空气站、变配电站等)、气瓶间的分布等防范措施,采用利于厂内安全生产、人员安全、疏散的平面布置方案;保证人流、物流安全的工艺布置、运输、装卸、道路设计、消防通道等安全措施;建构筑物的生产类别、火灾危险性等级、防火分区、结构型式、耐火等级、泄压面积、抗震设防、通排风、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防雷以及其他方面的安全措施,特别是危险化学品仓库、原料及成品仓库等重点场所的安全设计。

5.4工艺、设备安全防范措施

结合造纸行业特点,针对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论述各生产单元过程所采用工艺、设备选型、设备布置的安全措施;起重设备、电梯、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主要特种设备设计安全措施;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及重要部位的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的测量、报警、自动联锁保护,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停车等安全控制措施,固定、半固定防护装置等防机械伤害措施,设备检修安全措施等;工艺和装置中安全设施的配备,如:选用的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和必要的监控、检测、检验设施,可燃、有毒气体探测报警装置的配备,操作控制室的安全防护,防止误操作的安全设施等。

5.5电气安全防范措施

电源及供电系统可靠性,特别是一类负荷供电、备用电源等安全措施;主要供电设备及其他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置等;电气设备的接地、防漏电、防过流、防雷、防静电、防过压保护安全措施;厂内易燃、易爆区域电气设备及仪表的选择、配置等措施;不同场合电线、电缆选择说明;电气设备防火、事故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识等措施。

5.6消防安全防范措施

厂区消防系统、消防水源及消防水量计算、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防烟及排烟设计等措施;仓储区域、动力中心、厂内易燃区域、设备易燃部位等的防灭火措施。

5.7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对产生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设施采取的集尘、除尘、通风降尘、有害气体处理等措施;高噪声设备的消声、隔声措施;降低振动措施;高温设备的隔热措施,降低高温危害的通风、降温等措施;采光、照明的设置及要求;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应急防护用品等安全措施。

5.8其他安全防范措施

防护栏杆、检修平台、安全罩、围栏等防高空坠落、跌落的措施;确保给排水(含生产、消防用水及事故污水排放等)的安全措施;物料跑、冒、滴、漏的防范措施;各种安全通道、楼梯、钢梯的设置;料浆、蒸汽、压缩空气、燃气等各种管线的标准化、规范化敷设及色标要求;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色、安全告知卡等措施;医疗抢救机构设置等。

6.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6.1事故风险分析

根据厂址环境、工艺过程等客观因素,统计汇总装置、设施中高风险部位等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对象,分析确定事故类型,预计事故场景、影响范围、发生可能性和危害后果。

6.2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应急救援人员及装备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应急救援组织实施机制、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及培训演练、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救援措施及危害物质的控制和处理措施等。

7.安全管理措施

7.1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的建议。

7.2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条件和数量的建议。

7.3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建议,如安全教育培训设施、内容、师资、频次、考核等。

8.安全设施专项投资概算

8.1安全设施总投资概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概算、安全设施投资概算及其占总投资概算的比例。

8.2安全设施分类投资概算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分类投资概算及其占安全设施投资概算的比例,包括:主要生产环节及设备安全防范设施费用、检测和控制设施费用、职业卫生设施费用、安全教育培训设施费用、周边居民安全防护与事故应急措施费用、其他安全投资等。

9.结论和建议

9.1结论及预期效果

根据国内外同类装置(设施)设计发展情况和现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标准规范,从下列几方面简述采取的安全措施与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的相符性,以及可能达到的安全效果: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安全条件和与周边的安全防护距离;建设项目选用的技术、工艺安全性;建设项目选用的主要装置、设施安全性;建设项目采用的安全设施水平;建设项目所达到的安全水平等。

9.2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根据国内外建设项目特别是同类装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管理情况和趋势,归纳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需要改进或加强的方面提出相应建议,如:主要装置、设施和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的订购和制造质量、安装要求的建议;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建议;主要原辅材料的选择;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建议;投入试生产(使用)后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安全培训要求等安全管理措施的建议;事故应急救援的建议等。

附件

安全专篇应附下列附件:

(1) 与项目建设有关的批复、核准或备案文件。

(2) 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

(3) 总平面布置图。

(4) 工艺流程图(附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及设备布置图)。

(5) 建设项目特种设备一览表。

(6) 建设项目主要安全设施明细表及相关说明。

(7) 消防设施及消防器材布置图。

(8)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

(9) 其他相关附件。

 

 

 

 

 

 

 

 

 

 

 

 

 

 

 

 

 

 

 

 

 

白酒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编写

 

1.设计依据

1.1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或相关的合法证明。

1.2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主要技术标准、规范。

1.3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其备案文件。

1.4其他设计依据或参考资料,如可行性研究报告、地方工业发展规划及土地规划、有关说明文件等。

2.建设项目概述

2.1工程性质及设计内容

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基本情况(特别是设计资质情况),工程性质(如新建、改建、扩建等)及设计内容(如生产系统、公用设施及辅助系统、贮存系统、运输系统等)。

2.2项目基本概况

项目地理位置及选址,厂区总平面布置及功能分区。

项目产品方案和设计规模,主要技术方案、生产工艺布置和工艺流程,主要工艺技术来源及国内外应用情况,主要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及特种设备。

配套和辅助工程(如土建、给排水、污水处理、供配电、燃气、热力、供冷、消防、防雷、采暖通风、仓储、物流等工程,特别是涉及项目安全保障的工程)的能力及来源(能源介质为自供或是社会提供)。

主要原辅材料(如淀粉质/糖质原料、糖化发酵剂、食用酒精、食用香精等)的来源、贮存及使用情况。

厂内外运输方式,工程概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施工单位要求等。

改扩建项目应对现有生产规模、工艺、总平面布置、运输等情况作简要概述,说明与改扩建内容相关的生产系统和相同设备、设施目前的安全生产状况。

2.3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状况

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地质条件(含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水文条件、地震烈度等。

社会环境条件:包括人口及居住区、公共设施、工业设施、电力设施、交通设施、军事设施分布等周边社会环境情况;是否存在可能对项目造成重大危险的生产、使用或储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品的企业、设施及其与项目的相对位置等。

3.建设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分析

3.1主要物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分析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和贮存的主要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特别是易燃、易爆、毒害性、腐蚀性物料)的种类、数量、贮存、输送、使用情况,分析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

3.2周边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分析自然因素条件(如雷电、地震、台风、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对本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

分析周边社会环境和外部事件(如火灾、爆炸等)等社会环境条件对本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分析建设项目与周边社会环境的安全距离及对周边社会环境的可能影响。

3.3生产工艺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结合白酒行业特点及生产工艺流程,分析生产工序(特别是酒精储罐检维修、有限空间作业等危险有害作业)及主要设备、主要辅助系统和公用工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并对危险、有害因素的所在部位、类别、影响程度等相关内容进行汇总。

3.4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分析

简述初步设计的工程内容、技术方案等是否与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其备案文件相一致,如有变化,应分析说明变化内容及原因;依据本质安全化的基本思路,与国内外同类建设项目进行对比,对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工程设计中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可能涉及的安全问题,利用科研成果中新工艺、技术、设备、设施、替代材料等可能对生产过程中安全性产生影响的,应进行安全性说明,论述是否可改善传统工艺或设备安全条件。

3.5重大危险源分析及检测监控

根据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初步设计情况,依据相关标准、规定要求,辨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其检测监控设计。

4.安全预评价报告中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采纳情况

4.1采纳意见说明

对采纳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其备案文件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情况,应作对应的充分描述说明,并分类列出。

4.2未采纳意见说明

对未采纳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及其备案文件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情况,应作充分论证,说明理由、相关依据和对策措施。

5.安全设施设计中采取的防范措施

5.1危险物料防范措施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等危险物料在输送、贮存、使用等环节的泄漏防护、监测预警、安全警戒和标识要求等防范措施,简要说明防范措施中的主要设备,设施名称、主要参数及简要计算过程。

5.2周边环境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自然条件主要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分析周边社会环境和外部事件影响的防范措施,简要说明防范措施中的主要设备,设施名称、主要参数及简要计算过程。

5.3总平面布置和建筑设计安全防范措施

总平面布置中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距离、建筑物防火间距、动力设施(如锅炉房、压缩空气站、变配电站等)、气瓶间的分布等防范措施,采用利于厂内安全生产、人员安全、疏散的平面布置方案;保证人流、物流安全的工艺布置、运输、装卸、道路设计、消防通道等安全措施;建构筑物的生产类别、火灾危险性等级、防火分区、结构型式、耐火等级、泄压面积、抗震设防、通排风、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防雷以及其他方面的安全措施,特别是粮仓、白酒库、白酒储罐区、勾兑及灌装包装车间等重点场所的安全设计。

5.4工艺、设备安全防范措施

结合白酒行业特点,针对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论述各生产单元过程所采用工艺、设备选型、设备布置的安全措施;起重设备、电梯、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主要特种设备设计安全措施;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及重要部位的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的测量、报警、自动联锁保护,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停车等安全控制措施,固定、半固定防护装置等防机械伤害措施,设备检修安全措施等;工艺和装置中安全设施的配备,如:选用的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和必要的监控、检测、检验设施,可燃、有毒气体探测报警装置的配备,操作控制室的安全防护,防止误操作的安全设施等。

5.5电气安全防范措施

电源及供电系统可靠性,特别是一类负荷供电、备用电源等安全措施;主要供电设备及其他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置等;电气设备的接地、防漏电、防过流、防雷、防静电、防过压保护安全措施;厂内易燃、易爆区域电气设备及仪表的选择、配置等措施;不同场合电线、电缆选择说明;电气设备防火、事故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识等措施。

5.6消防安全防范措施

厂区消防系统、消防水源及消防水量计算、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防烟及排烟设计等措施;仓储区域(粮仓、白酒库、白酒储罐区)、勾兑及灌装包装车间、动力中心、厂内易燃区域、设备易燃部位等的防灭火措施。

5.7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对产生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设施采取的集尘、除尘、通风降尘、有害气体处理等措施;高噪声设备的消声、隔声措施;降低振动措施;高温设备的隔热措施,降低高温危害的通风、降温等措施;采光、照明的设置及要求;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应急防护用品等安全措施。

5.8其他安全防范措施

防护栏杆、检修平台、安全罩、围栏等防高空坠落、跌落的措施;确保给排水(含生产、消防用水及事故污水排放等)的安全措施;物料跑、冒、滴、漏的防范措施;各种安全通道、楼梯、钢梯的设置;料浆、蒸汽、压缩空气、燃气等各种管线的标准化、规范化敷设及色标要求;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色、安全告知卡等措施;医疗抢救机构设置等。

6.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6.1事故风险分析

根据厂址环境、工艺过程等客观因素,统计汇总装置、设施中高风险部位等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对象,分析确定事故类型,预计事故场景、影响范围、发生可能性和危害后果。

6.2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应急救援人员及装备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应急救援组织实施机制、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及培训演练、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救援措施及危害物质的控制和处理措施等。

7.安全管理措施

7.1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的建议。

7.2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条件和数量的建议。

7.3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建议,如安全教育培训设施、内容、师资、频次、考核等。

8.安全设施专项投资概算

8.1安全设施总投资概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概算、安全设施投资概算及其占总投资概算的比例。

8.2安全设施分类投资概算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分类投资概算及其占安全设施投资概算的比例,包括:主要生产环节及设备安全防范设施费用、检测和控制设施费用、职业卫生设施费用、安全教育培训设施费用、周边居民安全防护与事故应急措施费用、其他安全投资等。

9.结论和建议

9.1结论及预期效果

根据国内外同类装置(设施)设计发展情况和现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标准规范,从下列几方面简述采取的安全措施与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的相符性,以及可能达到的安全效果: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安全条件和与周边的安全防护距离;建设项目选用的技术、工艺安全性;建设项目选用的主要装置、设施安全性;建设项目采用的安全设施水平;建设项目所达到的安全水平等。

9.2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根据国内外建设项目特别是同类装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管理情况和趋势,归纳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需要改进或加强的方面提出相应建议,如:主要装置、设施和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的订购和制造质量、安装要求的建议;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建议;主要原辅材料的选择;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建议;投入试生产(使用)后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安全培训要求等安全管理措施的建议;事故应急救援的建议等。

附件

安全专篇应附下列附件:

(1) 与项目建设有关的批复、核准或备案文件。

(2) 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

(3) 总平面布置图。

(4) 工艺流程图(附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及设备布置图)。

(5) 建设项目特种设备一览表。

(6) 建设项目主要安全设施明细表及相关说明。

(7) 消防设施及消防器材布置图。

(8)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

(9) 其他相关附件。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冶金水泥建设项目

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的通知

安监总厅管四〔201120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6号)等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冶金、水泥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起草了《冶金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和《水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企业要把包括编制安全专篇在内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作为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的重要手段,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切实提高冶金、水泥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水平。

各地区、各有关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四司联系(电话:010-64463853)。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

二○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冶金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编写

 

1.设计依据

1.1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或相关的合法性证明。

1.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等。

1.3国家、地方政府、行业有关政策规定、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安全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

1.4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审查意见)、备案文书。

1.5其他设计依据及有关说明文件等。

2.建设项目概述

2.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2.2建设项目性质、任务及范围

建设项目性质,是指新建、改建或者扩建项目。

2.3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1)建设项目的产品方案和设计规模,主要技术方案及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装置(设备)和设施,特种设备及主要安全附件

2)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及选址,项目用地,厂区总平面布置及功能分区

3)建设项目主要原料、辅助料的数量与来源,主要产品、副产品数量;

4建设项目配套和辅助工程(如土建、供排水、污水处理、供配电、供汽、供气、供冷、消防、防雷、采暖通风、仓库、堆场、厂内运输等工程,特别是涉及到项目安全保障的工程)的能力及来源;

5)建设项目厂内外运输方式及运输量;

6)建设项目总投资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施工队伍要求等。

7建设项目其他特殊要求。

2.4改、扩建项目利用原有设施的情况

1)简述原有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与流程、总平面布置、运输等情况;

2)简要说明利用原有场地、建(构)筑物及设备设施的情况,并对其是否满足改扩建项目的安全要求进行分析说明。

3.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及周边环境安全分析

根据初步设计方案以及安全预评价的结果,对建设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危险、有害程度及周边环境安全进行分析

3.1主要物料危险、有害因素、有害程度分析

分析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和贮存的主要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副产品的种类、数量、贮存、输送、使用情况,分析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如高温液态金属、燃气、酸碱、放射源等易燃、易爆、腐蚀性、毒害性、放射性等。

3.2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

对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存在的各类危险、有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包括正常操作、控制,以及故障、检修等情况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列出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及存在的部位。

1)主体生产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2)辅助生产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3.3公用和辅助设施

生产性公用和辅助设施是否与主体生产工艺相配套,发生异常时对安全生产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析。

3.4自然环境及周边环境安全

1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状况(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及自然灾害(如断裂带、滑坡、泥石流、地震、湿陷性黄土、雷电、寒冻、洪水、暑热、大风、大雨、雪灾等)对本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

2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公共设施、工业设施、交通设施等)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是否存在可能对本项目造成重大危险、伤害的生产或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品的企业、设施,与本项目的相对位置等。

3.5安全管理影响分析

分析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培训与宣传不及时、安全规章制度和应急救援措施不周全、忽视安全设施配套建设和维护管理等带来的危害。

4.建筑及场地布置

4.1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分析

1)总平面布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厂内运输(铁路、道路、管线、通廊等)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

3)生产场所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4)建(构)筑物承受重荷载、高温辐射、高温液态金属喷溅、酸碱腐蚀等可能造成的危险性及危害程度分析。

4.2安全措施

4.2.1场地布置与运输

1保证人流、物流安全的功能分区,生产工艺布置、车间布置及操作室的布置,厂区、厂房安全出口、安全通道及疏散指示标志等;

2铁路、道路、管网与建(构)筑物等之间的安全距离;运输、装卸、道路设计、消防通道等安全措施;

3动力设施(如变配电站、锅炉房、压缩空气站等)的分布及防范措施。

4.2.2建筑与结构

1)建筑抗震设防,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要求,提出建筑物抗震设防措施;

2)建筑防火防爆: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划分;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进行防火墙、防火门、泄压面积、防火防爆设计;

3)厂房结构设计采取的承受重荷载、高温辐射、液态金属喷溅冲刷、振动与冲击等措施;

4)建(构)筑物散热、采光、防渗、防酸碱腐蚀等措施。

5.重大危险源分析及检测监控

5.1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及安全预评价报告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及《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规定,辨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说明其危险特性、分布场所等

5.2重点危险场所及设备设施危险辨识

针对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分析建设项目中可能造成多人伤亡或严重职业危害,或可能引起重大设备财产损毁的重点危险场所及设备设施存在的危险性,主要包括:

1)高温液态金属的生产、贮存、运输、吊装设备;

2)煤气、氧气、氢气、天然气等可燃、助燃气体的输送、贮存和使用等设备设施、场所;

3)焦炉、高炉、转炉、电炉、加热炉等工业炉窑;

4)特种设备;

5)煤粉喷吹系统;

6)电缆隧道、油库等重点防火场所;

7)放射源;

8)其他。

5.3重大危险源的位置,与其他设施的安全距离与安全防护措施

5.4检测与监控系统

参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对重大危险源、重点危险场所及设备设施应采取的检测与监控措施。

6.安全设施设计采取的防范措施

根据冶金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及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与措施,提出建设项目的安全防范措施。

6.1危险物料安全措施

论述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放射性等危险物料在输送、贮存、使用等环节的泄漏防护、监测预警、安全警戒和标识要求等防范措施。

6.2工艺流程及设备设施

针对3.2中分析的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论述各生产单元过程所采用工艺、设备选型、设备布置的安全措施;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及重要部位的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的测量、报警、自动联锁保护,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停车等安全控制措施,设备检修安全措施等;起重设备、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主要特种设备设计安全措施;工艺和装置中安全设施的配备,如:选用的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和必要的监控、检测、检验设施,可燃、有毒气体探测报警装置的配备,操作控制室的安全防护,防止误操作的安全设施等。

6.2.1原(燃)料场

1)原(燃)料场、库区防火防爆、防尘、防起重伤害和机械伤害等事故的措施;

2)运输、贮存、转运、卸料设备的安全技术措施。

6.2.2炼焦

1)备煤系统煤的卸车、贮存、转运,以及煤的配合、粉碎、输送等防范机械伤害、煤自燃等事故的措施;

2)炼焦系统(含湿法熄焦)防范煤气中毒、火灾爆炸以及灼烫、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的措施;

3)干法熄焦防范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的措施;

4)筛焦系统防范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事故的措施。

6.2.3烧结

1)配料、混料系统防范机械伤害、料仓棚料、挂料等事故的措施;

2)布料、烧结、烧结脱硫、烟气净化系统防范灼烫、煤气中毒及火灾爆炸等事故的措施;

3)破碎、冷却、筛分系统防范灼烫、机械伤害等事故的措施。

6.2.4球团

1)原料储存、配料、混合、造球系统防范机械伤害、料仓棚料、挂料等事故的措施;

2)布料、干燥和焙烧系统防范煤气中毒、防火防爆等事故的措施;

3)冷却、成品和返矿处理系统防范灼烫、机械伤害等事故的措施。

 6.2.5高炉炼铁

1)原料及上料系统防范机械伤害、皮带火灾及粉尘危害等的措施;炉顶装料系统防范煤气泄漏及均压、密封等措施;

2)煤粉制备、贮存、输送、喷吹等系统防范煤粉自燃、 粉尘爆炸等的措施;

3)热风炉及富氧鼓风系统防范煤气中毒、火灾爆炸及氧气燃烧、爆炸及压力异常等事故的措施;

4)荒煤气系统及炉顶煤气放散系统防范煤气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的措施;

5)水冷却循环系统防范水泄漏、堵塞等的措施;蒸汽或热水温度、压力、流量等的监控措施;

6)高炉本体防范炉身、炉缸和炉底烧穿等的措施,炉前、出铁场防范铁水喷溅灼烫、跑铁、跑渣及防尘、防毒、防高温等的措施,高炉煤气区域防范煤气中毒的措施;

7)渣铁处理系统防范铁渣、铁水喷溅、灼烫、高温辐射、遇水爆炸等事故的措施。

6.2.6炼钢

1)废钢及原料系统分拣、堆放、吊运等防范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事故的措施;

2)铁水预处理系统安全防范措施;

3)转炉炼钢防范爆炸、喷溅、煤气中毒、机械伤害、尘毒等的措施;钢渣处理安全防范措施;

4)电炉炼钢防范爆炸、喷溅、触电、尘毒等的措施,以及防范电极折断、炉盖崩塌、炉体漏钢等事故的措施;

5)炉外精炼防范钢水喷溅、洒出;炉体及滑动水口漏钢及防尘、防毒、防触电等事故的措施;

6)连铸或模铸防范跑钢、喷溅及机械伤害等事故的措施;

7)铁水、钢水吊运安全防范措施,以及安全距离要求;

8)转炉煤气回收系统防范煤气中毒及安全回收工艺的连锁控制措施。

6.2.7轧钢

1)原料及成品吊运、堆放、装车过程中的事故防范措施;

2)钢坯加热防范煤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的措施;

3)酸洗系统防范灼烫事故、酸洗槽腐蚀及酸雾净化的措施;

4)轧制过程防范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防触电及防尘、防毒等事故的措施;

5)热处理防范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灼烫等事故的措施;

6)热镀、电镀、喷涂等防护灼烫、中毒、火灾及爆炸等事故的措施;

7)精整过程防范灼烫、机械伤害等事故及防尘、防毒、防噪声等的措施。

6.2.8铁合金

1)原料及上料系统事故防范措施;

2)铁合金冶炼防范爆炸、喷溅、触电、防尘防毒等的措施及防范电极折断、炉盖崩塌、炉体漏钢等的措施;

3)浇铸、破碎事故防范措施;

4)冶炼烟气净化或煤气回收系统防范煤气中毒、着火、爆炸等事故的措施。

6.2.9耐火

1)原料加工、配料、混炼系统防范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等事故及防尘、防毒的措施;

2)成型设备防范机械伤害及防尘、防毒的措施;

3)砖坯干燥防范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及起重伤害等事故的措施;

4)烧成防范煤气中毒、火灾爆炸或触电等事故的措施。

6.2.10燃气系统

1)除尘净化装置防范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及煤气监测报警的措施;

2)煤气管道及附属装置防范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及煤气监测报警的措施;

3)煤气站、混合加压站防范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及煤气监测报警的措施;

4)煤气柜防范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及煤气监测报警、连锁控制的措施;

5)煤气燃烧、烘烤装置防范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及煤气监测报警的措施;

6TRTCCPP防范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及煤气监测报警的措施;

7)天然气调压站及输配、使用防范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及可燃气体监测报警的措施。

6.3职业危害

建设项目是否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专篇》。

6.4公用和辅助设施

6.4.1电气安全措施

阐述电力负荷分级,电源及供电系统可靠性,特别是一类负荷供电、备用电源等安全措施;火灾和爆炸危险环境区域划分;主要供电设备及其它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置等;电器设备的接地、防漏电、防过流、防雷、防静电、防过压等的保护安全措施;不同场合电线、电缆选择说明;电气设备防火、工作照明及事故应急照明等措施。

6.4.2消防措施

阐述厂区消防系统、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防烟及排烟设计等措施;厂内易燃区域、设备易燃部位等的防灭火措施。

6.4.3能源介质及动力

阐述能源介质的制备与输送系统、使用设施及监测控制措施。

6.4.4安全供水与排水措施

1)阐述用水设备及对水质的要求,水源、供水、净化水系统,水压、流量、温度等的监测,供水安全可靠性分析;

2)污水处理及排放、雨水及地表水排水措施。

6.4.5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措施

阐述作业场所温度要求,控制室、休息室、作业场所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措施。

6.4.6计算机及通讯设施

阐述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控制室的设置;通讯系统与要求。

6.4.7仪表检测及控制

阐述各类仪器仪表的种类、用途及控制要求。

6.5厂址选择及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1)针对所选厂址自然环境条件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及自然灾害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2)针对周围社会环境和外部事件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厂区与居住区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防火间距及风向的要求。

6.6其他

阐述高温设备的保温措施;防护栏杆、检修平台、安全罩、围栏等防高空坠落、跌落的措施;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应急防护用品等安全措施;各种安全通道、楼梯、钢梯的设置;煤气、氧气等及各种管线的标准化、规范化敷设及色标要求;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色、安全告知卡等措施;医疗抢救机构设置等。

7.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7.1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的建议。

7.2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条件和数量的建议,如安全管理、维修、保养、检测检验、教育培训人员等。

7.3 安全管理要求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和使用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标准化,结合设备和工艺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等的要求和建议。

8.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情况

8.1 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安全教育培训要求及建议。

8.2安全教育、培训设施与器材

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安全教育培训所需的场地、设施与器材,或者其依托情况。

9.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分析

1)对建设项目所采用的工艺技术方案、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能是否满足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进行分析说明。

2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可能涉及的安全问题,对建设项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以及是否可改善传统工艺或设备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分析说明。

3与国内外同类建设项目进行对比,对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分析。

10.安全设施专项投资概算

10.1安全设施总投资概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概算、安全设施投资概算及其占总投资概算的比例。

10.2安全设施分类投资概算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分类投资概算及其占安全设施投资概算的比例,包括:主要生产环节及设备安全防范设施费用、重大危险源和重点危险场所及设备设施的检测与监控费用、安全教育培训设施费用、事故应急措施费用、安全评价和安全专篇编制费用、特种设备检测费用、其他安全投资等。

11.安全预评价报告中安全对策措施建议采纳情况说明

1)简述初步设计的工程内容、技术方案等是否与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批复文件相一致,如有变化应分析说明变化内容及原因;

2)简述本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审查意见)、备案文书的主要结论、安全措施要求;

3)分类列出本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批复文件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的采纳情况;对未采纳的,说明原因、依据和对策措施

12.预期效果与建议

12.1结论及预期效果

根据国家现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标准规范和国、内外同类装置(设施)发展情况,从下列几方面简述采取的安全措施与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的符合性,以及可能达到的安全效果: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安全条件和与周边的安全防护距离;建设项目选用的技术、工艺安全性;建设项目选用的主要装置、设施安全性;建设项目采用的安全设施水平;建设项目所达到的安全水平和效果等。

12.2建议

根据国、内外建设项目特别是同类装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管理情况和趋势,提出相应建议,如:主要装置、设施和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的采购和制造质量、安装要求的建议;施工、监理单位的选择;主要原辅材料选择的建议;设备设施验收、检验、使用、维护保养的建议;投入试生产(使用)后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人员素质要求、安全培训要求等安全管理措施的建议;事故应急救援的建议

13.可能出现的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1)根据厂址环境、工艺过程等客观因素,分析可能出现的重大事故类型,确定生产装置、设施中高风险部位等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对象;

2)事故状态下的应急通道、应急救援措施及危害物质的控制和现场处理措施等;

3)应急救援组织和机构设置、应急救援人员及装备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及培训演练要求。应急救援机构包括消防站和煤气防护站及其依托情况,消防站包括消防组织和消防器材、火灾报警与应急广播、专用电话系统等;煤气防护站包括煤气防护队及救援器材与装备。

14.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定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15.附件、附图与附表

15.1安全专篇主要附件

1)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设计委托书;

2)建设项目立项(批复)文件;

3)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论证、安全预评价报告、评审意见及安全监管部门备案文件。

15.2安全专篇主要附图

1)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标明与周边单位、社区等的距离等);

2)厂区总平面布置图(标明重大危险源、重点危险场所及设备设施的位置)

3)生产工艺流程图。

15.3安全专篇主要附表

列出主要设备设施以及特种设备一览表。

16.安全专篇文件格式

16.1封面

×××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设计单位名称

××××年×月

 

 

 

16.2封二

×××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法定代表人: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专篇编写人:

专篇审核人:

 

(设计单位名称)[加盖设计证书章]

××××年××月

16.3封三,设计资质证书

16.4目录

16.5正文

16.6附件、附图与附表

说明:

1.本编写提纲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冶金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编制,不适用于冶金企业内相关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编制。

2.冶金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必须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所提出的安全对策与措施。

 

 

 

水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编写

 

1.设计依据

1.1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或相关的合法性证明。

1.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等。

1.3国家、地方政府、行业有关政策规定、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

1.4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审查意见)、备案文书

1.5其他设计依据及有关说明文件等。

2.建设项目概况

2.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2.2建设项目性质、任务及范围

建设项目性质,是指新建、改建或者扩建项目。

2.3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1)设计规模和产品方案;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包括熟料和水泥的产量、总装机容量、年用电量、年用煤量、年用水量、总图指标、投资概算总额、建设投资构成、劳动定员等;

3)主要原料、燃料情况:各种原料、燃料的名称、来源、运输方式、化学成分、用量及物料平衡表;

4)供电:供电电源的位置、电压等级、进厂方式和供电量;

5)供水:水源地的位置、水质情况、供水方式和供水量;

6)主要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简述工艺流程和主要设施,各种物料储存方式、储量及储存期,主要车间设备、能力及工作制度,特种设备及主要安全附件;

7)地理位置及占地面积,厂区总平面布置,厂内外运输方式及运输量;

8)配套和辅助工程(如土建、供配电、给排水、污水处理、消防、防雷、暖通空调、照明等工程,特别是涉及到项目安全保障的工程)的能力;

9)建设项目的其他特殊要求。

2.4改、扩建项目利用原有设施的情况

1)简述原有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与流程、总平面布置、运输等情况;

2)简要说明利用原有场地、建(构)筑物及设备设施的情况,并对其是否满足改扩建项目的安全要求进行分析说明。

3.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及周边环境安全分析

根据初步设计方案以及安全预评价的结果,对建设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危险、有害程度及周边环境安全进行分析

3.1主要物料危险、有害因素、有害程度分析

分析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和贮存的主要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在贮存、输送、使用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如原料、原煤、煤粉、柴油、熟料、一氧化碳有害气体等。

3.2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

1)根据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及安全预评价报告,对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存在的各类危险、有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包括正常操作、控制,以及故障、检修等情况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列出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及存在的部位;

2)分析生产过程及机械设备(原料处理、煤粉制备、熟料烧成系统、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除尘设备等)、电气设备设施等火灾、爆炸危险因素。

3.3公用和辅助设施

生产性公用和辅助设施是否与主体生产工艺相配套,发生异常时对安全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

3.4自然环境及周边条件

1)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状况(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及自然灾害(如断裂带、滑坡、泥石流、地震、湿陷性黄土、雷电、寒冻、洪水、暑热、大风、大雨、雪灾等)对本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

2)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公共设施、工业设施、交通设施等)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是否存在可能对本建设项目造成重大危险、伤害的生产或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品的企业、设施,与本建设项目的相对位置等。

3.5安全管理影响分析

分析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培训、安全规章制度、应急救援措施、安全设施配套建设和维护管理等方面缺陷对安全生产的危害。

3.6其他

分析预分解系统、筒型储存库发生堵塞和清堵作业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余热锅炉或余热发电系统生产、检修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等。

4.建筑及场地布置

4.1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分析

1)总平面布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锅炉房、氧气站、乙炔站、空压站、化验室、中控楼、变配电站等的布局及其对安全的影响;

2)厂内运输(铁路、道路、管线、通廊等)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

3)生产场所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4)建(构)筑物承受重荷载、高温辐射、酸碱腐蚀等可能造成的危险性及危害程度分析。

4.2安全措施

4.2.1场地布置与运输

1保证人流、物流安全的功能分区,生产工艺布置、车间布置及操作室的布置,厂区、厂房安全出口、安全通道及疏散指示标志等;

2铁路、道路、管网与建(构)筑物等之间的安全距离;运输、装卸、道路设计、消防通道等安全措施;

3动力设施(如变配电站、锅炉房、压缩空气站等)的分布及防范措施。

4.2.2建筑与结构

1)建筑抗震设防,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要求,提出建筑物抗震设防措施;

2)建筑防火防爆:针对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确定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进行防火墙、防火门、防火防爆设计;

3)厂房结构设计采取的防水防潮、承受重荷载、高温辐射、高温熟料冲刷、振动与冲击、酸碱腐蚀等措施;

4楼梯、栏杆、廊道、坑沟、平台、围护设置等防高空坠落、跌落的安全措施;

5)建筑朝向、自然通风、采光措施。

5.重大危险源辨识及检测监控

5.1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规定,辨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说明其危险特性、分布场所等。

5.2重点危险场所及设备设施危险辨识

针对水泥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分析建设项目中可能造成多人伤亡或严重职业危害,引起重大设备破坏的设备设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主要包括:

1)预热器、分解炉、回转窑、冷却机、烘干机等大型热力设备;

2)原料、燃料、生料、水泥等易堵塞的物料储库;

3)煤粉制备系统;

4)回转窑、分解炉、大型收尘器等易发生有害气体中毒或窒息事故的密闭设备;

5)电缆隧道、原煤堆场、油库等重点防火场所;

6)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

7)其他。

5.3检测与监控系统

参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对重大危险源、重点危险场所及设备设施,设计相应的检测与监控系统,提出相关控制措施。

6.安全设施设计采取的防范措施

根据水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及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与措施,提出建设项目的安全防范措施。

6.1危险物料防范措施

论述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放射性、高温等危险物料在输送、贮存、使用等环节的泄漏防护、监测预警、安全警戒和标识要求等防范措施。

6.2工艺流程及设备设施

针对3.2中分析的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论述各生产单元过程所采用工艺、设备选型、设备布置的安全措施,特别是防机械伤害安全措施;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及重要部位的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的测量、报警、自动联锁保护,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停车等安全控制措施,设备检修安全措施等;起重设备、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主要特种设备设计安全措施;工艺和装置中安全设施的配备,如:选用的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和必要的监控、检测、检验设施,可燃、有毒气体探测报警装置的配备,操作控制室的安全防护,防止误操作的安全设施等。

6.2.1原料处理

1)原、燃料运输防运输车辆伤害安全措施;

2)破碎车间防车辆和人员坠入卸料斗安全措施,防物体打击、防碎石飞溅、防机械伤害、防起重伤害、防尘、防噪声、防积水等安全措施;       

3)原、燃料堆场防机械伤害、防尘等措施;

4)原煤堆场防火、防自燃事故安全措施。

6.2.2生料制备

1)采用生料立式磨时,物料入磨前的除铁及金属探测报警措施;

2)入磨热风管道防烫伤安全措施,入磨气体与出磨气体温度、压力的检测、控制措施;

3)磨机防振动措施,粉磨系统防机械伤害、防高空坠物、防尘、防噪声等安全措施;

4)生料均化库底风机防噪声措施。

6.2.3煤粉制备

1)煤粉制备车间防火安全措施;

2)煤磨、选粉机、粗粉分离器、除尘器、煤粉仓防爆安全措施;

3)煤磨、煤粉仓、煤磨收尘器、风管、下料管等防煤粉堆积、自燃安全措施;

4)入磨气体与出磨气体温度、压力的检测、控制措施,煤粉仓、除尘器内温度和一氧化碳监测、自动报警和控制措施;

5)采用立式磨时,物料入磨前的除铁及金属探测报警措施;

6)系统设备及非标管道的保温和防烫伤措施;

7)磨机防振动措施,煤磨系统防机械伤害、防高空坠物、防尘、防噪声等安全措施。

6.2.4熟料烧成

6.2.4.1窑尾废气处理

1)窑尾高温风机防振动、防噪声安全措施;

2)增湿塔防湿底、防堵塞安全措施;

3)窑尾袋收尘器防烧袋安全措施,收尘器进口温度和一氧化碳监测、报警措施;

4)高温设备、风管、下料管保温隔热等防烫伤措施。

6.2.4.2预分解系统

1)预热器、分解炉及有关热力管道的表面保温、防烫伤安全措施;

2)预热器、分解炉等易堵塞位置的防堵料措施,以及实施清堵安全措施(包括捅料孔、空气炮、高压水枪的设置等);

3)窑尾框架防高空坠落、防物体打击、防机械伤害措施;

4)预分解系统防耐火砖和浇注料脱落安全措施;

5)预分解系统耐火材料堆放区、检修平台、检修门、观察孔设置等安全措施。

6.2.4.3窑中

1)窑筒体及相关部分的防高温烫伤安全措施;

2)冷却风机防噪声措施;

3)窑筒体温度检测与控制措施;

4)稀油站及传动装置防高温措施。

6.2.4.4窑头及冷却机

1)储油系统油罐区防火安全措施;

2)风机的防噪声措施;

3)窑头收尘器防高温烧袋措施;

4)防高温烫伤事故的安全措施。

6.2.5余热发电系统

余热发电系统设计应遵守《水泥工厂余热发电设计规范》(GB 50588)。

1)余热锅炉及废气管道防堵塞措施;

2)旁通废气管道、沉降室的设置;

3)防火、防爆措施;

4)防机伤、电伤、烫伤措施;

5)防雷措施;

6)防噪声、防尘措施;

7)防暑降温、防湿措施。

6.2.6熟料库

熟料在运输、储存、散装过程中的防烫伤、防尘、地坑防水、防雨安全措施。

6.2.7物料烘干

1)烘干车间的防火、防爆措施;

2)烘干机等设备及管道防高温烫伤安全措施。

6.2.8水泥粉磨

1)使用立式磨或辊压机时,物料入磨前的除铁及金属探测报警措施;

2)水泥粉磨系统防噪声、防振动、防机械伤害等安全措施;

3)水泥粉磨系统操作室的隔音措施;

4)球磨机的开车警示与安全控制措施。

6.2.9水泥包装、水泥库、散装及发运

1)水泥包装车间防尘、防机械伤害等安全措施;

2)水泥包装袋库防火措施;

3)水泥散装防尘、防运输车辆伤害安全措施。

6.2.10全厂物料输送系统

物料输送过程中的防机械伤害、防尘、防高空坠落、防物体打击、防雨等措施。

6.2.11全厂物料储存库(筒仓)

1)库顶防高空坠落、防机械伤害、防尘、防水安全措施;

2)检修门(孔)、检修平台等安全措施;

3)储存库防堵料和清堵安全措施。

6.2.12空压机站

1)空压机站防火、防爆措施;

2)储气罐及管道系统压力检测、报警及泄压保护安全措施。

6.3职业危害

是否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专篇》。

6.4公用和辅助设施

6.4.1电气安全措施

阐述电源及供电系统可靠性,特别是一类负荷供电、备用电源等安全措施;主要供电设备及其它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置等;电器设备的接地、防漏电、防过流、防雷、防静电、防过压保护安全措施;不同场合电线、电缆选择说明;电气设备防火、事故应急照明等措施;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控制室的设置;通讯系统与要求。各类仪器仪表的种类、用途及控制要求。

6.4.2消防措施

阐述厂区消防系统、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防烟及排烟设计等措施;焊装区域、动力中心、厂内易燃区域、设备易燃部位(如包装袋库、变配电站、控制室、煤粉制备系统等)的防灭火措施。

6.4.3能源介质及动力

阐述能源介质的制备与输送系统、使用设施及监测控制措施。

6.4.4安全供水与排水措施

1)阐述用水设备及对水质的要求,水源、供水、净化水系统,水压、流量、温度等的监测,供水安全可靠性分析;

2)污水处理及排放、雨水及地表水排水措施。

6.4.5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措施

阐述作业场所温度要求,控制室、休息室、作业场所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措施。

6.4.6计算机及通讯设施

阐述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控制室的设置;通讯系统与要求。

6.4.7仪表检测及控制

阐述各类仪器仪表的种类、用途及控制要求。

6.5厂址选择及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1)针对所选厂址自然环境条件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及自然灾害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2)针对周围社会环境和外部事件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厂区与居住区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防火间距及风向的要求。

6.6其他

阐述高温设备的保温措施;防护栏杆、检修平台、安全罩、围栏等防高空坠落、跌落的措施;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应急防护用品等安全措施;各种安全通道、楼梯、钢梯的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色、安全告知卡等措施;医疗抢救机构设置等。

7.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7.1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对建设项目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急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的建议。

7.2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对建设项目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条件和数量的建议,如安全管理、维修、保养、检测检验、教育培训人员等。

7.3安全管理要求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和使用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标准化,结合设备和工艺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等的要求和建议。

8.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8.1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安全教育培训要求及建议。

8.2安全教育、培训设施与器材

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安全教育培训所需的场地、设施与器材,或者其依托情况。

9.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分析

1)对建设项目所采用的工艺技术方案、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能是否满足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进行分析说明;

2)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可能涉及的安全问题,对建设项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以及是否可改善传统工艺或设备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分析说明;

3)与国内外同类建设项目进行对比,对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分析。

10.安全设施专项投资概算

10.1安全设施总投资概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概算、安全设施投资概算及其占总投资概算的比例。

10.2安全设施分类投资概算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分类投资概算及其占安全设施投资概算的比例,包括:主要生产环节及设备安全防范设施费用、检测和控制设施费用、安全教育培训设施费用、事故应急措施费用、安全评价和安全专篇编制费用、特种设备检测费用、其它安全投资等。

11.安全预评价报告中的安全对策及建议采纳情况说明

1)简述初步设计的工程内容、技术方案等是否与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批复文件相一致,如有变化应分析说明变化内容及原因;

2)简述本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审查意见)、备案文书的主要结论、安全措施要求;

3)分类列出本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批复文件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的采纳情况;对未采纳的,说明原因、依据和对策措施。

12.预期效果与建议

12.1结论及预期效果

根据国、内外同类装置(设施)设计发展情况和国家现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标准规范,从下列几方面简述采取的安全措施与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的符合性,以及可能达到的安全效果: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安全条件和与周边的安全防护距离;建设项目选用的技术、工艺安全性;建设项目选用的主要装置、设施安全性;建设项目采用的安全设施水平;建设项目所达到的安全水平等。

12.2建议

根据国、内外同类建设项目的管理经验,提出安全管理建议,如:主要装置、设施和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的采购和制造质量、安装要求的建议;施工、监理单位的选择;主要原辅材料选择的建议;设备设施验收、检验、使用、维护保养的建议;投入试生产(使用)后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人员素质要求、安全培训要求等安全管理措施的建议;事故应急救援的建议

13.可能出现的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1)根据厂址环境、工艺过程等客观因素,分析事故类型,确定生产装置、设施中高风险部位等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对象;

2)事故状态下的应急通道、应急救援措施及危害物质的控制和现场处理措施等;

3)应急救援组织和机构设置、应急救援人员及装备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及培训演练要求。应急救援机构包括消防机构或依托单位,消防机构应配备消防器材、火灾报警与应急广播、专用电话系统等。应急救援物资应设置专用仓库。

14.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定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15.附件

15.1安全专篇主要附件

1)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设计委托书;

2)建设项目立项(批复)文件;

3)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或安全条件论证报告)、评审意见及安全监管部门备案文件。

15.2安全专篇主要附图

1)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标明与周边单位、社区等的距离等);

2)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安全设计),标明重大危险源、重点危险场所及设备设施的位置;

3)生产工艺流程图。

15.3安全专篇主要附表

1)主要设备一览表;

2)主要设施一览表;

3)特种设备一览表。

16.安全专篇文件格式

16.1 封面

×××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设计单位名称

××××年×月

 

16.2封二

 

×××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法定代表人: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专篇编写人:

专篇审核人:

 

(设计单位名称)[加盖设计证书章]

××××年××月

16.3封三,设计资质证书

16.4目录

16.5正文

16.6附件、附图与附表

说明:

1.本编写提纲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水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编制,不适用于水泥企业内相关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编制。

2.水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必须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所提出的安全对策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