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114

-ɪɪ--ɪ-

刖言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简称《指南》)旨在指导和规范 全国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预防公路施工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发生,提高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能力。

本《指南》学习和借鉴了国外风险评估通行做法,吸取了国内铁路、城市地铁、 公路桥隧工程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的成果,总结了我国公路桥梁隧道建设经验和教训, 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按照从全局出发、抓住重点、解决突出问题的思路,提出了公路 桥梁、隧道.工程施T∙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程序,建立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列出了 典型的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建议(供参考)。

本《指南》分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两个层次。总体风险评估从桥梁或隧 道的工程规模、建设条件、技术难度等因素考虑,静态评估桥梁或隧道工程整体施工 安全风险大小。专项风险评估以具体施工作业活动为对象,从分析施工作业活动特点 入手,辨识常见事故类型,列出风险源清单,通过风险分析与估测,确定重大风险源, 并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量化的动态评估。

本《指南》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总体风险评估、专项风险评 估、重大风险源估测、风险控制、风险评估报告编制等。

1总则

2术语

3总体风险评估

3.2桥梁工程

3.3隧道工程

4专项风险评估

4.2风险源辨识

4.3风险分析

4.4风险估测

5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5.2桥梁工程

5.3隧道工程

6风险控制

6.3重大风险源控制

7风险评估报告编制

附录1常用评估方法特点

附录2公路桥梁工程主要施工作业活动与典型事故类型对照表

附录2公路隧道工程钻爆法施工作业活动与典型事故类型对照表

附录3公路桥梁典型的重大风险源风险控制建议

附录4公路隧道典型的重大风险源风险控制建议

附录5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格式

1总则

ι.o.ι为指导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有效控制施工 安全风险,减少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保障公路桥梁、隧道工程建设的安全,编制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新建公路桥梁工程和以钻爆法为主要开挖手段的 新建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改扩建公路桥梁、隧道工程 可参照执行。

1.0.3本《指南》确定了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的工 作原则、操作程序、评估方法、风险估测标准和风险评估报告形式要求。

1.0.4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为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

总体风险评估指开工前根据桥梁或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 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评估桥梁或隧道工程整体风险,估 测其安全风险等级。属于静态评估。

专项风险评估指是将总体风险评估等级为III级(高度风险)及以上桥 梁或隧道工程中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作业 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 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属于动态评估。

1.0.5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应根据项目工程特点,选择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 评估方法(常用评估方法特点见附录1) O本《指南》推荐量化评估方法 为指标体系法。

1.0.6本《指南》规定了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通用原则,考虑到工程个案 间差异性较大,具体评估时可对评估指标、分级标准、评估方法等进行相 应改进。

1.0.7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除遵守本《指南》夕卜, 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2术语

2.0.1 事故 ACCident

可能造成工程发生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影响、工期延误或工程 耐久性降低等不利事件。本《指南》重点考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事故。

2.0.2 风险 RiSk

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组合。

2.0.3 孕险环境 RiSk SUrrOUndingS

潜在发生事故的各种工程场地区域、周边环境、施工工艺及管理方案 等。

2.0.4 风险源 RiSk FaCtOrS

也可称为致险因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如:施工方 案、作业活动、施工设备、危险物质、作业环境等。

2.0.5 风险源辨识 RiSk FaCtOrS IdentifiCatiOn

通过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系统分解,调查各施工工序潜在的事故类型 的过程。

2.0.6 风险分析 RiSk AnalySiS

釆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风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进行分析,找出可

能受伤害人员、致害物、事故原因等,确定主要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 不安全行为。

2.0.7 风险估测 RiSk evaluation

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进行数 量估算,并根据制定的风险分级标准和接受准则,对工程风险进行等级分 析、危害性评定和风险排序的过程。

2.0.8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COnStrUCtiOn Safety ASSeSSment

针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作业活动、作业环境、施工设备、危险物品 等所潜在风险进行风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估测的系列工作。

2.0.9 本质安全 IntrinSiC Safety

在施工设备、施工技术工艺中含有的、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事故 发生的功能。即使作业人员失误或者设备发生故障,仍能保证不发生安全 事故。

2.0.10 单位作业 UnitConStrUCtionProCedUre

单位作业是具有一定专业特征,在施工中由相应工种完成并与其他作 业活动间有较清晰界面的施工作业活动,如:模板作业、钻孔作业、爆破 作业、吊装作业等。

2.0.11 一般风险源 NOrmaI RiSk FaCtOrS

指风险源相对简单,影响因素间关联性较低,运用一般知识与经验即 可防范的风险源。

2.0.12 重大风险源 High RiSk FaCtOrS

指风险源相对比较复杂,存在较大的不可预见性,引发的事故严重性 较大,必须从结构设计、环境因素、施工方法、安全管理等角度进行控制 和防范的风险源。

3总体风险评估

3.1.1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是指开工前根据桥梁 或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 评估桥梁或隧道工程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风险等级。属于静态评估。

3.1.2经总体风险评估,对于III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等级的桥梁或隧道 工程,应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其他风险等级的桥梁或隧道工程,视情 况确定是否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3.1.3本《指南》推荐釆用风险指标体系法进行总体风险评估。评估小组 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并结合自身经验,对本《指南》推荐的总体风险评 估指标体系进行改进。

3.2桥梁工程

3.2.1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总体评估主要考虑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件、 气候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指标,评估 指标的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表1

1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__

分值

说明

建设规模 (AI)

单孔跨径Lk (总长L)超过或达到国内外 同类桥型最大单孔跨径Lk (总长L)

6-8

应结合各地工 程建设经验及 水平,综合判 定,其中拱桥应 按高限取值。

Lk>150 米或 L>1000

3.5

100 WL≤1000 米或 40 <Lk<150

1-2

LVloO 米或 LkV40

01

地质条件 (A2)

不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包括岩溶、滑坡、 泥石流、釆空区、强震区、雪崩区、水库坍 岸区等)___________________

4-6

特殊性岩土主 要包括:冻土、 膨胀性岩土、软 土等。

存在不良地质灾害,但不频发或存在特殊性 岩土,影响施工安全及进度_______

1-3

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

0.1

气候环境 条件(A3)

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区域(洪水、强风、强暴 雨雪、台风等)________________

4-6

应结合施工工 艺特征综合判 定。

气候环境条件一般,W能影响施工安全,但

不显著_________________

2-3

气候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

0-1

地形地貌 条件(A4)

山岭 区

峡谷、山冋盆地、山口等险要区域

4-6

应结合勘察资 料,综合判定。

一般区域

0-3

平原区

0-1

桥位特征 (A5)

跨江、 河、海 湾

通航等级1级・3

46

跨线桥应综合 考虑交叉线路 的交通量状况。

通航等级4.6

2.3

通航等级7级及等外

0-1

陆地

跨线桥(公路、铁路等)及其他特

殊桥_____________

3-6

施工工艺 成熟度 (A6)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国内首次应用

2-3

应考虑施工企 业工程经验。

施工工艺较成熟,国内有相关应用   一

0.1

3.2.2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

R=A 1 ÷A2+A3+A4+A5+A6,其中,

Al指桥梁建设规模所赋分值;

A2指工程所处地质条件所赋分值;

A3指工程所处气候环境条件所赋分值;

A4指工程所处地形地貌所赋分值;

A5指桥位特征所赋分值;

A6指施工工艺成熟度所赋分值。

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所赋分值应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各利,因素 的影响程度而定,数值应取整数。评估指标也可以根据工程实际进行相应 的增加或删减,同时风险分级标准也须进行相应调整。

323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后,对照表2确定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 险等级。

2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

风险等级

计算分值ι{

等级IV (极高风险)

14分及以上

等级m(高度风险)

8.13

等级II (中度风险)

5-8

等级I (低度风险)

0-4

3.2.4总体风险等级在II[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桥梁工程,应纳入专项 风险评估范围。评估小组应根据总体风险评估情况,提出专项风险评估中 需要重点评估的风险源。其他风险等级的桥梁工程,也应视情况确定是否 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3.3隧道工程

3.3.1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 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的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表3

3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分类

一分值

说明

地质G =(a+b+c)

151岩 情况

a

l.VVI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70%以上_______

3-4

根据设计 文件和施 工实际情 况确定。

2.VVl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40%以上、70%以下

2

3.VVl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20%以上、40%以下

1

4.VVT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20%以下

0

瓦斯 含量 b

1 .隧道洞身穿越瓦斯地层

2-3

2.隧道洞身附近可能存在瓦斯地层

1

3.隧道施工区域不会出现瓦斯

0

富水 情况

C

1.隧道全程存在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

2-3

2.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

1

3.无涌水突泥可能的地质

0

开挖断面 A

1.特7

弋断面(单洞四车道隧道)______________

4

2.大断面(单洞三车道隧道)________________

~T~

3.中断面(单洞双车道隧道)

2

4.小断而(单洞单车道隧道)

隧道全长

L

1 .特长300Om以上)

4

2.长(大于1000m、小于300Om)

3

3.中(大于500m、小于IoOOm)___________________

2

4.短(小于50O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洞口形式 S

1 .竖井

~T~

2.斜井

2

3.水平洞

洞口特征 C

1.隧道进门施工困难

2

从施工便 道难易、 地形特点 等考虑。

2.隧道进曰施工较容易

1

注:1.指标的取值针对单洞。

2.表中“以上”表示含本数,“以下”表示不含本数,下同。

3.3.2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

R=G (A+L÷S+C),其中,

G指隧道、竖井、斜井路线周围的地质所赋分值;

A指标准的开挖断面所赋分值;

L指隧道入口到出口的长度所赋分值(计算隧道长度时将隧道竖 井、斜井长度计算在内);

S指成为通道的隧道出入口的形式所赋分值;

C指隧道洞口地形条件所赋分值。

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所赋分值应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的影响程度而定,数值取整数。评估指标也可以根据工程实际进行相应的 增加或删减,同时风险分级标准也须进行相应调整。

3.3.3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后,对照表4确定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 险等级。

4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

风险等级

计算分值R

等级IV (极高风险)______

22分及以上一

等级III (高度风险)      一

14-21

等级II (中度风险)     —

713_________

等级I (低度风险)     一

0-6

3.3.4总体风险等级在III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隧道工程,应纳入专项 风险评估范围。评估小组根据总体风险评估情况,提出专项风险评估中需 要重点评估的风险源。其他风险等级的隧道工程,也应视情况确定是否开 展专项风险评估。

4专项风险评估

4.1.1专项风险评估是将总体风险评估等级为III级(高度风险)及以上桥 梁或隧道工程中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作业 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 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属于动态评估。

4.1.2专项风险评估前,首先,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施工工法, 分解施工作业程序,结合工序(单位)作业特点、环境条件、施工组织等 致险因子,辨识施工作业活动中典型事故类型,从而建立风险源普查清单, 并通过风险分析和估测,确定重大风险源。其次,按照本《指南》推荐的 指标体系法评估重大风险源的风险等级,并对照风险可接受准则确定相应 的风险控制措施。

4.1.3专项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源普查、辨识、分析,并针对 重大风险源进行估测、控制。具体流程见图1

4.2风险源辨识

4.2.1风险源辨识是风险评估的基础,包括3个步骤: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 施工作业程序分解、施工作业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辨识。

4.2.2评估小组应先进行现场踏勘,收集风险评估相关的基础资料,主要 包括:

1 类似工程事故资料;

2) 本工程相关设计及施工文件资料;

1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图

3) 工程区域内水文、地质、气候等资料;

4)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设计文件、 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等资料;

5) 工程区域内的建(构)筑物(含管线、民防设施、铁路、公 路等)资料;

(6) 上阶段风险评估的成果;

7) 其他与风险源辨识对象相关的资料。

423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包括分部分项工程及工序(单位)作业划分。可 参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文 件所确定的施工工艺,将公路桥梁或隧道工程按照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工序(单位)作业的层次进行分解,明确单位作业主要工序、 施工方法、作业程序、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等特点。

4.2.4专项风险评估单元可以是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工序(单位)作业, 评估单元大小视风险评估具体需求而定。作业程序分解情况应作为风险评 估过程的记录之一,如图2所示。

作业内容

【方法,程序、机具设备.材料等)

分项工程    单位作业

主要工序


2施工作业程序分解框图

4.2.5为方便风险评估,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作业活动一般分解到分项工程。

公路桥梁工程主要分项工程可参见表5

5公路桥梁工程主要分项工程

序号

__________施工作业活动__________

1

基坑施工           一

2

沉入桩施工

3

灌注桩施工          一

4

沉井基础施工

~5~

地下连续墙施工

6

锚锭施工         —

ʃ

钢筋工程施工作业        一

8

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

~9~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

10

砌体工程施工         一

Il

墩(柱)塔施工

12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上部结构施工

13

拱桥上部结构施工

14

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

15

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

4.2.6钻爆法施工的公路隧道工程施工作业程序分解情况可参见表6

6公路隧道工程钻爆法施工作业程序分解示例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______单位作业______

作业内容

洞口工程

洞口开挖

清表作业

______挖掘作业______

爆破作业

超前管棚

支护钢拱架

喷射混凝土

洞曰边仰坡防护

地锚布设

混凝土隔框施工

危七计i

_____截水沟施工_____

边坡植被

洞身开挖

钻爆作业

人工钻孔/凿岩车钻孔

______装药勺起爆______

通顷

危石清除(找顶)

洞内运输

装渣

____无轨运输/有轨运输____

卸渣

爆破器材运输

洞身衬砌

初期支护

超前支护或超前小导管

立拱架

铺设钢筋网

喷射混凝土

二次衬砌

铺设防水层

____绑扎二次衬砌钢筋____

浇筑二次衬砌混凝土

填充仰拱混凝土

隧道路面

基层面层

(沥青)混凝土浇筑

养生    一

交通工程

交通安全设矿

______高处作业______

机电设施

机电安装

4.2.7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 询等方式,分析评估单元中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并形成风险源普查 清单(格式见表7) o公路桥梁工程主要施工作业活动与典型事故类型对 照表见附录2,公路隧道工程钻爆法施工作业活动与典型事故类型对照表 见附录3

7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源普查清单

序号

____风险源____

_____判断依据_____

1

风险源1

2

风险源2

. • •

..

N

风险源N

4.3风险分析

4.3.1评估小组应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 子进行分析,重点分析:

a) 人员活动、作业能力及其他因素

b) 作业场所内设施、设备及物料等

C)作业场所外对施工人员安全的影响

a) 作业人员本身

b) 同一作业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

C)周围其他人员

a) 机械设备故障

b) 人为失误

C)自然灾害等

a) 死亡

b) 重伤

C)轻伤

4.3.2致险因子分析应米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通过评估小组讨论会的 形式实施。可采用鱼刺图法、危害及操作性评估(HAZOP) ʌ故障模式与 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图 3为采用鱼刺图法进行事故原因分析的示例。

3鱼刺图法进行事故致因分析示例

4.3.3分析致险因子时应找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 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分类见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 故分类》(GB 6441) o

4.3.4风险分析的结果应填入表8

8风险源风险分析表

单位 作业 内容

潜在的事 故类型

致险因 子

受伤害人 员类型

伤害

程度

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

备注

♦ ♦ ♦

・.・

..・

• •・

• • •

・・.

・.・

.・.

4.4风险估测

4.4.1风险估测是釆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 程度进行数量估算。风险大小=事故发生可能性X事故严重程度。“X”表示 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严重程度的组合。

4.4.2风险估测方法应结合工程施工内容、安全管理方案、可能发生的事 故特点等因素确定。事故可能性评估可选用专家调查法、故障树分析法、 事件树分析法等,事故严重程度评估可选用专家调查法等。

4.4.3 一般风险源的风险估测,不宜过分强调精确量化,评估小组可自行 设计简单风险等级判定标准,或参考检查表法、LEC法,以相对风险等级 来确定。

4.4.4重大风险源的风险估测,应进行定量风险估测,确定风险等级。本 《指南》推荐风险矩阵法和指标体系法。

4.4.5风险估测结果应填入表9

9风险估测汇总表

风险源

风险估测

作业内容

潜在的事 故类型

____严重程度____

可能性

风险大小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 • •

. • •

. • •

•・・

. • •

・. •

5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5.1.1重大风险源应按照本《指南》推荐的风险矩阵法和指标体系法进行 动态风险估测。

5.1.2事故可能性应重点考虑物的状态、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缺陷。其中 物的状态主要考虑气候环境、地形地貌、施工难度等工程客观条件;人的 因素及施工管理主要考虑:总包企业资质、专业及劳务分包企业资质、历 史事故情况、作业人员经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及安全投入情况。

5.1.3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对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影响较大,可 作为风险抵消的因素。

5.1.4事故可能性取决于物的状态引起的事故可能性与人的因素及施工管 理引起的风险抵消的耦合。

5.1.5事故可能性的等级分成四级,如表1()所示:

10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

概率范围

中心值

概率等级描述

概率等级

>0.3

1

很可能

4

0.03-0.3

0.1

可能

3

0.003-0.03

0.01

i⅛

2

<0.003

0.001

不太可能

1

注:(1)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

(2)中心偵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G

5.1.6事故严重程度的等级分成四级,本《指南》主要考虑人员伤亡和直 接经济损失。评估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工期延误、环境破坏、社会影 响等方面的后果。当多种后果同时产生时,应采用就高原则确定事故严重 程度等级。

11人员伤亡等级标准

等级

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________4________

性述 定描

一般

较大

重大

特大

人员 伤亡

人员死亡(含失 踪)人数v3 或重伤人数VlO

3W人员死亡(含失踪) 人数VlO

10≤重伤人数V50

IoW人员死亡(含失 踪)人数V30 50≤¾伤人数VloO

人员死亡(含失 踪)人数N30 或重伤人数NlOo

12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等级

1

2

3

4

定性描述一

.般

较大

重大

特大

经济损失(万元M

ZVlO

IOWZV50

50WZv500

Z00

5.1.7专项风险等级分为四级:低度(I级)、中度II级)、高度III 级)、极高ΓV级),如表13

13专项风险等级标准

严重程度等级

可能性等级

_般

较大

重大

特大

1

2

3

4

很可能

4

高度In

高度In

极高IV

极高IV

可能

3

中度H

高度In

高度IH

极高IV

偶然

2

中度n

中度H

高度DI

高度ΠI

不太可能

1

低度I

中度U

中度n

高度ΠI

5.2桥梁工程

5.2.1桥梁工程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釆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事故严 重程度的估测方法推荐采用专家调查法。事故可能性的估测方法推荐釆用 指标体系法。

5.2.2事故严重程度,主要从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两个方面进行估算, 等级标准如表11、表12所示。当两种后果同时产生时,应釆用就高原则确 定事故严重程度等级。

5.2.3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选取时,目前主要考虑 某些典型事故类型,如坍塌事故、起重事故等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及财 产损失的事故类型。

5.2.4物的不安全状态引发的事故可能性评估,本《指南》建立了以下典 型的重大风险源评估指标体系:(1)人工挖孔桩施工;(2)基坑施工;

(3)水上群桩施工;(4)墩(柱)塔施工;5)支架法浇筑作业;6) 悬臂浇筑法作业;7)悬臂拼装法作业;8)架桥机安装作业。其他重 大风险源可参照本《指南》原则与思路自行确定评估指标。

5.2.5人工挖孔桩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

人工挖孔桩评估指标主要基于坍塌事故、瓦斯爆炸事故等,见表14

5.2.6水上群桩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

水上群桩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主要基于船撞作业平台、起重事 故、临时结构坍塌事故,见表15o

5.2.7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

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基于基坑坍塌,见表16o

14人工挖孔桩作业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序号

评估指标

分值

说明

1

桩长

__

____M5 ____

4.6

应结合工程经验 进行判定

10 ≤L<15 米   -

2.3

LVlO

0.1

2

地形条件

____山岭区____

2-3

应结合作业场地 条件综合考虑, 进行判定

平原区

0-1

3

土石条件

四类■六类土(常釆用爆

破法)__________

3

土石条件不均 时,应以最不利 条件作为判定基 准

一类土(松土、砂类土等)

3

二类土(粘性土,密实砂

性土等)_________

0

4

地质条件

施工区域内地质条件不 良,如存在岩溶、滑坡等

2-3

应结合工程经~ 验,针对特定的 不良地质条件进 行判定____

施工区域内地质条件好

0-1

5

地下水

地下水位丰富,浅层分-布,施T∙可能需穿越

2-3

应结合施工区域 地下水分布特征 综合判断

地下水深层分布,施工基

本不可能穿越_____

0-1

6

有毒有害气体

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分布

1.3

有毒有害气体主 要包括、硫化氢、 瓦斯等,应结合 施工区域整体综 合判定____

无有毒有害气体分布

0

7

地下构筑物

存在军事和民用光缆等 可能引发巨大财产损失、 工期延误等地下构筑物

1-3

不能明确时,应 根据可能性判定

无地下构筑物分布___

0

15水上群桩作业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一序号一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说明

1

水域通航条件

航道等级123级    一

4-6

航道等级456级    —

2-3

航道等级7级及等外

0-1

2

水文条件

水文条件不良,冲刷大,水位 变化大

3-6

应综合考虑水深、 流速、冲刷水平等 不利水文条件,其 中冲刷水平应结合 地质条件、河道压 缩等考虑____

水文条件较好,冲刷小,对施 工安全基本无影响

0-2

3

气候环境条件

峡谷、沿海等极端气候事件多 发区域(强风、暴雨雪等)

4-6

应重点考虑风对施 工安全影响

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对施工安 全有影响,但不显著

2-3

气候环境较好,对施工安全基

本无影响_________

0-1

4

河床地质

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影响工期

0-1

地质条件主要考虑 不良地质条件对施 工进度影响程度

5

施工期

汛期、高温、严寒等季节 -

2.3

应结合工程施工组 织设计文件,综合

评估______

施工期适宜,基本不影响施工

安全___________

0-1

6

临时结构

釆用以往经验设计方案

2.3

应综合考虑临时结 构设计及制作状况

釆用专业设计验证方案,并由 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制作

0-1

16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序号

评估指标

分值

说明

1

基坑深度

__

H>5m

4-6

按基坑实际深度,比 照基准分,综合判定。

3mWHV5m    

23

______HV3m______

0-1

2

岩土条件

一类土

0-1

松土(砂类土、松散

土)。____________

二类土

0

普通土(粘性土,密 实砂性土等)。

四类■六类土

1-3

需用爆破法开挖

序号

评估指标

__

分值

说明

3

地下水

地下水浅层分布,需降 水处置,施工中可能带 水作业________

2-3

临河、湖、塘等水系 且可能发生渗流的情 况时,可参照判定

地下水深层分布,对施 工安全基本无影响

0-1

4

基坑支护

釆用经验设计支护方案

1-3

釆用专业设计支护方案

01

5

作业季节

雨季、冻土消融等不利

季节_________

1-3

主要考虑季节因素对 土体力学特性影响程 _________

较适宜施工作业季节

0.1

6

开挖方式

筑岛围堰开挖

1-3

筑岛围堰开挖应考虑 洪水、潮汐及冲刷水 平等因素_____

放坡台阶法开挖

0-1

5.2.8支架现浇法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

支架现浇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主要基于支架坍塌及跨线桥事故, 见表17o

17支架现浇法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一序号一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说明

1

支架规模

HN8m,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 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2 及以上_______________

4-6

按支架实际 高度,比照 基准分,综 合判定

5m<H<8m,搭设跨度IOm及以上;施 工总荷载IOkN/ 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 15kN∕m2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 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 模板支撑工程。_____________

2-4

H<5m,跨度IOrn以下,施工总荷载不 超过10 kN∕m2>集中线荷载不超过 15kN∕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

2

地质及基础 岩土条件

不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包括岩溶、滑坡、 泥石流、釆空区、强震区、雪崩区、水炸 坍岸区等)________________

3-6

主要考虑地 质灾害及不 良岩土条件 对支架结构 安全性影响

基础岩土为特殊性岩土(冻土、膨胀性岩

土、软土等)________________

3-6

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存在影响施工安全

因素_________________

0-1

一序号一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说明

3

气候环境条 件

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区域(强风、强暴雨雪

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主要考虑风 荷载、雪荷 我对支架结 构安全及水 对支架基础 承载力影响

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全,

伊不显著______________

1-3

气候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

0-1

4

支架设计

采用经验设计方案

1-3

釆用专业设计方案

0-1

5

交通状况

跨域公路、铁路等开放交通及危化品管线

3-6

应结合交通

水平综合判

无开放交通、仅存在与施工相关交通

0-1

封闭环境,无交通

-0

5.2.9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

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主要基于支架坍塌事故,临时结 构坍塌事故及高处坠落事故,见表18o

18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一序号一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说明

1

墩柱(塔)高 度

H≥30m

Γ6

应结合洋地施工经验 及施工水平,按墩柱 (塔)实际高度,比 照基准分,综合判定

IOm≤H V 30m

13

H<10m

0-1

2

气候环境条件

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区域 (强风、强暴雨雪等)

3-6

应主要考虑强风、大 雾等对施工作业安全 影响

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 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 显著_________

1-3

气候条件良好,基本不

影响施工安全____

0-1

3

施工方法

支架模板法

1.3

应综合考虑作业人员 施工经验

机械滑模法(爬升模板 法、提升模板法等)

0-1

4

临时结构设计

采用经验设计支护方案

1.3

釆用专业设计支护方案

01

5.2.10悬臂浇筑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悬臂浇筑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主要基于挂篮坍塌事故,见表19o

19悬臂浇筑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一序号一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说明

1

挂篮形式

菱形挂篮

三角挂篮

1.3

牵索挂篮

0.1

2

行走方式

两次走行到位

1-3

一次走行到位

01

3

节段尺寸

节段长度5米以上(不含)或节段 宽度15米以上(不含)_______

1-3

节段长度5米以下(含)或节段宽

15米以下(含)__________

0-1

4

气候环境条件

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区域(强风、强

暴雨雪等)_____________

3-6

主要考虑风 荷载对挂篮 稳定性影响

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 安全,但不显著_________

1-3

气候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

________________

0-1

5

设计与制作

釆用经验设计方案 一

1.3

釆用专业设计方案

01

6

交通状况

跨域公路、铁路等开放交通及危化 品管线_____________

3-6

应结合交通 水平综合判 定

封闭环境,基本无交通

0-1

5.2.11悬臂拼装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悬臂拼装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主要基于起重吊装事故,见表20o

5.2.12架桥机安装法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

架桥机安装法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主要基于架桥机倒塌事故,见

21

20悬臂拼装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序号

评估指标

分类

说明

1

吊具及锚具设 计、制作

采用经验设计方案

3-6

采用专业设计验证方案或相关合格 且可靠产品

0-1

2

吊装方式

釆用卷扬机吊装

1-3

釆用浮运吊装

0-1

3

气候环境

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区域(强风、强暴

雨雪等)_______________

3-6

主要考虑风

对吊装作业

的影响

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 全,但不显著__________

1-3

气候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

01

4

施工位置

水上或山区

1-3

主要考虑梁 运输机定位 困难引起的 施工.风险

陆地

0-1

21架桥机安装法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序号

评估指标

__

分值

说明

1

行走方式

横向

墩顶移梁

1-3

整机吊装横移动

0-1

纵向

拖拉式

1-3

0-1

2

导梁形式

单导梁

1-3

双导梁

0-1

钢索斜拉式(悬臂式)

1-3

3

喂梁方式

侧向取梁型

1-3

应考虑侧向法 中吊装作业的 风险

尾部喂梁型

0-1

序号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说明 一

4

桥梁线形

弯桥(曲线超高),纵坡大影响施工

安全

1-3

弯桥应结合曲 线半径大小对 施工作业安全 影响程度,综合 判定

直桥

0-1

5

气候环境

存在强风、多雨等不良气候条件, 影响施工安全__________

1-3

主要考虑雨水

对土基承载力

影响及峡谷、沿

海等地风荷载

对架桥机行走 的影响

气候环境条件好,基本不影响施工

安全

0-1

6

设计与制作

采用经验设计方案

3-6

采用专业设计验证方案或相关合格 且可靠产品

0-1

5.2.13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的评估指标体系,见表22, 将评估指标分值通过公式M=a+b+c+d+e+f⅛+h进行计算。根据分值对照表 23找出折减系数γ,再计算事故可能性。

22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说明_________

总包企业资质

A

三级_______

3

二级   一

2

一级_______

1

特级

0

专业及劳务分 包企业资质 B

无资质______

1

针对当前作业的主要分 包企业。

有资质

0

历史事故情况

C

发生过重大事一

~τ~

指项冃部主要管理人员 从事过的工程项冃上曾 经发生的事故情况。

发生过较大事一

2

发生过一般事占一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说明

未发生过事故

O

作业人员经验

D

无经验

2

从特种作业人员、一线 施-匸人员的工程经验考 虑。

经验不足

1

经验丰富

O

安全管理人员 配备

E

不足

2

从“三类人”的持证、在 岗情况考虑。

基本符合规定一

^~Γ

符合规定_____

0

安全投入

F

不足_______

ɪɪ

基本符合规定

符合规定

~6~

机械设备配置 及管理 G

不符合合同要疔

基本符合合同耍W

符合合同要求

O

专项施工方案

H

可操作性较差

2

可操作性一般

1

可操作性强

O

23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与折减系数对照表

计算分值M

折减系数Y

M12

1.2

9MMW12

1.1

6≤V⅛8

]

3WM≤5

0.9

0≤M≤2

0.8

5.2.14典型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见表24,其中P=RXγ,其中R 为表14〜表21中各重大风险源评估指标分值累加,按四舍五入计算取整。

24典型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

计算分值P

等级描述

等级 ■

PN14分以上

等级IV(很可能)

4

6≤PV14     —

等级111(可能)

3

3WPV6 分    一

等级11(偶然)

2

PV3       

等级1(不太可能)

]

5.2.15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等级,釆用风险矩阵法确定桥梁 具体施工作业活动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3

5.2.16评估人员根据工程进度,宜绘制施工安全风险分布图,将重大风险 源的风险等级用不同颜色在桥梁施工形象进度图中标识出来,并附到评估 报告中,同时以列表方式汇总重大风险源,填入表25

25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汇总表

重大风险源

事故可能性 等级

严重程度等级

风险等级

评定理由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重大风险源1

重大风险源2

......

重大风险源n

5.3隧道工程

5.3.1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 法。事故严重程度的估测方法推荐采用专家调査法。事故可能性的估测方 法推荐釆用指标体系法。

5.3.2事故严重程度,主要从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两个方面进行估算, 等级标准如表11、表12所示。当多种后果同时产生时,应釆用就高原则确 定事故严重程度等级。

5.3.3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事故可能性,应根据事故类型选择适当的评 估指标来确定其等级,本《指南》列出了坍塌、涌水突泥、瓦斯爆炸事故 的评估指标,其他事故类型可参考本《指南》的原则和思路自行确定评估 指标。

5.3.4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的评估指标体系,见表22, 将评估指标分值通过公式M=a+b+c+d÷e+f÷g+h进行计算。根据分值对照表 23找出折减系数γ,再计算事故可能性。

5.3.5隧道坍塌事故的可能性,可从施工区段的围岩级别、断层破碎带、 渗水状态、地质符合性、施工方法、施工步距等指标进行估算。具体评估 指标可参见表26,评估时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评估指标分类和分值进行 改进。

5.3.6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为:

P=γ (C×A+B+D+E+F)。计算结果要四舍五入为整数。分值大小确定后, 对照表27确定坍塌事故可能性等级。

26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说明

围岩级别

A

VVI

4-5

W根据围岩节理 发育情况和岩性 适当调整分值

IV

3

III

2

III

0-1

断层破碎情况

B

存在宽度50m以上的大规模断层破碎带

3-4

存在宽度20m以上、50m以下的中等规 模断层破碎带

2

存在宽度20m以下小规模断层破碎带

不存在断层破碎带

0

渗水状态

C

岩溶管道式涌水

1.5

渗水状态应考虑 天气影响因素

线状一股状

1.2

线状

1.0

干一滴渗

0.9

地质符合性

D

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文件相比较差

2-3

由监理工程师确 认

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文件基本一致

1

施工控制与设计

~6~

施工方法

E

施工.方法不适合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

2.3

可参照有关技术 标准确定是否适 ʌ

施工方法基本适合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

施工方法完全适合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

δ-

施工步距

F=a+b

a

VVl级围岩衬砌到掌子面距离在 20Om以上或全断而开挖衬砌到掌 子面距离在25Om以上

4-5

-

二衬距离掌子面 的距离是影响隧 道穏定性的一个 重要因素。本指 标主要考虑施工 时台阶法施工、 全断面法施工二 衬是否及时跟 上。

VVl级围岩衬砌到掌子面距髙在 12Om以上、20Om以下或全断面开 挖衬砌到掌子面距离在160ITl上、25Om以下

VVI级围岩衬砌到掌子面距离在 70m以上、12Om以下或全断面开 挖衬砌到掌子面距离在12Om上、16Om以下

-2-

VVT级围岩衬砌到掌子面距离在 70m以下或全断而开挖衬砌到掌子 面距离在120m以下

0-1

b

一次性仰拱开挖长度在8m以上一

2-3

-次性仰拱开挖长度在8m以厂

0-1

27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

事故可能性描述

等级

12.19

W

4

7.11

W

3

3.6   —

W

2

1.2

不可能

]

5.3.7瓦斯爆炸事故的可能性,可从施工区段的瓦斯含量、洞内通风情况、 机械设备防爆情况、瓦斯监测体系等指标进行估算,具体评估指标见表28

28隧道施工区段瓦斯爆炸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说明

瓦斯含量

A

存在瓦斯突出危险  一

4

可根据设计文件、 现场监测结果进行 判断

瓦斯涌出量N0∙5m3∕min

2.3

瓦斯涌出量<0.5m3∕min

]

无瓦斯     一

0

洞内通风

B

洞内掌子面最小风速未达标一

2.3

由现场监测结果进

行判定_____

洞内掌子面最小风速达标—

机械设备防爆 情况 C

未釆用防爆设备

3

对出渣机械、机电 设备等综合判定

釆用防爆设备

1-2

瓦斯监测体系

D

洞内瓦斯监测体系不完备一

-2^3

由评估小组按照有 关技术标准判定

洞内瓦斯监测体系完备

]

5.3.8隧道施工区段瓦斯爆炸事故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为:P^y∙A×

(B+C÷D) o分值大小确定后,对照表29确定瓦斯爆炸事故可能性等级。

29隧道施工区段瓦斯爆炸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

事故可能性描述

等级

12.18

很可能    一

4

6.8

3

2.4

2

0    —

不可能      一

] 一

5.3.9隧道涌水突泥事故的可能性,可从施工区段的岩溶发育程度、断层 破碎带、外水压力水头等指标进行估测,具体评估指标见表30

30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说明

岩溶发育程度

A

岩溶极发育,有宽大岩溶洞穴、地下暗河、

塌陷坑等________________

4-5

岩溶发育,有宽大岩溶发育带和大岩溶洞穴

3

根据设计文件和超 前预报结果判定

岩溶较发育,有岩溶裂隙带和较大岩溶洞

2

岩溶不发育,有岩溶裂隙、小溶洞发育

0-1

断层破碎带

B

施工区段及附近存在断层破碎带或较大裂隙

2-3

根据设计文件和超 前预报结果判定

施工区段不存在断层破碎带或较大裂隙

0-1

周围水体情况 C

隧道上方存在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

3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 判定

隧道附近存在补给性水体

2

隧道周围不存在补给性水体

0-1

5.3.10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为:P-y∙B><(A+C)° 分值大小确定后,对照表31确定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等级。如果施工区段 存在盆状地形,同时施工期间有大雨、暴雪等强降水天气时,则事故可能 性等级为4级。

31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

事故可能性描述

__箜__

12.16

很可能~~

4

6.8     -

可能

3

2.4     -

2

] 一

不可能一

]

5.3.11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等级,釆用风险矩阵法确定隧道 施工区段发生某种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3

5.3.12完成重大风险源估测后,应根据隧道工程进度表,绘制施工安全风 险分布图,将重大风险源的风险等级用不同颜色在隧道纵断面上的分布情 况标识出来,并附到评估报告中。同时将不同施工区段的重大风险源列表 说明,如表32所示。

32 XX隧道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表

序 号

施工区段

(里程桩 号)

坍塌

涌水突泥

瓦斯爆火

洞口失;

邕___

岩爆

大变Jl

可能性等级

严重程度等级

风险等级

可能性等级

严重程度等级

可能性等级

可能性等级

严重程度等级

风险等级

可能性等级

严重程度等级

风险等级

可能性等级

严重程度等级

风险等级

可能性等级

严車程度等级

风险等级

6风险控制

6.1.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按照风险接受准则,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公路 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接受准则如表33所示。

6.1.2风险控制应根据工程特点、风险评估结果、成本效益比等,选择合 适的风险控制措施。措施建议应具体翔实并具操作性。按照针对性和重要 性的不同,措施建议可分为应釆纳和宜釆纳两种类型。

6.1.3 一般风险源控制措施由施工单位按常规制定。重大风险源控制措施 应按照预案、预警、预防等三阶段逐一明确要求。经专项风险评估达到高 度风险及以上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应采取完善专项施工方案及应 急预案、开展施工监测与预警、提高现场防护条件、加强施工安全技术交 底和危险告知等措施,防止重大险情或事故发生。

33风险接受准则

风险等级

接受准则

___________处理措施____________

低度

可忽略

不需釆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

中度

可接受

一般不需釆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

高度

不期望

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

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____________

极高

不可接受

必须高度重视,釆取切实可行的规避措施并加强监测,否则 要不惜代价将风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_______

6.1.4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按照如下顺序进行:

控制措施宜首先从本质安全的角度,来消除风险源或将风险降低到可 接受的程度。

1) 重新评估工程设计中残留的风险:

a) 是否可变更设计以降低风险?

b) 是否可以选择不同施工方法避开风险源或降低风险?

2) 评估施工临时结构的本质安全。

不能从本质安全进行控制的风险,应优先釆用隔离或防护的手段降低 风险,其顺序是:

1) 施工方法的残留风险能否通过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而避开。

2) 必须面对的风险源应釆取隔离或保护全体作业人员的措施。

3) 个体防护措施。

上述措施采取后残留的风险,应釆取警告或标示等辅助措施降低:

1) 自动监测并发出警告。

2) 设立警告标志。

3) 人工观测、警戒、监视或专人指挥。

将确定的安全措施在施工前通过安全技术交底等方式,传递给安全管 理和施工作业人员,减少和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

6.3重大风险源控制

6.3.1重大风险源应按照公路桥梁、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的结论,充分 考虑工程实际情况,按照不同风险等级,制定相适宜的风险控制措施。典 型的重大风险源控制措施建议,可参见附录4、附录5

6.3.2现场施工应建立重大风险源监控和预警预报体系,明确预警预报标 准,通过对施工监控数据的动态管理,及吋掌握其发展状态,发现异常或 超过警戒值,应及时采取规避措施,做好风险事故处理准备工作。

6.3.3风险等级达到III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 其重大风险源的监控与防治措施、应急预案,应按规定组织论证或复评估 后方能实施。

7风险评估报告编制

7.0.1风险评估报告是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过程的记录,应反映风险评估过 程的全部工作,将风险评估过程中的记录表格、采用的评估方法、获得的 评估结果、推荐的控制措施等写入评估报告中。

7.0.2风险评估报告应内容全面,文字简洁,数据完整,客观公正,提出 的风险控制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7.0.3风险评估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 编制依据

1) 项目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

2) 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3) 项目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文件;

4) 项目各阶段(工可、初设、详设等)审査意见;

5) 设计阶段风险评估成果。

2、 工程概况

3、 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

4、 评估内容

1) 总体风险评估;

2) 专项风险评估:包括风险源普查、辨识、分析以及重大风险源 的估测;

5、 对策措施及建议

6、 评估结论

1 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汇总;

2) III级和IV级风险存在的部位、方式等情况;

3)分析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及存在问题。

7.0.4风险评估报告格式见附录6,应包括:

1、 封面(包括评估项目名称、报告完成日期、评估组长签名)

2、 著录项(评估人员名单,并应亲笔签名)

3、 目录

4、 编制说明

5、 正文(章节设置可参见7.0.3条)

6、 附件

附录1常用评估方法特点

本附录总结了风险评估常用的技术方法,供风险评估人员参考。评估人员应根据 评估冃的、评估对象特点,确定可行的评估工作组织形式,合理选用评估方法,也可 选用本附录以外的其他方法,鼓励创新。

分 类

名称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定性分析方法

专家评 议法

简单易行,比较客观。 所得结论比较全面、 正确,能够对各种模 糊的、不确定的问题 做出较为准确的回 答。____________

易受主观因素的影 响,有可能使结果产 生偏差,容易偏保 守。

该方法适用于难以借助精确 的分析技术而可依靠专家的 集体直观判断进行预测的危 险源分析问题。

调括德 家法包暴、菲> 专查1智法尔法

可防止由于专家多而 产生*面交流困难、 效率低。避免因权威 作用或人数多而压倒 其他意见多次征询意 见。

由于专家不能当面 交流,缺乏沟通,可 能会坚持错误意见。 由于是函询法,且又 多次重复,会使某些 专家最后不耐烦而 不仔细考虑填写。具 有专家评议法 的缺点。______

难以借助精确的分析技术而 可依靠集体的直观判断进行 预测的风险分析问题。

问题复杂、专家代表不同的 专业并没有交流的历史。

受时冋、经费限制,或因专 家之冋存有分歧、隔阂不宜 当面交换意见。

“如

OOO 怎么 办”法 (if ......the n)

经济有效,可充分发 挥专业人员的知识特 长、集思广益,可找 出一个工程所存在的 危险、有害性及其程 度,提出消除或降低 其危险性、有害性的 对策措施,比较醒冃、 直观。

该方法要求参与人 员要熟悉工艺、设 备,并且要收集类似 工程的有关情况,以 便分析,综合判断。 该方法对于较大的 系统进行分析时,表 格数量多,工作量 大,且容易产生错 漏。___________

该方法既可适用于一个系 统,也可以适用于系统中某 一环节,适用范围较广。但 不适用于较大系统分析,只 适用于系统中某一环节或小 系统分析。

模后析 效和分 失式果法

对于一个系统内部每 个不见的失效模式或 不正常运行模式都可 进行详细分析,并推 断它对于整个系统的 影响、可能产生的后 果及如何才能避免或 减少损失。______

只能用于考虑非危 险性失效,花费时 冋,一般不能考虑各 种失效的综合因素。

可用在整个系统的任何一 級,常用于分析某些复杂的 关键设备。

分 类

名称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半定量分析法

事故树 法

对导致灾害事故的各 种因素及逻辑关系能 做出全面、简洁和形 象的描述便于查明系 统内固有的或潜在的 各种危险因素,为设 计施工和管理提供科 便于进:亍逻辑运算, 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和系统评价。

事故树法步骤较多, 计算较复杂。

便于查明系统固有 的或潜在的各种危 险因素,为设计、施 工和管理提供科学 依据。

便于进行逻辑运算, 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和系统评价。

事故树法应用比较广,非常 适合于复杂性较大的系统。 在工程设计阶段对事故査询 时,都可以使用此法对它们 的安全性做出评价。

事故树法经常用于直接经验 较少的危险源辨识。

事件树 法

事件树法是一种图解 形式,层次清楚、阶 段明显,可进行多阶 段、多因素复杂事件 动态发展过程的分 析,预测系统中事故 发生的趋势。

在国内外数据较少, 进行定量分析还需 做大量的工作; 用于大系统时,容易 产生遗漏和错误; 该方法不能分析平 行产生的后果,不能 进行详细分析。 事件树的大小随着 问题中变量个数呈 指数增长。_____

事件树可以用来分析系统故 障、设备失效、工艺异常、 人的失误等,应用比较广发。 事件树法不能分析平行产生 的后果,不适用于详细分析。

影响图 方法

影响图能够明显地表 示一个决策分析问题 中变量之冋的条件独 -立关系。

影响图能够清晰地表 示变量之冋的时序关 系、信息关系和概率关 系。这种图形表示方式 适合决策者认识问题 的思维过程。

影响图的网络表示形 式便于用计算机存贮 信息与操作处理。

节点的边缘概率和节 点冋的条件概率难得 到。

进行主观概率估计 时,可能会违反概率 理论。

影响图方法与事件树法适用 性类似,由于影响图方法比事 件树法有更多的优点,因此, 也可以应用于较大的系统分 析。

原因・ 结果分 析法

原因•结果分析法实质是事件树法和事故树 法的结合使用,因此,它同时具有这两种方 法的优点和缺点。

其适用性与事故树法和事件 法类似,适用于在设计、操作 时用来辨识事故的可能结果 及原因。不适用于大型系统。

名称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风险评 价矩阵 法

根据系统层次按次序 揭示系统、分系统和 设备屮的危险源,做 到不漏任何一项,并 按风险的可能性和严 重性分类,以便分别 按轻重缓急釆取措施 更适合现场作业,可 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 析。____________

主观性比较强,如果 经验不足,会对分析 带来麻烦。

风险严重等級及风 险发生频率是研究 者自行确定的,存在 较大的主观误差。

该方法可根据使用的需求对 风险等级划分进行修改,使 其适用不同的分析系统,但 要有一定的工程经验和数据 资料做依据。其即可适用于 整个系统,又可以适用于系 统中某一环节。

模糊综 合评判 法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 给出了一个数学模 型,它简单,容易掌 握,是对多因素、多 层次的复杂问题评判 效果比较好的方法, 其适用性较广。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 法隶属函数或隶属 度的确定、评价因素 对评价对象的权重 的确定都有很大的 主观性,其结果也存 在较大的主观性。

同时对于多因素、多 层次的复杂评价,其 计算则比较复杂。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适用 于任何系统的任何环节,其 适用性比较广。

定量分析、万法

层次分 析法

具有适用、简洁、使 用和系统的特点。

AHP得出的结果是 粗略的方案排序。对 于那种有较高定量 要求的决策问题,单 纯应用APH的使用 过程中,无论建立层 次结构还是构造判 断矩阵,人的主管判 断、选择、偏好对结 果的影响极大,判断 失误即可能造成决 策失误,这就使得用 APH进行决策主管 成分很大。

应用领域比较广阔,可以分 析社会、经济以及科学管理 领域中的问题。适用于任何 领域的任何环节,但不适用 于层次复杂的系统。

名称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蒙特卡 洛模拟 法

它能够用于包括随机 变量在内的任何计算 类型。

考虑的变量数冃不受 限制。

用于计算的随机变量 可以根据具体数据采 用任何分布形式。

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专 家的作用。

能够在实际中釆取 的模拟系统非常复 杂,建立模型很困 难。

没有计入风险因素 之冋的相互影响,使 得风险估计结果可 能偏小。

比较适合在大中型项冃中应 用。优点是可以解决许多复 杂的概率运算问题,以及适 合于不允许进行真实试验的 场合。对于那些费用高的项 冃或费时长的试验,具有很 好的优越性。

一般只在进行较精细的 系统分析时•才使用,他适用 于问题比较复杂,要求精度 较高的场合,特别是对少数 可行方案实行精选比较时十 分必要。___________

等风险 图法

该方法的优点是方便 直观、简单有效,对 任何一个具体项冃只要得到其风险发生 概率和风险后果,就 可直接得到其风险系 数。

该方法需要得到风 险发生概率和风险 后果两个变量值,而 这两个值在实际操 作中不易得到,需要 借助其它分析方法, 因此,也含有其它分 析方法的缺点。同 时,根据等风险图只 能确定风险系数位 于哪一个区间内,如 果想得到具体数值, 还需要进行计算。

该方法适用于对结果要 求精确度不高,只需要进行 粗略分析的项FL同时,如 果只进行一个项冃一个方案 分析,该方法相对繁琐,所 以该方法适用于多个类似项 冃同时分析或一个项冃的多 个方案比较分析时使用。

控制区 冋记忆 模型

该方法用直方图代替 变量的概率分布,用 “和”代替函数积分, 变量的概率分布釆取 经验分布形式,使风 险因素量化过程变得 简单、直观,并且易 于实现概率的加法和 乘法计算。

该方法只适合于各 变量间相互独立的 情况,且最终结果的 精确与否与所取区 冋大小有很大关系。

该模型适用于结果精确 要求不高的项冃,且只适用 于变量间相互独立或相关性 可忽略的项冃。

名称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神经网 络方法

具有很强的学习能 力、抗故障性和并行 性。

神经网络综合评估 模型在已知数据不 足或无法准确构造 训练样本集的情况 下,需要结合其它综 合评估方法得到训 练样本集,才能实现 对网络的训练。

①预测问题,原因和结果的 关系模糊的场合。②模式辨 识,设计模糊信息的场合。 ③不一定非要得到最优解, 主要是快速求得与之相近的 次优解的场合。④组合数 量非常多,实际求解集合不 可能的场合。⑤对非线性很 高的系统进行控制的场合。

主成分 分析法

能将多个指标转化为 少数几个指标进行降 维处理。

能够将指标之冋的关 联性考虑在内,但计算 比较简单。

在大样本的情况下,个 别样本对主成本的影 响不会很大。_____

评价标准的不可继承 性。

评价工作的盲冃性。

评价结果和评价指导 思想的矛盾性。

需借助较多的统计资 料。

主成分分析法可适用于各个 领域,但其结果只是在比较 相对大小时才有意义。

综合分析方法

专家信 心指数 法

具有徳尔菲法的优点, 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德 尔菲受个人主管因素

影响大的缺点。____

同徳尔菲法

同德尔菲法

模糊层 次综合 评估方 法

同时拥有了层次分析 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 判法的优点。

该方法克服了模糊数 学综合评判法中评价 因素对评价对象的权 重确定主观性强等缺

点。_____________

除了模糊数学综合评 判法的权重确定的主 观性的缺点之外,同 时具有层次分析法和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 的缺点。

其适用范围与模糊数学综合 评判法一致。

模糊事 故树分 析法

兼有模糊数学综合评 判法和事故树法的优 点。

避免了对统计资料的 强烈依赖性,为事故概 率的估计提供了新思 路。

除了对统计资料的强 烈依赖性之外,同时 具有模糊数学综合评 判法和事故树法的缺 点。

适用范围与事故树法相同,与 事故树法相比,更适用于那些 缺乏基本统计数据的项Fh

名称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事故树

与模糊

综合评 判组合 分析法

兼有事故树法和模糊 综合评判法的优点。 避免了在确定因素集 过程中出现错漏。 对风险影响系数大的 因素进行分析,得到的 结果更科学、合理。

除了模糊综合评判法 的权重确定的主观性 的缺点之外,同时具 有事故树法和模糊综 合评判法的缺点。

适用范围与事故树法相同。

附录2公路桥梁工程主要施工作业活动与典型事故类型对照表

故类型 施工作

起重 伤害

高处

坠落

机械 伤害

触 电

一辆害一 一车鱼

中毒 窒自

容器 爆炸

深基坑施工

o

O

O

人工挖孔灌注一

o

O

O

O

水上机械钻孔灌注 ________

O

O

O

O

O

沉井基础施工

O

O

O

墩塔模板法施一—

O

O

O

O

模板、支架和拱架 安装与拆除

O

O

O

钢筋工程作业

O

O

O

O

砌体工程施工

O

O

O

O

猫道施工

O

O

O

满堂脚手架现浇法

作业______

O

O

O

O

O

顶推法作业

O

O

悬臂拼装法作一

O

O

O

O

悬臂现浇法作业

O

O

O

O

满堂拱架法作—

O

O

O

劲性骨架法作业

O

O

O

O

缆索吊装法作一

O

O

O

转体安装作业

O

O

架桥机安装作业

O

O

浮吊安装作业—

O

O

O

模板、支架和拱架 安装与拆除

O

O

O

临时设施(塔吊、 龙门架等)拆除

O

O

O

防护栏、隔离墩施

________

O

O

O

桥面防水施工

O

O

桥面与人行道诵柬

O

O

附录3公路隧道工程钻爆法施工作业活动与典型事故类型对照表

zz∑∑ZZΓ^^事故类型 主要作业内容芨複停

物体

打击

高处坠

重害一

起伤一

瓦斯

爆炸

顶帮 冒片

水泥 一涌突一

放炮

火灾

机械伤

车辆伤

倒塌

其他

一、临时工程__________

1.场地平整        一

a.便道施I.及危险点处理

O

O

O

2J⅜「•场地布置

a.临时建筑

o

O

O

b.混凝土拌合场     —

O

O

O

c.钢拱架、锚杆等加工场

O

O

d.弃渣场

O

O

e.車型机具进场

O

O

二、洞口边坡工程_______

1 .边坡开挖及防护    一

a.地表淸除(清表)

O

O

b.坡面开挖       一

O

O

O

O

c.弃土运输__________

O

O

d.打设锚一

O

e.喷射混凝t

O

f.棱水沟开挖

O

2.洞口施工

a.洞口测就

b.架设钢拱架     一

O

O

O

O

c.洞口管棚或小导管施 一

O

O

O

d.注浆             —

O

————— 事故类型

主要作业内容芨複序

物体

打击

高处坠

起重

伤害

爆炸

冒顶

片帮

涌水

突泥

放炮

火灾

机械伤

车辆伤

倒塌

其他

e.洞口开挖(爆破或机械开

挖)_______________

O

O

O

O

O

f.锚喷支护___________

o

O

g.明桐工程       —

o

O

O

O

三、桐身开挖

1 .隧道开挖         一

a.中心线及高程测量

O

O

b.布孔

O

O

O

c.钻孔

O

O

O

O

O

O

d.装药及结线________

O

O

O

e.起爆_______________

O

O

O

O

f.通风________________

O

g.盲炮检査和危石消理(找 顶)_______________

O

O

O

O

O

h.出渣

O

O

O

O

O

2.初期支护

a.初喷

O

O

O

O

O

O

b∏⅞钢拱架

O

O

O

O

O

O

O

C.钢筋网铺设      一

O

O

O

O

O

O

d.打锚杆

O

O

O

O

O

c.喷射混凝土     一

O

O

O

O

O

3.仰拱施工

a.仰拱开挖

O

O

b.仰拱钢拱架施工_____

O

O

O

O

————— 事故类型

主要作业内容芨複序

物体

打击

高处坠

起重

伤害

爆炸

冒顶

片帮

涌水

突泥

放炮

火灾

机械伤

车辆伤

倒塌

其他

C.绑扎钢筋__________

O

d.混凝I:浇筑

O

O

O

O

4.监控量测        一

a.监测仪器装设及量测一

o

O

四、二次衬砌

1.防水层工程_________

a.搭设施工台车

O

O

O

b.初支表面处理     一

o

O

c. 土工.布铺设

O

O

O

d.防永板铺设________

O

O

O

2.二衬工程       一

a∙钢筋绑扎       —

O

O

O

O

b.模板架设__________

O

O

c.混凝土浇筑

O

O

O

O

d.养生______________

O

O

e.拆模             一

O

O

五、其它工程_________

1.管沟施工

a.管沟混凝土工程_____

O

O

2. ⅞MT⅞        ~

a.沥古•或混凝土路面铺摊一

O

O

O

3.交通工程

a.机电工程__________

O

O

O

b.安全设施__________

O

O

O

附录4公路桥梁典型的重大风险源风险控制建议

41人工挖孔桩施工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

人工

处坠落W

说明

挖孔桩为隐蔽工程,风险防控应重点考虑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高

手故以及中毒窒息事故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

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

1

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应根据桩的直径、桩深、土质、现场环境等状况进 行混凝土护壁结构的设计,编制施工方案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经 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签字批准。________________

2

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应对现场环境进行调查,掌握以下情况:

  • (1) 地下管线位置、埋深和现况;

  • (2) 地下构筑物(人防、化粪池、渗水池、古坟墓等)的位置、埋深和 现况;

  • (3) 施工现场周围建(构)筑物、交通、地表排水、振动源等情况;

  • (4) 高压电气影响范围。

3

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工程项冃经理部的主管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向承担施 工的专业分包负责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文件。交底内容应包括施 工程序、安全技术要求、现况地下管线和设施情况、周围环境和现场防 护要求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人工挖孔作业前,专业分包负责人必须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

技术交底,并形成文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施工前应检查施工物质准备情况,确认符合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施工材料充足,能保证正常的、不冋断的施工。

  • (2) 施工所需的工具设备(辘轿、绳索、挂钩、料斗、模板、软梯、空 压机和通风管、低压变压器、手把灯等)必须完好、有效。

  • (3) 系入孔内的料斗应由柔性材料制作。_______________

6

当土层中有水时,必须釆取措施疏干后方可施工。__________

7

人工挖孔桩必须采用混凝土护壁;首节护壁应高于地面20cm相邻护 壁-节间应用锚筋相连。护壁强度达5MPa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施工中 必须按施工设计要求的层深,挖一层土方施做一层护壁,严禁超要求开 挖、后补做护壁的冒险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人工挖孔作业过程中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每孔必须两人配合施工,轮换作业。孔下人员连续作业不得超过 2h,孔口作业人员必须监护孔内人员的安全。

  • (2) 孔下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 (3) 桩孔周围2m范围内必须设护栏和安全标志,非作业人员禁止入 内。3m内不得行驶或停放机动车。

  • (4) 严禁孔口上作业人员离开岗位,每次装卸土、料时冋不得超过

Imino

  • (5) 土方应随挖随运,暂不运的土应堆在孔口 Im以外,高度不得超 过Im。孔口 Im范围内不得堆放任何材料。

  • (6) 料斗装土、料不得过满。

  • (7) 孔口上作业人员必须按孔内人员指令操作辘轿。向孔内传送工具 等必须用料斗系放,严禁投扔。

  • (8) 必须自上而下逐层开挖,每层挖土深度不得大于IOOcm,松软土 质不得大于50cm,严禁超挖。

  • (9) 作业人员上下井孔必须走软梯。

  • (10) 暂停作业时,孔Γl必须设围挡和安全标志或用盖板盖牢,阴喑时

和夜间应设警示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施工中孔口需用垫板时,垫板两端搭放长度不得小于Im,垫板宽度不 得小于30cm,板厚不得小于5cm0孔径大于Im时,孔口作业人员应 系安全带并扣牢保险钩,安全带必须有牢固的固定点。________

10

料斗和吊索具应具有轻、柔、软性能,并有防坠装置。

11

孔内照明必须使用36V(含)以下安全电压。

12

人工挖孔作业中,应检测孔内空气质量,确认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 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孔内空气中氧气浓度应符合现行《缺氧危险作业安全指南》 (GB8958)的有关要求;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应符合本《指南》附录N的 有关要求。

  • (2) 现场必须配备气体检测仪器。

  • (3) 开孔后,每班作业前必须打开孔盖通风,经检测氧气、有毒有害 气体浓度在要求范围内并记录,方可下孔作业;检测合格后未立即进入 孔内作业时,应在进入作业前重新进行检测,确认合格并记录。

  • (4) 孔深超过5m后,作业中应强制通风。_______________

13

施工现场应配有急救用品(氧气等)。遇塌孔、地下水涌出、有害气体等 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将孔内处人员立即撤离危险区。严禁擅 自处理、冒险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两桩净距小于5m时,不得同时施工,且一孔浇筑混凝土的强度达5MPa 后,另一孔方可开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夜冋不得进行人工挖孔施工。

16

人工挖孔过程中,必须设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査监控,掌握

务桩孔的安全状况,消除隐患,保持安全施「匚。____________

17

挖孔施工中遇岩石爆破时,孔口应覆盖防护,爆破施工应符合有关安全

作业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人工挖孔施工过程中,现场应设作业区,其边界必须设围挡和安全标志、 警示灯,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____________________

4.2基坑施工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

说明

基坑施工的风险防控应重点考虑基坑坍塌事故、淹溺事故及爆炸事故等。

一序号一

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

1

基坑尺寸应能满足基础安全施工和排水要求,基坑顶面应有良好的运输通

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挖土深度超过5m或发现有地下水和土质发生特殊变化时,应根据现场 实际情况确定边坡坡度或釆取支护措施;基坑支护应根据土质情况、施工 荷载、施工周期和现场情况进行施工专项设计,并符合现行《建筑基坑支 护技术指南》(JGJl20)的有关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开挖中发现危险物、不明物等严禁敲击和擅自处理。

4

基坑临近各类管线、建(构)筑物时,开挖前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实施 拆移、加固或保护措施,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开挖。_________

5

土层中有水时,应在开挖前进行排降水,先疏干再开挖,不得带水挖土。

6

开挖中,出现基坑顶部地面裂缝、坑壁坍塌或涌水、涌沙时,必须立即停 止施工,人员撤离危险区,待采取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施工。

7

基坑开挖与支撑、支护交叉进行时,严禁开挖作业碰撞、破坏基坑的支护 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施工现场附近有电力架空线时,应设专人监护。

9

基坑外堆土时,堆土应距基坑边缘Im以外,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

10

人工清基应在挖掘机停止运转,且挖掘机指挥人员同意后进行,严禁在机

械回转范围内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基坑内应设安全梯或土坡道等攀登设施。________________

12

基坑排降水时应:

  • (1) 基坑范围内有地下水,需降水施工时,应根据水文地质和现场环境 状况进行施工设计。

  • (2) 在水深超过1.2m的水域作业,必须选派熟悉水性的人员,并应釆取

防止溺水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导流施工时应:

  • (1) 宜在枯水季节进行。

  • (2) 施工前应对现场情况进行调查,掌握现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 况和河湖的水深、流速、最高洪水位、上下游闸堤情况与施工范围内的地 上、地下设施现况,编制导流施工设计,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 (3) 施工前应向海事管理部门申办施工手续,并经批准。________

14

地基处理应:

  • (1) 爆破施工应符合现行《爆破安全指南》(GB 6722)的有关要求。

  • (2) 施工前,必须由具有相应爆破设计资质的企业进行爆破设计,编制 爆破设计书或爆破说明书,并制定专项施工方案,要求相应的安全技术措 施,经市、区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实施。

  • (3) 爆破施工必须由具有相应爆破施工资质的企业承担,由经过爆破专

业培训、具有爆破作业上岗资格的人员操作。

  • (4) 爆破前应对爆破区周围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并掌握危及安全 的不利环境因素,釆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 (5) 露天爆破装药前,应与气象部门联系,及时掌握气象资料,遇雷电、 暴雨雪来临;大雾天气,风力大于六级等恶劣天气时,必须停止爆破作业:

4.3水上群桩施工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

说明

水上群桩施工的风险防控应重点考虑起重事故、船撞事故,平台坍塌事故等。

l.l-r∙lll.,J

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

1

应根据桩径、桩深、工程和水文地质与现场环境等状况选择适宜的施工方 法和机具,并要求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______________

2

作业平台应根据施工荷载、水深、水流、工程地质状况进行施工专项设计, 其高程应在施工期间的最高水位70Cm以上。_______________

3

施工中应与海事管理部门密切沟通,确保航道运输安全。      一

4

施工中应密切关注气候环境变化情况,尤其需重点关注风速、潮汐等不利

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泥浆护壁成孔时,孔口应设护筒。埋设护筒后至钻孔之前,应在孔口设护

栏和安全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护壁泥浆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泥浆原料应为性能合格的粘土或其他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

  • (2) 泥浆不断循环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始终保持泥浆性能符合要求。

  • (3) 现场应设泥浆沉淀池,泥浆残渣应及时清理并妥善处理,不得随意 排放,污染环境。

  • (4) 泥浆沉淀池周围应设防护栏杆和安全标志。_____________

6

钻孔作业应满足下列安全要求:

  • (1) 施工场地应平整、坚实;现场应划定作业区,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

  • (2) 施工现场附近有电力架空线路时,施工中应设专人监护。

  • (3) 钻机运行中作业人员应位于安全处,严禁人员靠近和触摸钻杆;钻 具悬空时严禁下方有人O

x(4)钻孔过i呈中,应经常检查钻渣并与地质剖血图核对,发现不符时应 及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 (5) 钻孔应连续作业,建立交接班制,并形成文件。

  • (6) 成孔后或因故停钻时,应将钻具提至孔外置于地面上,关机、断电 并应保持孔内护壁措施有效,孔口应采取防护措施。

  • (7) 钻孔作业中发生坍孔和护筒周围冒浆等故障时,必须立即停钻;钻 机有倒塌危险时,必须立即将人员和钻机撤至安全位置,经技术处理并确 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

  • (8) 施工中严禁人员进入孔内作业。

  • (9) 冲抓钻机钻孔,当钻头提至接近护筒上口时,应减速、平穏提升,

不得碰撞护筒,作业人员不得靠近护筒,钻具出土范围内严禁有人。

(10)正、反循环钻机钻孔均应减压钻进,即钻机的吊钩应始终承受部分 钻具质量,避免弯孔、斜孔或扩孔。

(H)使用全套管钻机钻孔时,配合起重机安套管人员应待套管吊至安装 位置,方可靠近套管辅助就位,安装螺栓;拆套管时,应待被拆管节吊牢 后方可拆除螺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支架法施工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

说明

支架法施工的风险防控应重点考虑坍塌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等类型。

一序号一

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

1

支架法施工前,应根据结构特点、混凝土施工丁•艺和现行的有关要求对支 架进行施工专项安全设计,并制定安装、拆除程序及安全技术措施。

2

使用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制作支架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 (2) 钢管支架及其配件应由具有资质企业生产,具有合格证,并经验收 确认质量合格。

  • (3) 周转使用的钢管支架及其配件,使用前应经检查,不得有裂纹、变

形和腐蚀等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支架立柱应置于平整、坚实的地基上,立柱底部应铺设垫板或混凝土垫块 扩散压力;支架地基处应有排水措施,严禁被水浸泡。_________

4

支架的立柱应设水平撑和双向斜撑,斜撑的水平夹角以45。为宜;立柱高 5m时,水平撑冋距不得大于2m,并在两水平撑之间加剪刀撑。

5

支架高度较高时,应设一组缆风绳。

6

在河水中支搭支架应设防冲撞设施,并应经常检查防冲撞设计和支架状 况,发现松动、变形、沉降应及时加固。__________________

7

支架跨越公路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施工前,应制定模板、支架支设方案和交通疏导方案并经道路交通 管理部门批准。

  • (2) 模板、支架的净高、跨度应依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确定,并设 相应的防撞设施和安全标志。

  • (3) 位于路面上的支架四周和路面边缘的支架靠路面一侧必须设防护桩 和安全标志,阴暗时和夜间必须设警示灯。

  • (4) 安装时必须设专人疏导交通。

  • (5) 施工期间应设专人随时检查支架和防护设施,确认符合方案要求。

8

支架跨越铁路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施工前,应制定模板、支架支设方案,并经铁路管理部门.

  • (2) 模板、支架的净空、跨度必须依铁路管理部门的要求要求。

  • (3) 模板、支架安装前,铁路管理单位派出的监护人员必须到场。

  • (4) 施工过程中必须符合铁路管理部门的要求。_____________

  • (5) 列车通过时,严禁安装模板、支架和在铁路限界内作业C

  • (6) 铁路管理部门允许施工作业的限界,应釆取封闭措施,保持铁路正

常运行和现场人员的安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支架搭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立杆应竖直,2m高度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5cm每搭完一步支架 后,应进行校正。立杆的纵、横冋距应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每搭完一步 支架后,应进行校正。

  • (2) 可调底座的调节螺杆伸出长度超过30Cm时,应釆取可靠的固定措施。

  • (3) 满堂红支架的四边和中冋每隔四排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 底至顶连续设置。

  • (4) 高于4m的满堂红支架,其两端和中间每隔四排立杆应从顶层开始向

下每隔两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___________________

10

支架安装完成后,应对节点和支撑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设计要求,经验收 合格,并形成文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支架应按照施工设计要求的方法、程序拆除;严禁使用机械牵引、推倒的

方法拆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拆除前,应先清理施工现场,划定作业区。拆除时应设专人值守,非作业 人员禁止入内;拆除作业必须由作业组长指挥,作业人员必须服从指挥, 步调一致,并随时保持作业场地整洁、道路畅通。____________

13

拆除作业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上下多层交叉作业。

14

支架的拆除时冋,应根据结构的特点、部位和混凝土达到的强度确定。

15

拆除支架时,必须确保未拆除部分的稳定,必要时应对未拆部分釆取临时 加固、支撑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拆除。________________

16

拆除跨公路的支架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拆除前,应指定支架拆除方案和交通疏导方案,并经道路交通管理 部门批准。

  • (2) 拆除时应设专人疏导交通。

  • (3) 拆除材料应及时运出现场,经检查确认道路符合交通管理部门要求,

方可恢复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拆除跨铁路的模板、支架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拆除前,应制定支架拆除方案,并经铁路管理部门批准。

  • (2) 拆除前,铁路管理部门派出的监护人员必须到场。

  • (3) 拆除过程中必须符合铁路管理部门的要求,列车通过时,严禁拆除 作业。

  • (4) 拆除材料应及时运出现场,严禁占用铁路限界放置;拆除完毕,应

由铁路管理部门派人验收,确认合格,并办理手续。__________

18

支架法施工中应对各种不良气候因素的密切监测,并对支架立柱基础沉降

应做好监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墩柱(塔)施工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

说明

墩柱(塔)施工的风险防控应重点考虑坍塌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等类型。

一序号一

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

1

釆用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 (1) 滑模施工应符合现行《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指南》(JGJ 65)的 有关要求。

  • (2) 参加滑模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 (3) 滑模施工中应经常与者地气象台站取得联系,遇有雷雨、六级(含) 以上大风时,必须停止施工,并将作业平台上的设备、工具、材料等固定 牢固,人员撤离,切断通向平台的电源。

  • (4) 釆用滑模施工的墩台周围必须划定防护区,警戒线至墩台的距离不 得小于结构物高度的1/10,且不得小于IOmO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有 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 (5) 滑模施工应根据墩台结构、滑模工艺、使用机具和环境状况对滑模 进行施设计,制定专项施工方案,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 (6) 液压滑动模板应由具有资质的企业加工,具有合格证书和全部技术 文件,进场前应经验收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

  • (7) 滑升作业前,应检查模板和平台系统,确认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电 气接线;检查液丿玉系统,确认各部油管连接牢固、无渗漏,并经试运行确 认合格,形成文件。

  • (8) 滑模系统应由专业作业组操作,经常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9) 浇注和振捣混凝土时不得冲击、振动模板及其支撑;滑升模板时不 得进行振捣作业。

  • (10) 滑升过程中,应随时检查,保持作业平台和模板的水平上升,发现 问题应及时釆取措施。

(H)夜冋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便携式照明应采用36V(含)以下的安全 电压。固定照明灯具距平台不得低于2.5mo

(12)拆除滑模装置必须按专项方案要求进行。_____________

2

釆用支架模板法时应根据结构特点、混凝土施工工艺和现行的有关要求对 支架进行施工专项安全设计,并要求安装、拆除程序和安全技术措施。

4.6悬臂拼装施工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

说明

悬臂拼装施工的风险防控应重点考虑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等类型。

一序号一

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

1

悬拼施工应对墩顶段浇注托架、墩顶段临时锚固、悬拼吊装系统、挠度控

制和合拢进行施工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悬拼吊装前应对悬拼吊装系统进行检查、试运转,并按至少130%设计荷

载进行试吊,确认符合要求并形成文件后,方可正式起吊;吊机每次移位 后必须检查其定位和锚固,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起吊。________

3

桥墩两侧悬拼施T•进度应一致,保持对称、平衡,不平衡偏差必须符合设

计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大雨、大雪、大雾、沙尘暴和六级(含)风以上等恶劣天气必须停止作业。

5

悬拼法架设连续梁、悬臂梁时,墩顶现浇段与桥墩之间应设临时锚固或临 时支承,使其能承受悬拼施工节段产生的不平衡力矩,待全部块件安装完 毕后方可拆除临时锚固或支承。____________________

6

T型刚构或悬臂梁的挂孔架设中,移运挂孔预制梁需经过悬臂端时,应对 悬臂梁结构进行验算,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并形成文件。________

7

跨越通行的公路、铁路及航道架梁时应与相关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商定方 案和安全防护措施,并经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梁段拼装完毕后,应按设计要求程序拆除拼装施工临时设施。

4.7悬臂浇筑施工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

说明

悬臂浇筑的风险防控应重於考虑坍塌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等类型。_____

MV

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

1

挂篮应进行施「•设计,其强度、刚度、稳定性应满足施T∙各阶段最大荷载

组合的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悬臂浇注应满足下列安全要求:

  • (1) 施工前应对墩顶段浇注托架、梁墩锚固、挂篮、梁段模板、挠度控 制和合拢等进行施工设计。

  • (2) 墩身预埋件等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工序检查,确认位置准确和材质、 规格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 (3) 浇注墩顶段(0#段)混凝土前,应对托架、模板进行检验和预压,消除 杆件连接缝隙、地基沉降和其他非弹性变形。

  • (4) 挂篮的抗倾覆、锚固和限位结构的安全系数均不得小于2

  • (5) 挂篮组拼后应检查锚固系统和各杆件的连接状况,经验收并进行承 重试验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投入使用。

  • (6) 挂篮行走滑道应平顺、无偏移;挂篮行走应缓慢,速度宜控制在 0.1m∕min以内,并应由专人指挥。

  • (7) 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进度应对称、平衡,其不平衡偏差应符合设

计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梁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査钢筋、波纹管和预埋件,发现位移或 松动必须及时修复,且应设专人监测模板和支架、挂篮的稳定状况,发现 异常必须立即停止浇注,并及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经检查确认合格后, 方可恢复施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大雨、大雪、大雾、沙尘暴和六级(含)风以上等恶劣天气必须停止架梁作

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架桥机施工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

说明

架桥机施工的风险防控应重点考虑坍塌事故。_______________

一序号一

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

1

应根据现场条件,通航要求和河床情况,梁板外形尺寸、质量,桥梁宽度, 桥墩高度,构件存放位置,施工季节和工期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架梁机 械,制定合理的架设方案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___________

2

使用定型架梁设备应符合生产企业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式吊装前应经试 吊,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非定型架梁设施应进行施工设计,其强度、刚 度、稳定性应满足桥梁吊装过程中荷载的要求;组拼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并 形成文件;在正式吊装前应经试吊,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______

3

架梁前应向全体作业人员(含机械操作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文件。

4

在架梁过程中,施工现场必须根据环境状况设作业区,并设护栏和安全标 志,必要时应设专人值守,严禁非施工人员入内。____________

5

架梁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6

大雨、大雪、大雾、沙尘暴和六级(含)风以上等恶劣天气必须停止架梁作 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桥台位置、曲线超高段等不利位置架梁,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防 止架桥机坍塌事故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在桥梁改、扩建工程中,架梁作业需占用现况桥面时,宜断绝交通。需不 断绝交通时,桥面、道路通行部分的宽度应满足交通要求;作业区与通行 道之冋应设围挡、安全标志、警示灯;施工期间应设专人疏导交通。施工 前应与交通管理单位研究并制定疏导交通方案,经批准后实施。_____

9

跨越通行的公路、铁路及航道架梁时应与相关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商定架

设方案和安全防护措施,并经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5公路隧道典型的重大风险源风险控制建议

按照专项风险评估确定的风险等级,隧道坍塌事故可从前期调查、开 挖作业、支护方式、监控量测、二次衬砌、安全教育等方面分别制定具体 措施,可参照表5-1

5.1隧道坍塌事故控制措施建议

控制措施

等级IV

等级III

等级II

(1)前期调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资料收集

收集相关地质资料及周边工程施工记 录、事故记录(包括自然灾害)等。

最好收集上述资

料。__________

②洞口段

对有关滑坡、岩体崩塌等观测。

对是否需要观测 进行论证。

③断层、破碎带

接近断层、破碎带时,应釆用超前地质预报等方式进行确认。

④浅埋段

进行地表沉降、拱顶下沉等观测。

(2)开挖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开挖方式

根据地质条件、施 工条件选择适当的 开挖方式,并根据 情况进行超前支 护.___________

不良地质条件下应讨论改变施工方法 及是否进行超前支护。

②危石

a) 应分段仔细检查;

b) 钻孔作业前后、

仔细检查,并去

C)地震后应检查以一

暴破段并清除危石。

爆破后、废渣处理时及处理后,应进行

上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⑶支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喷射混凝土

a)开挖后迅速喷射混凝土。_________________

b)根据情况对掌

子面喷射混凝

土。________

对于地质不良段应讨论确定。

C)根据情况二次 喷射混凝土。

对于地质不良段应讨论确定。

d)釆用钢筋网、 喷射混凝土进 行加固。

对于地质不良段应讨论确定。

控制措施一

等级IV

等级III         等级II

②锚杆

a) 锚杆应根据地质条件,采用固结性好并便于施工的方式 打设。

b) 施工时,应进行拉拔试验确认其性能。_________

③钢拱架支护

a) 缩小钢拱架的 间隔。

b) 扩大钢拱架的 断面。

C)使用适合围岩 条件的底板、垫 板。

d)讨论钢拱架的 形状是否适合。

不良地质路段应缩小。

不良地质路段扩大。

不良地质路段应使用合适的底板、垫 板。

不良地质路段应讨论其形状。

(4)监控量测

a)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情况进行适半的监控量测。

b)缩小监控量测 冋隔。

C)增加监控量测 频度。

不良地质路段应缩小。

不良地质路段应增加频度。

d)根据监控量测、 采取有效的加固

观察的结果,初期支护发生变形时,应 措施。

(5)二次衬砌

a) 讨论是否需要 釆用仰拱进行 断面闭合及尽 早浇筑衬砌等 问题。

b) 根据情况,可 考虑是否釆用 临时性衬砌。

不良地质路段应对是否闭合及尽早衬 砌进行讨论

应对临时衬砌进行讨论。

(6)防坍塌的培训

应对以下内容进行木

a) 坍塌事故的危险,

b) 防止事故发生的, C)检查方法(检查内 d)发生险情时的应

1关培训:

对策及注意事项

容及时冋)

急措施_______________

按照专项风险评估确定的风险等级,隧道瓦斯爆炸事故,可从前期资 料收集、施工中调查、可燃气体检测、通风、警报装置、火源管理、应急 措施、防瓦斯培训等方面制定具体对策措施,可参照表5.2

5.2隧道瓦斯爆炸事故控制措施建议

控制措施

等级IV

等级III

等级II

(1)前期资料收 集

根据地形、地质资料收纟 体信息;收集周边己完• 程可燃性气体的产生状Z 故、气体爆炸的对策措方

耗周边可燃性气 I或在建隧道工 兄、气体爆炸事 仓等资料。

根据需要,收集周边 已完工或在建隧道 工程可燃性气体的 情况。________

(2)施工中调查

根据开挖面的观察结 果,进行钻探或超前地 质预报,对气体的涌出 量、气体压力、成分等 进行调査______

根据开挖面观察结果,讨论确定是否 进行钻探或超前地质预报。

(3)可燃气体检 测

①检测设备

同时使用便携式和固定式检测器。

使用便携式检测器。

制定检测器的检查、标定要求。

②检测方法

在开挖面顶端、隧道中冋、模板台车、电气设备等附近,设定 检测可燃气体浓度的位置。指定瓦斯检测员,进行检测。

在可燃气体容易停滞的场所,设置固定 式检测器,实时进行检测。_______

施工开始后,如有需 要应经常进行测定。

在作业开始前、爆破前后、地震后、低 气压等情况,使用便携式检测器进行精 确测定。_________________

在%夭作业开始前 等进行测定。

除可燃气体浓度外,氧气浓度、气压、洞 需测定。

内的温度、风速等也

③信息沟通

机制______

确定检测结果的信息沟通机制。特别应明确出现异常值时,向 现场负责人报告的渠道和机制。______________

④记录、保

_______

记录并整理施工中的各种检测结果,分析可燃气体的变化趋

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风

①设备、方

_______

选定适合隧道断面、长度的通风方式。

在可能产生可燃性气体的施工区域,设置能充分稀释产生气体

的换气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风竖井

通风设备不能将气体 浓度控制在爆炸极限 范围外时,应设置通风 竖井。__________

对通风竖井的 设置进行论 证。

(5)警报装置

设置能检测瓦斯异常 情况,并迅速通知附近 作业人员的自动警报 装置。__________

讨论警报装置的种类、功能,釆用在 出现异常时能迅速向隧道内施工人 员发出警报的装置。

制定警报的标准、拉响警报时的行动要求,并向相关人员公告。

制定警报装置的检查、维护标准。

制定检査员,在每天作业前对警报装置进行检査。

控制措施—

等级IV

等级III

等级II

(6)火源管理

①火的管理

制定隧道内用火标准,并向相关人员公告。_________

将香烟、火柴、打火机、 普通灯、相机用闪光灯 等可能成为火源的物 品在洞口标不,向相关 人员公告,禁止将上述 物品带入隧道内。另 夕卜,还应实施进洞前随 身物品检查等具体措 施。_____________

原则上禁止带入火源,并进行标示。

在隧道内,将动火作业 变更为不用火的方法 或转移到洞外作业。

a) 着火用具由作业主 管进行保管。

b) 动火前对周围的气 体浓度进行测定并 确保安全。

C)用火过程中,配监 火人,由监火人进 行气体浓度的测 定

制定包含以上要求的 动火作业管理规定,并

贯彻落实。_______

在隧道内进行 动火作业时, 提前提出申 请。

在作业前、作 业中进行气体 浓度测定,以 确保安全。

在隧道内用火时,应 提前提出申请,并釆 取必要的措施。

②机电设备防爆

在可燃性气体浓度可 能达到爆炸极限范围 场合使用的机电设备 应具有防爆性能。

制定防爆设备维护、检 查的标准,以维持防爆 性能。__________

在机电设备附近测定可燃气体浓度, 并根据需要采用具有防爆性能的设 备。

③电气设备绝疚

为防止放电、电火花的发生,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情况。

使用耐火性电缆。

讨论使用耐火 性电缆。

根据需要讨论是否 使用耐火性的电

缆。___________

④爆破

爆破作业,釆用三级以 上煤矿许用炸药。

⑤其他

为防止服装、通风管等的静电,采取防 止带电、接地等措施。

控制措施—

等级IV       I   等级III   I     等级II

(8)应急措施

①应急工具

在必要的场所设置应急处理用具,向相关人员公示设置场所和

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应急演b

模拟发生紧急事件,实施应急避难演练。          一

(9)防瓦斯培训

培训围绕下列内容:

  • a) 可燃性气体的性质

  • b) 气体爆炸的危害

C)可燃性气体的检测

  • d) 通风

  • e) 火源管理

月应急处置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专项风险评估确定的风险等级,隧道涌水突泥事故可从前期资料 收集、施工计划、开挖作业、警报装置、应急措施、防涌水突泥培训等方 面分级制定具体对策措施,可参照表5-3

5.3隧道涌水突泥事故控制措施建议

控制措施

等级IV

等级m

等级H

(1)前期资料收 集

收集项目周围已完丁.和在建隧道工程出 现涌水情况的资料。

根据需要,对周围 隧道工程出现涌 水情况的资料进 行收集。______

(2)施工计划

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地质条件 的辅助施工方法,如钻排水孔、设置集水 坑、降低地下水位、止水施工法。

必要时,选择适当 的辅助施工方法。

(3)开挖作业

①水平钻孔

釆取长距离钻孔,进 行涌水调查及排水, 根据需要可以改变 开挖方法_____

进行短距离钻孔。

②集水坑

釆用水平钻孔进行 排水,作业途中有障 碍时,应设置集水 坑。___________

讨论集水坑是否设置。

③止水施工法

排水较为困难时,使 用帷幕注浆。

根据需要,部分地 段进行帷幕注浆。

根据需要,讨论是 否进行帷幕注浆。

④测量管理

测量洞内的涌水量、地下水位、水质的变 化等。

根据需要,测量洞 内的涌水量、地下 水位、水质的变化 等情况。______

控制措施一

等级IV

等级III

等级II

采用洞外现有水井或设置观测井的方式, 测量地下水位及水质。

根据需要,釆用调 査现有水井或观 测井的方法测量 地下水位及水质。

连续调查开挖面的 理质变化并进行图 /j ʌ O

根据需要连续调查开挖面的地层变化 并进行图示。

⑤信息沟通机 _______

明确测量结果的联络及报告机制。

⑥记录及保存

记录并整理施工中的各项测量结果,根据数据把握涌水的危险

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警报装置

应设置发生紧急情况的警报装置。

发出警报的标准、警报的种类、警报后的应急行动等应提前确 定,并通知到相关人员。

应确定警报装置检修及维护的标准。____________

(5)应急措施

①应急器械

应将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器械设置在必要的位置上,并将其位置

及使用方法通知相关人员。________________

②排水设备

根据预测涌水量、隧道断面积、隧道长度、坡度等因素,设置 有充分排水能力的排水设备。________________

③避难训汇

进行紧急情况避险训练。                 一

④救护训汇

进行紧急情况的人员救护训练。

(6)防涌水培训

培训围绕下列内容:

  • (1) 涌水的危险性

  • (2) 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及注意事项

  • (3) 检查方法

  • (4) 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6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格式

(1) 封面

封面示例见图6-1 o

2) 扉页一

(3) 扉页二

评估小组人员名单和职称,并应亲笔签名。

(4) 概述

5) 目录

6) 正文

7) 附件

评估项目名称 (二号宋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号黑体加粗)

评估报告完成日期(三号宋体加粗)

评估项目名称(三号宋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二号宋体加粗)

编制单位:(四号宋体加粗)

评估小组负责人:(四号宋体加粗) 日期:(四号宋体加粗)

6-2评估报告扉页示例

70